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QBZ191的枪管比M4还短国内弹药技术能跟得上

提出的问题是很多军迷不会注意到的,大家很多时候更注重于枪支发展怎么样,也会给予直观评价。
而弹药发展这个问题一般都是资深军迷和有经验的编辑们才会深究的!感谢,今天老兵就和大家聊聊这两个问题。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因为我也代表不了谁)2019年国庆阅兵上公开的新枪QBZ191步枪,网上也有说QBZ17的,但名字不是重点。
如果答非所问,大家将就的看,反正都有知识点。
网络上对此枪的谈论还是比较多的,有传言说已经试装个别部队;
也有说在弹药口径上可能有变动,能否装备不明确。
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有可能,一是部分部队会先试装一些新装备使用后反馈、改进;
二是从阅兵式上看新枪使用还是5.8毫米弹药,如果在此基础改为其它口径,那这枪的未来改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弹药尺寸改了弹匣就得改、弹匣改了枪身机匣就得改、枪机要改、如果使用更大口径的全装药子弹,那缓冲机构就得改,缓冲改了枪托就得修改。


不是换一个枪管这么简单,而且弹药论证与实验需要的时间周期很长,正所谓一发动全身。
从新枪的弹匣余量显示标注和弹匣宽度上看,这是5.8毫米口径弹药我们直接讨论第一点:为什么QBZ191的枪管比M4还短,国内弹药技术能跟得上?
标准枪管型短枪管型新枪步枪目前公开的不同枪管长度,这里就说说短枪管型。
短枪管的缺点也是有的,比如子弹未完全燃尽弹头已出膛,火药喷射出来依旧在燃烧导致枪口焰高,暗黑地方易暴露的同时给射手带来视觉上的干扰,也削弱了弹药的初速与射程等。
居然如此,为何要搞短枪管呢?
一支标准步枪缩短枪管长度的好处是可以适应现代巷战很多地形和建筑环境,兼容冲锋枪战术,但威力又是冲锋枪所不能及的。
虽然没有冲锋枪的轻便,但弹药一致也给后勤补给提供便利的。
手枪枪管短,发射后火药未燃尽喷射出来的情景。
毕竟手枪不是单兵主战武器中国的87式5.8毫米子弹与SS109式子弹性能相当,初速、毁伤等数据也大致。
95发射87式5.8毫米子弹有一点也不得不说--火药燃尽率不是很理想,枪口焰比M4的略大,在这方面短枪管型就更不要说了。
如新枪突击型使用5.8毫米子弹,这个问题就必须得面对--是改良弹药还是研发新口径弹药呢?
这是未知,我也不臆断。
国外子弹无烟火药前段时间,有高人指点:提高子弹火药燃速和装药量,使其在短时间内燃尽且聚集更高膛压能量将弹头发射出去!即可解决弹药燃尽效率,又可让子弹初速和动能更高、更大。





果然,高人说话就是不一样!但高人好像忘了一些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合理性存在!相比之下,很多各国子弹在燃速方便都相差不远,毕竟子弹的性能不是什么能够长期保守的秘密。
大家相互“借鉴”、学习,火药配方也就那么回事。
而为什么很多子弹的初速和膛压不一样呢,这得看物理条件相比对等后它们装药多少?
目前,将子弹火药燃速可以做到更高这技术上不问题,多装药这事美国民间也没事干,但两者都存在安全问题。
先说多装发射药的事,网友对此事其实不陌生。
国外很多爱好者动手能力很强,喜欢用空弹壳自己装底火和发射药,倒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体验一种标注化以外的快感与不同体验,这是他们认为的乐趣所在。
一个弹壳来回的装药射击,大家称为复装弹。
装药少了打不远,装药多了除了后坐力增加、枪管磨损大以外,隐患也伴随而来--炸膛,就如下面几张图。
再说说提高火药的燃速会怎么样呢?
后果也类似多装药子弹!我们看到的子弹发射时,弹壳内部火药燃烧过半式弹头就脱离弹壳前行至枪管,部分火药喷出弹壳在管内继续燃烧直到弹头出膛,这也才有前面说的火药燃尽率问题。
如果这个过程改为--火药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在弹壳中燃尽,形成的高压气体瞬再推动弹头脱离弹壳前行,会怎么样呢?
要是手枪,都知道手枪的复进方式多为枪机后坐式,火药燃速高就会导致弹头刚脱离弹壳未出膛时,枪机后坐过快而影响射击精度。
步枪枪管比手枪的长,复进方式也不同。
在火药燃气未到达前端导气口前,不会发生枪机后坐过早的问题,但燃速过高、膛压过大,估计子弹还没经过导气口就已经炸膛了!有人会说:很多机枪的膛压比步枪高,也没见得炸膛。
能不能加厚枪管来解决步枪的这个问题呢?
理论是决定可行,但实际上很难。
机枪膛压高可以加厚枪管除了重量会增加,高膛压也会使枪管发热快,枪管太厚就意味着散热效果不好,这就是很多机枪需要更改枪管的主要原因。
而作战时,士兵总不能边打边换枪管吧?
步枪设计和弹药科技看似简单,可处处都是科学。
新步枪很早公开,却迟迟不出,大家开始有了各种猜疑。
有说可能改回使用7.62X39毫米子弹,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低--中国目前使用的7.62X39毫米子弹的初速、穿透性等战技指标都不如5.8毫米子弹。
换成7.62X54毫米?
放在枪管这么短的新枪上,中国士兵没有几个能扛得住那后坐力。
猜疑最多的是,西方国家在研制6.8毫米口径弹药,为了作战优势均衡,我们也在研制6.X毫米子弹。
这个问题只能说--这不是迫在眉睫的事!6.8毫米口径又不是什么新玩意,90年代他们就搞出来了,要是真好军方为什么不大量采购?
整个北约化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才把子弹口径统一了,要换起码全备也是20年以后的事,到时我们的发展如何谁知道呢?

参考:
首先,国内的发射药技术肯定不乐观。
老式的5.8mm口径弹有残渣、挂铜、黑烟等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攻关,在新一代的5.8mm口径通用弹上,得到了改善。
问题解决了。
但是这里的关系得捋顺,以前是有毛病,现在充其量是没毛病,达到了普通、正常的线。
所以比较理智的定位,国内的弹药技术应该是:能用!达不到优良、优秀。
比别人强,更不要想了。
前两年就有传闻说是要买俄罗斯的发射药技术,这未必是空穴来风。
而俄罗斯的弹药在世界上属于二流水平,不如欧美。
咱们这个弹药要是能追平俄罗斯就不错了。
这恐怕还得再等一代、两代......历史领域经常有人说明朝的时候就有机关枪了,清朝的谁谁谁就发明了机枪.......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这是扯淡。
枪也好、弹药也罢,都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能解决的。
千人、万人都不够。
仅仅这一个发射药,到现在,2020年,咱们都没做通透,还在摸索阶段。
区区一颗子弹,就涉及到物理、化学、冶金、力学......方方面面的学科来支持。
这个东西想做好,得国家完善教育,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搞好。
枪管的金属材料,都得从矿山开采,到冶炼、车床一个庞大的产业来支持。
明朝、清朝的某个发明家自己躲小黑屋就把机枪做出来了?
那机枪能用吗?
一颗子弹、一支枪管放在现在,要涉及到百万人级别的产业。
多少科学家、工程师呕心沥血的研究,都不一定能做好,就像咱们这个子弹。
明朝、清朝那机枪,第二颗子弹就容易砸脚了......工业产业积累100年,人才积累100年,多少人协作,这才能做好一支枪管、一颗子弹。
子弹这个东西虽然小,但涉及到基础科技,着急没有用。
只能慢慢积累,慢慢干。
先从培养人才开始,然后几代人的努力,一点点的把化学领域吃透。
这玩意就得自己琢磨,不是人家封锁你,你自己技术水平不够,东西摆在这,就这么几克的发射药,你就做不出来。
告诉你配方,你也做不出来,工艺水平、管理水平不行。
这都得慢慢来,得先从做发射药的机器、设备开始研究。
当然,也没必要悲观,毕竟能用嘛,在有效射程内,击穿防弹衣,穿透钢盔,打死人还是没问题。
枪管短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这枪肯定是一个系列,模块设计,这次参加阅兵的明显是短管型号。
应该会有标准枪管型,枪管长一些,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
也应该还有加重枪管型的机枪和精确射手步枪。
这一套下来,方方面面应该都能照顾到了。
而且阅兵期间,拿短管新枪的大多是特种部队、乘车人员。
这支枪对标的明显是冲锋枪、短突击步枪。
这个配置很合理。
这些部队正常讲,就是应该配备冲锋枪、短突击步枪。
短管的新枪和冲锋枪比,威力要远超,但枪本身并不大,很小巧,使用起来,和冲锋枪一样灵活,效果肯定更好。
但这款短管步枪的威力肯定是不如95-1。
95-1虽然看着不大,但由于是无托结构,它的枪管实际上很长,威力很大。
新枪和95-1用的是相同弹药,95-1的威力要更强。
特种兵,汽车兵,押运兵.......这些部队用短管新枪很合理。
正规的野战部队用的应该是标准枪管新枪,枪管更长,威力应该能撵上95-1、M4、M16、AK......但是,这款枪肯定会比95-1长。
如果一样长,新枪还是有托,那枪管还是比95-1短,威力还是弱。
标准管型新枪,如果威力和95-1相同,肯定是更长。
这就又纠结了。
威力相同,但新枪更长,那我为什么不用更短更灵活的95-1?
标准管新枪的威力如果和95-1持平,它的长度就应该和81-1差不多。
两款枪威力一样,新枪更长,95-1有提把,又略微高那么一点,但高的这么一点,又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跟老95比,已经降下来不少。
这怎么选?
标准管型新枪迟迟不正式亮相,恐怕就是因为跟95-1比很难取舍。
短管的和冲锋枪比,优势很明显,容易拍板定下来。
侦察兵、特种兵拿着这短管枪,确实不错,潜伏、匍匐、爬山、上楼都很方便。
普通部队拿着更长的新枪,再跟95-1比,这就很头疼。
而标准管定不下来,机枪、精确射手步枪也就定不下来。
新枪取代旧枪,一定是有升级换代的优势,大幅度领先。
才有换装的价值。
而新枪和95-1用的是相同弹药,就不可能拉开本质的差距。
新枪和95-1只能是风格的不同,各有长短,比较不出明显的高低。
新枪的枪机、弹匣、导气管等等,明显能看出来,它其实是03步枪那一支发展来的。
这个出身很是问题。
新枪跟03比,那是有明显的进步。
03式我个人最最看不上的是枪托部分,设计的太难看了。
能跟03枪托在美学上一较高下的,恐怕只有司登冲锋枪了。
注意一下枪托的造型,很薄,还是曲线、圆弧的造型为主。
03的枪托太薄,严重的缺乏力量感。
而且是曲线的造型,还是严重的缺乏力量感。
新枪托采用硬朗的直线造型,明显加厚,感觉非常敦实,很漂亮。
新枪托,这多漂亮,厚重、敦实,大直线的造型,力量感很强。
新枪和老95、03比,还是有优势,跟95-1比,那就是半斤八两了。
95-1也是挺新的一款枪。
这套新枪的前景不太乐观,恐怕还得走03的老路。
既生瑜何生亮,03没干过95,新枪也够呛能干过95-1。
最后只能沦为少量补充。
美国也在搞新枪,但他是先做了6.5mm口径的新弹,然后再搞新枪。
这是标准的思路,一定是先有新弹才能再有新枪。
没有新弹就没有新枪。
因为用一样的弹,枪支之间就拉不开差距。
中国也是先开发的5.8弹,后开发的小口径步枪。
这就回到了开始咱们说的,得再等几年,水平进步了,把子弹的工艺,里里外外都吃透了,研制出新一代的弹药,比现在的5.8弹强一代,然后才能有真正领先95-1一代的新步枪。
修桥铺路,可以靠人多来完成。
但小小的一颗子弹,几克发射药,再多的人口帮不上忙,只能靠人才、精英来解决。
而且还得是几代的人才、精英的积累,100年!从改革开放算到现在都40多年了,发射药、子弹才算能用......急不得!
参考:
枪管的长短跟弹药技术有什么关系?
短枪管版本的自动步枪是给普通士兵使用,而同型号步枪肯定也会有一支长枪管版本,大多是作为半自动步枪交由精准射手使用。
其实无论是M4还是M16A4,这些武器由于开发年代较早,所以已经明显跟不上现代战争的脚步。
因为目前步兵战斗的区域基本上都在100米之内,尤其是转角遇到爱的巷战以及CQC的室内战尤其明显。
毕竟未来战场环境在郊外执行大兵团互相厮杀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毕竟那么空旷的地形凭借着三位一体打击力量,只要步兵在空旷的地面出现,立刻就会被空中的飞机或是后方的自行火炮订单清除。
所以未来步兵只能在城市里起到作用,更大还是伴随着主战坦克执行城市步坦协同作战。
在如此狭窄的作战环境中,枪管越短士兵的灵活性就越好。
其实美军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研制出SCAR-L系列步枪,同是5.56mm口径步枪,但却可以快速切换长短枪管。
只不过以前美国陆军定制了大量的AR系列步枪,所以即便想要更换步枪也不行,幸好美军的作战环境普遍在中东,基本上狭窄环境不多,外加上敌人战斗力又比较弱,所以还没有发生作战短板。

参考:
展出的是系列步枪的一只而已。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hk416,厂家实际提供20cm到50cm之间的多种枪管。
比重量的时候用短管的数据,比精度威力的时候用长管的数据,两头堵。

参考:
5.8口径比5.56大,更接近中口径,所以理论上更可以适用于短突击步枪。
以及我们有新型号子弹啊。

参考:
咱们先不管国内的弹药技术与美国相比是否有差距。
美国军用子弹发射药的燃速更快是肯定的,燃速快带来的是更高的膛压,也意味着一样的枪口动能他们的枪管可以做得更短。
就像M4的短枪管用的是和M16一样的膛口装置,而95B要用比95更复杂的消焰器。
不过据说DBP191弹的发射药燃速和以往比更快、膛压更高,这从QBZ191不同长度枪管基本一样的膛口装置也能看出来。
QBZ191露面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短枪管型号,这应该和我军的战术思想有关,我军近些年演练的大多是大规模的地面战,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规战,而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的都是治安战。
因此两军对步枪射程和携行需求的侧重是不同的。
据魏东旭之前说解放军认为未来战争中步枪战斗大多发生在50米内(这是不是太近了,这是要全拿炮轰的节奏啊[呲牙][呲牙]),所以我们看到那么多短管型号的QBZ191。
再说句题外话,美军也有MK18这样比M4枪管更短的步枪,和枪管比M16更短而有效射程更远的MK12狙击步枪。
前些天看到的QBZ191狙击型的枪管也不是特别长,这说明我们弹药技术有很大的进步,这一点是肯定的。

参考:
枪弹匹配的关键就是子弹在飞出枪口时火药燃尽,子弹在被充分作功后飞出枪管时火药的作功停止。
所以新枪的枪管缩短再加上新弹也可以被确认,说明新弹会是一种使用速燃火药的子弹。

参考:
QBZ191是有短管和长管两种可快速更换型突出步枪,短管比效注重近距进攻密集火力突击使用,长管比效注重精度配备上瞄准器实行中距压制射击,若换上重型长枪管配上高精光学瞄准镜可作精准步枪使用,是一款模块化先进通用新型步枪,至于该型枪械所使用弹药与95式系列弹药完全通用,就不用再作解释了
参考:
我国的子弹火药技术已经更新,完全没有问题了,子弹初速和穿透力都特别强,不用你们操心。

参考:
一定跟不上了,弹药技术就两方面,一化工国内咋样大家都懂,二冶金,国内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懂。

参考:
该枪有短突击型,标准型,精确射手型,与之配有不同的的枪管长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