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为什么不直接建在月球

建在月球上当然要比飘在空中好多了,但人类到目前仅有美国一个国家有登月成功的案例,而目前再也没有国家能实现载人登月了,即使是美国也不行。
登月都困难,要在月球上建设容纳几十人生活的基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不是月球基地不好,只是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发展到那一步。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有多难。
困难1:火箭推力不够要知道,虽然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地月距离最短也要有近38.4万公里,而国际空间站目前离地球也就400公里,是地月距离的960倍。
国际空间站目前的尺寸是长100米宽50米左右的舱体,重量400吨左右。
如果要在月球上建设同样重量的太空舱,意味着火箭的推力最小也要达到上百吨,这样分几次才能勉强组装完毕。
但可惜的是,人类目前还没有哪个火箭拥有上百吨的运力,即使是目前最强火箭——也就是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土星五号火箭也不行。
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30吨左右,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宣称有50吨,而美国在阿波罗登月时的实际载荷登月舱的重量仅有15吨,离建设空间站所需要的上百吨运载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说,仅目前的火箭技术就不足以支撑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下图为土星五号发射瞬间:困难2:耗资巨大如果我们把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成功看做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胜利,那么美国为了这个胜利可谓耗尽了巨大的财力。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的载人登月只是向月球上运送了几台月球车、几台核动力的月震仪和登月舱,所有东西加起来不足50吨,就这些东西就动用40万研发力量,耗资近千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当年GDP的3%,这只有在近乎疯狂的美苏冷战时期才办的出来。
但是作为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站,400吨左右的重量已经是最低配了,如果要在月球上建设这么个庞然大物,仅建设费用就绝不止5000亿美元。
而为了维持月球基地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定期加注足够的燃料以及生活物资补给,往返月球所需要的费用又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现在载人登月能不能再次成功都是个大问题。
所以,在月球上建设空间站的费用绝不是一个国家所能承担的,这几乎需要全球所有国家的通力合作。
困难3:月球无淡水,人类难以维持众所周知,月球上没有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那么问题来了,月球空间站的几十个工作人员怎么维持每天的淡水呢?
很多人说,国际空间站上的人靠“尿液循环机”来补水,也就是将空间站上的废水,包括洗漱用水、排尿、流汗甚至尿液等进行收集净化,再进行循环利用。
但你不知道的是,空间站的人员可不是每天都喝“尿液”的,他们会定期从地球上补充纯净水,如果天天和尿液谁都受不了!下图为宇航员表演喝水:但是,月球上的基地怎么补充淡水呢?
连续几年靠自身尿液维持?
不可能,毕竟多次循环后水质无法保证。
靠多次地月飞行补给?
不可能,为了送这几瓶水上来就要废掉一个最强火箭,这成本高的可怜,断不能维持。
所以,饮用水绝对是个大问题。
困难4:能量补给除了淡水及生活用品外,月球上建设基地的最大困难就是能源了。
月球质量比地球小的多,也就没有这么大的重量来吸引像地球大气层一样的云团,失去了云团的保温作用,月球上的温度就变得忽冷忽热,面向太阳的时候光照充足热的要死,背对太阳的时候冷的要死,最低温度可达-180℃,最高可达160摄氏度。
即使是发送到月球上的月球车,都需要能量去维持温度,以便于设备正常运转(大部分期间的工作温度需满足-40~150℃之间),更何况还要维持人类的生存了。
如果没有持久且稳定的能源供应,科研人员在月球的生活就无法维持。
月球南极冰层概念图。
总之,人类想要在月球上建立类似国际空间站的基地,就要解决水源、氧气、宇宙射线、辐射、食物以及环境监测网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由于地月之间遥远的距离变的非常困难。
当然了,除了技术和资金原因外,建立月球基地潜在的困难还包括世界各国对于在月球建立基地目前没有统一的意见和相关的政策支持,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某个国家单独在月球上建立营地。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

参考:
建立在月球上的就不叫空间站了,那成了各种科幻片中的月球基地了。
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远的月球上建立基地,但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只运行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轨道上,相比起来,发射和维护不是一个量级的难度。
国际空间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的组合,现在已经是一个长达100多米,重量在400多吨的庞然大物。
而国际空间站在近地轨道上运行成本较低,可供多国航天员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的目的,空间站使得人们可以在近地轨道上对太空进行探索,进行各种微重力的科学实验。
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把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搬到数十万公里外的月球上。
在上世纪,阿波罗计划的登月舱重量也才15吨左右,而且空间站上各种宇航员的生活物资和运行资源都需要地面不断升空进行补给,对于近地轨道比较容易实现。
但国际空间站耗资巨大,花费在国建空间站上的资金已经达到惊人的上千亿美元。
这还是在近地400多公里的尺度上,如果建造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那么这个花费你可以大致估算一下。
但空间站毕竟是进行太空科学和技术的最佳研究平台,国际空间站建立时,当时由于美方的反对,我国并没有参与其中的建设,但目前我国也即将在2022年发射天宫太空站,届时国际空间站趋于退役状态,那么天宫太空站就有可能是唯一在轨的人类空间站。

参考:
有些相当然了,在月球上建造空间站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很容易,人类现在早就去殖民月球了。
月球远在38万公里之外,现在的人类去一趟月球十分不容易。
迄今为止,也只有半个世纪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把12名人类送上过月球,此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去过月球,因为登月成本实在太高了。
当年美国为了实现载人登月任务,耗费254亿美元(按照2016年来算为1070亿美元)。
年度预算最高时曾占到GDP的0.4%,NASA年度总预算的65%。
国际空间站的造价达到1500亿美元,这已经超过当年的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
可想而知,如果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所需的成本将要高得多。
另外,从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可以看出,人类去一趟月球十分不容易。
宇航员每次造访月球基地并返回地球,这就相当于一次载人登月往返,这里也需要大量的投入。
月球上除了目前无法使用的氦-3之外,其他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利用价值不大,宇航员生活所需的资源都需要从地球上搬运过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在近地轨道建造空间站所需成本会低很多,但就这样人类也都很难承担,国际空间站的经费一直捉襟见肘。
因此,把空间站建到月球上,目前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近地轨道建造太空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开展失重实验,这种条件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是不具备的。
因此,飘在太空中的空间站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未来人类是有可能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只是现在还不现实。

参考:
国际空间站是十多个国家用了十几年,一共花费1600亿美元建设起来的,如果在月球建设基地,耗资会成倍地增加,现有火箭的运载能力也难以承担。
建设空间站是为了提供一个可供宇航员长期驻留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有美国提议,十数个国家参与,经历了近十多年,才有了现在的规模,长100多米,宽51米,最大直径6米,重400吨的大家伙,由于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只有400多公里,运输成本相对低得多,燃料充填后,可以在无燃料供给的情况下飞400多天,并且和地面以及月球表面不同,空间站由于是微重力环境,可以做一些重力环境中无法做或者不能很好做到的实验。
由于空间站有人生存,需要时不时地为宇航员补充食物等物资,每年都有多次发射任务,而月球距离地球太远了,用小型火箭运输部件建设是行不通的,那样建设速度太慢了,需要用大型火箭发射,但这样做的话成本大大增加,加上人员物资输入,在长期内都会是成本的累赘。
所以以目前的航天从成本、航天实验等方面来说,还是在地球轨道更合适。
再者模块化的空间站,只需要交汇对接就行,而建设月球基地的话,由于重量的影响,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无法简单地用这种对接的方式,技术难度更大。
未来如果建设月球基地,首要解决的就是宇航员的生存问题,月球太远,火箭发射和飞船登陆的难度比向空间站投运物资更大,宇航员甚至可能需要在基地内自己种菜,而现在人类还没有在太空进行过大规模的种菜活动。
其实在太空飘着和在月球上除了重力因素区别就不是很大了,宇航员都是在充斥着人造空气的加压空间内工作、生活。

参考:
关于这个问题,下面从工程、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工程难易方面的原因把空间站建在实体上确实比在太空中漂着强,可你不知道的是,把空间站建月球上比载人登月都难,这就相当于建月球基地。
我国的探月计划的顺序是“探”、“登”、“驻”,即无人探月、载人登月、有人值守月球基地,把载人登月放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就是因为建立月球基地比载人登月难,科学工程总是由易到难。
现在我国探月刚进行到第一阶段,即无人探月阶段,无人探月又分“绕”、“落”、“回”三步,目前刚进行完第二步“落”,开始进入第三步“回”,预计今年底实施“嫦娥五号”的采样返回任务。
我国现在别说建立月球基地,就是载人登月也难以实现。
所以我国现在是不可能把空间站建到月球的。
别的国家也是这种情况。
现在国内和国际上很多人都对美国上世纪的载人登月表示怀疑,也可见载人登月之难,更何况是建月球基地空间站?
这是工程角度的分析。
技术原因在月球上建基地(38万公里)不同于建近地轨道空间站(400公里)。
首先就是对运载火箭的要求,直接考验火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能力。
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载人登月只是为了采回几十公斤岩石和象征性地插插国旗,临走只留下数吨没有燃料的登月舱下降级和月震仪,就制造了47吨的阿波罗飞船。
如果为了每次至少运送20吨级的空间舱段或基地设施,加上消耗的推进剂和人员生命保障,那制造的飞船至少80吨
那运载火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能力至少需要80吨
而当时用于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能力不到130吨,而地月转移能力只有50吨,这远远不够。
可土星五号是当时运力最大的实用火箭,即使今天也没有被超越。
目前和它同级别的有中国的长征九号、美国的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美私营的BFR(现更名为星际飞船)等重型火箭,但现在这几款火箭都还没研制成功,长征九号最早2028年首飞。
美SLS首飞时间一拖再拖,最早明年首飞。
问题是它们的地月转移能力均为50吨左右,根本满足不了月球空间站的建设需要。
至于马斯克的星际飞船Starship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及深空任务准备的,这个航天器是模块组合,还是有创意的,但离成功还有相当距离。
所以现在不能单指望它们,只能用替代方案,比如组合火箭,几枚重型火箭分段分批分人分物运送,当然前提是这些重型火箭研制成熟。
另外运到月球的舱段不像在地球有大型专用设备吊装组合,为了避免在没有大气压的情况下过度劳累,这些舱段必须拥有自动组装技术、月表定位固定技术、机器人技术,且密封到位。
这些技术目前来说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
相比之下近地轨道空间站,无论从运载火箭还是人货的往返都要比月球基地容易和方便的多。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在月球上建基地,就是3D打印技术,利用月球材料打印出月球基地,下面是欧洲月球3D打印模拟图:但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在月球试验过,并且也需要重型火箭将设备和人员运送。
不过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计划:就是接下来的嫦娥探月四期工程,其中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就是到月球验证包括3D打印技术在内的建立月球科研基地所需的技术,中国打算在10年内建成短期有人照应的月球科研基地。
这也透露出我国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的信息,这可是中国航天局长张克俭在2019年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上说的。
经济考量一个400吨左右的国际空间站造价就1000亿美元,就目前的技术,同样级别的要建在月球上恐怕5000亿美元都不够(美国的载人登月只是向月球上运送了几台月球车、几台核动力的月震仪和登月舱下降级,加起来不足50吨,共动用40万人,耗资近千亿美元,那时的美元比现在可值钱。
),这还没比较二者平常的维护和人员轮换费用。
这个费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无法独立承担的,甚至合作都嫌偏多。
综上,不是人类不想在月球建空间站,而是难度很大,这不美俄等国打算未来几年在月球轨道建一个叫“深空门户”的空间站,其目的就是想逐步接近月球,然后登陆月球建立基地,这是他们的首个目的。
再然后以月球为基地为跳板,去载人探索火星和深空,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多了,从月球出发,一个是省时省力,携带的有效载荷和资源更多一些,还有一个就是未来可以利用月球当地的资源、开发加工月球的资源,然后直接用于外太空探索。
这一切规划任务都必须让人和空间站都在月球上才能实现,只环绕在月球轨道上是不行的。
最近从美国副总统彭斯高调宣布2024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美国宇航局长吉姆答应,紧接着美国巨头亚马逊老总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推出其名为“蓝月亮”月球着陆器,再到美总统特朗普的特别拨款,早已看出美国的雄心。

参考:
你想把空间站建到月球,美国NASA恐怕不会同意。
月球空间站,面临的风险和成本比在太空要更大,而且空间站一旦到了月球,也将失去很多重要的功能。
空间站从实验舱开始,截止目前已有近50年的历史,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空间站,已有超过400名宇航员到访。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以美国、俄罗斯为首的国家,之所以要建设空间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观测地球、探索太空和真空试验。
如果把空间站建到月球,美国可能会第一个不同意,别说观测地球,地月距离38万公里,连通讯都成问题,现阶段显然还不太现实。
月球环境恶劣,宇航员很难生存嫦娥五号登月返回,并取回约1731克月壤,这次中国的探月之旅,再次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实则月球表面的环境,比想象的要恶劣。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如果在这里建设空间站,宇航员依然无法直接得到空气,需要依靠地球通过货运飞船补给。
如果将空间站建到月球,宇航员却无法轻松出舱,也就失去了空间站转移到月球的基本意义。
宇航员依然只能待在舱内,和空间站飞行在太空没有多少差异。
从地球到国际空间站,400公里距离,货运飞船只需飞行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国际空间站。
但地月距离长达38万公里,以目前的航天技术,可能需要4天左右。
2019年,俄罗斯MS-11号货运飞船,仅用201分钟,就从地球飞到空间站,并完成交会对接,飞行距离上的优势,让月球空间站的补给更加困难。
宇航员除了需要空气,还需要日常生活需要的食物、水和营养品,如果空间站在月球上,宇航员的生活将很难得到保障。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受到太阳照射,温度高达127℃,而到了夜晚,最低温可能达到-183℃。
空间站如果在月球,将受到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但在太空轨道,空间站很少会遇到低温环境。
不少人会认为,空间站飞到地球背面时,没有太阳照射,温度会变得很低,但现实是,空间站基本长期处于散热状态。
空间站处于距地400公里的太空,周围几乎没有空气和杂质,没有空气和杂质反射热量,空间站几乎不会因为太阳照射升温,也不会因为失去太阳就降温。
相反,空间站自身有大量设备在工作,其本身会产生很多热量,为了使空间站温度适合宇航员生活,反而需要进行大量散热。
如果空间站到了月球,昼夜温差会让空间站难以承受,宇航员也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温度差异,如果要保持恒温,则需要增加更多的设备。
从客观环境上看,月球看起来洁白无瑕,但实际没有大气、温差大,并不适合宇航员生存,反而还需要增加更多的设备,来维持空间站内的环境,得不偿失,还不如建在太空中。
空间站有特殊意义,月球空间站做不到空间站也可以看做是一颗大型人造卫星,而目前人造卫星的主要轨道分布,距离地球150公里到3万公里不等,空间站的位置可谓恰到好处。
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用肉眼看到地球大气活动,如果借助高精度的探测设备,可以对地球上的河流、海洋和陆地一览无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空间站用来观测地球,对于研究地球环境、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但如果建到月球上,这些作用可能很难实现。
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即便是微波通讯,每次信号传递往返时间超过2秒,除了游览观光,如此远的距离,想对地球实现有效观测,难度极大。
虽然观测地球可以用卫星实现,但空间站有宇航员长期驻守,人类的智慧还是高于机器设备,对于空间站而言,现阶段依旧无法抛弃观测地球的功能。
空间站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进行无重力、无空气的科学试验,而月球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这对于很多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微观试验来说,并不是最好条件。
如果把空间站建到月球,做试验的环境,依旧需要靠设备来营造,这样的空间站,和建在地球上, 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月球空间站并不是一无是处,月球距离地球更远,也意味着离太空更近,对于人来探索太空,研究宇宙知识,有更好的位置优势。
月球没有大气,从月球观测太空,没有大气折射,同样的设备和仪器,观测的距离和精度将更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另一处圣地。
即便如此,空间站总投入超过1300亿美元,巨大的投入,需要短期回报来支持,无法进行真空科学试验,无法有效观测地球,使得月球空间站,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成本太高,美国也承受不起从1961年到1972年,阿波罗登月一共进行6次成功登月,总耗资约490亿美元,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登月航天事迹。
1972年,黄金价格大约50美元/盎司,如今黄金已超过1200美元/盎司,上涨幅度近25倍,如果按照当前的美元价值,阿波罗整个登月计划将耗资12250亿美元。
6次载人登月,耗资超过万亿美元,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很难承受。
国际空间站总投入不过1300亿美元,每年会更换3-5批宇航员,如果将空间站建到月球上,每年宇航员往返成本,可能就高达千亿美元。
除此以外,货运补给飞船的成本,也会成指数增加,每年运营月球空间站的总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
空间站除了日常运营,在建设空间站时,也需要数次,甚至数十次太空发射,将空间站的工作舱、生活舱、科学仪器舱等,分批次送上太空。
以目前美国NASA在太空探索的投入,如果在月球建立空间站,别说运营空间站,可能连组装空间站都不够。
科学是人才、资金密集型领域,航天科技更是如此,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更到的科研收益,将空间站建在太空,显然比建在月球更切实际。
写在最后月球空间站并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月球环境恶劣、科学试验条件有限,再加上高昂的成本,以人类目前的航天技术实力和资金能力,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除了国际空间站,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也在快速组建中,核心舱将在2021年发射升空,人类探索太空,将拥有新的平台和机遇。
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中国也从航天大国,正在逐步进入航天强国序列,从空间站到探月,再到探测火星,中国航天的脚步越来越快。
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在无人干预下,顺利完成着陆,中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已取回月壤,美国也计划在2024年左右,再次进行载人登月。
相比浩瀚无边的宇宙,人类还过于渺小,但人类探索太空的决心和毅力,始终没有改变。
月球作为地球最近的邻居,其丰富的矿产和绝佳的位置,成为人类探访宇宙的第一站,相信不久之后,人类也会在月球,建立长期驻人基地。
如果月球空间站成为现实,你认为哪个国家会成为月球空间站的第一个主人?

参考:
天体表面基地和空间站各有各的用处,在发达文明的情况下,都是各有好处,比如太空城市和月球基地城市都是可以的,不过就现在来说,空间站也不一定就比表面基地好。
为什么各有用处呢?
大家知道现在美国宇航局正在准备月球轨道空间站,空间站的预算为什么不直接建在表面呢?
首先一切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对月球虽然比较了解,但是在月球建造表面基地还没有经验。
另外,现阶段空间站也具有重大意义,那就是做地球,太空,月球的媒介,如果在月球轨道有空间站,科研会更方便,随时想去就去。
前期投资也远远没有表面基地大,现在加拿大已经拿到了机械臂系统的单子,美国宇航局建造一个核心模块,日本还准备自己建造一个模块,和希望一样。
这其实就是各有各的用处,空间站也有空间站的用处。
第二就是循序渐进,那个太空机构的预算也都不是抢来的,所以节省预算,先科研,在大刀阔斧建造基地更合算。
换句话说,现在能在表面建造基地,但是建造完了也和原始人部落一样,基本没什么内容。
充气模块,氦气屏障,建筑机器人,圆柱形结构都可以,现在都快研究好了,但是现在完全没必要。
2030年,大家就会看到月球基地和月球轨道空间站的模型,至于火星,我估计大概时间是在2040年或者2035年左右,美国宇航局说在2028年开始建造月球基地,说的保守一点,就是2030年了。
这几个年份都有证可寻,不是随便糊弄大家的啦,所以我们就一起期待吧。
到时候,大家就明白,各有所长,各有好处了。
也就是说,为了科研统统都有。
其实空间站发展下去就是太空城市,在科学发展的未来,太空城市一定和表面基地是共存的
参考:

如果将空间站建在月球上;
其一,距离太遥远,对数吨重的飞船太空舱來说,要推上月球是个极大的挑战。
其二,应距离太遥远在迎送航天员,和太空物资时有诸多不便。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月球建空间站有点不切合实际。
图片来源网络,不喜莫喷!
参考:
空间站为什么飘在太空而不直接建在月球上?
中国天宫空间站这个名字,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陌生,因为这是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空间站系统,也是全人类构建的第三个大型空间站,预计将会在2022年左右完成基本建设开始初步运营。
众所周知,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站是ISS,主要由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航空航天机构在运营,但人类建立的一个空间站其实是和平号空间站,实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较长时间来进行研究。
那么,为何科学家们宁愿让空间站飘在太空中,也不直接建造在月球上?
空间站是用来干什么的?
通常,一种事物的名字都与其来源有关,而空间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建立在太空中的航天站。
简单一点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载人航天器,区别就在于它能够长时间保持在较稳定的空间位置,而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生命正常生活,还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研究。
但是,即便空间站这种航天器能够满足宇航员们的基本生活所需,但却并不具备成功返回到地球上的这个能力。
就空间站的组成结构来说,通常都会将“载人生活舱”设计为单模块空间站的主体部分,而其他舱段则分别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建设。
而放置在空间站外部区域的对接舱口和太阳能电池板,则是用来确保不同航天器进行正常对接,以及确保站内电能供应万无一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空间站机构复杂的同时还体积也比较庞大,但是,它的功能也相对比较多,较长的在轨时间给更多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当然,正如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样,所有物体都有既定的生命周期,太阳、地球和月球最后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进入到不同的演化阶段,而人类建造的空间站同样也使用寿命有限。
就在今年八月份的时候,俄罗斯和美国航天局就联合发布声明表示国际空间站突发漏气,尽管当时就确定了空间站漏气的位置应该是美国舱段,但是,之后并没有官方消息发布当时漏气的原因是什么,而我国研发和正在建造的天宫空间站,预计使用时间也是十年
月球和太空站到地球的距离没有可比性:不可否认,距离的确可以产生美,但同时也可以让很多原本好办的事儿变得更难,比如在月球上建造太空站的难度,就远不是在太空中建一个太空站可以拿来进行比较的,首当其冲就是两者分别到地球的距离差距很大。
不管是最早的和平号空间站、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国际空间站,还是即将在两年后投入运行的中国天宫空间站,他们距离地球的距离不管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其实都不出超过400千米。
但地球和月球近地距离、远地距离和平均距离,则分别是36.3万千米、40.6万千米和 384403.9千米,并且,月球的运转轨道一直在往远离地球的方向发展,大约每年都会远离3.8厘米的样子。
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3.8厘米可以忽略不计,的确,就人类有限的寿命来说,的确即使一百年的远离距离也无法和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相比。
但是,地球和月球这样的星体寿命却是数以亿计,当时间单位为多少亿年的时候,月球和地球之间位置关系的变化就会变得明显的多,而两者之间的距离也随着时间递进而变得越来越远。
为什么不在月球上建立可供宇航员长时间生活和研究的“空间站”?
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实现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可供人类长时间工作和生活的基地,那么它的名字一定不会叫做空间站,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代表全人类来完成这件大事。
大家都知道,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宇航员就踏上了月球那片我们绝大多数地球生命都没涉足过的神秘土地,美国前前后后将12位宇航员成功送上月球短暂停留,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别说在月球上建立特殊基地,就连登陆月球这件事都不再进行过。
当然,我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当年的登月造假了,而是说目前尚没有哪个国家具备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能力,人类科学技术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未来几十年来说,目前已经宣布的月球任务也主要是航天器登陆和载人登陆这两种。
月球和我们的地球大不相同,就连月球上的尘埃都可以腐蚀航天器和宇航员的衣服,而太阳的有害辐射还可能不定时袭击这片我们还没有熟悉的土地,所以,不是科学家们不想在月球上建立所谓的“空间站”,只不过目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罢了。

参考:
为什么空间站不建立在月球上,这就要看建立空间站的出发点是什么?
以及成本、技术等各方面原因。
为什么建立空间站?
为什么要建立空间站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类不满足于在太空做短暂的旅行,为了开发太空,需要建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所以空间站就孕育而生。
其实空间站的定义就是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可供多名航天员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如果放在月球就不能叫做空间站,而应该是月球基地了。
空间站有什么优势?
要知道建立一座空间站可不是说说而已,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它总质量高达423吨,长108米、宽88米。
要将这个庞然大物运上太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国际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一共经历三个阶段,直到2011年才完成最终装配。
换而言之,如果空间站不选择距离地面400千米的运行轨道,其运输成本就要成倍的增加。
其次这个高度对于空间站自身的动力要求较低,因为燃料充填后,其可以在无燃料供给的情况下飞400多天。
这也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在前面的中我们曾说过,空间站并不能坐到完全的自给自足,需要不定时的从地球补给。
因此距离地球太远就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增加。
在这个位置不仅成本低,而且本身重力环境的不同就是很好的实验基础,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

参考:
地球人,20年前,为啥不直接在月球上盖国际空间站呢?
理由很简单: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所花的钱,不是一个量级首先,我们要明白两者的距离差异,如今的国际空间站与月球基地(或实验室)的有天渊之别。
国际空间站,距离地面最近的地方(近地点)仅仅是319.6 km, 距离地面最远的地方(远地点)也仅仅是346.9 km。
而月球呢?
作为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距离地面最近的地方(近地点)至少是363300 km, 距离地面最远的地方(远地点)也仅仅是405493 km,平均下来的半长轴距离也有384403km。
所以,咱们可以很直观看出两者的当量是差了足足3个数量级,将近1200多倍。
举个通俗的例子,若把地球人去国际空间站,比作深圳的人围绕自家小区跑一圈这样子,那么去月球的距离,就等同于,你要跑步到杭州西湖那样的距离。
你想象一下这个差距!所以,如今国际空间站还能地去补充物资,就像你串门遛狗那样方便,但若到杭州呢?
仅仅靠走路,我估计你会疯掉。
所以,你天天吃着白米饭是OK的,但要是顿顿都是鲍鱼翅肚,我估计你家财神爷会疯掉!往时不同今日另外,你也要考虑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11月,第一个模块发射升空,它其实到现在为止已服役超过20多年了。
而20年前的科技技术、遥控通讯技术、火箭动力技术、航天科工水平,真能与今天相媲美?
要不是迫于特殊时期的压力,人家苏美也不至于弄了几回登月竞赛,折损了多名宇航员之后,就搁浅至今。
所以,别拿现在技术的成熟累积的今天,与过去还在娃娃学走步的萌芽阶段的宇航技术相比,在20年前,你要在月球上别说盖个能长期维持生命的空间站,连登月都是极高风险的事情。
爬到珠穆朗玛峰或许不比登天还难的事,可要你在珠穆朗玛峰顶盖个房子,要你在上面生存3个月,估计哪怕是最厉害的探险者也会望而却步。
好歹理智点,花点脑子想想问题呀!所以,人类要盖空间站到月球上,并非人力不可为,只要我们努力,终究是可以的。
别说盖一个实验室,甚至人类未来迁移,把它开拓成走向太空的堡垒和基地,也是可能的。
但你要考虑循序渐进,要掌握时机,昨天干不成的事情,可以今天干,今天干不了可以想法子明天的明天干。
生存资源问题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空间站,从来不是个空壳子,它承载着无数的任务,科考研究实验,但开展这一切事情,都得靠宇航员在上面操作控制。
这就决定了,你得安排人跑上去了,宇航员在上面要活下去,还能实现定期的资源往来。
那就需要我们的月球基地,不能是空壳子,它需要有支撑月球空间站长期生存的条件。
国际空间站,因为就在家门口,可以做到缺啥补啥,这好比,你在你家小区跑累了、口渴了,还能回家找口吃弄点喝的,但去到了月球呢?
这可不行,总不能你跑到了非洲沙漠里,你还能靠着家里的水解渴?
所以,若真要在月球上盖个空间站、基地之类,并长期维续,并生存下去。
就必须在月球上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
解决淡水资源问题、解决往来能源问题,解决呼吸所用的氧气问题......在过去,月球到底有没有水,哪里有水都是两眼一抹黑。
直到今天,我们才刚刚发现它的端倪,而有水才有一切的可能。
所以,甭随便质疑我们的前人们,野心不够雄大,为何不一步登天,直接把空间站盖月球上。
谁不晓得脚踏实地很舒爽,谁不知道躲月球上,远比太空中无根漂浮要安全。
可大哥,人既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我们也不能拍着脑袋妄想,用第一步就将空间站直接盖在月球上。
只要翻越了三座大山,一切皆可能但昨天不行,今天或许有机会,明天必然会实现。
有足够的钱、攒足了技术能力,在月球上又找到了立足之地。
只要翻越了这三座大山,人类真正扎根月球,其实并不远矣!特别是距离国际空间站退役的那一天,已然越来越近!又有谁说得上,人家老美的是不是早已悄悄,部署下更长远的计划呢?
我们再复盘一下,他们正执行的阿尔特弥斯计划:2024年,重返月球;
在2030年前,在月球表面建立长期的人类营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在盖一个月球的空间站而已!但能拉拢多少小伙伴支持,会不会形成新的联盟,顶替如今的国际空间站,一切都是未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