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夸惜春像神仙托生的打量了黛玉一番为何反而一句话没说

我想“恶意”曲解一下:刘姥姥也算得上是有社会经验阅人无数的老人,她何尝不知道嫌贫爱富攀高踩低的世道!她一眼就看出林黛玉是个病秧子,她懂得察言观色,贾府上下把刘姥姥当作玩偶戏耍,刘姥姥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林黛玉的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刘姥姥会看不出来?
刘姥姥的潜意识:这是个没寿龄的病秧子,……可惜一副神仙皮囊了!林黛玉看不起乡下穷婆子刘姥姥,刘姥姥不屑讨好体弱多病柔弱如柳的林姑娘呢!纵然林黛玉有咏絮才,与刘姥姥的温饱问题距离太遥远!刘姥姥因为穷,不得已低三下四屈尊求人……林黛玉从小锦衣玉食,哪里能理解穷人的难处?
少男少女时代,喜欢林黛玉洁身自好爱憎分明的作派。
但是等懂得生活不易,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代,觉得林黛玉的作风行不通,反而越来越理解趋炎附势的刘姥姥了!还有,风水轮流转,富不过三代,任何时候富人也不可以瞧不起穷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王熙凤恤老怜贫,巧姐儿得以救赎。
假如林黛玉落难,谁救?

参考:
刘姥姥虽然是乡下人,但她人生阅历极其丰富,一双老眼看尽世上人情冷暖,一个人心地如何,待人如何,她一看便知。
惜春虽然貌似高冷,但是依然难脱稚气,内心有正义感,眼里容不得沙子,她的丫鬟闯了祸,他不念旧情直接撵出去。
她痛恨家族乌烟瘴气,以致于青春年少遁入空门。
不管怎样,她脱不开富家小姐的定位,对付这样的女孩子,刘姥姥显然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林黛玉这样的,不能说她完全没有同情心、没有正义感,她只是没有心思去
她不愿意理会俗世中的这些事情,她给人的映像是“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的古典画面。
用最普遍的说法:“林黛玉不食人间烟火”。
她的一生只活在情感里面,情感就是一切。
心思极细腻、极敏感。
一个眼神能哭出来,一句安慰又能破涕为笑。
刘姥姥一眼看去,对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她不敢造次,因为这种人她见得太少了,既不像普通富家千金那样,或者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或者飞扬跋扈、冷艳傲慢,又不像农家小妹那样,或害羞、或端庄、或狂野,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弱不禁风,却又拒人千里之态。
刘姥姥没见过这样的女子,与其说错话,不如不招惹。
所以刘姥姥对林黛玉那是一句话都不说,也是一种民间的大智慧了。

参考:
黛玉和惜春都是大观园里的妙龄女子。
特别是黛玉,无论是容貌还是才华,皆出类拔萃。
可是刘姥姥见了惜春,直夸像神仙托生的美女,模样好还能干。
见了黛玉,却留神打量一番之后,只夸了房间像上等的书房。
为何刘姥姥要区别对待她们?
年轻的贵小姐难接近,刘姥姥不想热脸贴冷颜。
刘姥姥进大观园,在贾府主仆上下的眼里,无疑是一道异样的风景。
她淳朴,憨厚,有几分土里土气,又有几分滑稽。
尽管贾母热情款待刘姥姥,但是人人一双富贵眼的贾府上下,仍然对她有些个藐视。
若非心怀轻视,凤姐和鸳鸯也不敢使她做女篾片。
不信,叫凤姐和鸳鸯找薛姨妈和李婶做个女篾片试试!贾府上下都有点儿小看刘姥姥,而这些年轻的小姐们反应更甚。
刘姥姥在栊翠庵用妙玉的杯子喝了茶,妙玉竟然就不想要了,命人搁在外头。
宝玉见刘姥姥闻乐起舞,特意下席走到黛玉跟前,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
”黛玉不客气地取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众姐妹听了,都笑了起来。
年轻的小姐们见了刘姥姥不是嫌弃就是嘲笑,这都源于她们内心的藐视。
她们对刘姥姥的藐视,大概是从见她第一面就产生了。
黛玉们都还年轻,不过十多岁的年纪,除宝钗之外,基本上都做不到情绪不形于色。
她们对刘姥姥的藐视,或多或少会“写”一点脸上。
刘姥姥是积古的老人,不知见识过多少人情冷暖,哪能读不懂这些贵小姐的表情呢。
刘姥姥来贾府,本就以低姿态迎上,而且她主要面对的人是贾母、凤姐、王夫人。
只要这几个人的言行过得去就行了,她无需太在意年轻小姐们的态度。
也不用热脸贴冷颜的去和她们套近乎。
刘姥姥说应该把这园子画出来,让她带回家给乡邻开开眼。
贾母说惜春会画画,可叫她画一张。
惜春就这样与刘姥姥建立直接联系。
刘姥姥感谢她为自己作画,顺便夸一夸她,不算没事献殷勤故意套近乎。
黛玉一派孤标傲世,满面目无下尘,叫刘姥姥望而却步。
黛玉是刘姥姥攀不上的高度,刘姥姥靠不近她,也无需靠近。
在面对黛玉时,刘姥姥犯不着说好话套近乎换冷遇。
而且,刘姥姥在惜春那儿,也得不到鼓励。
在到达潇湘馆之前,刘姥姥和贾母在沁芳亭歇了一会儿脚。
刘姥姥就是在这里夸赞惜春年龄小、模样好、人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惜春脾性孤介冷淡,对刘姥姥这样的陌生的穷老太太必然热不起来。
刘姥姥对她一通赞美,她不会给出热情的回应。
刘姥姥恐怕早在这儿就呛了一口凉水,在面对更加冷傲的黛玉时,则更加谨慎小心,争取别再招尴尬。
刘姥姥通过留神打量,看出黛玉命薄,一时无心夸赞。
黛玉初入贾府,众人就看出她有不足之症。
住在贾府,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
每到春分和秋分必犯嗽疾,平时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一年只睡个满足觉。
第三十二回,黛玉自忖道: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
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黛玉的身体之差,已经到了自以为命不久矣的地步。
刘姥姥已七十五岁,她在留神打量黛玉的时候,也能看出众人发现的不足之症。
甚至还有可能洞悉黛玉自我感知的不能久待。
黛玉的漂亮叫人一望便知,福薄的特点也叫人尽收眼底。
朴实的刘姥姥不愿巧舌如簧,只以夸房子的方式转移话题,算是对贾母有个交代。
刘姥姥在贾府,一直力图礼貌周旋,她夸与不夸都得经过一番衡量。
为了不至于闹太多的笑话,该夸的时候她一句不少。
可以不夸的时候,便一句不多。

参考:
林黛玉太仙了,刘姥姥实在没词儿了。
或者,她觉得林黛玉太瘦弱了,像是营养不良,有点对不住钟鸣鼎食之家的生活水准,所以有点儿不知道该说啥。
况且,人是有磁场的,林黛玉不喜欢刘姥姥,刘姥姥也有感觉,林黛玉的磁场把刘姥姥给“镇住”了,刘姥姥干脆就不评论了。
而且,薛宝钗刘姥姥也没评论。
刘姥姥聪明的很,她的认知范围,有点够不着评论这两个人,她俩一个世外仙姝,一个山中高士,算了,还是闭嘴为好,省得马屁拍不好,拍到马胯骨上,反而惹人不快,所以刘姥姥就啥也不说了[可爱][可爱]
参考:
刘姥姥夸奖惜春了,同样也夸奖黛玉了,只不过夸奖的角度不一样。
刘姥姥夸奖惜春是神仙托生的。
她打量了林黛玉,虽然没再夸黛玉是神仙托生的,但是刘姥姥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角度夸奖了黛玉。
她并没有一句话不说,不理睬林黛玉。
刘姥姥只有在蘅芜苑一句话没说,也没打量薛宝钗。
刘姥姥如何夸奖惜春和黛玉的?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请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贾母问刘姥姥:这里好不好?
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谁知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她还进一步说,希望有一张大观园的画,她要带回家去,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显摆。
贾母听说,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
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
”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儿,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吧!”贾母众人都笑了。
刘姥姥夸奖惜春年纪小,本领大,有绘画的特长,而且模样好,所以夸奖惜春“别是个神仙托生的吧!”刘姥姥来到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她见这里书籍太多了,就猜想是公子哥儿的书房。
在刘姥姥的认知里,只有男孩子才学富五车,才能读书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女孩子只要会绣花,识字,有管家能力,能操持井臼之事就可以了。
惜春会画画那已经不得了了,惊为天人。
如今来到潇湘馆,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
她便猜测这是公子哥儿的书房。
没想到,贾母说这是她外孙女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她没想到黛玉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小姐竟然读了这么多书。
而且生得这么好看,也像神仙托生的。
可是这个词汇已经给了惜春,刘姥姥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
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古代人重男轻女,女子怎么好都不如男子。
刘姥姥夸奖黛玉的潇湘馆比上等书房还好,就是夸奖黛玉比上等家庭的男孩子还优秀。
与第一回作者说得的“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遥相辉映。
刘姥姥夸奖黛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中韬略,见识行止胜过须眉男儿。
刘姥姥没有打量薛宝钗,也没有夸奖薛宝钗刘姥姥与大家来到薛宝钗的蘅芜苑一言未发,也没有主动去打量薛宝钗,更没有夸奖薛宝钗。
她仿佛不存在了,都是贾母在唱主角。
贾母先批评宝钗不像话,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决定给宝钗几样东西。
刘姥姥从进大观园开始,一直不停地念佛,不停地夸这个,夸那个。
她一路妙语连珠,令大家心满意足。
唯独在蘅芜苑,刘姥姥一句话不说。
暗喻了什么?
原因一,刘姥姥实在找不到夸奖宝钗的词汇了,哪怕是违心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原因二,暗喻宝钗不是神仙托生的。
蘅芜苑暗喻一座荒山,里面衰草遍地。
我以前的文章和都写过,宝钗的前世是山鬼。
她不是神仙托生的,而是山鬼托生的。
我是润杨,
黛玉不会是两句好话就忘了北的人,刘姥姥看她,一定会看出黛玉的与众不同,知道用寻常办法是不奏效的。
黛玉不喜欢刘姥姥,一定是不喜欢她的圆滑,还是年龄小,不知道人生的艰难,只凭自己的好恶。
黛玉的不世故,终究是吃了亏。

参考:
刘姥姥虽阅力不浅,毕竟所知所学有限。
她深谙人情世故,更会察言观色。
在潇湘馆,她所见的是满屋的书,便以为这是那个哥的书房,偏偏这个她认为是哥书房的主人是位姑娘,还气质出众,举止不同。
从老太太的语气和举止中她能感受到老太太对黛玉的偏爱,本应大力奉承然而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古代讲女子无材便是德,可黛玉这满屋的书与这句有违,而气质举止又与众不同。
她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又怕说错话冒犯了黛玉,惹贾母不高兴。
所以选择不点评才是最好的做法。

参考:
刘姥姥是个淳朴的老人,打秋风得到贾府资助—主要是王熙凤的资助,已经是感激涕零。
因为知恩图报刘姥姥二进贾府表示感谢,却又再续机缘,受到贾母接见并被招待进了大观园做客,开了这辈子最大的一回眼,也见到了各位“神仙似”的公府夫人和小姐们。
于是就有了刘姥姥夸惜春之语。
首先,夸奖惜春事出有因。
初见惜春,因为刘姥姥夸园子比画还“强十倍”,贾母便说惜春会画画,顺口一句“明儿叫她画一张”,刘姥姥听了喜得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后文没表这幅画给没给刘姥姥,估计大概率是没有的,因为后文惜春还抱怨过这个任务的艰巨,而且贾母还催促过 ,但终究是没了下文。
回到刘姥姥这里,因为贾母让惜春这个公府小姐给自己画画,那于情于理总要表示一下感谢,夸奖惜春长得好才情高是情理之中。
没夸黛玉的人,但是夸了屋子,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赞美。
然后到了潇湘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
“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贾母第一站就带着客人到了黛玉的潇湘馆,说明黛玉既是她心尖上的宝贝,也是她可堪向外人夸耀的骄傲。
刘姥姥前面刚刚已经把“神仙”这样的溢美之词给了惜春,再见了风华绝代的黛玉,如果再给出一样的说辞,那就不是貌似粗鄙,实则通透灵活的刘姥姥了。
她看到了书架上满满的书,想必心中是有震撼的,年画她至少见过,而这么多书确实距离她的生活有点远,“上等的书房”恐怕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极致的赞美之词了。
那么是不是因为黛玉露出了鄙夷之意让刘姥姥感知到了,故而刘姥姥才吝于夸奖呢?
个人认为,不太可能。
黛玉此时的确看不起出身乡野的村妇刘姥姥。
并且后来和姐妹们调笑时还不太厚道的给刘姥姥取了个“母蝗虫”的外号。
但那是在小范围,只有众姐妹和宝玉的轻松场合。
如果在有贾母等长辈在场,即使心中有一万个鄙夷不屑,不光黛玉,所有在场的夫人小姐也不会表露出来,尤其是还让刘姥姥这个客人看出来。
刘姥姥在被当做“女篾片”取乐哄贾母开心之后,看着凤姐和李纨吃饭时,感慨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有人说这是反讽,我倒不这么认为,如果刘姥姥真的反感被取笑,前面就不会那么积极的配合,还超水平发挥了。
况且她此次前来本就是来报恩的,如果玻璃心,她大可推辞,不过那样就不是能前面能舍下面子去求王熙凤的刘姥姥了。
所以这句应该是真心话。
刘姥姥心地善良,看到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好。
另外,贾母曾骄傲的对甄家仆妇夸过宝玉“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可以“与大人争光”的。
相信其余的三春也是如此,更不用说亲自带大的黛玉了。
可见在外人面前,从宝玉算起,这些姐妹们都绝对恪守着大家礼仪,不会行差踏错授人以柄。
那么是不是刘姥姥看到黛玉身子不好认为她福薄所以不肯给予夸奖呢?
黛玉身子不好,从会吃饭就会吃药,这是事实。
刘姥姥是个积古的老人,看出黛玉身体弱也很有可能,但是是不是因此就得出黛玉福薄的结论呢?
确实,老人家会从身体壮不壮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女孩是否有福气,但是,即使刘姥姥已经认真打量过黛玉,也看出黛玉身子单弱,但是对于“老寿星”贾母的外孙女儿,看样子也好歹是个千金小姐的林黛玉,初初见面心里就认定对方福薄,不肯夸奖,多少有些牵强。
先说了,此次刘姥姥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的,对贾府众人,她是尊重的。
虽然她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也仅限于她生活的阶层,对于生活跟她有厚厚次元壁的公府小姐们,她应该没有评头品足的动机的。
如果说刘姥姥跟已经比较熟络的人倒有可能会说的多一些,比如王熙凤问她巧姐不太舒服,她就会很积极建议,当然也是王熙凤认真的求教她才说 ,否则她可不敢议论这些“贵人们”的是非。
总之,刘姥姥是一个淳朴善良的老人,她在大观园说过的话大部分都来自于内心和当时的情景下的自然反应,如果非要每句都琢磨出深意来,是不是就太累了?

参考:
《红楼梦》一书中只要写到婆子,就没几个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个除外,她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太太,但她的见识非浅,在《红楼梦》一书中,是极其重要的角色,王熙凤以及巧姐的命运与她走着密切联系。
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寡居多年,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曾经与王家有过远亲的王狗儿,家里生计艰难,只靠着两亩薄田度日。
刘姥姥跟着闺女一起度过日子,刘姥姥一心一意为女儿一家生活操心出力,眼看着年关将近,家中拮据,连置办年货的银钱都没有,王狗儿心里着急,就拿着老婆孩子撒气,刘姥姥看女儿受了气也不敢顶撞,实在看不过,便建议让王狗儿寻王家救济,王狗儿觉得打嘴现世的不肯去。
刘姥姥说出了极有劳动人民大智慧的话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便带着孙儿板儿,去了荣国府,寻找曾经的王家二小姐,如今的贾家荣国府二房的二太太王夫人,寻求救济。
这才有了红楼梦里两次经典的刘姥姥进荣国府,还带着孙儿板儿,与大观园一众人发生了一段啼笑皆非、耐人寻味的故事。
通过刘姥姥的在荣国府的所见所闻,写出了大观园之豪华、奢靡。
那时候大观园的所有的房子都住着人,所以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
刘姥姥第一次游逛大观园,到了许多初建大观园时未曾提及的地方,让大观园更加直观、立体全面地展现给读者。
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这次游园的内容非常丰富,篇幅描述的非常精彩。
依刘姥姥一个农村老太太的视觉重新定义了大观园里的一景一物。
刘姥姥的重头戏就是在贾府被查抄后,救下了流落入烟花之地的巧姐。
刘姥姥刚见到巧姐时,她还没有没有名字,因为出生的日子比较特殊,在古人看来是不太吉利的日子,因为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有夫妻分离,婚姻不幸之说。
还有一说是七月鬼门关大开,是为鬼月,巧姐在这个月出生,非常的不吉利。
因此,王熙凤总为巧姐的出生日子耿耿于怀。
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刘姥姥还有两句连句也是值得推敲琢磨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指一场大火(谐音:”祸“)将会把贾府烧得一干二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户人家的富贵。
后来经刘姥姥救助在农村有了个很好的结果),刘姥姥用庄稼人乐观、幽默的本色,来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也体现了曹雪芹对乡下人一种由衷的赞美。

参考:
姥姥不过是随口一夸罢了,难道贾府有多少姑娘,还得齐茬夸一遍?当时在的就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还有风姐和李纨,挨个夸也不是个事儿啊。
再说了,还有宝玉呢。
姥姥认人辨明谁是谁且认不清,还能怎么夸?话又说回来,姥姥夸惜春是因为贾母说了,我这个孙女就会画,赶明让她画一张给你带回去。
因这个,姥姥才喜得夸惜春是神仙托生,不过是在富贵人家的锦上添花之言罢了,说者不认真,听者也不会当回事。
到了黛玉屋子,满屋都是书,姥姥也说了,以为是哪个公子哥的书房呢,因为古人都是男子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我说,你可就别难为姥姥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