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叫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四个字该如何理解,不仅我辈容易弄错,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曾搞错,以为是“汉?寿亭侯”,其实,关羽的爵位应该是“汉寿?亭侯”,属于最低级别的“侯”。
罗贯中曾搞错“汉寿亭侯”的名称含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以及民间三国故事重新加工而成,明末清初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整理和修正,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
在罗贯中原版中,写到关羽斩了颜良后,曹操奏请汉帝封云长为“寿亭侯”,并铸“寿亭侯”印,派张辽送去,关羽看了,推辞不受。
曹操命人重新铸“汉寿亭侯之印”送去,这时关羽欣然受之。
可见,罗贯中在此处为了强调关羽“降汉不降曹”,杜撰了这个故事,并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历史常识。
在汉代,“侯”分为县、乡、亭等级别,相对应,就是享受一县、一乡、一亭人的赋税。
在古代,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县就已经很大了。
汉高祖刘邦就曾是泗水亭亭长。
需要说明的是,“侯”是爵位,并非官职,相当于职称。
也就是说,“亭长”是行政职务,“亭侯”是技术职称,给你发补贴,但没有实际职权。
也许是受罗贯中的影响,很多地方在建关帝庙时,出现了类似的错误。
在湖北荆门的玉泉,也有座关帝庙,其中有“寿亭侯”印一方,边长约四寸。
显然,这是对历史不甚了了。
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明史?礼志》中记载,洪武二十七年,地方官在南京鸡笼山建关帝庙时,称关羽为“汉前将军寿亭侯”。
要知道,那时南京是明朝的首都,朝廷的那帮老爷们也是够胡涂的了。
此事直到后来毛宗岗发现了问题。
原来,“汉寿”是个地名,原属武陵郡,在今天的湖南汉寿县北,这才是当初关羽被封的地方。
当年曹操刚出道时,也曾被汉献帝封为“亭侯”。
说到这,顺便提一下赵云。
《三国演义》中将他描写得神勇无敌,并位列“五虎上将”之一。
其实,他在正史中一直担任的是刘备“卫队长”的角色,地位并不高。
只是在阿斗即位后,升他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迁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也从侧面证明了赵云的地位其实很低下。
比较一下关羽和赵云,虽然说都是“亭侯”,但一个是“全国粮票”,一个是“地方粮票”。
更多文章,敬请

参考:
我看了这几个回答,比较离谱。
有些人说关羽的封号和当年的刘邦所任亭长相当。
根本不可能,首先是看“汉寿亭”后面的侯字 ,其本意就是侯爵,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吏地位级别的称呼,有公,伯,子, 侯之分。
虽然侯爵排在末尾,可它的地位级别绝不低。
曾经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从“齐王”降为“淮阴侯”,这个侯就是和关羽的封号一样。
其中淮阴是地名,韩信的职位就是管理淮阴这个地方,起码是一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其职位能低吗?
怎么可能和当初刘邦所任小小的亭长相提并论呢?
亭长只相当于村长,而侯爵往大了说相当于省长,往小了说也是市长,这要看所封地方的面积规模。
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念,不可能分开理解。
其中侯是侯爵,而“汉寿亭”是封号,应该是地方名称。
在历史学术界普遍认为汉寿是指现在四川的广汉郡的汉寿县,而不是荆州武陵郡的汉寿县。
其实不对,这些人的理由就是曹操当时还没有控制荆州,所以不可能给关羽封号到不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实 这些人都错了,当时加封关羽的是汉献帝,而不是曹操,也就是说汉寿亭侯是刘彻给起的,而不是出自于曹操。
这样就对上了,虽然当时荆州还不在曹操的控制范围之内。
可仍然属于大汉的天下(至少名义上是这样),而且当时荆州还在刘表的控制之内,刘表是和汉献帝有亲缘关系,都是皇族血统。
这样,从汉献帝角度完全可以把在当时还属于东汉王朝版图内的任何一个地方,给关羽作为封地。
至少在名义上可以这样做,记住,从时间上荆州的汉寿县更为合理。
而为什么说在后来刘备在取得益州以后,就为了给关羽落实其封地的名号 ,专门在广汉郡设立汉寿县,这和当时汉献帝加封关羽的时间相隔了很远,根本不合理。
所以,我认为关羽的“汉寿亭侯”当中的汉寿就是指荆州武陵郡的汉寿县,而不是四川广汉郡的汉寿县。
当然“亭侯”就是指都亭侯;

参考:
百度一下?

参考:
汉——寿——亭候
参考:
汉是国籍,寿是工作地点/战区,亭候是行政级别/军衔。
亭是很小的行政单位,刘邦原来就是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关羽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某大队书记,听起来唬人。

参考:
汉寿-亭-侯,汉寿是封地食邑,亭是级别,侯是爵位,赵云永昌亭侯,同理永昌是封地食邑,马超斄乡侯,比关羽赵云高一级,诸葛亮武乡侯是刘备死后刘禅封的,也就是说刘备时期他的战功还不如马超。

参考:
汉寿 亭侯,汉寿是地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