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前是敌人,投降或者合并后,以前的恩怨怎么办

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军第60军184师师部加一个团工2800人在师长潘朔端带领下于海城举行战场起义,加入东北民主联军。
这是自解放战争以来,东北战场上第一支国民党部队成建制地投向我方,我方对此极为重视。
本着“优待俘虏”的原则,我军在政治、经济上对其给予极大的优待。
将这支部队改编为“民主同盟军”并保留其原建制。
在送到后方通化地区进行学习整顿期间,吃饭穿衣等方面都是特殊供应。
要知道,在1946年至1947年,正是东北我军最艰难的时候。
我军战士的伙食基本上是以高粱米为主,给184师部队吃的却是大米,蔬菜供应也要比我军各部队高出近一倍。
然而我军如此优待非但没有感动这支部队中一些反动军官和士兵,反倒是把这些人惯得骄横了。
这些人一天无所事事,聚众抽大烟、赌博的现象十分常见。
遇到我军干部来管束,这帮家伙就说怪话发牢骚。
更有甚者,一些反动军官表面上改造,暗地里却在偷听国民党中央社的广播,窥测政治动向。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向南满解放区大举进攻,起义部队1000余人在184师副师长杨朝伦煽动下发动叛乱,重新回到反动派阵营。
另一部分人在潘朔端带领下随我军部队转移到北满解放区,正式加入东北民主联军。
这是我军在东北第一次改造国民党部队的经过,成绩是肯定的。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起义部队和俘虏兵都是我军兵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人大多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技术好,拉过来就能用,使我军建制可以保持满编。
但教训也是深刻的。
想要和曾经的敌人化解仇怨、并肩作战,单纯的笼络是远远不够的。
人心向背是与战场胜负密切相关,特别是当我军还不都强大的时候,笼络的方式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只有在战场上狠狠地打,彻底打掉敌人的威风,从士气上压倒对方,叫他们看见我军就胆战心惊,才能谈得上化解仇怨并与之并肩作战。
随着1947年我军在东北战场上节节胜利,国民党军整师整军地被歼灭,战场局势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敌军投降、俘虏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是二次被俘,士气极为低落。
与此同时,我军改造俘虏的工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1947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成立了“解放军官教育团”,专门改造被俘虏和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军官。
为了制服其中的一些顽固分子,我军一度采取了监狱关犯人的办法,严格限制俘虏们的生活起居。
同时注意培养积极分子,对他们发挥民主管理的力量,比如组织学习、打扫卫生、出公差勤务、组织文艺活动等方面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1948年4月21日,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和政治部主任谭政向各部队发出《瓦解敌军之新策略》的指示,提出了一项新策略:凡在作战时不坚决抵抗并迅速缴械者,或在攻城时让出缺口,使我军能迅速进展以及类似此种行动者,均按情况准许立功受奖。
对于此时东北战场上已经丧魂落魄、对前途充满失望的国民党军官兵来说,能够保住性命是最好的。
虽说“俘虏”二字不好听,但是也没关系,在解放军中学习一段时间也是会被释放的。
在我军改造战俘工作的影响下,大批国民党军官兵启发了政治觉悟,有的调转枪口打老蒋的部队,有的为我军对国民党军内部进行策反和起义工作。
潘朔端所在的国民党军第60军在抗日战争中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因为是滇军部队,毫无例外的受到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的排挤。
他们是第一批到东北参加内战的,始终被蒋介石派到第一线,和我军战斗了近3年。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前,第60军奉命进入长春,地处两军战线最前沿,被蒋介石当炮灰使的意图十分明显。
从1948年5月份开始,60军和新7军等部共10万人陷入我军的封锁包围长达5个多月。
因为外援断绝,长春国民党军守将郑洞国一开始拒不投降,60军官兵开始每天只能领到6两粮,到后来连粮食也领不到。
因为他们是杂牌军,不像新7军这样的嫡系部队有存粮。
为了维持生命,士兵们只能靠喝盐水。
粮食的严重匮乏让60军数万官兵面黄肌瘦、士气大跌。
再加上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不少士兵冒死冲到城外向我军投诚。
到了10月中旬,眼看着锦州解放,长春守军更加悲观失望,60军军长曾泽生不想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殊勋的2万多云南子弟兵命丧黄泉,决心举行战场起义。
10月13日,曾经被解放军俘虏后放回来的第60军两位团长带着曾泽生的亲笔信从城内潜出,来到我军第一兵团司令部。
兵团领导人萧劲光、萧华在请示了林彪、罗荣桓等野战军领导人并得到同意后,决定接受曾泽生的起义。
10月17日夜,60军2.6万名官兵开始从城防阵地撤出,我军独立第6、8师顺势进入。
第60军的起义成功了,长春的新7军孤掌难鸣,最后在郑洞国的带领下全体向解放军投诚,长春胜利解放。
60军从长春出来后,曾泽生军长和白肇学、陇耀二位师长受到萧劲光、萧华等解放军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曾泽生感慨地说:“我们感谢共产党对60军3万官兵的挽救,今后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接受教育。
”辽沈战役结束后,60军调到吉林九台地区接受改造和改编。
东北军区先后将1000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和改造较好的解放军官调入该部队任职,该军也有2800多名各级军官被派到解放军在东北的各大院校学习,其中340人被派到解放军官教育团学习。
全军部队也按照我军的建军原则确立了各种管理机制,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培养革命军队的优良作风。
经过几个月的整训,这支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战斗多年的部队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
1949年1月2日,我军实行整编,起义的60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50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曾泽生依然担任军长、红军出身的徐文烈任政治委员,陇耀、白肇学依然担任师长。
在解放全中国的斗争中,50军先后参加了解放中南、西南的战役,歼敌数万人。
1950年10月25日,第5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第二梯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与美军、英军、南朝鲜军轮番交手,斩获颇丰。
第三次战役中,50军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这支王牌部队,和39军一道攻入汉城。
第四次战役中,50军和38军一道坚守汉江南岸阵地长达50个昼夜,顶着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死战不退,胜利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专门把曾泽生叫到司令部说:“你们50军打得好,国内的苏式武器到了,我优先给你们50军补充。
”毛主席后来也称赞50军说:“这支部队在蒋某人手里是六十熊,到我手里就成五十凶了。
”从50军的经历来看,在起义前和我军曾是殊死相拼的仇人,起义之后就成了生死与共的战友,由此可见我军瓦解敌军政治工作的成功。
和50军经历相似的还有第三野战军建制下的第35军,这支部队是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吴化文所部和原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的部队。
众所周知,西北军出身的吴化文在抗日战争期间当过伪军,曾在鲁南地区制造过无人区,欠下过山东人民一笔笔血债。
35军组建时,以鲁南子弟为主的鲁中南纵队官兵无论如何想不通为什么要把他们和吴化文的部队合编,而且是让吴化文当军长。
后来还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出来做工作,提出这样整编“对起义部队的进步有帮助”。
吴化文也在全军干部大会上痛哭流涕、检讨自己过去的历史罪恶,这才让整编任务顺利地完成了。
35军成立后参加了渡江战役,一举攻入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巢穴——南京,将胜利的军旗插向了总统府顶端。

参考:
知道华夏部落怎么来的吗
参考:
战场不知道,不过现在商场如战场我给大家说说当年青岛市啤酒市场的情况当年在青岛市,啤酒分两大帮派一是崂山啤酒 一是青岛啤酒两款啤酒都是青岛本地产业,酒质口感这个咱们先不讨论。
当年俩家的战场就是青岛市,按说青岛市青岛啤酒应该是主场,包括去青岛旅游的基本都会去尝尝青岛啤酒。
但是当年的真像是青岛啤酒在青岛市卖不过崂山啤酒 。
两者的配方,做法不好讨论,但是崂山啤酒当年用的是崂山泉水。
就这一大不同,让崂山啤酒的首席推销员具体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让他给发扬光大当时的情况就是青岛人基本不喝青岛而喝崂山市场份额占有率应该在80以上,直到后来2000年左右,青岛把崂山收购了。
以前崂山跟青岛就是死对头,商场如战场啊结果这一收购,好多人都迷茫了,接下来该咋办,毕竟打了这么多年商战,什么手段都试过。
我知道的是最牛逼的崂山啤酒推销员到最后是青岛啤酒公司要求必须开除。
这就是两家公司处理以前恩怨的情况。

参考:
查一查炎黄子孙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了。
战争打仗是国事情双方都会死人,和平时期融合几代人之后恩怨就会烟消云散。
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啊。
就像中日战争死了那么多人,现在不是已经中日友好发展了吗?
再过几百上千年之后,什么中日仇恨,中美过节之类的,说不定都已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大家都是地球村的人。

参考:
怎么办,忍着呗,我军还好,政治思想做的好,放古代,被歧视还不是很正常的
参考:
好办,把双方的所以军事主管对调一下。
万事大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