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过曹植了吗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自幼敏而好学,能文擅诗,出口成章,为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子。
同时他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与集大成者,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誉为文章的典范。
因曹植才华出众,一直深受曹操喜爱。
曹操长子曹昂死后,因曹冲聪慧过人,曹操有意立其为世子,然而曹冲又不幸早年夭折。
曹操自此便对曹植抱有厚望,对曹丕也没那么多的喜爱。
曹操于是让杨修辅助曹植,司马懿辅助曹丕。
然而在后来的世子争夺上,杨修曾误导曹植斩杀门吏,恶意揣测曹丕,而且擅长揣测曹操心思,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杀。
这样曹植失去了臂膀,司马懿潜心辅佐曹丕,最终登上世子大位。
曹丕代汉称帝后,也曾有杀曹植之心,因曹植巧妙作七步诗,感动了曹丕,化解危机。
曹丕真的是因为手足之情放过曹植了吗?
曹植又是如何度过余生的?
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丕迫于卞夫人压力以及念及手足之情,并没有杀害曹植。
曹丕代汉称帝后,威声大震,而他的兄弟们也成为威胁。
据演义记载七十九回记载,曹熊自缢而死,卞夫人伤心欲绝,又突然得知曹丕传唤曹植,惶恐不安,急忙召曹丕相见。
太后苦口婆心的劝说曹丕:曹植自恃胸中才华,平时有些放纵,定要念及手足之情,不可加害,让我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曹丕却说:曹植是我兄弟,我也深爱,又怎么会加害呢?
卞氏出殿之后,华歆进谏,便问曹丕:太后是否劝说殿下不要杀曹植。
曹丕便说母命不可违背。
然而华钦依然劝说曹丕杀曹植,声称曹植以后必成祸患。
演义曾这样记载:歆曰:“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之物。
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丕曰:“母命不可违。
”歆曰“人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
王可召入,以才试之。
若不能成,即杀之;
若能成,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
”丕从之。
曹植入见曹丕,丕以曹植未能及时参加曹操丧礼,责怪其大不孝。
但念及兄弟之情,若能七不之内作诗一首,便免一死,如果不能则罪上加罪。
故而曹丕以兄弟为题,但要求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曹丕略加思索,便作诗一首,诗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顿时潸然泪下,母亲卞氏也从后殿中走出,责怪曹丕:兄何逼弟之甚耶?
曹丕慌忙离坐,随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用一首诗,以兄弟之情,打动了曹丕,这才侥幸逃脱厄运。
其次曹植随满腹经纶,却空有报国之志,最终未被重用,遗憾终身。
曹丕被贬之后,便到自己的封地赴任。
黄初二年,有人有奏报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便要求治曹植之罪。
曹丕知道后,再次因太后的原因,没有加罪于曹丕,而是将曹丕贬为安乡侯。
同年又还封其为鄄城侯,后来又改封为鄄城王,邑两千五百户。
三国志曾这样记载:黄初二年,监过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清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黄初四年(223年),曹丕再次转封曹植为雍丘王。
同年,曹植进京朝拜,表奏其为朝廷建功之志,声称其昼夜寝食难安,想着忠君报国,建功立业,愿意负荆请罪,期待能被任用。
曹丕对其进取之心大家赞赏,并不愿意任用,也许曹丕一直在防着他吧。
表文曰:将朝圣皇,匪敢晏宁;
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黄初六年,曹丕东征孙权,回来的时候,经过雍丘,前去曹植的宫殿探望,增加曹植五百户。
太和元年(227年),曹睿封赏曹植浚仪,次年曹植再次返还雍丘。
然而曹植因胸怀大志,不能伸展,非常愤懑,再次上书请求委以重任,也被曹曹睿拒绝,书曰: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
事父尚荣于亲,事君贵于兴国……太和三年,曹植被改封东阿。
太和五年,曹植上书请求省亲,并再次表达其为国建功的志向,洋洋洒洒几千字,然而终被拒绝,后改封曹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
曹植经常请求与曹睿独谈,讨论时政,希望能够被任用,但都以失败告终,曹植怅然若失。
当时又改动制度,因为曹植以前的过错,给曹植老弱残兵,也不过二百人。
曹植便郁郁寡欢,突然发病逝世,享年四十一岁。
《三国志》曾这样记载: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无欢,随发疾薨。
时年四十一。
曹植晚年可谓英雄失志,郁郁寡欢,一直受到打压,也许是被曹睿防着,也许真的其因为其有过错,然而自从错失世子之位后,曹植便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报复。
你是如何看待曹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