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以后山西再难出名将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点不可思议,别说自宋朝以来,就是在近现代史中,山西就出了不少名将,现列举几位:△徐向前,山西五台永安村,军事家,共和国元帅,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 程子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战争年代,他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委员、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代理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赵尔陆,山西原平北三泉村人,开国上将。
△董其武,山西河津固镇人,开国上将。
这两位开国上将的事迹,我已经介绍过了,欢迎大家
△傅作义,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上将,抗日名将。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
还有国民党著名的将领,他们是:△阎锡山,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统治山西长达38年。
△续范亭,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徐永昌,山西崞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
△冯钦哉,山西万泉(今属山西万荣)人,国民革命军中将。
曾参加西安事变,抗日名将。
统计的不全,欢迎补充。

参考:
啥啥啥?
这都说的是啥?
大同总兵郭登,在土木堡之变后,以八百雁北军铁骑骚扰瓦剌蒙古后方,搞的瓦剌也先无法实施北京包围计划,不得已退兵,是于谦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助力!大同总兵马芳,与朝廷高拱配合,一个主打,一个主和。
打是蒙古不敢接兵,和是隆庆议和,诚意满满。
这种胡萝卜+大棒打法,到今天都有参考意义。
大同总兵满桂,与袁崇焕同守北京城,结果满桂死而袁崇焕活。
袁崇焕本来和满桂共同竞争蓟辽督师职务,最后袁崇焕引得清军入关,还把满桂害死。
所以崇祯才杀的袁崇焕,因为崇祯觉得,若是让满桂继任蓟辽督师,肯定不是这个结果。
大同总兵曹文诏,以五千铁骑北破八旗军,南破李自成军,西破吐蕃军,真正的柱石之将。
若非崇祯不给补充兵力,曹文诏累死在前线,哪会有后来那么多事?
曹文诏侄子曹变蛟,在松锦前线险些杀到皇太极帐中,真是以血荐轩辕!大同总兵姜瓖,北鼓励喀尔喀蒙古,西联合回疆同胞和厄鲁特蒙古,西南联系李自成的忠贞营,南借势金声桓的反正,联合李成栋、张明振、郑彩等人,以合纵之势对联清朝,史称第一次抗清高潮。
多尔衮仓促应战,多铎死于蒙古作战,为了能让清军对抗姜瓖麾下大将王辅臣,多尔衮杀豪格让鳌拜北归,是清军唯一能对抗大同雁北军的大将。
若不是顺治力挽狂澜,放出郑芝龙,让郑彩和郑成功内斗,联系巴图尔晖台吉(噶尔丹父亲),断绝姜瓖援军,以连横破解姜瓖合纵。
姜瓖原想以自身吸引八旗兵力,与郑彩会师北京,将多尔衮和八旗军全歼。
结果,所谓的英雄郑成功偷袭郑彩,李定国和孙可望吵闹不止,只有刘文秀北进支持忠贞营。
此战后,清军请西藏活佛来五台山,请活佛从河北请恒山山神镇压山西人民,其心可见一斑。
因为自此之后,中华统一,是汉人打汉人,八旗军已经元气大伤。
这些仅仅是晋北将军,比如明武宗也是大将军朱寿打仗蒙古,也且仅敢在山西,别的地方兵将太不放心。
山西总兵周遇吉,功绩就不多说了。
再往后,八国联军占北京,兵力过不了太行山。
共和国十大元帅,九个在山西八路军指挥战斗,日本人在中国失败,主要体现在山西战场失败。
说山西无将,是不是天大笑话?

参考:




徐向前元帅,难道不是名将吗?
在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是所有的黄埔军校学生中,第一个担任方面军指挥官的人。
要知道1931年徐向前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时候,陈赓还是师长,林彪还是军团长,而国民党方面,黄埔生中职务最高的胡宗南,也只是师长。
而且在国共双方的方面军指挥官中,徐向前的年纪是最小的,30岁就成为方面军总指挥。
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歼灭国民党一整个师,就是徐向前指挥的双桥镇战役。
1931年2月,徐向前指挥红四军对国民党34师发动进攻,仅仅7个小时便全歼34师,更是俘虏师长岳维峻,已经5000多名国民党士兵,另外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的胡乱指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红四方面军更是遭遇多次失败。
在危急时刻,徐向前指挥着红四方面军铁流西进三千里,从鄂豫皖地区穿越平汉线,浴血奋战,杀出一条血路前往川陕地区,堪称是一场小型长征。
要知道当时的红四方面军不过2万人,却要面对着三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更危险的是,红四方面军不仅仅要面对国民党的重兵合围,还得面对张国焘的瞎指挥。
徐向前面临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但他不仅成功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去川陕地区,还在转移途中歼灭国民党军队1万多人。
而红军历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反六路围攻,也是徐向前指挥的。
1933年,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战绩,于是引起四川军阀刘湘的忌惮。
在获得蒋介石的支持下,1933年10月,刘湘调集20万大军,外加18架飞机,兵分六路对红四方面军发动围剿。
相对比之下,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不过8万人,武器装备更是完全无法跟刘湘的川军相比。
但即便如此,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硬是以少胜多,取得歼敌6万多人、俘虏2万多人、缴获枪支3万多支、火炮100多门的辉煌战绩。
并且不要忘了,徐向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时候,他麾下的部队人数也是最多的,足足拥有8万多人。
而当时的彭德怀、林彪,还是军团长,麾下也就两万人左右,刘伯承因为是总参谋长,所以并没有能直接指挥的部队。
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但人数也才1.5万人左右。
如果徐向前不是名将,他怎么可能拥有这么辉煌的战绩,这么多的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由徐向前指挥的晋中战役,以6万多人的兵力在阎锡山的地盘上作战,一个月内歼灭阎锡山10万多人,将运动战发挥到了极致,更是为日后解放山西奠定了基础。
而被誉为解放战争中敌人防守最严密、阵地最坚固、进攻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太原战役,更是体现出徐向前不仅擅长游击战、运动战,他同时也擅长打城市攻坚战。
在这场战役中,徐向前全歼阎锡山21万人,在解放太原的同时更是标志着华北地区的彻底解放。
徐向前元帅的诸多战绩,可不是一篇文章写得完的。

参考:
因为自宋朝以后,山西再难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军事武装集团。
山西人从自己当家变成了给别人打工,所以名将的比例自然大幅度缩减。
盘踞山西最后一个军事集团——北汉沙陀军事集团被宋太宗赵光义干掉以后,山西的武风就此衰竭。
出身五代沙陀军事集团的最后一批宿将也就成了山西的绝唱,例如折从阮、王全斌、党进、米信、杨业等。
但山西也不是自宋朝以后武风就彻底颓废了,金朝时期还有杨沃衍、吴僧哥、强伸;
元朝还有石抹不老;
明朝还有麻贵、孙传庭、曹文诏。

参考:
阎锡山不是名将?

参考:
徐向前是不是名将,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宋之杨家将几个可比。
我认真告诉你徐元帅山西人,新中国著名战将。

参考:
宋朝以后不只是山西难出名将,其它地方也很难出名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实族重文轻武后,广开科举选拨人才,大家都以中举为荣,武将没有了升职的空间,被边朝廷边缘化,因此武将家族逐渐消失。
在唐朝以前,武将的地位都很高,讲究军功,很多人都是凭军功获得爵位。
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开始科举制,要想进入朝廷当官,一个是靠别人推荐(举孝廉),一个就是杀敌立功。
但是,普通老百姓参军,大部分都是小士兵,很难成为带兵的将军。
而那些带兵的将军,大部分都是出自武将世家的人,因为农民首先没有能力制办一套盔甲,买一匹好马,制一件趁手的兵器。
古人都有子承父业的传统,武将也是一样,父亲是武将,儿子也是武将,所以慢慢就形成武将世家。
而武将世家的人,从小专业练武,学习兵法,有一件趁手的兵器,一套盔甲,还有一匹好马。
最重要的是在军队中有当官的,一参军就能被推荐为带兵的将领。
农民要想当上军官,除非你有非常出色的武功,杀敌众多,才有可能提拔。
到宋朝以后,为抑制武将,便重用文官,于是广开科举,朝廷所有官员都是从中举的进士中选取,而且还实行了文官带兵的制度,所以武将再也不吃香了,地位一落千丈,单纯的武将很难得到提拔。
因此各大家族的人都开始让子弟读书,以考取功名为荣,不再专一练武了,所以就很难再出名将。
山西,在地理上临近长城,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第一站,经常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
山西又多山,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人的吃苦能力比较强,因此民风比较彪悍,自古燕赵多豪杰,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山西名将辈出。
汉唐时期,统治中心在关中,军事防御的重心也在北方,因此山西是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所以山西人多习武,武将世家比较多,因而名将倍出。
其实在北宋时,山西仍然有许多名将,如李继隆、狄青等,只不过宋朝重文轻武,武将都没地位。
北宋灭亡,山西陷落,政治中心南迁,明太祖朱元璋崛起于江淮,定都于南京,武将也将多出于南方。
明承宋制,进入中期后,多以文官带兵,真正的武将很难得到晋升。

参考:
宋朝以后,山西远离了政治中心开封、北京,所以名将自然变少。
像汉唐时期,山西名将频出的原因就是,离当时政治中心西安、洛阳空间距离很近,所以无论前线名将,还是文人墨客,山西籍都很多。

参考:
名将良将应唯物史观看,山西自古出名将,只是“文学化\"了,关羽是失败将军,杨家将大部分是虚构的,杨家将老家是陕西的,投靠了北宋,并非忠良。

参考:
宋之后是元明清,明是南方建立的政权,北方将领肯定少了,元清是少数民族政权,汉人很难出人头地。

参考:
宋太宗亲率大军进攻北汉。
由于晋阳城高大坚固,军民团结一心,导致宋军损失惨重。
所以,太原被攻破之后,宋太宗决定平毁晋阳城。
先让居民迁往汾水东的新城,把新设立的并州府迁到榆次。
居民出城后,宋太宗下令放火,“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
第二年宋太宗又封堵汾水、晋祠水,灌入太原。
古太原城经此火烧、水灌,彻底变为废墟。
往日被誉为“锦绣太原城”,并已逾千年的大都会便不复存在。
赵宋在新修太原城街道时,都筑成丁字街,取其谐音,“钉”破“龙脉”,使太原不再出现“真龙天子”,危及赵宋天下。
宋代以前山西出帝王,宋代以后再也没有过大人物出现过。
“老赵家”毁了山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