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敬暴亡后贾母为什么那么痛苦

他俩啥关系?
贾母是《红楼梦》中整个贾家权势最高的人物,出场很多,虽不是女一号,但也是主要人物之一。
贾敬则是个龙套,出场没几次,很快就挂了。
贾母是贾家第三代贾代善的妻子,贾敬则是贾家第三代贾代化的儿子。
两人是婶侄关系!焦大曾经喝醉了大骂: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婶子和侄子呢?
打住!这不是伦理剧,而且,书里也没有这方面的线索,不能瞎说!其实,贾母和贾敬关系比较冷淡。
你的生日趴我不参加!贾敬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他是官三代,但是不像宝玉那么只知道姐姐妹妹的,人家正儿八经的中了进士!这不得了,要知道,贾家是靠武功发家的,但是,哪朝哪代其实都不太看得起赳赳武夫。
到了敬老爷这里就不一样了,人家真正有了功名啊。
但是,贾敬不知受了啥刺激,放着世袭的爵位、到手的功名不要,去了城外到道士。
这一手玩的,自我放逐啊!显然,他对于保持贾家钟鸣鼎食的地位是没有啥帮助了。
古人讲究修齐治平。
贾敬治平不行,修齐呢?
他自己修仙去了,家也不管。
其实他管的时候也没管好,导致他们宁国府只有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
因此,贾母对他其实很有意见。
所以,贾敬过生日的时候,宁国府请老太太热闹热闹,但是,人家没给面子:不去。
要知道,贾母是多么爱热闹的一个人啊。
这样的场面,她居然不去。
说明她对贾敬是失望的,这个热闹,她不愿意掺和。
修仙修到阎王殿。
贾敬修仙入了魔,最后,吞金服砂,烧胀而殁。
人死为大。
贾母作为婶子,必得来吊唁一番。
原文写,贾母进入灵堂,贾珍贾蓉扑入怀中痛哭。
她一个老年人,见此光景,恸哭不已。
后来,见了尤氏婆媳,又相持大哭一场。
注意:老太太的哭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见了家属才哭。
如果,你看过农村发丧,你就知道,哭丧是门很有趣的学问。
不管哭的人和死者到底关系近不近、亲不亲,那哭起来绝对是惊天动地,惨绝人寰。
但是,仪式一过,马上有说有笑,能吃能喝!贾母是不是这样呢?
很难说。
但是,贾敬出殡的那一天,老太太没去,理由是抱恙在身,一个生日趴,一个葬礼,她都没有参加,理由也都差不多。
当然,以老太太的身份,不出席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也可以看出来,她对贾敬也就那么回事。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宁国府里的那堆烂事,开端就是贾敬!贾家江河日下,也是贾敬带了个好头啊!贾母那么精明一个人,心里明镜似的,贾敬死了,她会痛苦?
她只是尽了做婶子的礼数而已!
参考:
《红楼梦》中,贾敬死的刚好是国丧期间,贾母王夫人等都不在家。
贾敬趁着没人
所以贾母是忙完了国家的丧事,又回来还得给他奔丧,所以贾母的郁闷可想而知。
至次日饭时前后,果见贾母王夫人等到来,众人接见已毕,略坐了一坐,吃了一杯茶,便领了王夫人等人过宁府中来。
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
却是贾赦贾琏送贾母到家,即过这边来了。
当下贾母进入里面,早有贾赦贾琏率领族中人哭着迎了出来。
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
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
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
贾赦贾琏在傍苦劝,方略略止住。
又转至灵右,见了尤氏婆媳,不免又相持大哭一场。
哭毕,众人方上前一一请安问好。
贾珍因贾母才回家来,未得歇息,坐在此间看着,未免要伤心,遂再三的劝。
贾母不得已,方回来了。
果然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
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
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至三更天,些须发了点汗,脉静身凉,大家方放了心。
至次日,仍服药调理。
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
贾母犹未大愈,遂留宝玉在家侍奉。
凤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
其馀贾赦、贾琏、邢夫人、王夫人等率领家人仆妇,都送至铁槛寺,至晚方回。
表面上看,贾母挺伤心,其实未必真有那么伤心。
上次贾敬生日,贾母就借口吃桃子闹肚子,拒绝参加他的寿宴。
这次送殡,贾母又闹了感冒。
贾敬是贾母在东府的堂侄,血缘关系并不很近。
但是从礼仪上说,东府是长房,供了祖宗,作为次房媳妇的贾母需要对东府的主人保持一定的敬重。
贾敬是贾家第三代中最有学问的一个,居然还中过进士。
贾家这几代从爱读书的贾政到十四岁进学的贾珠,都没能实现这个远大梦想,贾宝玉更指望不上。
所以,贾敬算是个极为难得的。
然而贾敬放弃了做官的前程,转去道观修炼了,这个大概是与惜春母亲去世导致他看破红尘有关,以前我也写文章分析过,在此不赘述。
贾敬一辈子都获得比较肆意,想考试就考试,想修仙就修仙,是否有利于家族,并不在他考虑范围内。
他抛下族长职责不顾,自己出家,导致宁国府子孙道德败坏,管理混乱,家业日衰,所以判词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贾母这边没一个子孙有贾敬那样的能力,可是贾敬对自己的能力毫不在意和珍惜。
这样的人,贾母对他不可能没有看法。
他的寿宴,贾母不参加,他死了,贾母才不得不去。
大热天,刚从皇陵回来还不得休息,还得给他奔丧,贾母心中也有无数羊驼奔腾而过。
到了门口,里边已经哭声震天,人上了年纪,往往是笑点越来越高,泪点越来越低。
所以当孙子重孙以及媳妇们扑到怀里大哭时,贾母也被感染得大哭起来。
家族衰落后继无人倒是其次,自己偌大年纪还不得清闲,这委屈找谁诉说?
况且,白发人送黑发人,也确实令人伤感。
生命无常,连侄子都死了,下一个妥妥地轮到贾母自己了,可怕不可怕?
在这一连串的情绪攻击之下,贾母病倒了,病倒了也好,正好省的参加出殡。
她也不想宝玉参加这种丧气的事情,所以刚好让他侍奉床前。
所以,贾敬死掉,贾母并不特别伤心。
后来中秋宴会时,她还建议尤氏夫妻团圆一番,完全忘记了她还在为贾敬守孝。
贾母心中主要还是惦记自己的享乐,就算遇到悲伤的事情,也只伤感一时,过后只想尽快忘记,免得耽误自己风烛残年中的痛快享乐。

参考:
宝玉生日后,贾赦因吞服金砂丹药过量,以致烧胀去世了,因死后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
贾敬死时,因老太妃薨逝,贾府凡有爵有品的都得进宫守制,为防止万一,便报了尤氏产育,才在贾敬死后有尤氏调度料理。
贾敬的灵柩自铁槛寺移至宁府正堂后,贾母等才从皇陵赶回,刚至家中喝一杯茶便携王夫人等赶往宁府来,文中写道: 当下贾母进入里面,早有贾赦贾琏率领族中人哭着迎了出来。
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
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
贾赦贾琏在旁苦劝,方略略止住。
纵观全文,这还是第二次看到贾母痛哭,第一次是多年前黛玉进府,贾母见到外孙女后触景生情,对女儿的无限思念才痛哭不已的。
而贾敬不过贾母的一个堂侄儿,怎么会让贾母如此触动呢?
贾敬和贾母的关系好吗?
文中没有两人交集的文字描述,不敢胡加猜测,但是,根据何处细节,我们可以知道贾母在贾敬死后如此伤感,大抵因为几个缘故: 贾母对贾敬有怨气 贾敬生日,贾珍夫妇一再,当日贾母还是没过往宁府来,问及缘故,凤姐不等王夫人开口,便先笑道: “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凤姐一向知礼,为何不等王夫人开口就抢先回答?
凤姐再掩饰什么呢?
自然是贾母缺席的真正原因,而凤姐说的理由是吃了桃子才引发身体不适,为何偏偏是桃子呢?
桃通逃,这是在暗示贾母在逃避什么。
那么贾母逃避什么?
在此之前宁府发生了一件丑闻就是焦大醉骂,这话必然被贾母听了去,堂堂一个国公府竟然出此丑闻,贾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因贾敬莫名遁世,不教养儿孙,无视家族存亡,才让宁府被贾珍翻了过来。
与其说贾母看不惯贾珍作风,不若说是对贾敬有气,所以拒绝出席他的生日宴。
贾母对贾敬的痛惜贾母自从重孙媳妇做到有了重孙媳妇,在贾府过了五六十年,自贾代善一辈起,虽然皇恩未减,但贾家已经有了危机意识,意图让儿孙通过科举入仕,摘掉武功荫族的帽子。
在文字辈中,贾敬的资质最佳,一举考中了进士,这等成绩,足够被夸一辈子了,而从此则能看出彼时的贾敬是上进的,有责任心的,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贾敬,竟然最后选择修仙问道,远离红尘。
这对贾家而言无异于重大损失。
可贾敬为何会如此转变?
此前我们分析过,惜春并非贾敬亲生女儿,而是其母与贾家文字辈中一个男丁所生。
如此,受到欺骗的贾敬便对人生失去热情。
所以,原本是贾家的希望,却将贾府前程弃之不顾,贾母是痛惜又无可奈何。
有人要说了,贾母成日只会吃喝玩乐,哪有一点危机感?
事实上是贾母的担忧只是被她完美的隐藏起来而已。
在第七十五回,贾母听到甄家获罪被抄后,心中大感不自在,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可是照样吃吃喝喝。
而在不久的中秋节,贾母看着稀稀落落的人丁,悲戚的音乐,也不免伤感起来,只因知道,贾府的荣华,快要如烟花般湮灭了。
正因为对贾敬有怨气,有痛惜,有无奈,所以在贾敬死后,贾母又一眼望到贾府的未来,可以说又是哭贾敬,又是哭贾家了。

参考:
贾敬暴亡时,贾母年过古稀,她送走过父母公婆,也送走过儿媳侄媳孙媳重孙媳,甚至自己的女儿、孙子,本应早已看透生死,为何贾敬暴亡时,贾母还会对着贾珍、贾蓉、尤氏婆媳等痛哭不已呢?
其实贾母痛哭,有为贾敬哭的成分,但她更多的是哭世事难测,哭贾府日渐衰败,哭贾氏一族迷茫的前程。
贾敬曾经是个有抱负,有能力的有为青年。
他是宁国府的继承人,本已前途大好,但他仍用功读书,争取改换武将家风,以求在勋贵的门楣上再染上书香。
而他也成功了,中了进士,这也算贾敬求仁得仁了。
可是在他可以展翅高飞时,却辞了爵,去了道观与道士胡孱去了。
而且对宁国府的事情也不理不问,听凭儿子贾珍父子一味高乐,是什么让这个有为青年心灰意冷的呢?
这里面定有一件只可意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又是贾府难以言说、极力掩饰的丑事。
关于贾敬,书中介绍的很少,但是在他的丧事上,作者却描写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那就是尤二姐与尤三姐出现,让那本应哀伤的丧事变成一种淫乱和扭曲。
作者为何在这哀伤的氛围里加上不和谐音符,自然是暗示人们,贾敬的出家到道观求丹问药的真实目的是在逃避,逃避宁国府的淫乱,也逃避宁国府里的被扭曲不正的三观。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大概就是贾敬这样了。
贾敬死了,贾母想起种种往事,再看看眼前的污七八糟,再想想贾氏一族日渐衰败的前路,内心也是一片黑暗吧。
因而不由痛哭一回。
贾母痛哭,不仅是哭贾敬一生沧桑,哭贾府不可遏止的衰败的命运,也哭自己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
贾母从重孙子媳妇做起,做到了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其中的经历见识不是一般人可比,她从贾府的繁盛到如今的日渐败落,内心是痛苦的,失落的。
贾母为了挽救贾府的败落,也做过种种努力,但无疑都是失败的。
如把女儿嫁给探花林如海,林如海是侯府出身,成功转型的文人,很受皇帝器重,被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
这本是一步很高明的做法,可是贾敏与林如海却早早的辞世了,只留下一个孤女林黛玉。
再比如让孙子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可是孙子贾珠二十岁时又一病死了。
比如把孙女贾元春送到了宫中,孙女虽然被封为贵妃,可是却没有子女,一个没有子女的贵妃又有多少用呢,更何况贾元春又渐渐的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贾母看着自己的一步步棋逐渐失去了效用,内心是崩溃的,可是,她作为一个老太君,这种种的失败又能向谁说呢?
也只能压抑在心里。
而贾敬之死,恰是为贾母内心崩溃找了一个突破口,让贾母狠狠的哭一次,发泄一番内心的苦闷吧!所以,贾母见了贾珍贾蓉痛哭,见了尤氏婆媳也会痛哭。
贾母之所以会对着贾珍贾蓉尤氏婆媳痛哭,既有发泄自己苦闷的意思,也有作秀的意思。
宁荣二府,虽然同气连枝,但毕竟分开日久,血缘渐少,关系虽然较其他宗族近些,但也不会永远铁板一块,为了更好的拉拢宁国府,适当的机会做适当的事还是必不可少的。
对着丧亲的人痛哭以表示哀悼就是。
贾母是人精,永远看得清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贾敬死了,可与秦可卿死时不一样。
秦可卿死时,只有贾珍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名不正言不顺,贾母不参加他的丧礼也是情有可原,而且这种不参加可以成功的安抚尤氏和贾蓉的心。
更何况秦可卿死时,秦可卿的公婆尚在,属于宁国府的小丧,按规矩,棺材在正厅也不能停的。
因而贾母也没有必要去参加。
而贾敬则属于宁国府的最高辈,他死了在属于宁国府的大丧,合家悲痛的,贾母为表示悲痛,也是为了安抚晚辈,也是给宁国府脸面,贾母表现的非常痛苦也就合情合理了。
否则的话,宁国府就会与荣国府离心离德。
总之,贾母在贾敬暴亡后痛哭,既有哀贾敬坎坷的成分,也有发现内心苦闷的成分,更有拉拢人心,人前作秀的成分。

参考:
我一直坚持我的这个观点。
贾敬就是焦大口中骂的那个人,他的丑事败露之后,一家人无奈的权宜之计,让他以离家静修的借口扫地出门,并且把世袭的爵位让给儿子贾珍。
因此他的所谓修行的敬重之心是假的,苟且之事却是真的。
所以他叫“假”敬,文字边,一个苟且的苟字。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而尤氏其实就是谐音“有事”,她自己知道,大家也都清楚,只不过“胳膊折了藏袖子里”罢了!豪门公府的脸面最要紧,大家谁也不许提。
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是知道的,所以一听到焦大的那个醉骂立刻脸色大变,她大声的呵斥让人快快制止。
贾珍与秦可卿发生的事,知道的只有两个丫鬟和尤氏。
一个丫鬟瑞珠在秦可卿死时,羞愤的撞柱碰死了。
另一个丫鬟宝珠自愿给秦可卿当义女守灵,躲在外面不回来了。
尤氏只能吃哑巴亏,气的病倒,连秦可卿的丧事都不料理,由着贾珍任意作践她。
离奇的是后来贾敬的丧事却是尤氏自己一个人料理的。
宁国府办的两次丧事,一个是公公给儿媳亲自治丧,像丈夫对待妻子似的,忙前忙后,亲力亲为。
另一个是儿媳给公公治丧,像妻子对待丈夫似的,忙前忙后,亲力亲为。
这两场丧事像两出戏一样耐人寻味!所以明着的事其实反而不是,大家都明白不说的事才是真相,这正是曹公写作的高明之处啊!
参考:
贾敬曾经是整个贾府的族长,宁国府的掌门人,进士出身,本来可以扛起中心贾府的重任,是贾府最有希望的男人。
贾母是贾敬的婶子,她同样希望侄子大展宏图,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不要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
然而事与愿违,贾敬放弃了爵位,放弃了偌大的家业,去郊外修道。
把一个好好的宁国府丢给了儿子贾珍,结果宁国府被贾珍闹得乌烟瘴气,差点没翻天。
贾母对贾敬是失望的,然而她仍然希望贾敬能回心转意,重整宁国府。
贾敬一死,贾母所以有的希望都泡汤了,她为贾府哭泣,为贾敬哭泣,为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哭泣。
她搂着贾珍和贾蓉哭得好不伤心!作者:润杨阆苑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这七种苦每个人都会遇到,而且每一重都会给人带来十分的悲伤。
这个就是为什么当贾敬暴亡之后,贾母就显得那样痛苦。
第一、贾敬毫无征兆离世,引发贾母心中的恐慌,对贾府未来的命运感到忧愁贾敬的离世毫无征兆,家中的人也始料未及,幸得尤氏妥善处理不然宁府可要陷入一片混乱了。
当贾母知道贾敬去世的消息时,除了难过,还引发了她心中的恐慌。
贾母在贾府从儿媳做到老祖宗,她参与了贾府所有的兴衰荣辱,所以她看事情格外的通透畅达,家族内发生的很多大事都会引发她对未来的相关猜测。
贾府在走下坡路的过程中,最繁盛的阶段是在元春省亲那个时期,可是因为花销庞大,贾府又没有增添进钱的事项,于是从这以后贾府便加速地由盛转衰了。
不当家自然不知道贾府的艰难,直到贾敬去世为止,贾府已经亏空很大了。
虽说还不至于大厦将倾,但是看着贾府子孙的做派,贾府离败落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贾母对贾敬的死感到悲伤,也为众儿孙不成器的做派感到痛心,也为贾府未来的命运深深担忧,要是她也倒下了,还有谁能够在儿孙们做错的时候可以劝告一下,落难时能够帮扶一下呢?
最大的绝望不是知道会发生什么,而是明知道结局却无力改变,处在这样的境遇里贾母就格外的忧伤!第二、贾敬是贾母的侄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也引发贾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贾敬是贾母的侄子,虽不是亲儿子但也是贾母的至亲之人,至少他们一起经历过贾府早期间的风风雨雨。
贾敬的离世让贾母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也许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她也就这样去了。
她不是惧怕死亡,因为她一生荣华该享受的都享受够了,并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她只是不放心儿孙们的将来。
同时,贾母去参加贾敬的丧礼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贾母作为暮年的长辈心中自然难受!再加上贾珍贾蓉的悲伤影响,贾母心中越发悲痛欲绝。
第三、众人都在相继离世,贾母心中悲痛加剧在贾母的生活中,身边的人都在相继去世,先是黛玉的母亲,接着是秦可卿,后有老太妃,现在又有贾敬,贾母的悲伤一直在累加,到贾敬的时候就绷不住了。
黛玉母亲贾敏死的时候,还有黛玉可以在贾母身边作为安慰,而且毕竟时过境迁贾母的悲伤会渐渐平复。
秦可卿死亡的时候,不管贾母知不知道她与贾珍之事,她毕竟曾是贾母心中最得意的重孙媳,贾母不会不难过。
老太妃应该是和贾府有一定政治关联的人物,虽然她的去世对贾府以后做事会有阻碍,但她毕竟不是贾府的亲人,对她的死贾母的悲伤程度终究还有限度。
但贾敬是贾母在为老太妃守国丧的期间去世的,那个时候贾母还处在悲伤之中,且家族内部暴露了许多问题,骤然知道了贾敬去世的消息,因是至亲,贾母自然悲伤加剧,痛苦非常。
作者:陌游常乐。

参考:
《红楼梦》书里骂人最黑的不是老仆焦大,是贾宝玉说的唐寅唐伯虎《红楼梦》书里的焦大原型可不是作者假语存说的宁国府三线老仆,宁国府老仆焦大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焦大这个人物原型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他的名气虽然不如贾宝玉、贾政、贾环等书里主要人物大,但他也是有名的人物!《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和王熙凤过宁国府赴宴,晚上回来的时候宁国府派老仆焦大护送,结果是焦大喝多了借酒开骂了: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
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
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当然《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
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老仆焦大的黑骂和柳湘莲的狠骂都是贾宝玉在场的时候,现在一些胡周先生的弟子还在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红楼梦》书中故事就是曹雪芹家的故事,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
这种荒唐的红学说法基本没有人性可言,按胡周一派的说法曹雪芹先生一定是精神出问题了,他自己写书却喜欢让老仆焦大和柳湘莲用最黑和狠毒的语言当他的面骂他的家族,这在中国文学史是闻所未闻的奇迹!《红楼梦》书里骂人最黑的不是老仆焦大,是贾宝玉说的唐寅唐伯虎。
按胡周一派的说法曹雪芹先生的奇迹还有呢!胡周先生让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书里自己骂自己,说他自己是不学无术的,是忤逆不孝的中国第一文人!中华民族是孝道至上的民族,古人是讲究孝道礼仪的。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不仅帝王将相的名字不能直呼,就连父母的名字也不能随便叫。
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唐朝诗人李贺,就因为父亲的名字叫“晋肃”,与进士谐音,结果为了避父亲的名讳,一生不得考进士。
《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曹寅的“寅”子,如果《红楼梦》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写的,那就相当是曹雪芹自己写书说他自己是文学上的不学无术,是孝道至上的中华民族最忤逆不孝的文人。
有些不学有术的红学大家说曹雪芹的爷爷是康熙朝时江宁织造曹寅,如果真是的话,那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一定是一个忤逆不孝的文人了!《红楼梦》里写贾宝玉和薛蟠,冯紫英,蒋玉菡等喝花酒一回,出现了一个好笑的情况:薛蟠向贾宝玉,冯紫英,蒋玉菡吹嘘看到好的春宫画,最后一落实竟然是唐寅唐伯虎画的,这就出现天大的笑话了!看到这段描写红学大家还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就太没人性了。
这好比相当于让曹雪芹今天上电视说他的爷爷是画春宫画的一样,这是让曹雪芹成为一个忤逆不孝的文人啊!红学大家自己不敢干忤逆不孝的事情,他们却偏偏让曹雪芹老先生做,红学大家极无人性可言。

参考:

贾敬和贾赦、贾政同辈,论起来比贾母要小一辈,但是从宝玉的同辈人贾珍实际上掌管宁国府的情况来看,贾敬的实际年龄可能和贾母差不多。
也就是说,贾敬和贾母一样,是过去漫长岁月以来,所剩无几的“同龄人”了。
人上了年纪,总是容易感觉孤独。
虽然贾敬平时在观里修行,和贾母没有什么交集,但估计还是有一些宁荣两府早年的共同记忆的。
贾敬去世,意味着贾母周边已经没有“同龄人”了,属于她那个年代的记忆也基本上要埋进黄土了。
老人家因此感怀伤世,也是可以理解的。
高寿的宋美龄,在101岁时就曾经问过上帝:“为什么要我活这么久?
”可见,老年人在同辈一一去世,自己越来越孤独时,那种感觉是并不好受的。
另一方面,贾敬虽然常年修仙,不问府中事务,死也死得比较荒唐,是修仙修得走火入魔,吞了丹药而死,但他毕竟是进士出身,证明早年也曾经奋发过。
倘若他不是迷恋修道,而是老老实实经营宁府,说不定宁府也不会像后来那样不长进。
宁荣两府原系同族,同气连枝。
贾母应该还是很在意宁府的荣衰的,对于宁府在贾珍手上萎靡不振的样子应该也是有些意见的,恐怕心里也会抱怨贾敬撂下了本该属于他的担子。
贾敬暴亡,突如其来的消息可能会触痛贾母心中的情绪,会让她隐约感觉宁府从此再也恢复不了昔日荣光。
这种没落趋势,其实也是荣府的隐忧。
在这种无法宣之于口,甚至可能自己也没有察觉的情绪影响下,贾母就一时伤痛不能自已了。

欢迎在今日APP

参考:
!问贾敬暴亡后,贾母为何那么痛心?
这要从俩人的关系和情感基础上从手分析。
1.俩人啥关系?
贾母与贾敬是婶侄关系。
因她丈夫代善,是贾敬父代化的小弟弟。
从年令上来讲,这对婶侄犹如姐弟。
贾母嫁进贾府,如她自己讲的\"从重孙媳妇做起\"的说法。
这对\"姐弟\"相处的岁月,已有好几十年了。
比大儿子贾赦还要大得多!2.旧时的媳妇是很难当的。
俗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要用一\"熬\"字。
尤其重孙媳妇,上面有三层公婆。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贾敬\"一唯好道\",即是说这个人从小应该就很善良。
有爱心、有善心、有孝心。
他对这位婶婶也一定会很友善的。
甚至为她在叔婆、伯婆、爷爷奶奶、太公太婆面前经常美言、斡旋,邦了很大的忙。
日长数久,与婶婶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3.贾敬与贾母的两个儿子赦、政为堂兄弟。
对于贾母,侄子先己而亡,且又是非正常的暴亡,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会更加的悲痛。

参考:
别胡猜,贾敬和贾母之间前没有任何暧昧。
贾母青年守寡,熬到今天不容易。
只要有一点半点闲言碎语,她怎么可能享有如今的尊崇地位?
贾母伤心的唯一理由,就是书中那句“暮年人”——贾母已经是老年人了。
贾敬的年纪,和贾母相差应该不多。
因为他的孙子贾蓉,年纪介于贾母的孙子贾琏、贾宝玉之间。
在宁国府中,贾敬是年纪与辈份最大的;
在荣国府中,贾母是年纪与辈份最大的。
并且他们都是这个辈分中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人。
贾敬的死,会让贾母有同病相怜之感,似乎自己的余日也不多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