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真的合适吗

本人是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
最近,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在网上微信里疯狂的转发。
引起了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
我也认真看了李教授的讲座,关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方法。
李教授是一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她在讲座中非常注意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
李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分析孩子的行为,并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认为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因早年的教育缺失有关。
孩子的心理问题,性格的培养往往是家长容易忽略的。
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听不听话。
错失了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李教授的观点的。
但在实践中有一些教育方法我还是存在异议的。
李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孩子要闹的时候把孩子抱起来带到卧室里让他哭,并对孩子说:“你要哭你就哭吧!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因为你不对,所以你爱怎么哭就怎么哭。
”并且还要欣赏孩子的哭。
孩子撞墙角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有任何动作,就让他撞。
认为如果这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就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
孩子这样闹虽然是不对的,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谁都希望对方能用一种理解、温和的态度来与自己沟通。
当孩子看到他撞墙你都不去制止一下的话,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呢?
他会认为你根本不爱他,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并不合适。
我从几方面来谈:一、冷漠的处理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
我撞墙你都不心疼,还欣赏我哭?
是亲生的吗?
而在正面管教中,可以运用温和的方法,第一句话先理解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我的答案是不行。
”;
“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
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
等你能做到尊重时,就来告诉我。
”说完父母可以暂时走开,等孩子情绪稍好一点再进行沟通,这是尊重双方。
会让孩子的感觉好很多,减少孩子的怨恨心理。
他以后也就学会了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去处理任何问题。
二、你的制止并不会让孩子认为能拿住你。
如果那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真的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吗?
温和并不代表不坚定。
家长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
以后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好一些事情。
约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遵守规则。
在制止了孩子的自残行为后,家长依然可以告诉他,他那样做是不行的。
他以后也一样会明白,父母还是坚持原则的,他哭闹都是没有用的,但又是爱他的。
三、爱是有条件的吗?
有条件就相当于交换一样。
我爱你,但你要听话我才爱你。
我给你买东西,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帮我做事。
孩子以后就知道了,要得到父母的爱,就一定要懂得取悦父母。
一定要成为他理想中的那个人。
否则,父母是不会爱他的,这种爱,是真爱吗?
我看过《6A的力量》这本书,作者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学会怎样无条件的爱孩子。
他的女儿凯蒂只有6岁,那时她正参加赛季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
她跑到场边对爸爸说:“爸爸,要是我踢进一个球,你会不会奖我一美元?
”“当然啦!”“哇,太棒了!”“等一下,宝贝,”他抓住了正要返回赛场的女儿:“就算你一个球没进,爸爸也会给你一美元。
”“真的吗?
”“当然真的啦!”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了。
爱不是娇宠,但爱一定要有条件吗?
无条件的爱也并不是就不教育孩子呀!我喜欢这句话:我是爱你的,我只是不喜欢你这种行为。
好了,说得太多了。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话题。
家长需要学习,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学习。
不批评别人的观点,只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而已。
欢迎探讨!我是雨后山林静,此文为本人原创,请勿转载抄袭,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