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候鸟式迁徙可能引发老年人什么样的健康问题该如果规避这些健康风险呢

温差大——避开最冷的季节迁徙很多迁徙老人喜欢在严冬迁徙、春暖而归。
据专家介绍,迁徙式养老的人群中东北地区人口居多,人们通常在隆冬之际迁徙至海南,温差在30℃
前来就诊的候鸟患者中,刚到达海南的比例较高。
气候变化,特别是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与AMI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
温度升高,人体汗液排泄增多的同时体表隐性失水明显增多,导致身体不同程度脱水,血容量下降。
同时,体表血管明显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为保证各重要脏器供血供氧,人体心率增快以增加心脏输出量,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因此温差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的风险会增高。
专家提醒:应避免在最寒冷的季节,最好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迁徙。
在原住地与迁徙地温差不明显的季节迁徙。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由大幅温差造成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潜在风险。
不吃药——气候改善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有宿疾的老人,迁徙到温暖的地方,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身体的感觉舒适度明显增高,人们对疾病治疗产生误区,认为温暖环境下血管扩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机率降低,放松了原有的药物治疗,进一步增加发作的危险。
专家提醒:迁徙后不要因为迁徙地的温暖舒适,而放松对药物的服用和对身体健康的管理。
迁徙后心脑血管病患者要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要立刻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医疗条件不均衡、交通不便转运困难——迁徙老人最好有专人照护在迁徙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居多。
由于老人自身的特点,生活能力部分丧失,社会适应性较弱,若迁徙后无专人照护,存在很多潜在健康风险。
专家介绍,她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工作期间,接诊的AMI患者不仅有来自三亚、海口等交通便利的城市,还有很多来自保亭、五指山等医疗配套条件相对弱、交通不方便的地区。
一方面,老人本身年龄大,应对突发性健康问题能力缺失;
有部分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尽早识别疾病,使用电话联系外界、不会驾驶、医疗自救能力弱。
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较弱的城市暂时不具备急诊、手术的医疗条件,又因为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转院治疗。
延误就诊导致延误治疗,进而造成临床预后差的结局。
专家提醒:经济条件允许的老人应尽量选择医疗卫生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城市迁徙居住。
老人在迁徙后身边最好有专人照护,也可以选择正规的养老机构。
(值班编辑:夏淼)
参考:
我非常赞同中医的观点:人体小环境要依从宇宙大环境的变化而化,该冷的时候一定要冷,使人的精气收聚于肾。
该热的时候一定要热,使毛孔开放,人体垃圾随汗液排出体外。
夏天到哈尔滨避暑,冬天到海南过冬。
把人体小环境全部人为干扰了,人能不得病吗?

参考:
病理学教授谏言想必大家听说过 ,应激反应,这个词,改变了的生活环境条件就是导致应激反应的因素,这些条件因素致使动物机体自律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消耗增加,此种状况持续日久,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甚至死亡,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所以老年人应该慎重考虑是否应该选择候鸟式样的高反差环境生活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