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开头要写甄士隐女儿被拐的事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她不仅是一本百科全书,更是一部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第一回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甄士隐、贾雨村、甄英莲和娇杏。
甄士隐和甄英莲是父女俩,娇杏是甄家的丫鬟。
贾雨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客居葫芦庙,与甄家相邻。
贾雨村金榜高中,娶了娇杏为妾,后扶正。
《红楼梦》开篇之所以写甄英莲被拐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甄士隐就代表贾宝玉说起甄英莲被拐,不得不说她的父亲甄士隐。
甄士隐后来出家当了和尚,贾宝玉也出家当了和尚。
这可不是巧合,这是曹公有意之安排。
首先,这两个人都出身望族,属于富家子弟,过着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生活。
第二,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之人,皆不以功名为念。
甄士隐每日就是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神仙一流的人品。
贾宝玉整天浪迹在花丛柳绿之中,喝酒作诗,悠哉乐哉。
第三,甄士隐做梦到过太虚幻境,贾宝玉也是梦中一游。
整个红楼梦只有他俩个人进去过。
第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什么是真(甄),什么是贾(假),甄士隐就是把真事隐去,贾宝玉就是块假的宝玉,那还不是一个意思。
用甄士隐暗代贾宝玉。
甄家祸起萧墙,英莲被拐子拐走,家里被烧的一干二净,甄士隐最后听了道僧二人的好了歌,遂大彻大悟,出家当了和尚。
这跟贾府和贾宝玉的结局是不是一模一样?
甄士隐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甄士隐。
甄士隐丢了英莲,英莲就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宝玉”!贾宝玉丢了有象征意义的补天顽石“宝玉”,最后俩人都是出家当了和尚。
我想这就是曹公开篇写出甄士隐的道理之所在。
他就是贾宝玉的缩影。
甄英莲是贾府金钗众女子的缩影甄士隐是贾宝玉的缩影,他的女儿甄英莲(真应怜)是贾府众多美女的缩影。
贾府众多美女无疑是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代表,而秦可卿有个外号叫“兼美”,把林黛玉的婀娜妩媚、多愁善感和薛宝衩的风姿绰约、丰乳肥臀之美貌兼而有之。
而英莲长的又像蓉二奶奶(秦可卿),她不就是整个红楼梦女子的集体代表吗?
英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经历了一般人没有经历过的苦难,她又是薛宝衩和林黛玉的学生,她的一生就是所有金陵美钗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真实反应。
她出身甄氏望族,也是千金小姐,这和林黛玉、薛宝衩等人的出生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她三四岁时被拐子拐跑,从此过着寄人篱下的命运。
这跟史湘云、林黛玉等人很小就失去父母,在贾府过的日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英莲的爱情、婚姻也很不幸。
本来嫁给冯渊,她也能过上好日子。
可惜碰上呆霸王薛蟠也垂涎她的美貌,强取豪夺,不仅冯渊被打死,她也被强行掠走纳为妾。
薛蟠就是个蠢货,哪里知道珍惜英莲,他只知道在外面花天酒地。
贾府里的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活活折磨致死,跟英莲之悲惨结局何其相像?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也有跟英莲的差不多的被拐卖经历,差点就卖进了青楼。
幸好刘姥姥感恩王熙凤曾经的帮助,她的舍命相救,这才让巧姐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英莲的才华得到了林黛玉和薛宝衩的认可,顺利进了诗社,而且也写出了很不错的诗词。
众人都说她的诗词有薛黛之风,从这个方面讲,她不就是暗合薛黛二人的命运吗?
薛宝衩和林黛玉是贾宝玉的两个梦中情人。
贾宝玉对林黛玉只能意淫,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辈子就是精神伴侣,二人只可神交而不可亵玩。
薛宝衩后来嫁给了贾宝玉,二人只有肉体接触,生儿育女而已,精神和思想上格格不入。
贾宝玉其实很喜爱也很怜惜英莲,他俩的感情在《红楼梦》第62回有所体现。
当时是英莲弄脏了石榴裙,贾宝玉让她换上袭人的石榴裙。
英莲换裙子也不避讳贾宝玉,只是让他转过身去。
袭人离开后,英莲也要转身走开,贾宝玉因为手上有泥巴,要去洗手,俩人才走开没几步,英莲回过头叫住了宝玉:宝玉不知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过来问什么。
香菱只顾笑。
——《红楼梦》第62回两个人就这样一直对视而笑。
如果不是有人来,谁知道两个人会对视到什么时候?
贾宝玉与人对视的场景还有一次。
那就是他跟林黛玉在桥上表白的时候,两个人曾经痴痴呆呆的对望了很久很久,两个人的眼中只有对方,没有其他人!贾宝玉跟香菱的对视,就如同他跟林黛玉那次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不是叫看对眼?
英莲的被拐,又卖给薛蟠,薛蟠进京,这才引出了贾府的荣辱兴衰。
贾雨村是整个红楼梦的主线贾雨村(甲鱼村、假语存)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银两和冬衣,让他进京赶考。
贾雨村得了功名,做了应天府尹,明知道英莲就是甄士隐的女儿,不仅没有去搭救英莲,反而是葫芦僧判了个糊涂案,放跑了杀人犯薛蟠,让英莲在薛家饱受欺凌。
这还不算,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和贾府贾政等人帮他官复原职,飞黄腾达之后,他看到贾府败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投靠了贾府的死敌,对贾府落井下石,倒打一耙!总结:看似是英莲被拐的一件小事,其实就是《红楼梦》整篇故事的浓缩。
英莲被拐前后,甄士隐和贾雨村喝酒吃肉,吟诗作赋,还有贾雨村暗恋娇杏的爱情故事,以及祸起萧墙,英莲被拐,葫芦庙失火,把甄家烧的一干二净,甄士隐看破红尘,随着一僧一道出家的结局,不就是整个贾府的结局之缩影吗?
也许用曹公的两句诗词更能说明英莲被拐之事。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呢?
也许只有曹公知道吧,我们后人枉猜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
为什么红楼梦开篇就写甄英莲也就是香菱的事儿呢?
咱们得从曹大大的写作手法说起,那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英莲这个人物贯穿全局!由她起,由她终。
串起人物,穿起故事首尾。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
谐音愚蠢假话是非,一切是非都因他而起。
英莲元宵节被拐,甄士隐家道败落,甄士隐出家,封氏和丫鬟娇杏做针线度日。
娇杏嫁了贾雨村做妾,后嫡妻死了娇杏扶正做了主母。
甄士隐遇贾雨村,完蛋了,败落了……。
冯渊与薛蟠争夺英莲,也就是著名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葫芦庙里的葫芦僧认出这个被拐的是甄士隐的女儿,给贾雨村出了个主意,把英莲断给了薛蟠……。
知情的门子也被充了军……。
贾雨村频繁与贾府来往,还帮贾赦夺了石呆子的古董扇子………,贾府也败落了…。
这贾雨村很有鲁豫有约的异曲同工之妙!跟谁聊谁倒霉,无一幸免…英莲嫁薛蟠为妾,住进了贾府,改名香菱。
香菱在副册,而且曹大大只写了她一个,其他是谁都没提,副册有谁全靠猜!这里说明一个重要信息,香菱很重要!呵呵,有人要说我说废话了………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书里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香菱有东府蓉大奶奶的风格!原来香菱出身是什么?
大户人家的小姐,主子!后来由于不可抗因素沦落到为妾为奴。
秦可卿出身也肯定不凡,看她平时用的及死后所受葬礼棺木,都不是平常人所能用的起的。
秦可卿为了大局选择了熟地归身,明写生病,实写自裁。
香菱多半也是为了如此,应该是千红一窟里最后收尾的女子。
晴雯被逐,最后病死,死前说,她们都说咱俩有事儿,早知这样还不如有事儿,也不枉担了个虚名!其实黛玉死前也是这么想的吧?
袭人跟宝玉云雨,后又嫁了蒋玉涵,我一直有疑问,难道宝钗嫁了宝玉后,分开后又另嫁了?
香菱最后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了,因为贾雨村是知情的,娇杏是知情的,还有被充了军的门子,生命最后,香菱也可能见到了封氏,见到了甄士隐。
香菱,一个照应全局的人,由她始,由她终………
参考: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开始写顽石无才补天,自怨自叹。
由于太虚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芝草生出凡念,下界投胎完成劫数。
顽石被飘飘道人、渺渺僧人带下凡间,随凡人游历红尘,看遍人间风尘繁华。
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赶往贾府(宁、荣二府)。
贾雨村(贾语称)赶考,取功名被革职,成为林家教师,带丧母学生一起投靠贾府。
甄英莲(真应怜)被拐子拐卖,进入薛府。
甄士隐(真世隐)隐入佛门。
甄贾薛王四大家族无法无天,通过薛霸王、贾珍、贾链等人表现出来。
四大家族锦衣王食,富贵至极。
四大家族最后倾覆,完卵不存。
生活在贾府大观园里的十二钗有的生离死别,有的流浪出家。
《红楼梦》开头,葫芦老庙失火,表达了曹雪芹的心愿:一切过时的、腐朽的都该烧掉。
寓意故事中的四大家族这个老旧的势力群将灰飞烟灭,将被新的势力群取而代之。
甄士隐家受老庙失火影响,被烧掉了。
寓意着生活在红楼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命运结局,伴随着四大家族失宠失势。
是由四大家族衰亡而引起的。
生活在贾府的这些人如同做了一场梦。
葫芦老庙象征旧势力,老庙失火象征旧势力将灭亡,将被新势力取代,是新陈代谢,意义积极。
也可以象征黑暗、反动、腐朽的封建王朝被光明的星星之火席卷而去。
总之,曹雪芹笔下一场大火烧掉了老旧的葫芦庙,烧掉了大富大贵贾府里的一切,包括奴仆们的精神物质桎梏。
其实,人生如梦,精神永存!
参考:
在红楼梦的开篇,写了甄英莲被拐子偷走,这是因为甄英莲代表的是红楼梦所要讲的真人真事。
下面来和大家一起详细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甄英莲是一个大家千金小姐,她家住在东南一隅的姑苏阊门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城里有一条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庙旁边就是甄英莲的家。
姑苏就是金陵,十里街就是势力街,仁清巷就是人情巷,葫芦庙就是朝廷的庙堂,说明了这条街上住的都是有权有势朝廷庙堂上的人,这就是红楼梦里隐藏的真人真事,甄士隐是庙堂朝廷里一个官员。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携了雨村来至书房中。
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
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
”这位严老爷是十里街头最有权势的人,来找甄士隐讨账要钱,可能甄士隐欠他钱,也可能甄士隐被他敲诈勒索,总之甄士隐非常惊慌的去见严老爷,脂砚斋的批注说:“严谐音炎。
”炎也就是火和祸的意思,甄士隐可能没有让严老爷满意,于是严老爷就勾结家人霍启将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偷走了。
红楼梦原文: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
霍启谐音祸起,说明这个家人霍启就是偷走甄英莲帮凶,和拐子里应外合偷走了甄英莲。
因为祸起萧墙这句成语就是灾祸在内部引起的意思。
甄英莲被拐子偷走说明了甄士隐全家落难不是天灾,而是人为的灾祸,是有人设计偷走了甄士隐的女儿,这个人就是十里街头最有权势的严老爷,为了钱财而把甄士隐的女儿偷走拐卖,甄士隐明明知道这件事是严老爷干的,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干瞪眼,严老爷拐卖了甄英莲,还不罢休,又找人在葫芦庙放了一把火,把甄家以及十里街仁清巷里的很多家都烧了一干二净,请看红楼梦原文: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
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
只可怜甄氏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
严老爷对仁清巷里这些家发了火,其根本原因就是炸供,葫芦庙里和尚用油炸食物给神上供,不小心引起了火灾,事实就是朝廷庙堂上向仁清巷里,以甄士隐为首的几家人要上供的钱,甄士隐这几家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些钱,于是严老爷发了怒,就抄了甄士隐他们的家。
而后甄英莲被呆霸王抢去,呆霸王还打死了逢冤这个人,暗喻甄家财产被朝廷没收,事实就是明抢,甄家有冤却无法伸张,断案人员葫芦僧这个门子,是当年参与拐卖甄英莲和放火烧了甄士隐家的知情者,而办案官员贾雨村还曾经被甄士隐救济过,暗喻被朝廷指派抄没甄家的人,当年受过甄家的恩惠,知道甄家有冤,但是办案人却恩将仇报落井下石,还是把甄英莲判给了呆霸王做了奴仆小妾。
葫芦僧意思是稀里糊涂,说明了甄士隐全家落难这件事,稀里糊涂说不出真相来。
甄士隐代表的就是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康熙四次南巡,都是江南曹家和江南其他几个家族接驾,也就是红楼梦里的元春省亲,曹家因此花费了大量金银,致使曹家欠下官库八十一万九千余两白银,康熙和朝廷所有官员都知道,这些钱是康熙南巡花费的,所以康熙也不会追究,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就像呆霸王一样,立刻翻脸向曹家讨要这些欠款,曹家拿不出来,就派人抄了曹家,以及有关联的其他几家,而且办理抄家的人员还是曹家的旧相识,知道这件案子的真相,可能曹家还有恩与他们,这些人就是贾雨村和葫芦僧门子之流,但贾雨村和葫芦僧不但没有手下留情,却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借着抄家机会把曹家坑苦害惨了。
总之,红楼梦开篇写家人霍启和拐子里应外合偷走甄英莲,就是暗喻封建等级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薄如水,在封建社会,人在落魄遭难时,昔日的亲朋好友,都会翻脸无情,不仅恩将仇报,更是落井下石,这是作者借甄士隐的口,对住在势力街人情巷里,那些在庙堂上身居高位的人,最为尖刻辛辣的讥笑和讽刺。

参考:
《红楼梦》开篇,为何要写香菱被拐?
四大原因告诉你为何她的命运也那么悲苦。
《红楼梦》是一部为女儿作传的小说,里面的女性人物,有名有姓的近百人,而类似林黛玉、薛宝钗这等极品女儿,亦不在少数。
然而故事一开始,第一位出现的金钗却是看似不起眼的香菱。
那时候的香菱,是姑苏一户望族的女儿,名唤甄英莲,父亲甄士隐是位淡泊名利的乡绅,终日以观花修竹、品酒吟诗为乐。
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
作为独生女,香菱自幼被扔在手心中呵护长大,家中呼奴唤婢,也算是位幸福的富家小姐了。
谁承想,在她四岁那年,举家团圆的元宵节夜里,因为仆人的大意,她被拐子拐走,与父母一生永别。
此后她似乎成了被命运诅咒的女子,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与被欺凌侮辱中度过。
按一般的小说套路,这样出场的人物,在后文应该会被着重描写,可香菱却不是。
那么,如此恢宏复杂的《红楼梦》为何要在开篇当初香菱被拐这段故事?
说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悲伤的问题,因为关于它的答案,真的太过悲苦。
一,香菱是红楼女性集体命运的象征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在第五回,作者便剧透书中女子大多难逃“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惨结局。
而在这个悲剧中,香菱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红楼梦》故事,是发生在由盛转衰的豪门之中,生活于绮罗之中的金钗,却只享受了短短几年的无忧时光,最后在四大家族覆没时,皆风流云散。
这样的命运,是有命无运,有生于富贵的命,却没有尽情享受富贵的运。
香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而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香菱与许多红楼女性的命运有相通之处。
譬如林黛玉,同是姑苏人氏,父亲同样神仙人品,母亲同是性情贤淑,香菱与她同被父母亲捧在手心,但却早年被迫离开父母,孤独无依。
又譬如妙玉,也是姑苏人氏,同样出身世族,也同样被建议出家,最后也不得不离开故乡家园,流浪漂泊。
此外,香菱与秦可卿,亦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她们的外貌,当初周瑞家的初次见到香菱,第一反应是她“有东府容大奶奶的品格”,这句话点出的不仅是两人姿容上非常相似,一定角度上来看,她们的幼年也是相似的。
香菱是甄士隐年过半百才得的女儿,被甄士隐视为遗憾。
秦可卿当初和一个男孩被秦业抱养,后来男孩早夭,“只剩下个女儿”,被秦业视为遗憾。
当然,更相似的,是她们的病情,秦可卿当初卧床,是因情志失和,肝气郁结,导致经血累月不至。
而香菱在薛蟠的虐待下也因情志抑郁患上了干血症,最后枯萎死亡。
而纵观其他女儿,谁不都是有命无运者?
她们生长于富贵绮罗之中,却缺乏圆满的运气,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莫大的遗憾。
二,人生就是各种命运颠倒,你方唱罢我登场香菱幼时,家中过得富足安康,父亲优游闲乐,她也被父母亲所疼爱。
谁知因为元宵看灯,她被拐走,从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
香菱被拐后,甄士隐夫妇的精神很快被击倒,不出一年,家里又因隔壁失火殃及,甄家彻底化为瓦砾场。
而当初甄士隐曾资助过的贾雨村,一朝得势,再见到当初回顾他的甄家丫头娇杏时,将其取回家中,又过几年,贾雨村正妻病逝,娇杏得以扶正,后来成为一品夫人。
当初的主子小姐,成了贫民丫头,当初的卑贱下人,却成了一品夫人。
人生就是这样颠颠倒倒,世事是如此难以预料。
而四大家族亦逃不过这种定律,譬如贾宝玉和贾芸,当初十八岁的贾芸自甘跪拜十三岁的贾宝玉为父亲,为一份差事在王熙凤和贾琏之间来回奔波,进入怡红院见到花袭人都不敢正视一眼。
后来贾府败落,贾宝玉困顿破庙,却是自食其力的贾芸仗义资助。
又譬如曾经因为一碗枫露茶被撵出贾府的茜雪,在贾宝玉落魄时也挺身而出。
一切正如《好了歌》中唱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三,无人能逃得过情感的羁绊甄士隐本性恬淡,是神仙一流的人品,曾有几次“觉醒”的机会,可是一直舍不得放下女儿。
世俗烟火之情,最难割舍,所以在从太虚梦境醒来时,见到女儿便什么也忘了;
在女儿被道人讨要出家时,他舍不得给;
后来女儿被拐,他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才顿悟过来,随道人云游去了。
巧的是,贾宝玉与甄士隐相似得紧,两人一样随性而为,一样不喜功名,终日优游度日,而且都生在富贵之中。
在十岁左右的年纪,他便有缘被引入太虚幻境,并且同样被提点,可是这次他并没有“觉醒”,而是仍然放不下温柔富贵乡,放不下儿女情长。
后来,也是在经历家族败落、红颜早逝,爱人消逝等一连串幻灭之后,才开始顿悟过来,此后出家为僧,茫茫云海,决然一人。
在这里,香菱就是情感羁绊的象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通过香菱被拐,暗示我们贾府终将在元宵节消亡自古元宵节就是个快乐的日子,意味着太平和浪漫。
可是《红楼梦》的开篇,却是一个伴随着拐骗的元宵。
在这里,元宵的底色被涂成了绝望。
香菱的命运在元宵节发生了改变,甄士隐一家因为元宵节迅速走向绝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甄家发生大火时,正是元宵节前后,此处有一段批语:“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这句话很值得深思,直,就是直隶,南直隶,就是南京,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南京之祸。
稍微对《红楼梦》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曹雪芹曹家,就是在南京被抄的家,而抄家时间正好是元宵前后。
所以,在带有自传性质的《红楼梦》中,元宵节注定是一个不太平的日子,贾家命运有可能在这天发生巨大转折。
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贾元春在这一天丧命。
理由是:一、贾元春元宵节夜里省亲,且凌晨赶回宫里。
在古代出嫁女儿忌讳日落之后回娘家,夜里省亲,很是诡异。
二,第五十四回,王熙凤元宵节说了一个房子大的炮仗在正月中那天放炮的笑话。
说完又提到已经四更,大家赶紧散了。
而炮仗就是元春的生命符号,房子大的炮仗,就是风光无限的元春,却只是璀璨一时而已。
最后王熙凤提到的四更天,正是元春省亲回宫的时刻。
所以元春非常有可能在元宵节凌晨暴亡,元春一死,贾家必将遭到重挫,命运开始出现转折。
所以,香菱和甄家在元宵节陷入绝境,贾元春和贾家亦是如此。
所谓小枯荣和大枯荣,正是如此。
而从某方面来讲,香菱被拐,正是所有悲剧的预示,如此,香菱的命最苦最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叹!
参考:
《红楼梦》可以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甄士隐,真是隐,真正的隐士;
《红楼梦》开篇就写甄士隐,可能基于以下几点:一、甄士隐是个家庭富裕、妻女环绕的富足人家,而且乐善好施(对贾雨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帮助贾雨村赴考,捐银助人,然而家遇不幸,妻离子散,自己也出家为道,也道出了作者对好人没有好报的痛恨;
二、甄士隐也引出了贾雨村,对于贾雨村来说,甄士隐可以说对他有再造之恩,贾雨村之后的仕途,都是和甄士隐的一念之善有着重要的关系,葫芦僧乱判也道出了贾雨村的虚伪、伪善和恩将仇报的丑恶嘴脸;
三、甄士隐女儿英莲被拐卖,然后改名香菱,被薛蟠强纳为妾,揭示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层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买卖平民儿女、践踏法律人权的丑恶行径,揭示了封建统治者阶级的残暴;
四、香菱入贾府,后拜黛玉为师学诗,也顺眼主人翁的线路,间接地描绘了贾府的兴衰荣辱。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然而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了。
终究是;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参考:
《红楼梦》为什么开篇要写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
我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快更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剧情,了解主人公的命运,清楚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背景。
从英莲的被拐继而引出穷困潦倒的贾雨村,受恩惠于芵莲的父母,那一晚葫芦庙失火英莲失踪被拐,贾雨村在甄士隐的帮助下上路进京赶考,为以下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情节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随着英莲这条线索文章剧情展开,通过对贾雨村的描写,一个穷困的书生受到英莲父母的资助进京赶考,然后一步一步的走上官场仕途,怎样一步步的趋炎附势,贪图荣华富贵,忘恩负义,明知被拐的是当初的英莲却判下冤案糊涂案,让读者更进一步的了解贾雨村的人品为人,以致于他后来怎样的巴结逢迎权贵,成为名符其实的大贪官,而后又被革职判刑的一个过程。
作者展示的是仕途的沉浮犹如贾府后来的兴衰一样,阴晴无常的社会背景。
无论贾雨村是否是宝玉或是贾俯任何一个人的化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到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贾雨村只是当时一介书生的代表,从一个单纯不懂时事的书生怎样被渐渐的腐蚀,演变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大贪官,庸官,在宝玉的一声仰天狂笑中被扣上命运的镣铐。
作者是在间接的向我们介绍当时的现实,官场的黑暗,本就是一个污秽的大染缸,为红楼后面的大厦将倾埋下深刻的伏笔,或许贾雨村就是宝玉父亲的原型吧?
这是大势所趋,自然而然的悲剧开场形式。
再通过英莲被拐以及我们小学课本上的一章贾雨村审案,通过门子和贾雨村潜移默化,心领神会的眼色和对话,那个门子就是当初目送他进京赶考的葫芦庙小和尚,不晓得后来怎样做了衙门的门子,也是污秽势利不堪,对于贾雨村的身世门子最清楚不过了,在审问英莲被拐大堂上,门子给他使眼色给他抄“护官符”,仍然进一步向我们展示当时的黑暗的现实,以及后面即将出场的四大家族之一贾家,在当时显赫的社会地位,“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官,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是如何的繁华,富有,在当时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这都是为了阐述,衬托出当时皇亲国戚之家,贾府当初是怎样的繁华,四大家族紧紧相连,一损俱损的命运,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后面出场的各个人物的相互之间怎样的关系。
被卖入薜家薛蟠为妾的香菱,也就是前面叙述的葫芦庙失火后被拐的年幼的英莲,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香菱的身世,本就是一个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多坎,被拐子卖来卖去,后来遭到薛蟠的虐待凌辱,打骂致死。
香菱后来悲残的命运和先前优越的大小姐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在无形的揭示当时让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实,香菱只是大观园众多红楼儿女其中一个悲惨命运的典型。

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只回答三点:一点,记得过去已经讲过了这个问题,在此不想再重复多余类似的,不然说过头了就没有什么秘密的悬念了。
何况进一步泄密过多的话,势必将会带来替人做了嫁衣裳的后果。
二点,故此,实在没有必要再透露更多的秘密,至于开头目的什么内容范畴方面因素,也是一样需要刻意先卖卖关子,不然就没有什么好的瘾头令人牵挂了吧?
也就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继续秘密下去的吸引力吧?
三点,因为事关重大的版权秘密方面的需要,所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讲仔细一点。
假如说以后《红楼梦前传》一旦牵连到甄英莲,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性多多少少透露出来的,不过单独专门来讲一下甄英莲就免了。
相邀!
参考:
《红楼梦》的第一回非常重要,决定了能不能看懂红楼。
当今的红学界受脂评的影响很大,以至于走进了死胡同。
脂评甄士隐,谐音真事隐。
是这样吗?
据员外看来,脂胭斋只是一个读者,她不可能参与创作。
她的评语大多在文章技巧上说,所以不能跟着她走。
甄士隐怎么解?
甄,从西从土瓦,西边的瓦土,那就是金,真金,再看士,大人为士,隐,看不到的,合在一起,看不到的真金,在丹道中,非乾元一性莫数了,而我们的性是看不到的,但它有作用,是我人的真正主宰。
这些不是乱讲的,和贾雨村,葫芦庙都有关系,他们也都是象,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的,我就不讲了。
懂了甄士隐,再来看甄英莲,就容易理解了。
乾性一动,就是我人出生在世间,拐子比喻太极一动为二,性命分开,那一点元气随之下潜,迷失了,就表示甄英莲被拐,最后成了小妾,由主变奴,所以一部《红楼梦》就是甄英莲的返还过程。
这里面疑点太多了,你比容英莲眉心有颗痣,那表什么?
火灾表什么?
甄士隐到哪儿去了?
看不懂就会云山雾罩,想解感吗?
那就
《红楼梦》中开头写甄士隐女儿被拐的事,其一就是揭示《红楼梦》主题。
其二是就是让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出场,也就是文中的癞头僧、跛足道人,让他们作为《红楼梦》的一条线,让这故事延伸下去。
《红楼梦》开始写的第一个梦就是甄士隐梦遇一僧一道二仙人。
通过二仙人的对话点明了《红楼梦》故事的来历:一株绛珠草(林黛玉)受赤霞宫神瑛侍者(贾宝玉)甘露灌溉,得以成仙。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绛珠草也因此下凡为人,欲将一生眼泪还他,以报甘露灌溉之恩。
并且二仙人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通灵宝玉\"。
这让《红楼梦》故事有了脉络。
《红楼梦》先写甄士隐和女儿被拐的事。
其实就是为了揭示贾宝玉一生的命运。
看甄士隐,生活在姑苏城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是本地望族。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
这与贾宝玉何其相似。
但女儿被拐后,祸不单行,一场大火让他一无所有。
自己折变田地的银两也被岳丈封肃半哄半骗折腾没了。
后来听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大彻大悟,随跛足道人出家去了。
这不就是贾宝玉一生的写照吗?
荣华富贵一生,最后空空如也。
同时,《红楼梦》通过写英莲被拐,还牵出贾雨村、薛蟠,让二人的出场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总之,《红楼梦》中写甄士隐和英莲被拐是必要的铺垫,不是可有可无的。

参考:
《红楼梦》中开头写甄士隐女儿被拐与后面的联系及结局就在“甄”这一真理真事中。
《红楼梦》开头的第一回中的甄士隐,大家知道,就是\"真事隐\"的意思。
但大家不知“甄\"字就是隐去的真事的最高概括,甄士隐一家与后面的联系及结局就在“甄”字这一真理真事公开时,即今天。
“甄\"字的造字意思:在正确意识形态领导(一)下,以民主法制(四西),把一盘散沙“土\"的人民团结、凝聚起来,产生、监督、“甄”别和制约意识意志、干部(瓦、龙鳞甲),就是真理、真实的事物。
这是原始科学社会的真理真事。
能使这一真理大白于天下,使原始科学社会的真事由隐变为更高层次的现实,便是甄士隐一家团聚的结局。
这一结局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出现。
书中说,吃尽甄士隐布施的邻居葫芦庙的和尚、庙烧毁后当了法警的\"葫芦僧\"认出被拐卖的\"英莲\"都不管她;受甄士隐宴请、赞助破\"费”(甄士隐叫甄费,就费在这里),而当了地方官,知道\"英莲\"被拐卖及其生母甄封氏的家庭住址的假语(贾雨)村,而不告诉不救不打拐,于公职责,于私恩都应作为,而不作为,只因为拐买英莲并杀人夺妻的\"呆霸王\"薛蟠与举荐他当官的假政府(贾政)有亲戚关系,假(贾)宝玉,假爱保护女性、人民的权力机关美玉,也不敢“老虎嘴里拔牙”,去救她。
甄土隐的女儿只有去找自己的生父生母,即在第一回中说的“甄”这一真理真事 :原始科学社会的父母亲。
这就是《红楼梦》到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开了药方:“极好的秋梨一个……”,意即极好的女、人民,在八十回(秋季)的状况下,离开“呆霸王”时,突然结束,离开到哪里去?
原来回到第一回中(秋梨一个),第一回从“一日中秋”开始,就是八十一回,其中有“九九八十一\"的密码。
八十一回是第一回的螺旋式上升,其后真事隐(甄士隐)公开一一到了更高级的科学社会的真事,即使科学社会的真事由隐变为现实,便是《红楼梦》圆。
最后是怎样的圆梦结局?
就是现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播的那些被拐子女,在党和政府的干部警察、人民自愿者和媒体等共同努力下,以爱心依法寻找,使其与亲人团聚,抱头痛哭的真人真事。
这在《红楼梦》成书时是不可做到的梦。
详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
(文/刘树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