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清朝的烂账史,主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道光帝时期,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清廷要向英国赔款、割地、开放口岸,后来又放开了传教,允许洋人在中国传教。
那时清廷的中央权威还在,该赔的钱基本都赔付了,对开放口岸管理的也很严格。
因此卖国还不是很彻底,烂账也不太多。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认为打了一次鸦片战争,跟没打似的。
英国的商品在中国还是卖不开,他们把原因总结为清政府的开放程度不够。
于是紧接着就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咸丰皇帝被彻底打怕了。
于是清朝的烂账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一步开放口岸,允许洋人在中国设立租借,允许洋人进北京等等。
另外,赔款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由于当时清廷内外交困,内要对付太平天国,外要讨好洋人,中央的国库已经没钱赔了,于是英国人就根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的规定,将清政府的海关规范化,推荐洋人担任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避免中国官员腐败,从海关中捞钱。
因此清政府就从每年的海关税收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战争赔款,截止到同治五年,赔完了咸丰时期的所有赔款。
(总计约八百万两)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当时的海关税务司虽然是外国人控制,但是这帮洋人的道德操守明显比清朝自己的官员要高。
在赫德的主持下,清朝的海关总税收是不断增加的。
靠着这笔关税收入,清政府不仅陪完了之前的战争赔款,手上还有闲钱搞洋务运动。
比如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天津机器局、天津武备学堂、长江口至南京下关等九处炮台,以及后来的京师同文馆和幼童赴美留学等洋务项目,所用的经费均来自海关收入。
包括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所用的军费,也是用中国的海关税收做担保,才从几家英国银行借到了一千四百万两银子的贷款。
最后也全部用关税偿还了。
从同治元年到宣统二年,洋人操控下的中国海关一共收了九亿两关税。
这些钱主要用在了赔款、外债和军费方面。
搞了三十年的洋务后,清政府有点飘了。
当时日本也因为明治维新而崛起,于是崛起中的清朝和日本打了一仗。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清朝惨败。
被迫接受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进入了烂账史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起因是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日本鬼子狮子大开口,要求清政府赔款两亿(后来又追加了三千万赎辽费)两白银,而且日方还对还款时间做了限定:缔约当年就要先支付五千万两,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支付九千万。
也就是三年之内必须还清,在赔款全部还清之前,日本军队会驻扎在山东威海卫一带,督促清政府还钱。
中日《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之高,赔款限期之紧,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
因为清政府早先的赔款,比如之前赔英国、法国以及沙俄的赔款,都是几百万两,两三千万已经是极限了。
李鸿章赴日和谈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日本人会狮子大开口。
结果条约签了,清政府根本没钱还,连海关的收入也补不上这个窟窿(海关收入每年只有两千万两)。
于是清政府决定进一步卖国,也就是向俄、德、法三国银行借款,合计约三亿两白银,以支付日本索要的赔款。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国银行借款,之前也借过,还钱时都是直接从海关的关税中代扣。
但是马关条约之后的借款,列强增加了新的要求。
金钱方面人家已经不满足了,还要求清政府出让更多的主权。
比如开矿权、筑路权等,清政府基本都答应了,为后来民国政府被列强们蹂躏,埋下了祸根。
俄国首先开价要走了南满铁路的运营权,修筑了连接大连到长春的铁路线。
铁路通车后,俄国人在东三省可以随意来往,畅通无形。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随时从国内调兵入侵中国。
而中国人则不得靠近铁路(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不得使用铁路。
法国人和德国人紧随其后,分别要走了广州湾和胶州湾的租借权,企图控制中国的西南和山东地区。
著名的胶济铁路和滇越铁路就是清政府出让主权后,洋人修建的。
由于《马关条约》确实太卖国了,因此清廷内部产生了分歧。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大清根本就不应该陪这笔钱。
三亿两银子可以组建三支北洋水师了!拿着这笔钱干点什么不好,非得送给倭寇?
然而清政府还是按期赔完了,结果引出了后来一系列的政治事件。
(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先是维新派对清政府非常不满,极力促成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改革;
结果改革触到了顽固派的底线,后来演变了对维新派的镇压,连光绪帝也被软禁。
第二阶段——镇压变法之后,顽固派们蹬鼻子上脸,叫嚣要废掉光绪,立大阿哥溥儁为皇储,预定庚子年的元旦让光绪帝退位。
此举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
第三阶段——顽固派和慈禧脑子抽风了,决定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
于是小摩擦演变成了八国联军大举侵华,慈禧向西一路狂逃。
最终以签订《辛丑条约》惨淡收场。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一共要赔付四亿五万千万两,意思就是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赔款一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钱,清政府显然是无力赔付的。
于是清政府又是故技重施,向各国银行贷款。
等于就是借洋大人的钱,还大洋人的债,跟高利贷是一个性质。
于是根据借款后的利息计算,清政府总计要赔付本息将近十亿两银子左右,分39年还清。
(一直要还到1940年)因此清政府灭亡后,接收清政府资产的民国政府也接收了清政府遗留的两笔烂账:一是庚子赔款;
二是清政府出让给列强的各种权益。
而这两笔烂账,不管是孙文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一律都表示认账。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笔烂账里面,庚子赔款的伤害远比不上后者。
因为庚子赔款只是赔钱,而后者则是连裤衩子都卖了!举几个例子说。
武昌起义时,英美俄德日五国的军舰陈列在汉口江面,对革命军形成威胁。
要知道武汉可是在中国的内地啊!离长江口还有一千公里,列强的军舰都可以畅通无阻。
这清政府哪还有一点主权国家的模样?
还比如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济南遭到了日军的恶意阻拦。
日军将国民政府的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
然后还攻击北伐军的驻地,打死打伤中国军民两万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济南在山东腹地,日军是怎么出现在济南的?
这是因为清政府把济南到青岛的胶济铁路出让给了德国人,后来一战期间日本打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
于是日本鬼子就嚣张的沿着胶济铁路,从青岛一路杀到了济南。
说句难听的,当时的中国,表面上有自己的清政府或者民国政府。
其实中国根本就没有门,列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同进自家的后花园一般。
再比如九一八事变,咱们中国的东北为什么会有日本的关东军?
不知道的还以为小鬼子是从日本或者朝鲜飞过来的呢。
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前,关东军在东北已经驻扎二十多年了。
张学良还在吃奶的时候,关东军就在了。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清政府当年与日本人签订的《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将旅顺、大连两处,租借给日本;
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与日本;
并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从此日本获得了南满铁路经营权,旅顺、大连的移民权,在东北驻军的特权。
别看日本好像只占了旅顺和大连,但日军若是沿着南满铁路向北,一路可以杀到哈尔滨。
(至于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这个条约,可以参考日俄战争)既然满清如此卖国,民国政府为什么不收回主权呢?
说白了就是没有那个实力。
民国想要收回清政府出卖给列强的主权,就等同于断了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日本和沙俄)。
所以收回主权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就让列强“发发慈悲”,在庚子赔款的赔偿数目方面少收点钱。
那么有列强有没有“大发慈悲”呢?
名义上讲还是有的,各国都有退回。
第一个将庚子赔款退回的是美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人确实是退还了一部分赔款,但是没有全退。
而且美国人退回来的那部分赔款,本来就是他们虚报的。
发现美国人恶意虚报数目的人,是当时清政府担任驻美公使的梁诚先生。
梁诚公使在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庚子赔款时,海约翰不经意间把美国当年虚报数目的秘密给说露了嘴。
梁诚听到后,假装说自己身体不舒服。
等回到公使馆后,立即组织对美国国会和议员的游说工作,强烈要求退还赔款中的虚报部分。
一时间,美国人的这个秘密便传开了,在欧洲各国沦为笑柄。
为了挽回声誉,美国国会展开了几次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退还虚报的那部分,用于在中国的办学,以通过面向清朝精英开展教育的方式,传播美国思想及价值观,最终获得美国对清朝未来精英的思想控制权。
因此从光绪元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中,它所虚报的那部分本利退回,以充作中国精英留美的学习基金。
截至民国十三年,一共退回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庚款。
有一点要承认的是,美国人退回了庚子赔款的60%(赔给美国的),是所有国家当中最高的。
继美国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从1917年12月开始也不用赔了。
因为中国在一战期间加入了协约国,而德、奥是敌对国。
并且在一战后,由于德、奥战败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被取消。
但是德国的在华特权被日本继承。
(等于没什么变化)几乎是时间,沙俄赔款也不用给了。
因为中国与沙俄都是协约国,被允许暂缓五年支付。
但是后来沙俄倒台,苏联政府声明放弃沙俄的庚款,所以沙俄的部分也是赔到了1917年。
但是要说明的是,沙俄在东北的部分特权,比如中东铁路,苏联并没有放弃。
而且苏联放弃的部分只占赔给沙俄部分的百分之二十。
等于绝大部分还是赔了。
从1924年之后,由于看到了美国退款,中国亲美势力的发展,各国都眼红了。
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五国先后宣布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并不是直接交到政府手中。
需要文化团体自己去申请,审核通过了才能领取。
其中英国和比利时在五国中的退回比例最高,英国是40%,比利时是50%。
这五国里面要重点提一下法国,简直是臭不要脸的国家。
当年各国跟风美国的庚子赔款退款计划时,法国也参与了。
但是法国人退了几年不退了,改为基金形式退款,简单点说就是拿庚子赔款在中国捞钱。
卖了一年多的基金,一毛钱没退,反倒从中国卷走了相当于四千万美元的现金流。
后来抗战爆发,这笔基金就不认账了,形同于废纸。
最后是日本,西方列强退款的时候,日本也有样学样,但是效果并不好。
北洋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
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年9月。
据历史资料统计,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款为止,庚子赔款总计实付之数为6.64亿海关两,扣除美英等国退款等,中国实际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数额共5.76亿两,约占总数的58%。
说完了庚子赔款这笔烂账,剩下的就是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的烂账了。
北洋政府时,除了德国和奥匈之外,其余列强的特权不变。
国民党政权取代北洋政府后,在全体国民的压力之下,同时也为了提高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国民政府向列强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照会。
1929年,国民党政权开始与列强谈判废除治外法权。
但由于九一八事变,中国需要列强的支持,关于收回特权的谈判即被中断。
1943年,列强们为了增强中国对日本进攻的决心,才决定采取最后步骤,放弃领事裁判权及相关特权,表示战后放弃在华利益。
比如列强在上海的租界,当时就放弃了。
但是问题是,当时那些租借都被日本人占领着。
所以实际上这就是列强为了拉拢中国的一个小心机罢了。
而像香港这种战略要地,英国人就没有放弃。
并且在战后立即派兵进占香港,不让国军接受。
真正将前清烂账全部否定的,是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采用了最直接的办法,也就是直接否定了所有列强在华的利益。
不服,咱就开战!最后列强纷纷撤出中国,前清的烂账算是彻底结账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