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可以制造出《流浪地球》那样的行星发动机吗产生的推力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吗

诸葛小村姑解答:既然是理论上,当然可以造出《流浪地球》里面的行星发动机!要知道,作者刘慈欣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的大学物理,至少学了4年吧,这样浅显的道理,难道不明白?
大伙儿质疑最多的是行星发动机会摧垮地壳结构,甚至网传电影拍摄之前,有科学家事前也否定了这个方案, 的确,这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类似蛋壳包裹的铁水气球,直径12000公里的铁水球,地壳的厚度也就最多200公里,还经常发生地震火山什么的。
(是不是蛋壳一样薄?
)大家不要忘了,肥皂泡够脆弱了吧?
可是我们依旧能够吹动肥皂泡,而不至于破裂,这就是行星发动机的最有力原理。
电影中,行星发动机做得高大壮观,那是因为高度支撑和散热的需要,因为喷射出的工质是接近于光速的基本粒子,会与大气分子碰撞导致速度衰减,因此要造得很高,这个高度,超过11000米,为的就是尽量避开厚重的大气层,毕竟高空大气稀薄。
底部做得那么大,是为了抵抗地球停摆后导致的超级海啸和飓风,300米的巨浪,可以吹拂掉摩天大楼。
行星发动机的推重比不可能很大,否则真的会导致地壳波动,它们就像我们轻轻吹拂肥皂泡一样,要柔和,因此光让地球停止旋转,就花费了50年!因为在物理计算中,时间通常是用“秒”的平方作为计算尺度的,一天就是86400秒,(86400*50*365)^2……自己乘一下吧!10000台发动机尽管推力微小,可是乘以时间的平方,就是难以估量的了,况且,离开太阳,不是从太阳中心拉出来半径方向离开,而是等速螺旋线,因此只要在半径方向上持续加速即可,记住,是持续,这个时间是多少“亿”秒!这种情况下,甭说地球,木星也得被吹跑了。
(地球是这样子逃跑的,并不是直线方向)当然,以现在的人力物力,造一台这样的机器都困难,不过在大灾难面前,可不是这样算的,就算牺牲掉50%的人也得搞出来,这是文明的使命。
补充图片:阅读!
参考:
理论上人类掌握足够的科技和能量,连银河系都能毁了,移走地球算个什么事,只要推力充足,地球不过是体积大一点的飞船,运用的科学原理和飞船没区别。
《流浪地球》中建造的行星发动机利用重元素聚变获得能量,填进去石头都可以做燃料,高十公里左右,总共10000多台,想要把地球推离现有轨道只要投入足够的材料就行,而地球不缺少比碳还重的元素,只不过将地球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使地球飞离太阳系所需要的能量足以消耗一条庞大的山脉。
毕竟还是文艺作品,不能太强调物理的合理性,而是要看作者透露出的思想,那就是人类抗争的天性,不会坐以待毙。
《流浪地球》中的设定是太阳突然发生氦闪,太阳突然就快灭亡了,地球环境的改变使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非常寒冷,于是全世界突然就停止了纷争,联合在一起造行星发动机。
目前可控核聚变在实验室已经实现了,只是能够持续的温度还比较低,反应的时间也还比较短,但已经看到了希望。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那样的轻元素,这个还不能投入实用,更不用提重元素聚变了。
卡尔达舍夫曾对文明进行了分级,认为文明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最高阶段可以利用整个星系或者宇宙的能量,对那种文明层次的生物来说,毁掉星系估计还真不是啥大事,建造行星那么大的飞船更没压力。
小说就是小说,不能用科学理论严格分析。

参考:
既然是科幻小说嘛,那么自然会有一些创作的成分在里面,小说中描述的东西,现实中不一定会发生。
像《流浪地球》中那样的行星发动机,未必可以将地球推离太阳系。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利用的是重核聚变技术,一句话说来就是利用原子系数较大的原子之间相互聚变产生能量的,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较轻的原子核可以聚变成为更重的原子核,甚至可以一直持续到铁元素。
但是现实中我们甚至连最轻的原子核,也就是氘和氚原子核的聚变都控制不了,所以重核聚变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太遥不可及了。
电影中也说到了,每一个行星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150亿吨,行星发动机总共有一万座,那么总的推力就是150万亿吨,可是地球的质量可是足足有60万亿亿吨,也就是说所有行星发动机全部开动带给地球的切线加速度也不过只有0.00000025m/s^2,这么一点加速度,也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年时间的减速才可以将地球刹车。
稍微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用书中的行星发动机数据的话,让地球停止自转大概需要50到100年的时间,好吧,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好在理论上让地球刹车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让地球刹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接下来要做的是怎么让地球逃离太阳系。
电影中也写到了是将地球加速到脱离地球轨道前往木星轨道然后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逃离太阳系,但是前提是地球的速度需要达到42km/s才行,这中间有12km/s的速度差。
按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进行计算,地球加速到这个速度需要1000年的时间,而那个时候地球估计早就被太阳氦闪吞噬了。
然后行星发动机利用的是石头,看每天石头的消耗量,还能坚持到1000年以后吗?
估计到时候将地球上的所有石头全都给用完了也不够吧。
另外有一点,那就是地壳承受力的问题,地球虽然体积巨大,但是地壳对于地球而言仅仅是薄薄一层,地球就像是一个鸡蛋一样,行星发动机体积巨大,质量巨大,再加上发动时对于地壳极大的反推力,恐怕地壳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作用力,到时候地球就像压碎了壳的鸡蛋一样,还没逃走就已经支离破碎了。
最后一点,说一说行星发动机这个设想吧,个人觉得这个设想也不是很靠谱。
虽然这些行星发动机高度可以达到11000多米,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了两千多米,但是它们并没有伸出大气层之外,而行星发动机启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等离子气体从大气层之内向外喷射,势必会造成地球大气的大量流失,地球大气越来越少,也是不利于地球生物生存的。

参考: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真的突然太阳要突然熄灭发生氦闪,那么很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制造像电影<流浪地球>里面一样的太空发动机。
原因如下:地球达到脱离太阳系,需要的能量太大,核燃料太多!地球净重6*10^24kg,想要逃脱太阳引力,速度必须达到29.8+16.7=46.5km/s的速度。
这样的话,需要的动能就是:1/2*mv2=2.5*10^33J能量。
如果核能燃料有千分之一的质量损失,核燃料燃烧4%,则需要6.8*10^19kg核燃料。
如此巨量的核燃料,几乎相当于千分之一个月球。
人类想要得到这么多核燃料,把地球挖空都不一定凑够。
而且,核能如何转化成地球动能也是个问题。
太空中想要推动地球,人类必须利用“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即像火箭一样向太空喷出气体。
而利用核能直接驱动地球,人类更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技术储备。
所以,即便是核燃料找够了,人类也没有能力直接利用核能驱动地球!其实,真正想要推动地球,单单靠原始的动力驱动形式并不行。
必须要发展新的太空飞行技术,比如通过磁场或者某种重力场,改变局部空间曲率实现地球移动,这种技术才是未来真的实现流浪地球必须技术。

参考:
《流浪地球》中人类之所以制造行星发动机,是因为他们观测到太阳将在未来出现一次“氦闪”并且损失5%的质量,如果地球到时候还留在太阳系的话就会被太阳给吞噬掉,所以人类制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来给地球刹车并且加速到光速的1%,以这个速度漂移几千年后用行星发动机进行减速,最后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小说中的行星发动机的原理是重元素核聚变,也就是让普通的石头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能量推动地球,理论上来说这种这种行星发动机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地球本质上就得一颗漂浮在宇宙中的巨大岩石,那么只要给这个岩石安装上足够强大的发动机,那么地球就能获得机动能力。
但是小说中的行星发动机并不是直接把地球推到比邻星轨道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变轨让地球充分利用木星等巨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从而离开太阳系,行星发动机的主要作用还是刹住地球自转以及对地球进行减速,而不是把推动到比邻星轨道。
理论上来说只要人类掌握了重元素核聚变技术和超级材料技术,那么就能制造出行星发动机来给地球加速,但是《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自己也认为用整个地球作为飞船是很愚蠢的决定,因为人类在掌握行星发动机这种技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建造巨型飞船来进行逃亡,这样一来不仅质量大大减小,而且还能让人类免受地球停转带来的恶劣环境。
《流浪地球》电影在2019年春节档就会正式公映,希望到时候不会让人失望。

参考:
人类生命的延续只有唯一的一条路:驾驶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别无选择。
但是,驾驶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谈何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就是只是地球上的一切才能适应人类长远的生存,要改造月球、金星、火星、土卫六成为《流浪地球》中的那样的星球,几乎比改造地球的难度要高上万倍,而且消耗的时间不知又要等到多少年。
要知道,金星、火星、土卫六的质量和地球的质有些差距,但它们的大气层、地磁、水、氧、土壤等等根本改造不了,不适合人类千年、万年的长远旅居生活。
只有现成的地球环境才能保证《流浪地球》中的人类长远的旅居、生活。
为什么会有《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出品?
我想我的看法也许和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茫茫太空就是一炉上无到边、下无到底、左无到垠、右无到际的无边无际的大宇宙海洋,太阳、地球等等星球都是在大宇宙海洋里按照它们各自的轨道远转、航行。
没有永远的星球、也没有永远的星系,只有永远的太空和时间。
太阳、地球等等星球也不会永远的永恒下去,这是大宇宙的法则,谁(包括神仙)都无法改变大宇宙的演变:太空是永远、永恒的,星球、星系可复始、重生的,知道了这一点,就知道了太阳、地球等等星星、星系总有毁灭的一天。
所以,《流浪地球》的作者为了提醒我们:只有把地球改造成宇宙飞船才能冲出太阳系、冲出银河系,让地球、人类避免“宇宙陷阱”的毁灭。
那么,我们地球人类能不能造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银河系的发动机呢”?
我看是可以造得出来的,因为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制造要求,地球上的(包括月球上的、或吸引宇宙中的)资源可以供应发动机的需求。
如何制造这样一个特别大型的、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银河系的发动机呢?
又如何评估发动机制造出来后产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地球冲出太阳系后对地球人类环境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全球人类的共同努了。
当前国际形势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你说我们的人类为什么会是这样,不为自己想一想也应该为自己的后代想一想嘛,如果人类总是这样贪婪的为了自己,恐怕到时能造出这样的发动机也没有什么能源可用来发电推动地球了。

参考:
《流浪地球》今天公映,它是又一部感人的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的佳作。
以前总以为只有美国人才能拯救地球,有了刘慈欣,现在看来,咱们也可以了。
看完之后再仔细回想:我们真的能做得到吗?
未来,人类真的可以造出如此多如此庞大的“行星发动机”,将我们的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避难吗?
首先看看这个发动机的体量有多大从图像看它是金字塔星形结构的巨大钢制建筑。
(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我们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个大家伙的体积,它的底座大约有22公里直径,高11公里,建造它大约需要1.9万亿吨的钢材。
如果按电影中1万座行星发动机计,总用钢量将达到1.9亿亿吨。
我们地壳中铁的含量大约是4.75%,3千米厚地壳的总质量大约是85.6亿亿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挖地3千米,将所有的铁全部提炼出来,将得到4.06亿亿吨的铁。
如果刨去70%的海洋面积,就只有1.2亿亿吨了。
你能想象人类把地球表面全部都深挖3千米来冶炼钢铁,会造成什么样的生态灾难吗?
冶炼如此多的钢铁,需要消耗多少的资金和其它资源?
其次,我们的大气层能否经受住考验?
行星发动机有1.1万米高,它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2100米,看起来已经很高了。
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层厚度却在1000千米
(行星发动机,高山仰止)如果这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开机,它在推动地球的同时,也将我们宝贵的大气一并吹向太空!这是种很可怕的情况,《流浪地球》中并没有交待。
不过,我并不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
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行星发动机根本不能让地球停止转动。
第三,地球停不下来。
为什么一万台强大的等离子体发动机不能让地球停下来?
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有一颗大约月球2/3大小的巨型铁核,围绕在这颗炙热铁核周围的是温度高达6000度的深深的金属“海洋”。
正是地心铁核与地壳转动的角速度差,才使得我们地球周围产生了强大的磁场,而这个强大的磁场阻止了强大的太阳风和宇宙射线袭击我们地球,危害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生存。
}, \"duration\": 26.167, \"thumb_url\": \"1a091000007a233606935\", \"thumb_uri\": \"1a091000007a233606935\", \"md5\": \"f3125d018174ea4ce7aaf7738e1b0bbd\"} --}(地球磁场阻挡太阳风)那么,地球地核与地壳的角速度差是多少?
是0.2度/年。
如此微小的角速度差,就能使得地球产生如此强大的磁场。
如果人类试图让地球停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
不知道你是否玩过转鸡蛋的游戏,你现在可以去冰箱里拿一颗生鸡蛋,把它放在桌面上,看看能不能很快地把它转动起来。
你会很快地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生鸡蛋的内部是胶状的液体,当你转动鸡蛋壳时,蛋黄和蛋清还存在一个保持静止的力;
反过来也一样,一枚正在快速旋转的生鸡蛋,当你按住它再松开手指,它还会向原来的方向继续旋转。
(旋转鸡蛋试验)当我们试图在地壳表面施加一个力,迫使地球停止旋转时,地核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以它原来的速度旋转,这使得地核与地壳的角速度差急剧放大,由此产生的磁场强度也将急剧放大。
如此强大的磁场会将等离子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全部封堵在地球表面,炙烤地面的一切,而无法继续推动地球减速。
(“行星发动机”点火时的壮观场面)事实上,关于《流浪地球》在科学上的槽点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读一本科幻小说,看一部科幻电影,需要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欣赏?
是从科幻电影中学习科学知识吗?
我认为不是。
许多科幻小说中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但这没有妨碍广大读者喜欢它们。
因为它打开了我们的脑洞,使我们与作者一起去幻想、去飞翔、去探索未知、感动人生。
它同时也激发一代代的孩子去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流浪地球》并不值得推敲,但其中散发出的冒险精神和人性的光辉,还是很能让我们感动的。
如果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你觉得人类真能造出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
我想那是鸡旦碰石头。
即使有那样的推动机,地球偏离它的轨迹,是转不转,速度加快还是减慢,会否直接掉到哪个空间里,你能有把握的象把地球当石捏在手中玩,能玩转?

参考: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
近期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这部作品是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雨果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成了刘慈欣的粉丝,要求第一时间把书籍翻译稿送到办公室。
我今天刚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感觉这部电影制作精良,剧情也很感人。
电影里提到的行星发动机威力巨大,可以推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我结合个人想法谈一谈行星发动机和逃离太阳系的相关问题。
电影中提到的行星发动机设计思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艺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而非前半句。
如果从严格的思路出发,想要在地球上实现上万台行星发动机的协调运作,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
行星发动机的基本构想是对的,无奈地球能源不够用。
即使拼尽全力把地球推出了太阳系,之后的漫长征途又如何维持动力呢。
比较靠谱的做法是再带个别的星球一起走,一边从伴随星球采集能量,一边朝着目标地推进。
或许能够走到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著名的物理学奇才特斯拉曾经质疑过冲出太阳系这个概念,他一直怀疑太阳系是被锁死的。
宇宙空间的范围实在是太大,某一个宇宙文明如果想去另外一个地方安家最好的思路还是《三体》中用到的理论,空间折叠。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我们生活的空间是多维度的,并非简单的三维外加时间的四维模式。
高维度的空间可以折叠,折叠之后的空间可以藏进去极大的物质,如果把某个行星折叠进一个维度,然后收起来。
或许这个行星与你相隔只有一厘米,但你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穿越高维度和虫洞,或者选择其他平行宇宙也是备选的方案,但要办到这些,难度远超行星发动机。
总体来看,流浪地球提到的很多细节还是蕴含着丰富科学智慧的,值得深思。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从小事做起,先把地球保护好。
如果保护不好地球生态,还没等到太阳膨胀,地球估计早就完了。

参考:
大家好,我是医小白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跨时代意义的科幻片,片中描绘了大量的未来科技产品,而这些科技中的核心就是行星发动机。
那么不仅有人要问了,行星发动机在现实中能造出来吗?
即使造出来了能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吗?
今天,小白就带领大家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发动机到底能否被建造出来1.材料《流浪地球》这本书中具体描绘了发动机的体型和数量:一万台发动机,每台高达11千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千米,每台发动机产生15亿吨的推力按照现代建筑学的理论,要建造如此高的建筑,并且还能承受15亿吨的压力,所需要的钢铁量至少要八千万吨,那么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就需要八千亿吨的钢铁。
而地球上的铁的含量约为8500亿吨,这就意味着即使把整个地球的铁提炼出来,也不过刚刚够建造发动机。
而如果把地球上的铁都提炼出来,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首先就要崩溃,地质运动也会频繁发生,地表塌陷,人们很难撑到把铁全部提炼出来的那一天。
但总的来说,理论上还是可行的。
2.技术文中提出了“重聚变”技术,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个未来技术。
我们都知道原子核是可以发生聚变的,聚变最开始就是由轻原子核开始的,所谓的轻原子核比如氢原子核,氚原子核等等(反应图如下)轻量原子核聚变可以释放能量,而重原子核聚变就会产生更大的能量,这种重元素在书中是由石头提炼出来的,数量无穷无尽,可以支撑发动机的运行。
对于我们现实世界来说,这种聚变无疑太过可怕,因为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核聚变我们只能让氢原子核进行聚变,而且这种聚变并不是完全被掌握住,让重原子核进行聚变对于现在的我们呢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若是未来科技发生大爆发的话,我们也是有可能掌握这种技术的。
人类能否成功到达比邻星一.能量对于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书中描述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让地球自转停下来。
第二阶段是将地球推向比邻星。
那么地球上的能量到底足不足以将地球推向比邻星呢?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阶段。
1.为地球刹车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那我们就可以求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而地球的质量为6*10^24千克,要使如此庞大的球体自转停下来,根据现代物理的动能方程我们可以求得2.地球飞向比邻星根据书上的介绍,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的距离为4.22光年,也就是4亿亿千米。
要使的短时间内飞到比邻星,那么我们就必须使得地球一直在加速,由初中物理我们就可以求出所需要的能量)我们刚才说了,一万台发动机,每台提供十五亿吨的推力,那么可以算出来地球所收到的合力F=ma=1.5*10^17N那么就可以求得所需要的能量W这样算出来整个过程需要的孟良能量为5.9*10^34焦耳爱因斯坦给出了我们质能方程E=MC^2M=5*10^17千克这样算来,至少需要5*10^17千克的石头才能完成整个过程,而地球的总重在6*10^24千克。
所以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二.时间那么我们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呢?假设我们一直在加速,加速度为a,前文我们已经求出了合力,距离那么:a=F/m=2.5*10^-8m/ss那么接下来可求得时间tt=25000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两万五千年才能到达。
总结上述的推理相信大家都已经理解了,那么大家也就明白了提出问题的答案了。
建造行星发动机,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根本不可能完成。
首先一万台发动机的建造就可以几乎将地球上的铁耗光,铁质的大量消失必会使得地壳变软,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而行星发动机产生的15亿吨推力几乎可以把整个地壳压垮,这一定会导致地壳活动剧烈地震频繁再其次,地球上的能量,技术均不足。
重核聚变对于我们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一次的科学大爆发也达到不了这个程度。
即使达到了,地球的石头如果被消耗了这么多,地球也会被破坏很大。
再从时间来说,需要两万五千年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啊,漫长的已经完全超越人类历史的长度,几乎不可能完成。
总的来说,要想流浪地球,必须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合理的方案。
大家怎么认为的呢?
欢迎评论哦
参考:
理沦上现在说制造出流浪地球,害是有早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