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那么多儿子为什么选最不中用的曹丕做继承人

三曹之一啊,怎么成不中用的了啊
参考:
曹丕最不中用?
这话曹丕要听到估计要从棺材里爬出来给你理论!曹丕曹丕文武双全,博览群书,通晓诸子百家之说,从小练习骑射,跟着曹操南征北战,身体强健,阅历丰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为其效力。
曹丕是曹操最恰当的继位人选,而且实践证明,曹丕做的相当好。
接任魏王后,很快稳定局势,得到汉朝臣民的拥护,进而完成禅让大礼,顺利的实现改朝换代。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显示了曹丕的政治驾驭能力,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皇帝,这样的人能说“最不中用”?
曹操一共25个儿子,比较出名的是曹植、曹彰、曹冲,都比较有才能,但这些人的才华,只是在某一方面超过曹丕,论综合实力,论政治驾驭能力,都难以望曹丕的项背。
曹植先说曹植,曹植才高八斗,被人形容天下才气如有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其余所有人才分的二斗,可见曹植的才气是举世公认的。
曹植的洛神赋、白马篇等诗篇,至今读来,又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但曹植是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喝酒误事。
酒后曾经驾着曹操才能乘坐的车驾在驰道上行驶,受到惩罚。
而且关羽北伐时,曹操封曹植为征南将军,希望他能建功立业,可是曹植却喝的酩酊大醉,无法上马,从此不再重用,也失去了与曹丕争储的资格。
曹植身上的诗人气质和悲情故事,赚足了人们的眼泪。
流传千古的七步诗故事,传说因为曹操死后,曹植不来奔丧,被曹丕责罚,令曹植七步之内完成诗,内容为兄弟但不有兄弟二字,结果曹植七步之内完成了千古名篇,曹丕也深受感动,不再惩罚曹植。
其实曹丕同样文采出众,诗书文皆有成就,曹操、曹丕、曹植被称为建安三曹。
人们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曹植的文采远超曹丕,为曹植鸣不平,以至于认为曹丕不中用,就大错特错了。
曹彰论武功,曹操有个儿子曹彰,称为黄须儿,是个勇武过人的将军,年轻时曾与猛虎搏斗。
被曹操派驻边疆,率领骑兵,功勋卓著。
曹操曾问过曹彰的志向,曹彰答道:“好为将”。
曹操问:“为将奈何?”曹彰答道:“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赏必行,罚必信。
”但曹彰在政治上不是曹丕的对手,曹操逝世前曾召曹彰,曹彰未到曹操就去世了。
曹丕继位,曹彰还问玺绶事情,被指责作为领军大将不该问这样的事情,曹彰在政治上远没有曹丕成熟稳定。
曹丕非常肯定曹彰的勇武,称赞曹彰说,如果曹彰进攻巴蜀,如同鸱食腐鼠一样简单。
曹丕封曹彰为公,进而为任城王,四年后曹彰暴毙。
曹冲曹操还有一个儿子曹冲,也是以聪明闻名于世,曹冲称象的故事还上过课本。
说孙权给曹操进贡了一头大象,大象巨大无比,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让人们给称一下。
但大象太大了,怎么称是个难题。
有人说造一个巨大的秤,但谁又能把大象抬起来?
有人说分成一块一块称,但这样做大象就死了。
可是谁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官员们抓耳挠腮,想不出主意。
曹冲只有5、6岁,可是聪明异常,曹冲说到他有办法。
大家都不相信曹冲有办法称大象 ,曹冲说:把大象载到船上,刻下水深的印记,然后赶下大象,令军士往船上搬石头,船吃重而下浮,等船下浮到刻下印记的高度时停止,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这其实是个等重置换的原理,曹操命人照此执行,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5、6表现出成年人的才智,洞察力非常强,经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地位,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儿。
曹操也非常喜爱曹冲,可惜天才曹冲在12岁就夭折了。
在曹冲病重时,曹操还亲自为曹冲日夜祈祷,但仍然没有挽留下曹冲。
曹冲死后,曹操对曹丕表示,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悲伤的事情,但对于曹丕来说是一大幸事。
可见曹冲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后来曹丕继任魏王,又当上了皇帝,曹丕曾经感慨过,要是自己的弟弟曹冲还在,自己可能就没有资格在这里指点江山了!可能有人觉得曹丕文采不如曹植,武功不如曹彰,聪明不如曹冲,是最不中用的一个。
可是作为政治家而言,曹丕又是最出色的,表现最为稳定,能够统领大局,将曹魏的事业发扬光大,这一点上无论曹植,还是曹彰都做不到,曹冲更是没有机会。
作为嫡长子,曹丕是最有优势也最合适的继承人。

参考:
曹丕咋就不挡用了,要不行从墓里把曹冲拉出来给你用,还是把曹彰给你用。
除了君主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权势、权势懂吗,刘备活着的时候能控制荆州派和巴蜀派,死了就只有诸葛亮自己去制衡,刘禅就成了废物。
曹丕和曹植各有司马懿和杨修代表的颍州派优秀子弟跟随,杀了杨修就是要用曹丕了。
有七步诗证明曹丕有过动曹植的念头,杀伐果断才是当君主的必要条件,优柔寡断去看晋朝传位的才知道什么是不中用。

参考:
你这问的真有意思,曹植是有才,但有才的人未必适合做政治家,更何况曹丕才也不差,他的文章也是很有名的好不好
参考:
曹操儿子虽多,但当时的候选理想名单只有三个人:曹丕;
曹植;
曹彰。
故以下单说三子,其他按下不提。
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首说曹植。
曹植以文采高超而闻名于当世,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但此人智商虽高却情商极低,恃才傲物,一般人不放在眼里。
在朝廷与杨修等人交好,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之辈,曾让他与杨修几个不要深交。
曹植曾有一次机会领兵驰援边关,却中曹丕之计延误出兵,如此几般之下,令曹操对其十分失望,觉得他难担大任。
次说曹彰。
曹彰与曹植可谓是极其鲜明的对比,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
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操曾批评他好武不文: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哪值得珍贵!。
意思是说你虽勇,但无谋学,须知智力永远雄于体力,当下乱世,天下群雄争夺天下无不诡计百出,有勇无谋终难以任,吕布就是个例子。
后说曹丕。
要说曹丕,文不及曹植,武不比曹彰。
但他聪颖过人,交际手段圆滑,在朝中左右逢源。
司马懿曾说:诸公子中,曹丕才是最“聪明”的人。
曹丕十岁开始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更为重要的是,他学到了他父亲身上的一股“奸雄”之气。
夺嫡之争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
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
拥丕派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等,拥植派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等,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本来拥植派中的杨修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划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几为太子者数矣”。
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而为曹操所不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而曹彰,其才能仅止步于大将之职。
功勋盛大,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最后总结其实曹丕成为继承人最为关键的是,曹操在曹丕身上,曹操看到了一股遗传于他身上的“奸雄”之气。
世人都知曹操是一代奸雄。
曹操从一介小人物成为一方霸主,靠的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奸”气。
乱世之中,什么文学武功在“奸计”面前只能为其所用。
况且一般有能耐的长辈都喜欢与自己有着一般性格的后辈。
故为大局计,舍其有谁?

参考:
长子曾昂死后,次子曹丕承继父业,于情于理是恰当的。

参考:
曹丕不算差的,在曹操儿子当中也属于挑高的,主要是年纪小,容易被司马懿家族控制,所以得到大部分门阀文官系支持,所以才当上继承人的,稍微有点出挑,难控制的继承人早就被这些家族弄死了
参考:
以帝王为标准,没有一个中用的。
曹操父子最大的优点是杰出的文学家。

参考:
曹丕很中用,虽然人品不咋地,但曹植不见得人品好哪儿去,只是文学天赋高让人觉得是人才,但,文学天赋高≠执政能力强,比如宋徽宗,李煜……至于另一个,骁勇武将,但仅此而已。

参考:
曹丕不中用,有点常识吗
参考:
这个问题我只想用空白来回复,太无语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