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是: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以致于消除,完全依賴胰岛素维持生命。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占5%。
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用了胰岛素可稳定。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多见于成年人)占95%。
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没坏死,是功能不全,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进行调节。

参考:
糖尿病是时下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在整个糖尿病患者中以后者为主,占总数的约95%,两者虽然都叫做糖尿病但是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就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两者之间的异同:1、发病机制:目前两型糖尿病的发病本质仍然还在研究之中,根据目前医学界的认识,认为I型糖尿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产生的抗体使胰腺的胰岛细胞发生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而使血糖增高。
II型糖尿病则是由于多种原因发生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进而产生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最终而导致的血糖增高;
2、发病年龄:I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时期,II型糖尿病多在40岁以后,不过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现在II型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3、发病症状:I型糖尿病多呈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口渴、饥饿、多尿、消瘦等,这与血糖过高有关,II型糖尿病起病多为隐秘,有典型症状的较少,多表现为频发的身体感染、乏力、肢体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时才被察觉;
4、诊断:血糖方面的诊断标准两型糖尿病是一样的,诊断I型糖尿病还需要有抗胰岛细胞相关抗体的证据才能确诊;
5、治疗:I型糖尿病多诊断后直接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而II型糖尿病则可以根据患病的程度选取不同类型的药物予以治疗;
6、并发症:两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基本一致,由于I型糖尿病发病早,且血糖持续较高,因此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的话其发生并发症的时间要早于II型糖尿病;
7、预防:目前I型糖尿病几乎无法预防,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
对于II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掌握了很多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多数人是可以避免II型糖尿病发生的。

参考:
一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以+自身免疫疾病,或者病毒的侵入,最后造成胰岛细胞的损坏或者胰岛无法正常分泌出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严重缺乏 - 人体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有遗传背景,但常因为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造成胰岛素无法正常结合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抵抗),糖分无法顺利到达细胞内,从而无法合理利用糖分,过多糖分游离在血液中。
一型糖尿病大多是发生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他们的胰岛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胰岛细胞破坏。
目前任没有找到攻击胰岛素β细胞的真正原因,不过认为和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因素有最大关系,另外病毒浸染、暴饮暴食、大量食用甜食高脂食物也可能成为帮凶。
一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受到破坏,体内完全缺乏胰岛素,导致根本没有胰岛素可以结合胰岛素受体,开启糖分通往细胞的大门,糖分只能游离在血液中。
所以通常会借助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保持血糖稳定。
早期一般会严重出现“三多一少”的状况,在没有及时发现病情的情况下身体会突然极度消瘦,做事一般很乏力,容易疲劳,情绪抑郁或暴躁。
二型糖尿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人,有三高或者心脑血管慢性病的人身上。
多数情况是由于平时饮食习惯不良,爱吃油腻,多脂多盐的食物。
因此,肥胖的人更容易爆发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患者虽然可以分泌胰岛素,但他们的胰岛素敏感度低,由于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导致胰岛素负荷过大或者功能紊乱,虽然部分胰岛素可以结合胰岛素受体,让糖分进入细胞中,但另有一部分胰岛素“偷工减料”,无法正常发挥效果,所以血液中游离的糖分依然很多,形成了血糖高的情况。
虽然糖尿病有遗传诱发的可能性,但如果时刻注意饮食的合理,规律的作息,调节好心态,虽然糖尿病发病几率比普通人大,但并不一定会爆发糖尿病。

参考: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是:1、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常见于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通常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除了极少数病例以外。
2型糖尿病大多数是40岁
2、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而2型糖尿病血清C肽浓度多为正常或升高。
1型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自身免疫标记如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等。
3、发病时的症状。
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迅速,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症状,有些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而且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体重常为正常或消瘦。
而2型糖尿病常常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是在体检或患其他疾病时查出血糖异常的。
发病时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

参考:
大家好我是D医生,我来做个糖尿病分型小科普。
各位应该都清楚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而糖尿病的病因可理解为胰岛素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那么通过分清何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不足就可以对糖尿病进行分型了。
一般来讲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四大类,而这里我们只说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指的是由于自身免疫抗体或遗传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指由于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或是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引起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上面是1型和2型的基本定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本质区别,2型仅仅是胰岛素不起作用或分泌量减少而已,而1型是完全不分泌。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不同:1型发病年龄较早而且发病较急,通常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病而且多直接以酮症酸中毒就诊,也有部分患者会在中年甚至是老年起病,但这种情况很少。
用糖刺激这些患者机体后他们的胰岛素也基本不分泌。
所以1型糖尿病想通过饮食、运动甚至是服用降糖药物药物来控制血糖是不可能的,这些年轻的患者只能终身使用胰岛素,一单停药极易再发酮症酸中毒甚至死亡。
2型糖尿病一般在中老年开始发病,病程进展较1型缓慢,血液中可以查到胰岛素只是量较正常情况减少。
用糖刺激2型患者后他们的胰岛素也会分泌只是分泌高峰较正常人时间上有延迟。
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血糖是可行的,口服降糖药物也可以起到降糖作用。
严重患者依然会使用胰岛素,但他们酮症酸中毒的自发风险远小于1型患者。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两种糖尿病有一定认识了,所以如果各位以后初次查出糖尿病时,医生要给你检查糖尿病自身抗体你也别觉得奇怪,因为1型糖尿病是有迟发性这一说的,但只要是1型都会有相应的抗体阳性。

参考:
很多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后,经常疑惑于医生写的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他们问,孙医生是怎么给我诊断我是1或2型糖尿病的呢?
也有些人在病情变化时,会问,我是不是从2型糖尿病转变为1型糖尿病了,病情是不是变重了?
目前的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种类型。
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大约占所有糖尿病人群的95%,所以我们身边的糖尿病人大部分都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时间晚,多在成年发病,病程比较长,发病时大约就已经有8-10年的病史。
病情比较隐匿,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是在进行健康查体或者其他原因被偶然发现的。
进展比较慢,不容易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很多人以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来就诊。
实验室检查会发现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功能尚可,但如果糖尿病病史较长,那么胰岛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也会出现逐渐衰竭的状态。
胰岛相关抗体如GAD、IAA、ICA阴性。
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的时候如果血糖在10mmol/L以下,没有明显的合并症和急性代谢紊乱,可以不使用药物,饮食及运动治疗也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
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将血糖降至目标血糖,也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病史如果比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也可以选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群的5%,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起病较急,病情进展比较快,首发疾病通常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重,血糖比较高,合并有比较明显的急性代谢紊乱状态。
1型糖尿病的胰岛功能比较差,胰岛功能曲线地平,胰岛素不会随糖的摄入出现分泌的情况。
胰岛相关抗体如GAD、IAA、ICA阳性。
1型糖尿病既往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的人群必须依赖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所以必须长期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否则就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成人中也发现有1型糖尿病出现,这些人除年龄外,其他的发病特征和1型糖尿病人群一样,以往经常会被认为是胰岛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而选择胰岛素治疗。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儿童出现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黑棘皮症、多囊卵巢综合正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合并的血糖升高就可以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些儿童通过严格的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减重等治疗,血糖也会逐渐下降,必要时可以配合口服药物进行减重降糖。
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发病机理还是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都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要注意两者可能有不易区分的情况,就要借助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区分,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来排除一些基因型糖尿病的可能。
我是孙医生,
I型糖尿病多以年轻人发病为主,发病年龄大概在12-14岁之间,所以如果一个老人得了糖尿病,一般不是I型糖尿病。
所谓II型糖尿病,是指由于体内的多种因素导致了胰岛素不敏感,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你的胰岛素还是分泌的,只不过分泌的量不足以让血糖降下来,II型糖尿病不严重情况下药物就可以维持,他的发病年龄多以中年人为主。
所以关于如何区分I型和II型,首先看患者的患病年龄,第二看治疗时是否必须需要胰岛素,第三是临床症状,I型多以三多一少的症状,而II型这种症状不是太明显。

参考:
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 (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的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现有的知识也无法预防。
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
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
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
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
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
结果,可能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此时则已出现并发症。

参考:
1类糖尿病和2类糖尿病,均是体内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失调或胰岛素功能不足,导致血糖不受控制的疾病。
区别在于引起这个功能不足的病因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1类糖尿病一般是遗传、发育、感染等因素,使β细胞丧失功能。
2类糖尿病则是由于在长期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肥胖的前提下,β细胞持续高负荷运转,最终出现不可逆性劳损所致。
下面,“问上医”就通过漫画的形式,为您详细介绍这两类糖尿病的区别。
我们先来了解下糖尿病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中的惹祸的糖并非我们吃的糖,而是部分食物在体内产生的葡萄糖。
当我们体内产出超过身体所需要的葡萄糖时,便会有一种激素来安排葡萄糖的趋向。
胰岛素有位领导叫β细胞,他合理安排着胰岛素的工作人数。
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糖尿病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隔壁老王年轻时喜欢运动,并且饮食全面、有规律。
这期间,身体内的葡萄糖消耗的比较多,胰岛素的工作也相对比较轻松。
一段时间后,老王先后成家立业、生娃,生活的重担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老王开始抽烟、运动也逐渐成为奢望,吃的自然就多,没事还爱整几瓶啤酒怀念下班里的小花。
体内积攒的葡萄糖比较多,胰岛素就会忙起来: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老王是越来越“月半”,体内的那些胰岛素们也是越来越苦逼:β细胞和胰岛素在这样长期高负荷的压力下,很可能会变成这样:1类糖尿病和2类糖尿病的区别在哪儿?
现在很多很瘦的年轻人、甚至是小孩也患有糖尿病,这基本上都是1类糖尿病。
1类糖尿病一般是遗传、发育不良、后期感染导致身体还没有胖起来,β细胞就被干掉了。
(1)治疗方法不同2型糖尿病是逐渐发展的,在初期,可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使剩余β细胞继续工作。
只有等到β细胞完全不行了,才请外援,即注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则基本上都需要注射胰岛素。
β细胞几乎完全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发病年龄不同1类糖尿病患者发病偏早,儿童、青少年是发病高峰期。
而2类糖尿病主要是生活方式所致,多在中年人身上。
妊娠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
妊娠糖尿病说白了就是孕期会有很多孕激素勾搭胰岛素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有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今后出现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增。

那么,胰岛素又是从哪来的呢?
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所分泌,胰岛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决定了胰岛素的分泌量是否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也是糖尿病分型的主要依据:1型糖尿病 患者体内胰岛细胞缺失或是数目极少且功能障碍,几乎不能分泌出胰岛素。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人从出生起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发病年龄很小,可以称之为先天性的疾病。
由于没有胰岛素,组织细胞就就无法利用血糖,所以1型糖尿病人必须依靠注射外源的胰岛素来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
2型糖尿病 患者体内的胰岛细胞受损伤数目减少、功能下降,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满足血糖利用所需要,可以通过口服降糖药刺激胰岛细胞增强分泌功能,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需要的方法进行治疗,大多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导致胰岛细胞长期超负荷运转而发生损伤及淍亡所致,一般在中青年期发病。
1.5型糖尿病 其特点是发病迅速,且发病后病程进展非常快,即发病后胰岛细胞迅速凋亡而数目减少甚至消失,初期使用降糖药有效,但在1-2年即失效,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人群多见。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患者体内胰岛细胞一旦缺失或凋死,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注射胰岛素是1型和1.5型糖尿病的患者唯一治疗办法;
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尚存在数量不等的胰岛细胞,可通过加强利用这些残存胰岛细胞功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由此会造成这些残存的胰岛细胞负荷过重而进一步受损凋亡,特别是治疗不合理或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所以2型糖尿病会呈现渐进性发展的趋势,只是发展的速度不同,病情加重的程度不同,当体内胰岛细胞消失时,即成为1型糖尿病患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多年后,口服降糖药越来越不起作用,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的原因。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在降血糖时应注重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避免转成1型糖尿病。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
发病原因不同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或特发等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迅速而大量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出现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状态,出现严重的高血糖;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导致胰岛B细胞为对抗抵抗而更多分泌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功能出现减退,并逐渐加重,乃至衰竭。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呢?
就是胰岛素作用的力度强度下降了,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肥胖占很大的比例。
发病年龄差异很大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高峰为12岁;
2型糖尿病几乎见于所有年龄段,但多见于成年人。
发病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1型糖尿病多表现为消瘦,有明显的多饮、多食,恶心、呕吐,如不重视或不治疗,容易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脱水,甚至昏迷死亡;
2型糖尿病多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表现为肥胖或超重,往往是查体发现血糖升高,遗传倾向明显,血糖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逐渐升高,在升高的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各样并发症,累全身各个脏器,常见眼底病变、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衰、糖尿病足等,一般一个患病超过20年的患者,并发症会相继出现,并且血糖控制越差,并发症出现越早,也越重。
治疗上区别也很大1型糖尿病由于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治疗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有经济条件的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稍弱一点的可以选择长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条件实在差点的选择人胰岛素,但是必须是胰岛素。
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是逐渐减退的,因此治疗上有很多药物可供选择:二甲双胍、增敏剂、促泌剂、二肽基肽酶抑制剂、GLP-1及胰岛素等等,可供选择很多。
虽然控制饮食和运动都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但1型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相对受限,对2型糖尿病而言,合适的饮食和运动更有利于恢复和治疗。
甚至很多2型糖尿病朋友减肥成功后或经过相对严格的饮食管理+适度的运动,可以完全不需要药物治疗。
进一步发展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危及生命。
在胰岛素发明之前,1型糖尿病患者存活年限一般为3年。
段医生特别提醒①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置之不理;
②吃糖多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可能会因为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而进一步出现胰岛素抵抗;
③减重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异常关键,你的自律很可能让你免于药物;
④规律服药的糖尿病朋友,一定要规律饮食和休息,不然你就把自己致于危险的境地;
⑤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朋友,务必随身携带糖果或甜点,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