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当年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现在世界是什么局面

当年若德国不进攻苏联,那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在进攻苏联之前,法国比利时已伦陷,挪威及其它一些欧洲小国已投降,瑞士奥地利是中立国,只有英国在丘吉尔领导下在孤军奋战。
根据<苏德友好条约>,若德国信守承诺,那么苏德两国将瓜分波兰。
从地理上来说,倒霉的波兰夹在苏德之间,但这块肥肉让德国独吞了。
希特勒高举反犹大旗,进攻波兰,并在波兰的奥斯维辛建了一座专门残害犹太人的集中营。
若德国就此止步,那么苏联就会将大部分兵力投入东部战场,以对付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因为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建了满洲国,直接危胁苏联远东地区…英国独家对付德国恐难取胜,而美国则有可能出兵帮助,毕竟美国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是血亲。
再者,彼时美国已有了原子弹,可以先拿希特勒德国试试…德国最终会败于美英联军。
在东方,日本就是没有原子弹的惠顾也将败于中苏。
这样一来,日本有可能像波兰一样被美苏瓜分,而苏联的胃口也不再仅仅是北方四岛了。
德国败后欧洲将重获独立,英国因联美抗德而地位飚升,再没有现在所谓\"法德轴心\"了。
世界从此进入多极,只是美国少了一些跟班小弟,因为欧洲自成一极,另两极是美国和苏联。
中国是独立的一极,因为我们奉行不结盟!
参考:
如果当年德国不进攻苏联,那么中国的东北地区很可能会保不住!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巨大。
德国从闪击波兰开始宣告着二战的开启。
接下来,开挂的德国在欧洲开始了攻城略地的步伐。
得到了国际资本资助的希特勒自然要投李报桃。
德国纳粹的军事工业全面开启,源源不断的将人类从一战以后开始积聚了数十年的财富在瞬间毁灭。
德国的铁蹄很快就踏上了比利时、法国的土地,西欧沦陷。
接着北欧也未能幸免,南欧指日可待。
发明了闪电战的德国人,很快就让这些国家吃尽了苦头。
除了东欧这个苏联的地盘,整个欧洲基本上被纳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唯一还在进行抵抗的只有英国。
但是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么德国占领英国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然,前提是美国不参战。
如果美国参战,那么德国的进攻可能就此止步,和英美分海抗礼。
但是苏联并没有闲着,除了通过《苏德友好条约》坐实了瓜分波兰的事实外,苏联还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麾下,有将芬兰拿下当做战略缓冲。
实际上,二战时期,欧洲是被苏德两国瓜分。
虽然德国是罪魁祸首,但是苏联的罪行也不小。
没有了和德国的战争,那么苏联就完全可以腾出手来打击日本。
以苏联的实力,想要在路上打败日本显然并不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
因为有着当年第二军事强国的基础,苏联对日本陆军绝对是碾压的态势。
1939年外蒙古地区诺门罕战役,苏军初露峥嵘,就让日本苦不堪言。
所以,驱逐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对于苏联而言,几乎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接下来,按照苏联的尿性,必然会将东北整体分裂出去,做法和蒙古一致。
将中国的东北化为满洲国,与蒙古国一样,成为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屏障。
如此世界格局就被划分为西欧,以及北南欧洲大部分成为了德国的势力,一家独大。
东欧以及部分北欧和南欧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英国和美国必然结盟,成为世界最为强大的一极。
而中国必然会被苏联阉割。
日本被苏联占领全境。
世界进入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
当年的德国其实并不想去进攻强大的苏联,也可以说进攻苏联是迫不得已。
在德苏之间瓜分了波兰之后相互之间有着约定,签署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的苏德互补侵犯条约。
可是对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久攻不在,在美国的参战下更是让德国失去的耐心。
德国与英美之间的对抗进入了持久战的状态。
进入持久战的德国意味着不是被战死,而是被拖死。
左右反正都是要死,还不如孤注一掷,跟苏联一决高下,要是赢了苏联,那苏联的地盘就是德国的大后方,那么这样就可以跟美英进行持久战,那样的德国才能够有希望。
可惜,这一战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大败。
这也让美英联军在苏联军队的夹击下很快消灭了德军,最终分割了德国。
可如果德国不对苏联进行进攻,那么会让德国同美英进行了一场持久战中,相互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对立。
那么德国的大后方可能会从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延伸,这样可以让德国对抗美英的时间延长。
可美国再也没有时间腾出手来对付日本,而苏联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失败后,对日本也是心理阴影无法消除。
主动发起全面性的战争也是不太可能,甚至最大的可能就是日本和苏联也是相互对垒却不全面进攻。
日本的现状也可能会持续,除了北方地区在日本的侵略之下,还有虎视眈眈地东南亚地区和北部地区想更大的范围扩张。
那么世界的格局就会改变,甚至较长时间地维持着美英、德国、苏联和日本的全球格局。

参考:
不进攻苏联,德国去什么地方扩展生存空间?
波兰?
那点地方不够,只有苏联的底盘才能够供日耳曼民族这样优秀的民族开发,德三扩军备战的行动就是为了扩展德国的生存空间。
德国在闪击西欧之后,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欧洲地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就是德国占领的地区,工业能力也是最强的,当时美国的地盘也很大,而且各项工业产品的产量的确是超过了其他各个国家,但是如果要是德国人控制的工业产能全部加起来,那就要比美国更多了,而且更是超过了当时的苏联。
德国闪击西欧的目的就是为了首先保证在对苏联入侵时,后方的安全,所以说对苏作战是不可避免的。
而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么苏联肯定会高兴的乐到天上去,苏联人是计划着德国人能够到1942年再进攻,苏联人就不害怕了,这个时候的苏军将会来着一水的T-34、KV,士兵端着SVT40这种半自动而不是拉大闩,天上飞的都是雅克、米格这种所谓的新式飞机,而且经过一年的战前训练,苏军的素质将会大大提升,虽说实战经验不如当时的德国,但是也要比1940年的苏军强的多。
如果德国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那么苏军的这些新式武器可就会大量装备部队,在武器装备上,苏军将要比德军更为精良,而且德军也给了苏军一个训练新兵,提高军官素质的时间,经过严格训练的苏联军官可能不如德军经验丰富,但是表现也不会像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苏军军官那样不知所措,到那个时候德军搞不好打不动苏军了。
有了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苏军会干什么呢?
那就是坐山观虎斗,等着德国和英国拼一个你死我活,然后下山摘桃子,在德国和英国分出胜负之前,苏联人是非常乐于当一个吃瓜群众的。
无论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是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对于苏、德、日三国来说都是缓兵之计,谁也没有打算遵守这个条约,都是用来争取一个准备的时间,苏联人和日本签订条约以后,也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支援,只不过没有原来那么明目张胆,苏联人真正停止军事援助是德国入侵苏联以后,象崔可夫这样的军事顾问则是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回国。
斯大林对于用兵实际上是非常谨慎的,苏联在二战前的几次出兵,实际上都是在一种自身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进行的,可以说都是一种和平进军的情况,芬兰是斯大林没有想到芬兰人会抵抗,而且苏军的状况也的确不令人满意,一定程度上也是苏芬战争刺激了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的胃口。
按照这种谨慎的用兵态度,苏联人在德国人背后大概率的事情会整顿军备,然后利用军队作为后盾,在谈判桌上为苏联榨取更多的利益,至于打仗,恐怕不符合苏联利益。
同时会在远东地区增加更多的兵力,本身无论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是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在签订的时候,德国和日本都认为是对方背叛了自己,但是苏联人也不认为这两个条约能保证日本人不会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
而苏联方面除了欧洲还有远东地区需要注意,所以主动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苏联人主要是忙着整军备战,准备应付可能的两线作战。
苏德战争迟早都会爆发,苏联人希望能够越晚越好,时间对于苏联人有利,而德国人是要争取在英国人能够缓过劲来以前彻底打垮苏联,这样就算英国人再想反攻要面对的也是整个欧洲大陆,要是真的是那样,就算有美国人的帮忙,反攻欧洲大陆也将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不过这种局面是不可能延迟到现在,德国人迟早会入侵苏联,反而是如果时间拖的越久,苏联的新式武器就越多,军队的素质就会越高,到时候德军在人员素质方面的优势就会丧失,与其到时候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战争机器,不如趁着这台战争机器还没有组装完成的时候就动手,让它永远保持在零件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
如果当年希特勒没有入侵苏联,那么世界局势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美苏德三分天下!苏德战争示意图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铁蹄已经将西欧和北欧大部分国家拿下,就连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在德国装甲部队的闪电战进攻下,也只是坚持了39天而已,这与当时的法国实力是不相匹配的结果。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就会发现,美国、苏联、德国堪称当时世界的三大巨头,至于英国,已经在德国的疯狂进攻下,在“海狮计划”的狂轰乱炸下成为废墟,若非是广大殖民地的支援,英国能否扛得住德国的进攻都是未知数。
图为二战时美国飞机制造厂图为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舰队美国自不必多说,以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冠绝全球,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世界领先。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强大的国力终于开始爆发,据战后统计,美国在二战中共生产了30万架各型战机,航母150多艘,战舰保有量超过1万艘,坦克、火炮超过10万辆……这些数目惊人的军事装备,除了武装了一支人数超过千万、装备精良的军事力量外,还强有力的支援了各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国,比如苏德战场的苏联、非洲战场的英国、西欧战场的英国、亚洲战场的中国等。
(二战美国军援路线图)可以说,美国作为当时盟军的后勤保障部,其强有力的支援不仅让各盟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且美军直接与中苏等盟友一起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苏联,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是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交战国之一,在付出巨大民族伤亡之后,苏联依靠战前的工业基础、战时的紧急动员以及美国等盟友的支援,苏联并没有一触即溃,而是先后同德国开战了一系列的大型会战,最终反攻德国境内,成为消灭德国法西斯的绝对主力。
对德战争结束后,苏联红军开始向远东集结,最终在1945年8月份合围75万日本关东军,一举奠定了战后苏联的国际地位。
希特勒来到法国巴黎至于德国,独舌视界认为,这个国家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实力不容小觑,绝对是仅次于美苏的第三方力量存在。
我们可以从二战爆发后德国的一系列战绩中找到德国国力不容小觑的答案,毕竟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军事力量先后侵占了北欧和西欧大多数国家,而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能够将苏联打的遍体鳞伤,这已经足以说明当时的德国综合国力有多强大,而且德国的最终之败败在了美苏英法等强国的联合打击下,可以说,当时的德国虽败犹荣!综上所述,独舌视界认为,若当年德国没有进攻苏联,而是在占领已有的地盘上认真经营,以德国人的睿智和基础,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美苏德三国并立,正如我国东汉末期到三国时代一样,三国虽有实力强弱之分,但要真的一统世界,恐怕很难实现。
对此,大家怎么看待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哦
参考:
第一、苏联人只信力量从不讲信用,历史上从来如此。
德国如果把军队调去别的地方,毛子做好准备,一定背后咬一口。
毛子如果有契约精神,也不会经济建设搞得那么差。
第二、你看欧洲地形图,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一马平川,两个陆军强国在波兰对峙,谁都没有安全感。
结论:小胡子是个天才,不是傻瓜。
德国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毛子打芬兰表现太差,让小胡子认为有可能快速打垮之,实际上比他认为的难打很多,而且美英援助毛子),毛子可能晚半年左右进攻德国,德国可能1944年,甚至43年就跪了。
结果的结果,可能苏联控制整个德国,甚至推到法国中部和英美对峙。
毛子扩张成性,那么快抽出手,那肯定和日本的条约也撕了,跑到东北轻易灭了小鬼子,推到华北。
没有美国力量制衡,毛子控制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绝对不会吐出来,长城南北都得完蛋。
这样,亚欧大陆大半都归毛子了。
[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参考: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前,德国实际是拥有了欧洲的大部分,除苏联的欧洲部分之处,都在它的势力范围: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这些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加上它的盟友意大利占领的地盘和西班牙佛朗哥政权。
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和今天的欧盟差不多?
历史真的惊人的相似,德国二战靠武力占有的地方没成功,二战后反而靠经济发展,靠经济一体化把这些地盘收入囊中。
其实,这一事实已说明了问题,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德国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欧盟。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希特勒也不是德国后来的领导人。
作为独裁者,希特勒不可能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把欧洲国家拉拢在一起。
他一定是用压迫,欺诈和奴役来对待欧洲各国,他与同期的墨索里尼,佛朗哥也不会友好相处,战争的阴霾会在中西南欧不停,直到希特勒获胜。
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专门用来对付英国的反攻,德国有可能守住欧洲大陆。
没有苏联参战,美国不可能与英国进攻欧洲大陆。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会在亚洲受到日本的牵制。
苏联与德国签定有《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不可能去帮英美打击德国。
看看今天的俄德关系。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能源方面的合作。
欧洲大陆是个贫油地区,没石油限制了德国的想象,德国进攻高加索和北非,其目的无非是获取石油,以保证军事需要,而现在德国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需求。
如果当初德国不进攻苏联,而是通过苏联获取石油,和今天的北溪2号又有什么不同?
德苏签有《互不侵犯条约》,相信苏联不会自找麻烦与德国开战。
苏联乐的作“壁上观”,看德国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飞机轰炸,对苏联来讲未偿不是战略选择。
那么,美国会不会出兵欧洲呢?
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来看,美国是不会出兵欧洲的。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出兵欧洲,是为了自己在欧洲的利益。
一战结束后在惩罚德国的问题上,美国暖昧的很,它并不赞称把英法的主张。
一战后德国的复兴也是靠美国的贷款经济才得以恢复。
如果德国已称霸欧洲,并与苏联保持互不侵犯态势,加之美国受日本在太平洋的困扰,美国绝对不会出兵欧洲。
这样,世界的局势就会发生微妙变化:德国主宰了欧洲;
而美国会联合苏联共同进击日本,日本本土会被美苏瓜分。
但这种情况必须建立在既没轴心国,又没同盟国的基础上。
结盟有时并无必要,比如二战时德国与日本,意大利结盟并没得到任何好处。

参考:
当年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只会延长二战的进程,延缓二战结束的时间,但不会改变二战的结果。
因此,现在世界的格局仍然如此,不会有大的变化。
当年德国如果不撕毁《苏德友好条约》,悍然进攻苏联,那么,他在夺取欧洲除苏联外的国家之后,必然会全力进攻英国。
这时,英国凭一己之力,将无法抵挡德国的猛烈进攻,英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做为与英国同根同种、骨肉相连的美国,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此时不可能袖手旁观 ,必然会出手相助。
因此,美国仍然会加入二战,与英国一道抗击德国的侵略。
在世界的东方,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还会如期爆发。
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必然会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向中国提供各种援助,以利战胜日本。
在参战各方打的如火如荼时,此时的苏联却一直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
这时的苏联处于最佳的战略位置,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
我认为,在双方胶着时,苏联不可能加入任何一方;
但是,在战争的天平向一方明显的倾斜时,他会仿照一战时的美国,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
那么,他会加入哪一方呢?
肯定会加入美国和英国一方。
因为,随着美国的参战,凭借其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 ,将会带领反法西斯阵营,逐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战争的天平毫无疑问倾向于这一方。
在美、英等国许以的诸多利益的引诱下,在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苏联会毅然决然地加入反法西斯阵营。
由于苏联的加入,二战的结果与事实无二。
以美、英、苏、中为代表的同盟国,战胜了德、意、日軸心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应该与实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仍然会沿着既有的走向向前发展。
因此,当年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对现在的世界局面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参考:
纳粹德国将隔着英吉利海峡和大英帝国对峙,东部和苏联互相戒备。
主要战场将转向南部 -- 北非,和西南部--中东和印度。
德国进攻北非是具有战略性的举动,拿下北非,可以将地中海控制住,截断英国本土和它的海外殖民地海运的一条重要航路,同时为从海上包围英国本土做好准备。
进攻中东和印度,夺取伊朗的石油和印度次大陆的广袤资源 -- 这是大英帝国的摇钱树和生命线。
美国和苏联面对德国的攻击性战略,不可能坐视不管。
美国面临两个选择:1)坚持力挺英国。
那么,英美联盟必须出兵北非和中东等地,和德军对战。
在大西洋和德国海军决一死战。
假如苏联和德国维持正常贸易,那么,德国将获得维持战争机器的资源—石油、钢铁、粮食等。
英美和德国可能陷入持久战。
2)与德国达成某种妥协。
美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现状,德国则认可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大英帝国将被迫在德美的前压下,放弃绝大多数的海外利益,被德美瓜分。
苏联决策层最可能的战略是坐山观虎斗,该出手时就出手。
假如德国占上风,那么苏联一方面出兵中东,占据一定的地缘政治关键处,例如伊朗部分地区。
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中国抗击日本,寻求在其远东形成军事优势,阻遏日本利用东北和蒙古袭击苏联。
假如英美同盟在军事上遏制住了德国,在苏联可能谋求英国让出其在中东的部分利益和得到英美的支持在远东直接出兵攻击日本,占据具有战略地位的东三省和朝鲜半岛,逼迫日本退出中国,从而在中国大陆获得地缘政治优势,形成压倒性力量,影响和控制中国,和英美共同在亚洲最大限度的压制日本的势力范围。
从英国的角度来看,那么拉拢苏联不彻底倒向德国是生死攸关的战略,让出英国在中国的部分利益(尤其中国北部)给苏联,从而得到苏联对英国的直接和间接支持,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毫不犹豫地用全部力量拉拢美国,可能不惜让出加拿大让美国在北美独大,让出澳洲和新西兰,让美国在太平洋获得最大利益。
只要美国和苏联不站在德国人一边,英国就不至于全盘皆输。
站在中国的角度,德国不进攻苏联,是超级利好消息。
日本将不得不部署重兵防备苏联,从而减少直接战场的压力。
中国将得到苏联的更有力援助,借助于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在国内的政治矛盾可能暂时不会激化,从而有更多力量抵御外敌。
日本将陷入战略被动,将不太可能对美宣战。
日本的战略将转为全力争取美国和德国的支持,与苏联达成某种妥协,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尽可能逼迫中国投降,至少最大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利益。
总结,北非、中东、印度和中国将成为全球三大实力集团的争夺主场。
世界多极化可能将成为常态。
大英帝国衰落。
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附带上英国)和苏联将成为三极。
由此,世界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格局将进入长时间的缠斗。
喜欢就点赞。
更多精彩,请

参考:
德国之所以进攻苏联,是为了争夺东欧。
设想德国不进攻苏联,那苏联就不能加入同盟国,苏德之间的联盟关系继续存在!那苏联蚕食完东欧之后,如果不主动进攻德国争取西欧,那只能集中精力向东扩张,与日本争夺东北与朝鲜半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