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阀混战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蜀汉名将赵云的青釭(罡)宝剑是国民革命军41军的“镇军之宝”,由少校衔的背剑官、仪表堂堂的孙长胜背负,作为全军行军作战时的先锋仪仗。
军长大人曾六次改換门庭;
在参加有宋子文、张作良、张作相、朱庆澜、冯庸、汤玉麟等方面大员参加的酒宴上,不识一字的军长大人闹出笑话。
他用惊天手段得到的横财,一部分却是用于支付编遣回家弟兄们的路费。
他被刺客连开七枪而不死,当解放大军兵临汤阴城下,刘伯承司令员向他书面劝降,他竟然敢作如是答......,他就是盗墓将军一一孙殿英!?少校军衔的背剑官“夏侯恩”1933年热河抗战爆发,2月23日,日军三路进攻开鲁、北票、朝阳、凌源,汤玉麟的部队一触即溃,张作相、万福麟拼命反攻,无法挡住敌军,承德、赤峰失陷,双方对峙于长城,只有孙殿英的41军有较好表现,他亲率主力在一线的林西、经棚(均为赤峰地区所辖)和日军硬拚,战況惨烈,对于骄横的日本骑兵来说,嚣张跋扈的气焰遭到打击。
孙部后来奉命撤到察哈尔省之柴沟堡。
由于“塘沽协定”的签订,该地区不允许驻军,孙殿英被国民政府委为甘宁青三省屯垦督办,接到委任状的孙殿英欣喜若狂,军中鼓角齐鸣、军旗飞扬,征用的大车几百辆,浩荡西行,部队前锋仪仗队由“背剑官”骑着青鬃卷毛马前导。
原来孙殿英藏有宝剑一口,长三尺余,寒气逼人,古色古香,配上綠色鲨鱼皮鞘,剑把悬双股金黄色丝绦尺余。
孙殿英礼请几位鉴宝名家考证,众口一致认为是三国蜀汉大将赵云的“青釭剑”(本文作青罡剑称)。
孙殿英崇拜赵云、岳飞,最喜欢看的戏剧就是京剧巜长坂坡》,在曹操身边就有一个背剑郎官夏侯恩,眼鼻之间抹有一小块白粉,小丑角色。
他的出场道白也有意思:“眼睛不住蹦蹦跳,脖子痒痒要挨刀。
”话音刚落,赵子龙单骑拍马赶到,迎面一枪挑于马下,一个俯身夺得此剑。
既有专家鉴定,此剑的确是削金断铁,吹毛即飞,孙殿英视若生命,无论驻扎何处,这把宝剑便托放在特制剑架上,配以令箭三支,供在卧室香案,视若神器。
为此,特设背剑官一名,级同少校,犹如旧时的掌旗亲兵一样,所以选择身材魁梧,五官端正,名字吉祥的人担任,恰好队伍中有一个叫孙长胜的士兵挑选上了。
行军时,由孙长胜背剑骑马导行,驻扎时由他亲奉剑架,熟悉这个典故的兵士们都戏称他为“夏侯将军。
”?六姓“家奴”孙殿英没有被张学良收留之前,他一共跟了六个主人,分别是:一,“毅军”姜桂题麾下充任号兵,民初共和时已经是少校连长。
二,“镇嵩军”憨玉琨扩充队伍时,孙殿英为其手下旅长。
三,一九二四年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孙岳部,任旅长。
四,一九二五年褚玉璞继任直督,孙殿英编为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军长。
五,冯玉祥的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收编孙殿英为陆军第十二军军长。
六,东北没有易帜时,北伐军打到山海关告一段落,孙部此时驻扎在北平东北蓟县和遵化一带,这里的马兰峪葬有清代五帝、四后,称为东陵。
一九二八年奉命由军改编为一个旅,孙部原有三个师,另外两个师长是谭温江和柴云升,由于吃粮的人太多,谭、柴打起了盗墓的主意,用以解决粮晌问题,孙殿英默许同意。
通过这笔横财,用一部分支付了编遣士兵的费用。
一九三O年张学良驻北平,不知道通过什么神操作,报请中樞,给予孙殿英陆军41军、宋哲元29军、孙连仲30军的番号。
?孙军长不识字的笑话1933年元月,宋子文、张学良、张作相、朱庆澜、冯庸、汤玉麟、孙殿英齐聚热河,密商抗敌战略战术。
上面的图片就是这次聚会的合照。
接风洗尘的宴席设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上述大员坐在一桌,按照礼节,互相谦让点菜,每个人都点了二、三个菜后,轮到孙殿英点菜,他又不识字,但又不能不点,只有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菜牌看了又看,只有点着最后一行字说:“给我来这个。
”北方菜牌的最后一行字是:“小费加一”,酒楼菜牌的格式如此,堂倌也不识字,于是说:“您再点一样吧,这个是“小费加一”,孙殿英冷汗微冒,一横眼睛:“好哇,俺就喜欢这个“烧烩甲鱼”,各位大员掩口失笑。
他初入军营当号兵时,总是把自己顶头上司“姜桂题”三个字认成“要挂麵”,“将“傳達室”认成“傅莲宝”。
?孙殿英骄横跋扈的末日解放战争时期,孙殿英收拾残部退守河南汤阴县,这是南宋精忠岳飞的故里,并有祠墓,垂范千秋。
孙殿英驻在该县后,恭瞻岳庙,执礼如仪。
一九四七年三月份,解放军刘伯承部集结豫北,炮口指向汤阴。
期间,刘司令员修书一封招降,孙殿英口述回函:你有种,你攻你的;
我有种,我守我的。
我守不了城,算我没种,......瞧你的啦,也再不必说了!五月二日,解放军凿地道自东门攻入,孙殿英化妆潜逃,在城北被俘获。
半年后,孙殿英因病去世,年七十。
结语这虽然是一篇“冷知识”,实际上概括了孙殿英复杂多变的一生经历,当然,他盗墓的弥天大祸是他一生的重点,本文没有提及,因为与提的问题无关。

参考:
说几个民国军阀的外号:马桶将军王怀庆、床下都督黎元洪、和尚将军唐生智、茶壶将军曹瑛。
马桶将军王怀庆:北洋诸将大多都有外号,有好听的比如吴佩孚的“秀才将军”,也有难听的比如孙殿英的“盗墓将军”,但像王怀庆的“马桶将军”恐怕也只有曹瑛的\"茶壶将军\"能“与之媲美”了。
王怀庆这个人不是太出名,但在民国前期也是响当当的军阀。
他是河北邢台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任北京步军统领、京畿卫戍总司令、热河都统、热察绥三特区巡阅使等职务;
是徐世昌的第一亲信,北洋直系老将。
北洋时期的巡阅使相当于清朝的总督,统辖数省位在督军之上,能当上巡阅使的无一不是大佬;
比如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两广巡阅使陆荣廷、长江巡阅使张勋。
但和这些靠实力当上巡阅使的大佬不同,王怀庆能力平平,基本上是靠资历熬上来的,他当旅长时曹锟还没入伍,而他当巡阅使时曹锟已经快要当总统了。
王怀庆被称为“马桶将军”是因为他是真的酷爱马桶。
在他的办公室里,办公桌后面摆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马桶,他本人就坐在马桶上办公。
行军打仗时,也要有一个班的士兵抬着他的红漆烫金马桶跟在旁边,马桶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
两军冲锋的时候,他的士兵打着上书\"王\"字的大旗往上冲,他坐在\"王\"字的马桶上督战,别有一番景致。
王怀庆酷爱马桶,可能是他的肠胃有问题。
虽然爱好不雅,但他的名声在北洋里还是不错的,从1905年当协统(旅长)到1924年倒台,叱咤风云近二十年。
比起那些三五年就垮台的同行,也算是长寿将军了。
床下都督黎元洪:黎元洪是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
他是被武昌新军强推出来做都督的,起初,他这个清军的旅长还不愿意干这杀头的买卖,但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反而让他成为了辛亥元老和民国前期的风云人物,一直位居中枢。
他被称为“床下都督”的原因是因为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起义的革命党人都是中下级军官,经过商议想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组建军政府,于是便选中了协统(旅长)黎元洪。
当革命党人去黎元洪家去找黎元洪时,发现他正惊慌失措的躲在姨太太的床下(也有说法是躲到了一个下属参谋的床下)。
革命党人用枪逼着黎元洪从床下出来,随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因此,人送外号“床下都督”。
和尚将军唐生智:唐生智笃信佛教,在湖南担任湘军第4师师长时,不但下令第4师全体官兵必须信佛,而且还要受戒并佩戴“佛”字胸章。
这个清一色光头的军队就被人称为“和尚军”,唐生智也自然成为了“和尚将军”。
唐生智强令全体官兵受戒信佛这个事情在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有体现,当时彭德怀元帅在湘军任营长。
也正是这个“和尚将军”,在南京保卫战前夕主动请缨担任南京守备司令,但在日军进攻南京后又抢先逃离,间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不知道信佛的他怎么面对三十万同胞的在天之灵。
茶壶将军曹瑛:个人认为曹瑛的这个外号是最难听的,因为当时“茶壶”是妓院里的龟公的外号。
电视剧《狼烟北平》里,文三虽然只是个拉车的,但也看不起妓院里的大茶壶,从这里就能看出曹瑛的这个外号有多难听。
曹瑛是曹锟的七弟,深受曹锟的溺爱。
不学无术的他,靠着总统哥哥也做到了师长的高位,甚至还被曹锟授予“陆军上将”。
但即便做了将军,他还是每天穿着军装泡在天津的妓院里,每天都与龟公们混在一起,因此得了“茶壶将军”的美誉。
难得的是即便曹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倒台下野后,曹瑛依然在天津做着寓公泡着妓院。
看来他应该是真的喜欢做“茶壶”。

参考:
大军阀、大文豪张宗昌,妙人一个,趣事颇多。
1、其人好舞文弄墨,各种\"名句”频出,既有辛弃疾的豪放风,如“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也有李清照的的婉约风,如“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2、其人极为好色,又入主山东,末日在督署与几个妓女打牌,输了不少钱,为了挽回损失,便下令提出山东省全年的教育经费来弥补,导致后来不少学校关门大吉。
3、其人喜欢“三妻四妾”,一次张宗昌忽然醉心起时髦女性来了,遂生一计,美其名曰“参观女校”,实为选妾。
张至校,大放厥词,其后大分其钞票,每人二十元,以博人欢心。
但无人堕其术,遂扫兴而归。
4、其人外号颇多,张宗昌外号其一为“狗肉将军”:不是因为他好吃狗肉,而是说他小时候无赖。
外号其二为“三不知将军”:不知自己姨太多少,不知自己兵多少,不知自己钱多少。
外号其三为“长腿将军”:因为身材高大,贪生怕死跑得快。
外号其四为“五毒大将军”:因为他骗、赌、帮、烟、嫖,五毒辣俱全。

参考:
众所周知,自嘉庆、道光开始清王朝便迅速走上了下坡路,到了1804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之后,清王朝不复当年.,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276年的历史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割据一方,他们这群人闹出了无数的笑话……一、袁世凯改元宵为汤元元宵,南方叫汤元,北方叫元宵。
天津虽地处北方,却也叫汤元。
这是何故?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驻地天津。
快到春节的时候,袁世凯听说街上有卖元宵的。
“元宵”二字的读音和“袁消”相同,这岂不是要“消灭袁世凯”吗?
真是太不吉利了。
袁把警察总督赵秉钧召来,让赵设法改掉元宵二字。
赵趁机说:我早就想向您禀报,元宵的宵,不只是消灭的消,还是削去的削,非查禁不可。
赵秉钧四处打听,原来元宵也叫汤元。
于是命令警察全部出动,告诉做元宵的各家店铺,以后再不准叫元宵,一律改称汤元。
店铺不敢不改,各家即将门口挂的“什锦元宵”牌匾改为“什锦汤元”。
户部街祥德斋糕点铺一时没改,警察说违抗命令,要封门。
掌柜的死死央告,赶快把牌匾改了,被罚50两银子寸算完事。
二、曹锟禁演《击鼓骂曹》1923年,直系军阀头子曹锟,以每张选票5000元收买国会议员,当上了大总统。
曹作贼心虚,怕人民把他比做曹操影射咒骂,于是采取高压手段,下令禁演京剧《击鼓骂曹》、《捉放曹》。
曹锟在大总统宝座上还没坐稳,1924年,部将冯玉祥秘密从前线班师回京发动政变,将曹锟捉住软禁起来。
嗣后局势突变,冯玉祥部队被迫撤出北京,曹被放归天津。
曹锟名符其实地演出了一场“捉放曹”。
三、段祺瑞改胡同名称1924年12月24日,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出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
此时,段住在东四附近的鸡爪胡同,人们习惯称它“鸡罩胡同”,有“鸡笼”之意。
·段祺瑞觉得自己这样的大人物,岂能住在鸡笼里!于是命令警察总监将这个胡同改名为“吉兆胡同”,以求永世吉利。
四、张作霖禁演《凤还巢》1928年4月6日,梅兰芳正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新编优秀爱情喜剧《凤还巢》,竟遭禁演。
当时,在北京执政的是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他正面临新军阀蒋介石发重兵北上,与之争夺地盘。
张害怕战败退同东北老家,故听“还巢”而色变。
“凤”与“奉”谐音,张认为《凤还巢》是诅咒奉军战败退回老家去。
于是,命令教育总长刘哲出面干预,以《凤还巢》“有伤风化,不宜上演”为借口,禁止演出。
从这几件事看出,北洋军阀是何等愚昧!
参考:
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往好了说,是中国军事迈入现代化的一道分水岭;
往坏了说,那就是一场浪费国家大米的破坏行径!因为那时候的军阀素质相当之低,显得整场战争更像儿戏!?北平地区战争北平地区的军阀战争,是由于张勋主掌的二次复辟而拉开了序幕。
1917年7月1日,已经退位的溥仪在师傅陈宝琛的安排下,接受张勋“复辟”的奏请,并连下八道“诏书”,封赏百官,其中甚至包括当时的总统黎元洪。
但就在这一连串的“册封”中,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其中竟没有掌握实权的国民总理段祺瑞!可能,这点也是段祺瑞后来组织讨逆的原因之一,7月2日,段祺瑞与张勋在北京爆发战争。
当时的英国在华记者莫里顿亲眼目睹并报道了这场战争。
据他的描述:数以百计的讨逆官兵围住了张勋公馆所在的那一条街,隔着数百步的距离,枪炮齐鸣,冲着张公馆开枪。
枪声一直持续了半天之久,据莫里顿估计,讨逆官兵们最少消耗了近10万发子弹,这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大数目!可最后的结果呢?
战争结束之后,莫里顿曾前去查看,发现张勋公馆的墙壁上,居然没有一个弹孔!讨逆官兵的枪法可见一斑!事后,莫里顿毫不客气地找到民国政府,建议中国官兵们以后作战不要采用西式武器了,而应该改用弓箭和长矛,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国内战争成本,二来也可以对敌人造成切实的伤害!?地方军阀战争处在国家权力首都地区的战争尚且如此,那地方上的军阀混战又能强到什么地方去呢?
在民国早期,地方军阀战争总结起来就是这个样子:进攻的一方一窝蜂地往前冲,军官站在后面督阵;
防守的一方拿起枪冲着前面就是一顿乱打。
大家都想着赶紧把子弹打完,因为?子弹打完了就可以?往后退。
这时?的军阀?混战?不光?混乱?,而且?十分?原始?,尽管?双方?都有了?现代化?武器?,但?实际上?,每场?战争?造成?的?伤亡?却?很小?。
四川?地区?算是?军阀?混战?的?“高?发?”地段?,前后?厮杀?了?有?近?20年?。
据说?,四川?人民?在?经历?前期?的恐慌?之后?,到了?后来?竟然?对?混战?习以为常?。
军阀?在?成都?地区?混战时?,还有?市民?携家带口?的前去?观战?,那场面?,不亚于?60年前?村口?放电影?!?原因总结为什么?早期?的军阀?混战?从?中央?到?地方?会?打成?这个?样子呢??
虽然早期军阀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痛定思痛,决定学习西方军事,但是由于长期受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当时中国人的现代化程度非常低,现代化思维也很弱,中国也缺少基础教育和配套基础设施。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留下的军事著作、阵法并不少,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但面对“洋枪洋炮”的冲击,就算是诸葛、孙武在世,也无法快速转变!很多公派在外的留洋生,他们不是愚笨,而是真的一时无法接受现代化教育,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比如日本,他们就为中国的留学生单独设立了一所“振武学校”,作为预科学校,只有顺利毕业的人才能与其他留学生一起,步入正轨军校课堂。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一种歧视,事实上,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虽然无耻、卑鄙,但他们也算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绝不砸自己的招牌。
所以日本为中国留学生成立预科学校,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要不然中国人直接去军校学习,是很难赶得上进度的!后来这些留洋归来的学生又在中国本土也成立了很多“速成军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甚至半年的学习,就可以出来成为一名班长或排长,指挥一队士兵,成为那些留洋学生军官的下级。
这样的军队,就算配上最先进的武器,其战斗力也是存疑的。

参考:
他是民国的军阀里面,唯一一个派兵给自己的个人厕所站岗的人。
他出身军事世家,从小就泡在军营里,以一个底层的大头兵做起,没有经历过军校教育,没有官派头,曾经成为左右中国时局的大人物,他就是冯玉祥。
经常喜欢和大头兵混在一起,可谓是那个年代最早开始讲究“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楷模,但却唯独不和大头兵们共用厕所。
冯玉祥,无论走到哪里,行军打仗还是驻防换防,都有自己单独的卫生间。
冯玉祥,在民国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是西北军阀,但曾经推翻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后来参与北伐战争。
又在中原大战中,和阎锡山联合讨伐蒋介石,与阎锡山、蒋介石、李宗仁成为四大军阀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副委员长,和蒋介石拜把子称兄道弟,陆军一级上将,也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的称号。
既然有如此大的成就,并且出身于底层军队,冯玉祥却从来不和士兵一起上厕所。
每到一个地方,都命令卫兵给他专门挖一个厕所,这个厕所只能他自己用,别的人都不能用。
为了防止别人偷用,他还命令卫兵在自己的厕所门口站岗。
冯玉祥祖籍安徽,父亲是淮军的小军官。
因为父亲征兵时有缺额,于是便让冯玉祥顶了这个缺。
从此往后,冯玉祥跟着父亲开始吃兵饷。
但冯玉祥一开始并不是当什么高级军官,而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大头兵做起来。
目前,在冯玉祥留下来的很多照片中,依然可以看见他身着下级大头兵的照片。
冯玉祥从大头兵做起来,自然就和军队中的很多普通士兵都比较熟悉,平时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和士兵们都混在一起,连很多士兵的小名都能记住。
1927年,第二期北伐战争中,已经被委任为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冯玉祥,来到徐州见自己的兄弟蒋介石。
蒋介石领着一干政要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门口等了很长时间,都不见冯玉祥。
结果,冯玉祥从装着大量大头兵的闷罐车里走下来,惹得蒋介石和一干要员们啼笑皆非。
民国时代的士兵,极其不讲究个人卫生。
冯玉祥虽然和很多士兵混在一起,但却极其讲究个人的卫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山海关一线激战正酣,冯玉祥成为左右这次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他倒戈奉系,导致直系惨败,然后联合奉系控制了北京。
冯玉祥毕竟军阀出身,自己担任政府总理有违民国“军人不干政”的精神,便效法段祺瑞,给自己封了一个西北边防督办的职务,推举了一个跟国民党走得很近的叫黄郛的人做了政府总理。
但黄郛若有大事,还是需要来请示冯督办。
一天,黄郛来到冯玉祥的驻地,向他请示一些机要的处理意见。
来赶来冯玉祥军队驻扎地时,坐了很长时间的汽车,一时内急,需要上厕所方便一下,找到冯玉祥的专用厕所就直接往里面冲,却被驻守在厕所门口的卫兵一把给揪出来。
黄郛一脸懵地对卫兵说:“你不认识我吗?
我是黄总理!”卫兵打趣地说:“我不管你是黄总理,还是黑总理,这是督办的厕所,别人一律都不能进”。
黄郛有点哀求地说:“你看我进都进来了,就让我方便再出去,行吗?
”卫兵还是不听黄郛的话,硬是把他从厕所里面给请了出来。
一个政府的总理,都不能用冯玉祥的私人厕所,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还真是一件趣事了。
在各类的民国著作中,名人们都爱讲述自己丰功伟绩和至高成就,至于厕所这一类用来方便的空间,所言的文字特别少。
但冯玉祥则不一样,在他的回忆录中,还特别记录了自己的厕所。
在冯玉祥将军的笔下:他自己的厕所,收拾得非常干净,铺上细沙和白灰,已达到去除异味的效果,洗漱台上的沐浴肥皂整整齐齐的排列 ,毛巾被洗得白净白净的,厕所的地面一尘不染。
无论是定居各地的府邸,还是驻扎在外的行军营中,冯玉祥的厕所都是这样的。
至于冯玉祥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厕所,无外乎是讲卫生的个人习惯。
冯玉祥虽然从北洋军营的大头兵做起来,在吴佩孚、张作霖、蒋介石等新老军阀面前,经常倒戈,直至临死之间,又秘密接触中国共产党。
但无论如何,冯玉祥将军都是一位讲文明、顺应历史潮流的的人,他的一生,也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历史的走向。

参考:
说起军阀,双枪兵和双枪将永远是一个引起兴致的话题。
所谓“双”就是一杆步枪,再加一杆烟枪,意指那些抽大烟的军人们的装备。
按比例而言,在军阀的队伍里,双枪将比例要高于双枪兵,生活稍好一点的就要抽大烟,这是鸦片战争给中国人留下的遗毒,那时人们管鸦片叫芙蓉膏,福寿膏,可见其声誉并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差。
另外双枪兵的产生也跟地域和风俗有关。
那个时候西南和西北地区盛产烟土,统治的军阀为了多收税,鼓励甚至强迫农民种罂粟,而农民为了赚钱,也多半乐于种植,种的多了又没人禁,价钱也就降下来了,谁都抽得起。
在西南和西北地方,实际上社会各界,上下层人士大部分都在抽。
由于鸦片这种东西,一沾上就上瘾,因此鸦片种植也就成了经济作物的追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同时那时的人抽久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抽大烟的文化,不仅有烟枪,烟具,还有吸食环境的建设。
烟枪的档次还代表着家庭的地位。
由于抽大烟的人不分贵贱,也就影响到军队,军人也是人,逃不出烟文化的习染,那时发军饷,经常是半为大洋半为烟土,按云南军阀龙云的公子龙绳武的说法,抽大烟对部队的战斗力其实影响不大,过足了瘾打仗特别疯狂,如果战斗正在进行中,士兵也知道不打完抽不上烟,所以往往会拼命打。
另一方面也是要命的一面,悬赏烟土五两,固然可以激励士兵冲锋,但定期的烟瘾,发作也成了部队的致命伤,只要了解对方行情,在瘾发作时或过瘾时攻击,部队一定崩溃。
长征时红军入川总打胜仗,跟摸清川军的烟瘾也有一定关系。
后来,随着军阀混战的烈度增强,大家一致的看法,还是不抽烟的好,特别是抗战爆发后,无论是川军还是滇军,将领们纷纷带头戒烟,中国军队的双枪将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消亡。
参考书目《民国的角落》张鸣
参考:
民国有一段时间没有总统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完了之后,袁世凯当上了第一任大总统(现在一般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来还复辟搞了个中华帝国,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接下来就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总统也形同虚设。
1928年张作霖用了个很“霸气”的名称——陆海军大元帅取代了总统,所以北洋这边有段时间没总统;
国民政府那边呢?
从北伐一直到1948年,国民政府也没有总统,电视中你没看过抗战时期有人叫蒋介石总统吧,那中国的国家元首叫啥?
叫国民政府主席。

参考:
都说民国人才辈出,不仅大师云集,当然奇葩军阀也不少,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分崩离析的混乱动荡年代,枪杆子里出政权,手握重兵就能成为一方军阀,民国大大小小的军阀不可计数,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中不乏许多又可爱又可气又可笑的奇葩军阀,下面斗胆梳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奇葩军阀供大家学习交流。
张宗昌(三不将军)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先后投靠大军阀冯国璋和东北王张作霖,长期盘踞山东。
张宗昌幼时曾接受短暂的私塾教育,为后来张宗昌的“诗人”身份打下了基础,“诗人”张宗昌墨宝颇丰,代表作有《游泰山》、《大明湖》、《无题》等,某日张宗昌游泰山,突然诗兴大发,免不了要作诗一首,是这么写的: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这日又游大明湖,即兴作诗一首: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文采全无,令人啼笑皆非,倒是如段子一般,使人心情愉悦。
张宗昌的黑料可就太多了,人送外号“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混世魔王”、“ 五毒将军”。
“狗肉将军”的诨号怎么来的呢?
据说这一天,张宗昌正在阅兵的时候,突然不知道从哪就窜出来一条野狗。
这野狗凶悍异常,不仅冲上来就把张宗昌的马给咬伤了,还把张宗昌的皮靴子咬坏了。
气急败坏之下,下令全城“剿狗”,见狗就打,于是全城到处都是狗尸,打死的狗又被煮来食用,自此有了“狗肉将军”的外号。
至于“三不知将军”那就更好理解了,兵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张宗昌还为自己代言,以诗为证: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真是个侧头侧尾的反派人物,他残酷镇压工农运动,如武力镇压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造成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
罪大恶极的张宗昌坏事做尽必遭天谴,他的末日终于来了。
韩复渠感到张宗昌有取自己而代之的想法后,决定铲除张宗昌,于是秘密授意刺客郑继成于济南火车站连开数枪将人高马大,身高近两米的张宗昌乱枪打死,落得个爆尸街头的悲剧。
影视剧中的张勋形象张勋(辫帅)张勋,原名张和,字少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
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不仅自己留辫明志,被称为“辫帅”,还禁止部下剪辫子,人称“辫子军”,在当时共和反帝制的历史浪潮下,张勋也算固执掘强的奇葩一个,而真正让其闻名天下的还是历史事件—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
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总理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总统黎元洪则坚决反对,这就是著名的“府院之争”,张勋自然成了二人争取拉拢的对象,然而辫帅张勋有自己的盘算,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拼凑实力,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辫子军进京1917年5月下旬,当黎、段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执而最终摊牌时,握有兵权的北洋之虎段祺瑞轻而易举的就将纸老虎黎元洪推翻同时解散国会,张勋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军北京,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
张勋接着急电各地清朝遗老王公大臣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复辟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闹剧仅仅上演了12天就草草收场。
张勋的奇葩在于作为手握重兵的新式军阀,在民国这个新思想风气云涌的年代,不仅没有剪掉身体上的辫子,更没有剪掉心里的“辫子”,实在是“怪人”一个。
王怀庆王怀庆(马桶将军)王怀庆,字懋宣,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南塔庄人,北洋直系老将,是徐世昌在军界第一心腹亲信,资格甚老,与“北洋三杰”同辈。
1891年入直隶提督聂士成部当兵,后入天津武备学堂。
论名气王怀庆自然没有上面两位大佬叫得响,但要论奇葩指数,恐怕前两位还得让三分。
这位仁兄对马桶天生有一种特别的癖好,无论何时何地,马桶必然是寸步不离,人称“马桶将军”。
王怀庆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一定是坐在马桶上、行军打仗得有专门团队抬着鲜艳硕大的马桶随行,哪怕是打仗时激烈的火拼王怀庆也要坐在马桶上督战,与马桶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王怀庆的用人之术也是独辟蹊径,非老实人不用,最好是山里的农民,恨不能脚上有屎,手上有茧才好,其部下军官皆为大字不识的乡民,军校毕业生一概拒之门外,当然优点也不是没有,军官士兵忠诚度就奇高,哪怕是在王怀庆有虐待体罚下属的变态习惯下,这在北洋军阀时期倒戈反叛时常发生的风潮下,也算是一股清流。
但是这种部队战斗力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一触即溃。
当然民国时期的奇葩军阀远不止这些比如:\"秀才将军\"吴佩孚、\"基督将军\"冯玉祥、\"和尚将军”唐生智、盗墓将军\"孙殿英\"\"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