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安源路矿大罢工和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1924年国共合作和黄埔军校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和顾正红惨案,1926年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夏斗寅叛乱,许克祥事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平江起义,1929古田会议,百色起义,龙州起义,1930年中原大战,1931九一八事变,1932年上海松沪战役,1933年福建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和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红军会宁大会师,西安事变,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长城抗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1939年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1942年延安整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点,1943年新疆盛世才杀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1945年抗日胜利,1946年重庆谈判,4月8日秦邦宪、王若飞、邓发、叶挺、黄齐生同机遇难,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打响,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打响,1949年4月21渡江战役打响,4月23日南京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政协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陈叔通等,最高法院沈钧儒,检察院罗荣桓,监察委员会谭平山,法律委员会董必武,法治委员会陈绍禹,华侨事务委员会何香凝,民族事务委员会李维汉,妇联主席蔡畅,交通部长章伯钧、燃料工业部长陈郁,劳动部长李立三,卫生部长李德全,农业部长李书诚,教育部长马叙仑,文化部长矛盾,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地质部长李四光,史法部长史良,内务部长谢觉哉,林垦部长梁希,邮电部长朱学范,水利部长傅作义,重工业部长陈云,轻工业部长黄炎培,外交部长周恩来,铁道部长滕代远,商业部长程子华,体委主任贺龙,国防部长彭德怀,人民银行南汉晨,海关总署孔原,情报总署邹大鹏,新闻出版署胡乔木,印刷总署胡愈之,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中南局第一书记林彪,东北局第一书记高岗。

参考: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普遍认为以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起点,称“武昌首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
而自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比较多的,简单梳理一下吧。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到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宣布独立自治的达到17个。
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
2、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辛亥革命之后,以袁世凯和革命党先后举行5次会议,史称“南北和议”。
经磋商,双方达成有待清室条件八条,即: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
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
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至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画上了句号。
3、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作为袁世凯劝皇帝退位的条件,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意图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
此后一直到1928年,被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被称为“北洋政府”。
4、1914年至1918年,一次世界大战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等是协约国。
中国当时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也加入了协约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间接导致了此后五四运动的发生。
5、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此后,胡氏、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6、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过敏代表的拥戴下,准备简历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多次推让后,最终接受了皇帝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打算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
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贵州、广西相继相应。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启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但各省起义不断,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
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时年57岁。
7、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张勋一直醉心于复辟清室,1916年至1917年,先后4次在召开督军会议,被推举为13省区大盟主。
1916年8月27日,保皇党魁康有为到达徐州,以张勋名义开始制造复辟舆论,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黑龙会成员也到达徐州,密谋复辟。
1917年6月30日,张勋的军队开到北京城外,以调停府院之争的名义入京,后迫使王士珍、江朝宗和陈光远等人打开北京城门,5000辫子军杀入京城。
7月1日凌晨,12岁的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师傅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接见张勋。
凌晨4时,张勋派人起草赐封黎元洪为一等功的诏书和康有为代写的“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奏折,来到总统府,要求黎元洪签字。
次日,黎元洪通电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任总统职务,自己逃到了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区。
此后,段祺瑞在天津发表声讨张勋的通电和檄文,组织讨逆军,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5日正式开战,12日拂晓攻进北京城内。
结果辫子军一触即溃,张勋战败后逃到荷兰使馆多长,溥仪再度宣布退位。
14日,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担任国务总理,掌握了政府实权。
8、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但在巴黎会议上,中国遭遇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1919年5月1日开始,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天安门。
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9、1921年,外蒙古宣布脱离中国1919年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建立独立的蒙古国。
1920年在列宁的扶植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即蒙古人民党。
1920年7月19日,段祺瑞下台,徐树铮率兵返回内地,遭到通缉后逃入日本使馆,外蒙随即进入混乱状态。
1921年2月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罗斯罗曼·冯·恩琴的军队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中国驻军战败撤离库伦。
外蒙军队多次求援,奉系、直系军阀却不给予任何援助,相互推脱。
张作霖再被授予蒙疆经略使后依旧对“出兵援库”持消极态度。
3月18日,蒙古人民党军队在苏联红军扶持下攻占买卖城,中国驻军被驱逐。
由于中国国内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各派军阀无暇分身,只得坐视蒙古在苏联的帮助下独立。
苏联红军于是“应邀”在蒙古人民党军队的支援下于5月25日进入外蒙古,7月6日侵入库伦,抓获恩琴。
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
北洋政府虽然坚决不承认蒙古独立,但由于内部斗争,对于收复外蒙有心无力。
10、1926年,北伐战争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
5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和蒋介石集团矛盾公开化,由于中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
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2、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上是我梳理的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大事件,期间由于军阀混战太过混乱,和某些原因,有所遗漏,望谅解。

参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之路。
其实,中央红军一直有取得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机会,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犯上海。
在家国沦亡的紧要关头,仅有三万人的十九路军集体反抗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同日军展开了拼死搏斗,这就是著名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一直持续了34天,尽管日军大本营多次增兵上海,但仍未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无果之下,日军又从海外战场抽调兵力,使战场兵力一度达到10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十九路军疲于作战,最终从战场上撤退。
两个多月后,日军进驻上海,而“不听话”的十九路军则被蒋介石派往福建围剿红军,其坐山观虎斗之心昭然若揭。
尽管反感内战,但迫于蒋介石的压力,十九路军还是踏上了福建前线。
十九路军进入福建后,很快遭到了红军的有力打击,其主力部队也伤亡惨重。
面对兄弟阋墙的闹剧,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鼎、蔡廷锴认识到所谓的“剿共”毫无出路,他们选择了联络红军共同抗日的道路。
1933年10月26日,十九路军与红军签订停战协议。
同年十一月,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元老李济深、陈友仁等反蒋势力,发动军事政变,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爆发后不久,十九路军便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反抗蒋介石政府的黑暗统治。
其中,海外华侨的态度最为热烈,他们纷纷通电拥护十九路军并对新政权寄予期望。
那么,为什么说福建事变是中央红军避免长征的有利机会呢?
他们二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据资料记载,福建事变前两个月,即1933年9月,蒋介石自任剿匪总司令,依托堡垒战术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对红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红军内部又出现了左倾军事路线,即博古、李德等人主张进行阵地战,同蒋介石军队猛打猛拼。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不乐观的革命局势便又雪上加霜了。
正在这危急关头,福建事变爆发的消息传来了。
蒋介石获悉情报后,又惊又怕,赶忙从围剿前线抽调大批军队入闽讨伐。
于是,红军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其实,形势的变化对粉碎第五次围剿十分有利,不少红军将领都提出要联合十九路军共同抵抗蒋介石政府。
可惜,这些正确建议都遭到了博古一伙的反对。
他们认为十九路军是反动军队,是蒋介石政府的帮凶,现在联合在一起是不符合红军性质的。
虽然博古一伙对此讲得头头是道,但红军高级将领都明白,他们害怕丢失根据地,所以不敢实行向敌人后方打去的方针。
在左倾军事路线的误导下,红军坐视蒋介石调动军队围剿十九路军,甚至在军事上没有给予十九路军应有的支援。
1933年12月下旬,蒋介石抽调进攻江西苏区的嫡系部队十余万人,以卫立煌、张治中、蒋鼎文为三路前敌总指挥,在海、空军的配合,分别从赣东和浙江攻入福建北部。
一时之间,十九路军着面临前后夹击之势。
1934年1月15号,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
同年1月21日,在敌军强大的攻势下,泉州、漳州相继失守,福建事变失败。
事后,十九路军高层领导人出走,十九路军也在缴械后被解散收编。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福建事变从此淡出了民国舞台!蒋介石腾出手来解决福建事变后,立即投入兵力对红军再次进行围剿。
鉴于红军在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丢失苏区根据地也就难以避免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军便踏上了长征之路。
这期间的辛酸泪,或许只有长征亲历者知道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