二战期间,日军什么时候就已经感到无法战胜中国了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真正感到无法战胜中国,应该是在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候。
当然,某些最嚣张的日军直到现在,也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还有的日军认为他们是被原子弹打败的,让侵华日军真正感受到中国是无法战胜的,更多的是中国不屈服的战斗意志。
在日本,由于只有日本天皇才有资格决定开战求和投降,即使日军有绝望的情绪,他们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往往用刨腹自杀来表达自己的绝望。
在中国战场,咱们只能根据战场形势来估计侵华日军的感觉,大概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的时候,很多侵华日军就感到无法战胜中国了!准确的说是武汉会战之后,日军才真正感到无法战胜中国,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武汉会战之后的战场形势。
其一日本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然而日军一战上海,二战南京三战武汉,打了整整一年了,也没有结束战争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侵华的一线日军和高层的战略指挥者已经开始感到凭借武力是无法战胜中国的武汉扼长江东西水道之中心,东向可抵南京上海,西进可达重庆成都,是华中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素以“九省通衢”,繁荣发达而蜚声中外,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年月,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一时间,武汉实际上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为尽快结束战争,早在攻陷南京之时,日军大本营就开始谋划攻占武汉和广州的作战。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认为,攻占汉口的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
武汉会战从年月日军占领安徽省省会安庆开始,到月中国军队撤离武汉结束,历时四个半月,大小战斗有数百次。
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地区。
蒋某人坐阵武汉亲自指挥,由陈诚的第战区和李宗仁的第战区联合作战。
武汉会战的战役初期,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为个兵团,共个师,另有架飞机。
后期增到个集团军,共多个师及余艘舰艇,共约万人,中国军队几乎全部出动,就连苏联航空志愿队,也参加了武汉会战。
事实上,年月,国民政府的部分机构已经由南京迁到武汉,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时期,中国曾经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但政府的军政机关却并没有立即西迁入川,而是先转移到武汉,使得武汉成为当时事实上的战时首都。
自从华北和华东的众多大城市沦陷后,武汉已经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尚未沦陷的大型城市。
日本政府为了早日结束战争,缓和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给政府带来的压力,于年月初决定实施武汉会战,并积极加以准备。
月底,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决定了在当年秋季进行武汉作战。
月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于进攻武汉的命令,决心集中兵力,占领中国的心脏武汉,从而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妄想迫使中国军队投降。
年月日,日本海军通告驻汉口各国领事,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日军大本营并没有因为黄河泛滥,而改变或推迟进攻武汉的时间。
此外,决堤放水,也并没有为中国军队保卫武汉赢得准备时间。
在花园口决堤的第三天,也就是月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安庆登陆,并很快占领安庆,武汉会战正式拉开帷幕。
打了三个多月,武汉已三面处于日军包围之中。
月日,蒋某人下令放弃武汉撤退武汉外围部队,月日汉口弃守。
繁华的江城落入日寇之手。
武汉会战历时个月,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
武汉保卫战失败的原因,在力量对比上是敌强我弱,同时,也是国民党政府顽固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以及消极防御作战方针的结果。
在进攻武汉的同时,日本大本营为了从海上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系,并与武汉会战相呼应,制定了进攻广州的作战计划。
年月日,武汉会战还没有完全结束,奴颜媚骨的汪精卫便对路透社记者说如日本提出之议和条件,不妨碍中国国家之生存,吾人可以接受之,为讨论之基础就中国方面而言,吾人未尝关闭调停之门户,大言不惭地向日本人暗送秋波,以表白他崇日媚日,甘愿投敌叛国的心愿。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年零四个月是日本军队对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战略进攻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军队的进攻已经最大化,表面上非常强大,事实上已经不能在加大进攻的力量了!这个时候也是最为关键的战略防御的时候,挺过去了!就是战略相持阶段了!此时,在日本统治集团盛行速战速决一击亡华的论调,集中兵力向中国国民党战线进攻。
特别是进入年以后,为了进行徐州会战与武汉会战,把华北兵力大量南调,使华北敌占区出现了大空隙,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造成了放手发展的大好机会。
世纪年代有的作者认为,“国民政府在武汉失守以后,在正面战场上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避免大战,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之所以,可以“保存实力,避免大战,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中国军队已经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一方面也说明日军实在没有力量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武汉会战为中国抗战迎来一个战略的转折点“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同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
年,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与日军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厮杀,在此之后,日军每占领一寸土地,都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
武汉会战,堪称抗战中最伟大的转折点。
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日军攻克南京,日本对中国政府会乞降的幻想,因蒋介石的拒绝而最终破灭了。
日本首相近卫文磨一气之下,在年月日,向全世界宣布日本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
日军虽在战争中节节胜利,但却无法达成其战争目的,即决定性地毁灭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进而迫使中国政府崩溃或屈服。
占领广州武汉后,日本愈发意识到结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了。
《保卫大武汉》歌词,至今诵读起来依然使人热血沸腾。
广大爱国官兵以热血和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抗战活剧。
由于兵力不足,即使在占领区也不过控制点线而已,八路军新四军已在徐州武汉会战期间成长壮大起来,迫使日军将主要精力转入敌游击区。
其二日本为尽快结束中国事变,为此运用了政略战略的一切手段,来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据此,日本当局重点推进了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比如“桐工作”日蒋港澳密谈日本积极对重庆国民政府实施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与此同时还企图用又打又拉的手法,迫使其就范。
后来,日军发动了继武汉会战以来规模空前的枣宜作战,使重庆国民政府进一步感到“日军逼迫”的危险。
年武汉会战后,日军兵力不足,短时间内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对国民政府便转为以政治诱敌为主,辅以军事打击,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政府才可以趁此机会,对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发动突然袭击,掀起第二波反共高潮,史称“皖南事变”。
其三同时,由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又使日军的后方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加上侵略战争成为长期化,使得日本国内厌战情绪日益增长,促使很多日军士兵感到无法战胜中国抗战初期,日军的不断胜利,却并没有彻底消灭中国抗日军队的有生力量,相反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加上兵力的不断消耗,使得日军兵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同时,由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又使日军的后方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加上侵略战争成为长期化,使得日本国内厌战情绪日益增长,各种矛盾明显暴露。
日军仿佛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潭,军事进攻的锐气大大受挫。
此后,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防守,坚强抵抗,尔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力。
针对日军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弱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开辟华北等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两个战场相互策应相互支援。
中国的灯塔著作《论持久战》曾经指出:在敌小我大,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侵略我被侵略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发生了。
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其占领区必然有许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的山地游击战。
经典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敌人挟其军事优势大举进攻,占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交通线扩大其领土人口和资源,试图迅速征服整个中国。
同时,由于日军兵力不足,中国的游击战争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
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成为第二阶段战胜日本的基础。
文章着重分析了争取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条件,以及相持阶段敌我斗争的态势,指出:第一阶段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持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
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基本上停止了战略进攻。
日军兵力不足,在其占领区内必然留有空虚的问题,大规模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坚持和发展成为可能。
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日军兵力不足,在大片沦陷区中实际上只能占领城市和交通线,而敌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日军占领武汉后,其兵力不足与兵力分散的弱点,已经发展到它的进攻阶段之最高点,势必成为强弩之末。
总体上说来,日本要北防苏联,东防美国,南对英法,内镇人民,但日本的力量是有限的,日军兵力不足与兵力分散的弱点,使中国的最后胜利不可避免!总而言之,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兵力消耗殆尽,而共产党的敌后武装也开始壮大,让日军有了后顾之忧,日本不得已才提出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其实就是侵华日军已经开始就感到无法通过武力战胜中国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