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不听孝庄的话等吴三桂老死,而是急于削藩

这次我们真的误会康熙了,其实最想早点斩断大清大尾巴的人不是康熙,而是孝庄,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言:自康熙智捉鳌拜事件起,孝庄对康熙已然是刮目相看,康熙敢作敢为,遇强则强的品性被孝庄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康熙不是不想等吴三桂老了再削藩,而是箭在弦上,胯在虎背无可奈何,但是这一切的“急功近利”,都是孝庄太后的暗中操作。
且细看一下孝庄给康熙的暗箱操作: 深夜禁宫被太监逼宫,孝庄站在众臣面前,道出削藩之意不在康熙,其实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这是为何? 俗话说的好:知子莫若母,知女莫若父,孝庄深知康熙的谋略和胆识,她相信康熙有经世之才,治国之道,所以自康熙智擒鳌拜之后,不间断向康熙康熙灌输皇太极和顺治帝的治国之经略,而康熙也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圣君,正是如此,康熙才产生了提前削藩的念想。
虽然削藩的起因来自于朱国治的奏折,试问如果康熙没有削藩之意,怎么可能和朱国治一拍即合呢?可见康熙早有削藩之意,只差星火,便可燃起凶火之势。
那么孝庄又是有哪些助康之策和洗脑之举呢? 孝庄竭力唤醒在康熙心中那头沉睡多年的“狮子”,让在沉睡和恐惧中的睡龙康熙苏醒。
大家有没有想过朱国治为什么突然弹劾平西王 吴三桂?这个突如其来的弹劾绝对不是朱国治梦中炸醒,也不是其一时心血来潮,相信这道奏折的背后肯定有一只幕后黑手推动着他,或者说逼迫着他公然弹劾与先帝歃血为盟永不相负的汉王吴三桂,而康熙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奏折一语惊醒,康熙此时才意识到三藩已成大清的尾大不掉之势,为了“饲养”三藩,大清连年国库几近空虚状态,而匪患不见灭,也不见少,三藩却有养虎为患,纵匪为患之嫌,相信推动朱国治的这支幕后黑手和孝庄有理不清的关系。
康熙通过政治手段,以升职为名,其实是以朱国治为饵,用康熙的话说:“你朱国治就是一块铁石,你的作用将是敲山震虎”而朱国治却也上了康熙的钩,自以为自己被康熙赏识,升职加薪,实则是一把射向吴三桂的箭,而发射出去利剑往往有两种后果,要么射杀敌人,要么被敌人折断箭支,死无全尸。
康熙的削藩的计划有此来开了序幕。
但是康熙只知奏折和百官口中的吴三桂,其实和他可以说是素未蒙面,不料被吴三桂摆了一道,而此时的康熙却还在沉迷在消香玉陨之中。
康熙在其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临近待产前,暗中多次私会青楼女子,金屋藏娇。
康熙被朱三太子的“义子”黄敬诱惑到一处偏僻之所,与青楼女子(朱三太子的妹妹)幽会,就在康熙醉生梦死的时候,以为万事俱备的时候,一道惊雷,让康熙差点成步了先帝的后尘,想引咎退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的削藩之心不够迫切,而且姜还是老的辣,康熙和吴三桂来比可以说是刚破蛋壳的小雏,未经风雨,不懂人内心的真善美,康熙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孝庄安耐不住,组织奇兵,加上“善败将军”周培公的不按常理出牌下,替康熙排除异己,定鼎大清,稳固朝纲。
表面上看孝庄集合的一群“乌合之众”,实则不然,试问当代社会能被雇佣为保镖的人会是一个普通人吗?答案很肯定,当然不是,所以说古人的护院不能说是武林高手,也有禁宫护卫的功底,虽然平日实战不多,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孝庄可以说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且孝庄深知以全国抵一隅,胜负已定,了然于心。
结语:这场孝庄,康熙,吴三桂父子,王辅臣以及朱三太子等人的斗智斗勇的圈子中,吴三桂前半辈子叛明,后半辈子反清复明,吴三桂可以说一生中都活在哈哈镜里,就像孝庄花房中的媚儿,半红半白,花儿半红半白是奇珍,但是人如果半红半白则是忠奸不明。
康熙实则为孝庄的拐杖,在帮孝庄做事,与此同时,对康熙也是一种磨练。
王辅臣则是墙头草,想扎根,可惜错了最好的“螃蟹”,没能给自己贴上昂贵的标签。
但是最惨的实属朱三太子了,他则是这场博弈中的炮灰。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