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的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吗

正是,不过不是太平公主,武则天亲手掐死的是自己的尚未取名的长女,而太平公主是次女。
根据《资治通鉴》,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把女儿给闷死了,书里的原话是“扼而杀之”。
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
(如果当时她不残忍的杀害自己的女儿就搬不倒皇后,死的人就会是她自己,也就没有后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也是历史上最最备受争议的人,说好的也有说坏的也有!不过就杀女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是她做的,但都没有真凭实据,但最大的受益人只有她,从这件事后她就更受宠,得皇帝信任能参政,最后还做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在她的光环下,个个是没作为的窝囊废: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身患痨病,24岁就死了.据说,他跟母后政见不一,为此有人怀疑是武则天毒杀了他.这种猜测的根据,是武则天当年曾扼杀周岁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认为这女人心狠手毒,但这不足以为凭,没有充分的证据,仅凭她的过去所为来猜测(况且过去的事也是猜测呢)就断定武则天杀了亲儿子,显然不是史学应有的态度.次子李贤,先被封为雍王,后立为太子,据说他也是因和母后政见不和而被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那里.许多人说也是武则天派人毒死的,根据也如上.三子李显,先被封为周王英王,后立为太子.据说相貌酷似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死后,他继位,史称中宗.他性格昏懦,当了三个月皇帝,便被废黜.贬为庐陵王.后于705年复位,可五年后被自己的妻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于神龙殿.这位仁兄真是窝囊到家了.四子李旦,初封为殷王,中宗李显被废后,即帝位.他为人庸懦,毫无作为,当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被废黜,武则天取而代之.应该说,既然四个儿子都不成器,武则天取而代之就是很正常的了.不能把一个无能之辈供在台上三呼万岁,然后他死后(或下台)再来个三七开四六开,有本事就取而代之你来干!这才是英雄胆识,事后诸葛亮是小人见识.武则天真是奇伟的女人,既有智慧又有魄力,历史上骂她的人很多,歌颂她的也不少.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敢作敢为,令人钦佩,她治理的那段历史,不是历史最好时期,可经济发展,国家安定,政府不腐败,官员不很贪.这样的女人比一些须眉男人强多了.她的四个儿子远不及她,她取而代之,也是对国家对历史的负责呢!呵呵!武则天活了82岁,她死后许多女人想学她,但许多都是有其志而无其才.她的儿媳妇(李显之妻)韦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武则天的智慧没遗传给儿子,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却有母亲的几分魄力.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不及这一个女儿有作为!韦皇后毒死亲夫(中宗李显)后,也想学学武则天,独揽朝政,但她有这野心没这本事,不久就被太平公主联合自己的亲侄子李隆基策动羽林军杀进后宫,杀了韦皇后及其党羽,扶睿宗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是李旦的四儿子,他是武则天的孙子.李旦之后,李隆基继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三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那又是另一段历史佳话.
参考:
从杀人动机来说,中宫之主皇后杀人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做,派个人做就行了,更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要杀也是暗杀,还应该给自己制造不在场的证据。
而且皇后杀害皇帝的孩子,要要杀皇子,不能杀公主。
杀公主有什么用?
对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后妃生一百个公主都算无出,而生一个皇子却可以让妃子母以子贵。
王皇后没有必要杀害一个没有皇位继承权的公主,要杀也应该杀武则天的儿子李弘。
如果武则天杀掉她的儿子李弘来诬陷王皇后,会更有说服力。
但是当时武则天只有李弘一个儿子,她已经年近三十岁,不能保证以后还能生出皇子,所以她不会冒着风险来杀害儿子李弘。
再从杀人性格来讲,王皇后性格端庄简重,沉着冷静,不至于一时冲动就杀人,她不具备头脑发热因为一念之差而杀人的性格。
而从利益上看,杀害公主对王皇后有害无利,因为争宠就杀害皇帝的孩子,只能陷她于不利。
损人不利己的事还没人会做,损人害己又能让敌人占有利地位的事更是傻子才做的事。
王皇后不是天生弱智,怎么会杀小公主来置自己于不利?
王皇后不可能杀掉武则天的女儿,是武则天自己干的。

参考:
此事不虚绝对非以鹅传鹅大话西游,是想以武则天之心狠手辣,蛇蝎心肠什么恶毒之事干不出来,可见为了不良企图可以虎毒也食子,武才人受够了感夜寺的凄苦悲凉,也更珍惜一夜情有的了肚圆之福,时王皇后无子嗣被消淑妃打压无奈,有意亲近武则天去妒压消淑妃,武则天见目地以快达到,就岀了毒计陷害王皇后,她知道皇后来看小公主,就令宫中侍从一一撤去,只有一名侍女相伴,皇后来着小公主千般宠爱,恨肚子不争气,后走后,武贵妃入内见无人,便亲手掩杀了可爱的小公主,她以计成,令宫女去报于高宗爱女以亡,帝大惊失色,急步入宫,见武贵人以哭成泪人儿,问宫中可曾有外人来看小公主,宫女惊慌失色言,皇后来看过公主,盛怒之下岂有明辩,怒下旨废皇后位,平白无故落入武氏设下圈套中,之后有是肖淑妃有上党受骗被废入冷,也成就了她的皇后梦,帝王梦。

参考:
安定思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桩公案,唯一知道真相的怕只有武则天。
安定思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生的第一个女儿,她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冲击后位的时候。
当时的武则天实际上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李治虽然宠爱武则天,却自始至终没有让武则天做皇后的意思。
即便在武则天的口中,王皇后有诸多错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王皇后没有儿子。
但王皇后毕竟出自世家大族,一直端庄持重,虽然不是李治喜欢的类型,但却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
而且王皇后是李世民为李治钦点的皇后,得到了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朝臣的拥护。
就在这个时候,武则天生下了安定思公主,而且,很快,安定思公主就死了,死得很突然,也死得莫名其妙,但同时,死得很是时候。
至于安定思公主的死因,一般有三种说法:其一:按照《唐会要》的记载,安定思公主是暴卒,然后武则天嫁祸给了王皇后。
我们知道,古代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婴儿存活率并不高,即便是后宫的妃子,能动的资源已经很丰富了,但皇帝还是会有不少刚出生的孩子死掉了。
就拿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来说,在她成为唐玄宗的妃子后,最开始生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两年之内就夭折了,所以生下李瑁之后,唐玄宗做主就把李瑁放在了大哥李成器的家中,让李成器来抚养。
所以安定思公主自然夭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一个孩子如果状态不好,生病或者什么的,李治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过问。
但从结果来看,至少在李治那里,安定思公主在死亡之前是好好的,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有养不活的可能。
其二:王皇后所杀,这是李治所坚信的。
因为王皇后曾来看望过小公主,而在她走后,小公主就突然死了。
期间并没有别人来看过小公主,所以王皇后最有可能动手。
为什么李治就认定是王皇后所杀呢,原因就在于武则天进宫后,帮助王皇后斗倒了萧淑妃后就开始针对王皇后。
李治是知道的,他知道这两个人是不相容的。
所以在小公主死后,李治才迅速认定是王皇后所为。
但我们知道,王皇后是最不可能做这件事的,在非常时期,王皇后尽量躲着武则天,如果不是他的皇后身份要求她必须要来看一下安定思公主,她是最不愿意去看的。
王皇后出生世家大族,即便得不到李治的爱,但最起码的心机还是有的,她杀了安定思公主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她迅速失去皇后之位。
而且王皇后的性格也是不屑于做这种事的。
其三:《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这也是后人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
当时王皇后去看小公主,并没有侍女在看着,武则天借口出去了一会,而王皇后并不想多待,几乎是在武则天离开的下一秒就也走了。
武则天目送王皇后离开,迅速返回掐死了小公主,然后又迅速离开,等着李治下朝后,假装和李治同时来看望小公主,然后就发现公主已经死了,武则天号啕大哭,而李治问侍女们这是怎么回事,她们都说王皇后刚才来过。
于是李治就认定是皇后杀了小公主。
这种说法是从动机来看的,小公主的死,最大的受益者只有武则天,因为,正是小公主的死,让李治终于有了废后的心思,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
如果没有小公主的死,武则天做皇后得等到猴年马月。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武则天是狠辣果断的一个人,未必做不出弑女的事情来。
但这样的事情,如果后世人可以这样分析,为何当时没有人有过怀疑?
要知道,武则天做皇后虽然有了李治的支持,但外廷是不同意的,两人也是费了很多心思才终于实现了废王立武。
这期间却没有谁对小公主的死提出质疑,包括以后在武则天生前,都没有人提出质疑,这又不能不让人怀疑,小公主是否真是武则天所杀?
写到这里,四姑娘突然想到《甄嬛传》中甄嬛扳倒皇后宜修时的手段,当时甄嬛怀的孩子已经确定是保不住的,于是她想利用这个孩子来扳倒皇后,而皇后则尽量避着甄嬛,就怕遭了算计。
但在皇帝的要求下,皇后不得不去为甄嬛的孩子祈福,甄嬛适时喝下落子汤,然后就在她的设计下,皇后“推了”甄嬛,孩子保不住了。
即便皇后有一万张嘴,也无法让雍正帝相信她是遭了甄嬛的陷害。

参考:
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即高宗李治的第三女,出生后才一个月.王皇后来看过这位小公主之后,武则天就把女儿“扼而杀之”。
懦弱的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
时隔一千多年了,再来作精确判断是痴人说梦!现在允许我作以下猜测:1.死于二氧化碳中毒。
我们看,我国古代宫庭取暖的方式多为房内置一大铜炉,里面垒好木炭,点火前门窗紧闭,大家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环境能引起人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引发突发死亡”。
这里,小公主出生于永幑五年正月,死时才一个多月。
就是说从出生到死亡,都置身于寒冷的气候下。
况且武媚生产不久,御寒能力弱,在室内
当时婴儿死亡率高,群众普遍缺乏养护知识。
2.死于武媚(即后来的武则天)之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武媚有强大的使命感,二次宫后,要板倒门阀、除却关陇集团,达到参政议论大权独揽的目的,就必须上位,很明显王皇后的存在使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所以就扼杀自己的亲生女儿以达到嫁祸皇后的目的。
不要惊讶,后来的武则天为实现政治抱负,毒杀自己亲生儿子的事都能做得出,何况扼杀出生才一个月,母女还没建立任何感情的婴儿呢。

参考:
武则天是被人们议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她实际参与大唐朝政前后达半个世纪。
但是她遭受的争议也最多,比如说她掐死亲生女儿,然后嫁祸于王皇后这件事。
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一个黑武则天的事件。
关于这件事,《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有记载,情节大体一致。
说是武则天生下了可爱如玉的女儿,李治非常喜欢。
王皇后知道后,便前来看望这个小公主,不禁一阵喜气,抱了抱这个小女孩。
她很是夸奖赞叹一番,便走了。
那时候的武则天想着干掉王皇后,却又苦于无策。
于是,她出了狠招,自己把女儿掐死,然后嫁祸于人。
按照史书的说法,李治回到太极宫后发现女儿死了,便气急败坏。
问怎么回事?
武则天如此这般地说了情况。
李治大怒,武则天哭哭啼啼。
王皇后的苦日子来了——被废了。
按照司马光们的说法,武则天心眼真是坏到了极点。
她既狠毒地掐死了女儿,又顺理成章地嫁祸于人,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毒妇。
但是,这些记载很不符合逻辑和情理。
进入李治后宫这件事本身,就是武则天对王皇后的胜出。
李武之间的爱火纯真而浓烈,绝对再不可能有王皇后什么事。
武则天的前两个孩子是她在后宫中的立足之本。
她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自己亲生骨肉下手。
王皇后和武则天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当王皇后沦为弱者的时候,武则天已没必要出此阴招。
(至于这个孩子怎么死的,估且不分折了)这件事被唐代以后的史学家写得细腻生动,其实不过是历史排斥女性的心理所致。

参考: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应该是真的,虽没有直接证据,但从此事的前后发展可以略窥大概,放在当时的形势下,武则天非常有必要这么做,才能打开关陇集团的缺口,进而摧枯拉朽,达成政治目的。
武则天先嫁太宗,侍疾时与时当太子的李治眉目传情,暗生情愫,李世民死后被发落到感业寺出家,二人仍藕断丝连,登基当皇帝的第二年,李治到感业寺进香,看见武则天,旧情复燃,心潮澎湃“因忌日行香,见之。
武氏泣,上亦潸然”。
这里涉及到对唐高宗李治的评价定位,世论一直以为李治懦弱无能,而从武则天再进宫一事,未必没有李治的操作在内,据载当时后宫关陇贵族的代表王皇后和南朝萧氏的代言人萧淑妃争宠,二位女人斗得鸡飞狗跳,王皇后渐落下风,急需引进外援,发现李治与其后母武则天有此前情,王皇后便自作聪明,向李治请求召武氏进宫,以期与她合力扳倒萧淑妃,李治自然满口答应,在时宫前武则天已有身孕,进宫后生下第一个儿子李弘。
(今日南方鹏首发)有王皇后的地位,武则天的心计,二人联手,萧淑妃自然招架不住,又不识时务,不改变专横跋扈、骄傲嚣张的个性,变本加厉,一味使性,惹得唐高宗生厌,不久失宠。
(今日南方鹏首发)王皇后扳倒萧淑妃后,才惊觉前门拒虎后门迎狼,新进的武则天并非如她所想的百依百顺,二人开始互相防备。
进宫三年后654年,武则天为李治生下第二位儿女,即女儿安定思公主,公主满月后,王皇后前来探视,逗着小孩子玩,走后不久,公主就死了,武则天便向李治哭诉皇后有意闷死公主,李治勃然大怒,有了废后的打算。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认为是武则天嫁祸王皇后,而旧唐书却没有作出如此猜测,从之后的废后风波,连根拔起关陇集团,连续打击王皇后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来看,安定思公主的死,正是系列计划的引子。
王皇后身居中宫,六宫之主,又是李世民钦点的媳妇,虽有争宠却无失德大过,很难下手,必须从大方面比如善妒毒辣无德等下手,动摇她的根本,后续才能展开,以武则天的性情为人,自己杀死女儿栽赃嫁祸完全无压力。
(今日南方鹏首发)而王皇后,则完全没有必要杀死一个女婴,王皇后虽然没有生下儿子,但有养子李忠,已立为太子。
如论争储需要,则要杀死李弘才有意义,公主再受宠也永远无法当太子,没有必要杀死。
如果是一时不慎,小孩子闷死在被子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平民家庭有可能出现,放在皇宫里是不可想像的,那是当一大批宫女奴仆如无物。

参考:
对于历史流传的众说纷纭,历史学家也分为两派。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蒙曼认为第三种武则天杀女说可能最大,她列举了三条理由:“首先,王皇后性格沉稳端庄,行动力不强不适合做杀人犯,也没有动机,当时她在和武则天争后处于优势,而且即使要杀人也应该选择武则天的儿子。
第二,小公主周围一直有人照顾,在探视中短短时间内没有征兆的情况下非自然死亡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武则天也具备杀死孩子的动机,性格和条件,为了争宠是她的动机,她是非凡之人,具备果断性格,同时作为妈妈又具有亲近女儿又不引人瞩目的条件。
”  而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润在《武则天》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列\"关于小公主之死\"一节,援引清代学者赵翼等观点,认为《旧唐书》比《新唐书》更可信,武则天没有杀女。
《唐会要》只是说武则天利用小公主之死亡事件来谋取后位,利用机会。
但《新唐书》中武则天就不是利用机会,而成了杀人凶手了。

参考: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历史,追溯历史,甚至国家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支持历史,而且不仅仅只是对于当代,甚至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历代统治阶层莫不如此。
其实当中的缘由如果说复杂,哪怕是一篇专业的学术论文也无法诉之详尽;
但是你如果说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去概括,那应该就是“历史是为政治所服务”。
所以说历史除了是一门学问,满足很多爱好历史的人对于它的好奇以外,历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工具。
比如非常著名的英格兰金雀花王朝末代君主—查理三世,其在位时不失为一代明君,成绩斐然,甚至当时的英格兰地区百姓对其颇为爱戴。
但是到了都铎王朝,由于约克家族(金雀花王朝)和兰开斯特家族(都铎王朝)的多年争战,以至于都铎王朝的历史学家们便刻意的丑化查理三世,不仅将其描述成一位暴君,连外形也变得十分丑陋。
而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查理三世》以及马丁大爷的《冰与火之歌》中都借鉴了由都铎王朝所刻画的形象,而不是其原本的面目。
武则天,哪怕是对历史一点都没兴趣的国人也不会陌生,作为常年霸占电视剧、电影等后现代表演艺术的头号选角帝王,你几乎可以随时在各大卫视上见到她的身影。
其充满传奇又颇具话题性的历史背景总是让无数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一块留于后人评的无字碑更是将她的一生增添了令人冥思的神秘色彩。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历史的真假往往都会被后世作为政治工具,而武则天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为何一直以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表现出了武则天当初为了上位掐死亲身女儿等一切不折手段却又是一代明君之间的道德矛盾。
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来说一说掐死亲身女儿那段为什么是武则天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在论证之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武则天杀死亲身女儿一事。
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
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
\"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这里的昭仪指的便是当时还是昭仪(九嫔之首,正二品)身份的武则天,杀婴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以此论证的话,如果当时武昭仪女儿之死确实给她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到了《资治通鉴》中,这件事则被描述的更加清晰: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
会昭仪生女……后无以自明,上由是废立之志。
我们都知道《新唐书》是欧阳修修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给弄的,而后者的唐史基本上就是直接搬运《新唐书》,但是《新唐书》却又是出了名的不靠谱唐史,本身就要打上许多问号,况且当我们对比上下两篇记载的时候,可以很显然的看出后篇单单只是加入了“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一句,就让当时的武昭仪杀婴动机看起来更加充足和拥有可信度。
换句话说,司马光的这句添油加醋,让整件事情从动机到过程,最后到结局都有了十足的说服力。
但是仅仅如此,自然不能证伪,我们还需要去看看更加可信的史料,那就是以唐德宗时期苏冕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为蓝本的北宋王溥《唐会要》和以实录和唐朝国史为考究,后晋赵莹主持编修的《旧唐书》。
那么在这件事上它们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昭仪所生女暴毙,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逐有废后之意”—《唐会要》“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醠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旧唐书》在《唐会要》中,只是记载了“暴毙”二字,整件事情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并无并没说是武昭仪所杀。
到了《旧唐书》中,虽然“振喉绝襁褓之儿”就是说的杀婴一事,但是同《旧唐书》中的高宗本纪,包括其余王皇后自己的传记以及其他人的传记中,虽有“菹醠碎椒涂之骨”的句子,却再无“振喉绝襁褓之儿”的记载,前后各处的矛盾同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句作者自己的推理句。
从欧阳修的《新唐书》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古人常常会在史书中使用自己的推理,并此由简入繁。
并且之后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这件事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没什么重大背景的武则天面对出身当时天下一等士族—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可以说在朝廷上一点支持力都没有,完全是唐高宗在硬撑。
而这个时候,可以说任何一个污点被王皇后的同党抓住,即使唐高宗贵为天子,也不可能被就这样把武则天扶上去,但是以禇遂良为首的拥王党在这重要关头却只字未提武则天杀婴一事。
也就是说至少在当时,是没有任何人知道武则天杀婴的,即使王皇后面对自己即将后位不保这种已经退不可退的情况之下,那么后世史料中的“杀婴”一事从何而来,自然也就可以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去论证,那就是欧阳修在修《新唐书》之时,虽然对外宣称是《旧唐书》过于简陋,不够详尽,但真正意图却是为当时大宋王朝的政治背景所服务,特别是理学的发展。
在当时的状态下,武则天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也包括之后杀长子李弘一事的伪造。
其实历史倒还真的是越简越真,如果哪天有人说这个太简单了,我要多添点东西,那一定不是添,而是篡改。

参考:
我觉得武则天没有杀死女儿!首先,这个古代,女孩子又不能继承王位。
王皇后就是再丧心病狂,她也应该是杀死李弘啊!李弘只比小公主大1岁,还是个无反抗能力的小婴儿,既然要杀,不是杀个王子更好些么?
所以,王皇后是没有杀死小公主的!既然没有动机,那武则天又不是傻子!亲手闷死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
主要是傻子都知道王皇后犯不上杀死个小公主!所以武则天就是想嫁祸,也嫁祸不上啊!!!毕竟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亲手杀死就为了不成功的嫁祸?
武则天又不是没脑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儿?
!那小公主确实死了,王皇后也确实因为这件事儿下台了?
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她倒霉啊!大家现在都可以直接百度大神,初生儿猝死,看看概率有多大!还是非常大的!什么叫新生儿猝死?
就是你没怎么地她,她自己就死了!而且啊。
别忘了,李世民长孙皇后都有气疾。
说白了就是今天的心脏病!长乐长公主,晋阳公主都是因为气疾死的!包括李治自己在内,也有心脑血管疾病!那小公主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就非常非常大!那年代医学不发达,检查不出来!也许小公主就是一口气没上来,自己就死了的……总之,我认为,事情的起因是小公主自己莫名其妙就死了!然后恰巧王皇后之前来过。
武则天就想着,女儿都死了!总得最后急用一把!把女儿的死,推到王皇后身上!没成想她成功了!王皇后还真是因此下台了!再说李治,他又不傻,他能不知道王皇后是无辜的么?
他当然知道了!只不过他就是想废后,但是苦于没有理由!现在有了小公主之死这么个理由,他要不顺水推舟,他就是傻!最后说回王皇后,她也真的挺衰的!问题就在于整件事情里,她百口莫辩!她确实是去看小公主了!小公主也确实是在她走后死了!谁都看不出小公主的起因是什么!历史书上说是掐死的闷死的!不可能!谁又不瞎!掐死的能没有手印啊?
闷死的总有些痕迹的!所以,小公主最有可能是自己猝死的!武则天只不过是利用了小公主之死而已!而且,她!成功了!!!
参考:
历史上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资治通鉴上说是武则天掐死自己的女儿是因为为了嫁祸于王皇后。
而小公主刚满一个月,可想而知,武则天十分恶毒。
第二种说法:是王皇后在小公主满月探望小公主时,掐死了刚满满月的小公主。
第三种说法是:在王皇后、武则天两人都不在的时候,小公主一个人呆在婴儿房里。
而宫女看管不当,造成了猝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