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是一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 永远失传了。
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下对某些问 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夫)。
他的医道非常高明。
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
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
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
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复活。
\" 传说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来,刚一进村,就听见哭声。
一打问,原来是邻居的孩子突然死了。
他顾不得进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问明孩子死前的病况,就让人赶快把孩子从\"葬罐\"里拉出来,他脱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划开肚皮,拿出肠子一看,原来孩子吃了过多的未烤熟的肉,肠子一下被堵住了。
俞跗很快将肉食挤出,使肠子畅通,然后理好肠胃,缝合伤口,最后又给孩子鼻子塞进了一些草药。
不到半天时间,孩子就慢慢复活了。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
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
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
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
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传说俞跗还有一次在山谷走路,忽见一个年轻的猎人不慎从悬崖上跌下来,被半山腰的藤条挂住脖子,上不去下不来,又喊不出声,俞跗正在着急时,迎面来了一个跛子老人,俞跗请老人设法把吊在半空的年轻猎人救下来。
跛子老人一看,二话没说,取下腰间的弓箭,\"嗖\"的一声,射断藤条,猎人掉落在地,眼看着没气了。
俞跗蹲下为死者切了脉,从地上采了一把野草塞进猎人鼻孔,又用手紧紧捂住猎人的鼻孔。
时间不长,就把塞进鼻孔的草药喷出来。
俞跗这才松了一口气,说了声\"有救了!\"跛子老人在旁边看到这样的医术,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
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
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
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若真是如此,我们不得不为之表示深深的惋惜了!
参考: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缺陷的书,《黄帝内经》也不例外。
任何书籍都有缺陷,只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不了而已。
《黄帝内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书时代不存在现代科学。
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在《黄帝内经》时代都没有,如果用现代科学去衡量《黄帝内经》,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但是用现代科学去要求《黄帝内经》也不公正。
总体说来,《黄帝内经》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养生,另一个是医治。
关于养生问题,现在网络上传的东西都很多,大同小异,和《黄帝内经》没有根本的差别。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专家也好,还是《黄帝内经》也好,提出的养生都是一个理想的养生方式。
所谓的理想,就是说,世界上很少有 人能够完全尊重《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之道。
要知道,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娱乐和《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背道而驰。
一般人都会选择潇洒一回,享受当下。
在养生问题上,其实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完全放弃享受,追求完美养生之道,对大多数人来说如天方夜谭。
其次,《黄帝内经》的治疗对某些医生来说,也许有参考价值,但是对病人来说,肯定是看不懂的。
《黄帝内经》对医生的指导,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治疗方案。
要想能够治病救人,还需要去看张仲景的《伤寒论》。
《黄帝内经》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了某种灵丹妙药,当今流行的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糖尿病都都不会在《黄帝内经》中找到直接的答案。
如果已经到了癌症晚期,《黄帝内经》不大可能让你起死回生。
要知道,中医治的未病,也就是还没有暴发出来的病。
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再去看《黄帝内经》,自然是来不及了。
《黄帝内经》的作用在于,保护你的身体,不受到伤害,遵守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如果你能理解这一条,《黄帝内经》的意义也就达到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