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最后一个朝代是李自成的顺朝会怎样

如果李自成的大顺真的扫平群雄,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那么,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三个完全出自草根的开国之君之一(另两个是刘邦和朱元璋)。
但是,从种种蛛丝马迹可以断言,他的大顺朝恐怕不可能像刘邦的汉和朱元璋的明那样统治两百多年。
极有可能,在他本人当皇帝时,天下就可能大乱。
明末农民军初起时,大多是乌合之众。
与其他农民军首领相比,李自成的个人素质要高出一筹。
就连官方修订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早期,李自成在车厢峡突围和荥阳大会中,显露出了他的过人之处,他也才能在高迎祥被俘后成为首领,此时才与张献忠和罗汝才等资历更老的其它农民军领袖平起平坐。
李自成进入河南后,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一个是饥民队伍的扩大,更多底层民众投奔他。
二是他吸纳了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三位读书人,并对他们言听计从。
此三人,尤其是李岩,改变了农民军在民众心目中或多或少被歪曲了的暴民和土匪形象。
但是,正如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李自成的悲剧所作的总结:“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
进入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极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
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夹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
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像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
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刘邦刚进入咸阳时,也曾沉缅于后宫的花天酒地,但张良等人的劝说却令他警醒并改正。
反之,李自成根本听不进李岩的劝告,甚至后来李岩也被他处死。
与刘邦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的个人素质和心胸显然要差一大截。
李自成刚进京时,还宣称:“兵入城,伤一人者斩”,甚至处死过两名抢劫的士兵。
但很快,大顺军的军纪便败坏无比。
由刘宗敏主持的拷掠百官,令其吐出财物,也从对明朝高官和宗室扩大到民间的富有之人。
极短时间里,李自成便失去了民心。
因此,我以为,即便李自成意外地建立起统一的大顺王朝,以他的个人素质和心胸,要想长治久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考察李自成之行状,我发现可以套用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提出的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后,却无所作为。
对李自成来说,他能够胜任一支与官军对抗的农民军的领袖,却无法胜任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君主。

参考:
如果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城后迅速改变对大明官僚集团的态度,完成向统治阶级的转变,那么接下来便是改朝换代,李自成便是又一个朱元璋。
事实上,北方的大部分大明旧臣也确实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纷纷倒向大顺。
1,我们假设李自成能够迅速团结大明的官僚集团,包括吴三桂。
那么,大顺便会取代大明成为抵抗清朝和蒙古的前线,北方便会形成大顺、大清、蒙古的三足鼎立。
以我国古代的统一惯例,李自成在北方完成改朝换代后,南方基本上可以迅速统一。
如此以来,一个崭新的中原王朝就开始了,其最初的版图当与明末差不多。
2,大顺统一天下之后,有两种可能其一,像汉唐明的开国一样迅速击垮蒙古和清朝,使二者称臣,实行羁縻统治。
这种不稳固的统治方式会随着西方列强的到来而瓦解,大顺北方的最终边界很可能就是长城。
其二,像宋朝一样与清朝形成南北朝,而清朝则一统蒙古三部。
但不管怎样,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大顺的北方边界很难突破长城。
面对西方列强,南北对立的大顺与大清会作何抉择,这将决定之后中国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3,古代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是有极限的,即阴山~燕山一线。
过了阴山,无法农耕,便只能成为游牧民族,否则无法生存。
汉民族不想变成游牧民族,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汉唐兵锋可以到达蒙古高原,但却不能长期占领的主要原因。
而游牧民族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可以游牧,也可以汉化成为农耕民族,实行一国两制,所以农牧两区只能由游牧民族来完成。
而大顺即使统一了天下,版图基本上也会限制在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内。
这个可以参考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初,当时提出的便是汉地十八省建国。
因此,历史上清朝的统一对于大明是一种不幸,但对于近代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中国来说,却是不幸中的大幸。

参考:
感谢,虽然是臆断题目,但还是觉得李自成的大顺朝成为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可能性不大。
理由是:一,李自成虽然建都西安,草创了治国班底,但是其人员构成中,知识分子偏少,基本还没有获得以地方乡绅为代表的精英阶层的认可和接纳,(就这一点而言,甚至不如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后者为粉饰政权色彩,还曾大肆收纳了川西地区的士绅子弟)。
二,李自成的军队虽扩编迅速,然亲信嫡系部队并不多,内部存在大量矛盾还没有解决,除了陕西之外的大片领地,都是由原来明朝的降军将领在维持,他们中虽然也出了陈永福、左光先等大顺的忠臣,然而更多的是姜瓖、唐通、白光恩等这样的手握军队,但却始终首鼠两端的投机者,而袁宗第、刘芳亮等地方大员手上的兵力却很单薄,因此大顺朝的疆域守卫是空虚和不稳的。
三,李自成虽然拿下了北京,但离统一中国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山海关、宁远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如芒刺在背;
山东和江淮的明军几个军事集团虎视眈眈;
湖北的左良玉、袁继咸、川东的杨展等死而不僵;
西南的大西军正跃跃欲试要北进关中一决胜负。



综上所述,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后,实际上仍然是四面皆敌、如履薄冰,就算无视关外清军的庞大势力,大顺朝能否克敌进展都是一个未知数。
考虑到其内部结构问题,老回回等其它农民军的离心离德,以及当时大顺朝廷在北京城里尽丧人心的诸般政策,我可以说其根本不具备建立统一王朝的基础,也就无需再去想象他们如何荒诞治国的奇景咯。

参考:
大顺军得天下就如同小儿合稀泥那么不靠谱令人毛骨悚然,它们随然有烂不可极的战力,也如同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一样,令人厌烦不被称颂,很可惜好勃子谁当砍之,做了一桌丰盛的晚攴确来了两二宿未蒙面的悍匪恶徒,大明王朝的卢向升总兵官领着500O铁骑以鸡蛋碰石头之势,向后金蛮族发起了惊天一击,孙承宗大人也领着农民妇儒向清狗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民族气节令人感动。
但大明王朝拆东墙补西墙之形径必死无葬身之地。
凭心而论,以驿卒起家的李自成根本无良好的政治修养,和仁德道义,乃是一个亡命天涯的土匪狂魔,其所作所为令人不耻千古纣骂,初进北京万人空巷欢歌笑语,而未过三日其品性劣根爆炸无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奸淫掳掠无所不极,为天下财富严刑拷打,无一点中华民族氏族大夫的优良品格,怎会拥有天下的德行,就一个足智多谋的李岩也不能奇用,他与明太祖亿万分之一也未级。
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祸害,比邪教头人洪秀全亦不如,称其量就是个吃喝玩乐杀人如麻的桧子手,和黄巢一丘之貉,死不足惜。
相比于大金的皇太极也不足以相提并论,是人民瞎了眼,是历史开了倒车,饥肠辘辘吃饭反抗可以理解,但心无旁骛玩天下于不义就形同恶狗挡道不自量力。

参考:
李闯王的大顺王朝应当前期发展会较满清差些,但后期会好很多。
中国历朝历代看,每一个朝代建立初期都十分不稳定,在初期常常又会被推翻,若推翻又会回到乱世,但最终的统一是不会变的!如果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能稳定的建立并顺利得以稳定执政,大顺朝也同历朝历代没有太多差别的朝代,与清朝相比初期经济实力不会有太多的差别。
清朝两百多年,前期和中期皇帝都励精图治,满清十二任皇帝中没有出现昏庸无道者,,治国相当努力,清朝皇帝生活上少淫乱,勤于上朝,生活规律,皇帝也活得久,康乾盛世才会出现!而大顺朝是汉人建立,从历代汉人政权看,汉人很聪明,思想方面会开放也且更加包容,虽说朝代更替可能没清朝稳定,但会更加能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大顺盛世出现还是没问题的。
从后期来看,一定好于清朝,海上贸易比清朝开放的多,汉人会常出海经商,资本主义会比清朝更发达,也可能自主的进入工业社会,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或许不会出现,世界重心最后还是会在东方!所以如果大顺朝稳定执政,也许没有满清政局稳定,但后期绝不会比满清惨!
参考:
那就非常坑爹了。
很多人总感觉历史是非A即B的选择题,比如历史可以选择刘邦也可以选择项羽,但现实情况是这种选择题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偶然无一例外都是历史的必然,而历史的发展就是这种题目的唯一选项。
所以,所谓的“大顺朝”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李自成也注定不可能是新王朝的奠基者。
不过好在理论与现实总有差距,虽然现实无法实现,但理论上仍旧可以推演,如果李自成取得了天下,并成功建立了大顺皇朝,并有幸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那么我国历史会如何演进呢?
静夜史认为情况会极其不乐观。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中的李自成无法解决17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困境:首先是中原内部无法整合。
李自成不仅无法联合张献忠等农民政权,更无法和南方的南明各政权一决雌雄,这不仅会导致中原内部长期四分五裂,生灵涂炭,大顺政权更有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其次是无法统一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政权。
由于清朝早在1635年便征服了漠南蒙古,并成为整个蒙古的共主,更可怕的是清朝已经做好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山海关的准备,如果李自成无法击败并最终消灭清朝,势必会被清朝与蒙古的联盟反杀;
最后是难以抵挡西方殖民入侵,从明朝中期开始,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殖民扩张,并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疯狂挑衅,严重威胁中原王朝国土安全;
而此时的沙俄除了鲸吞西伯利亚,还不断向南蚕食,如果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大顺皇朝被消灭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惜,以李自成的能量和眼光,
虽然驿卒出身,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底层在编人员,但尝过皇粮的李自成明显没有摆脱农民起义者的固有局限,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小富即安的思维和鼠目寸光的眼界。
从1628年明朝机构改革,李自成被下岗分流并被迫下海造反以来,李自成领导的乌合之众在强弩之末的明朝正规军的打击下屡战屡败,而习惯了被追着满地跑的李自成虽然在能力上没有长进,却培养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他能够不断东山再起的重要原因。
而沉浸在东山再起磨砺中的李自成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大明王朝会在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清军的联合打击下轰然瓦解,而完全没有做好夺取北京,问鼎天下的李自成突然之间便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这让李自成措手不及。
一直以来,因为革命斗争屡战屡败,除了李自成之外,其造反班底换了无数茬,是铁打的领导,流水的小兵,这让李自成根本无法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造反团队。
所以在李自成轻易推倒大明王朝时,根本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且成熟稳健的统治模式,也就无法完成以旧换新的历史进程。
而且,作为农民起义者,能否处理好与地主士绅阶层的关系是能否成功取得天下的关键,一般而言这种处理就是完成从农民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蜕变,比如朱元璋。
当成为地主阶级,并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时,其必然能够得到地主士绅阶层的拥护进而巩固其统治。
但李自成从来没有这样的长远意识,风风火火的追饷运动,虽然令广大民众拍手称快,却也让李自成集团彻底与地主士绅阶层对立,当这些地主士绅阶层义无反顾地投向满清怀抱时,李自成集团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李自成的失败绝非偶然,大顺皇朝建立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清朝的建立确实是中华民族之幸,因为它不仅完成了中原内部的统一,更彻底征服了游牧民族区域,使我国疆域达到了空前广阔的水平,为今日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些将清朝视为中华民族文化毁灭者的所谓愤青,应该明白的事实是:即便是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为专制集权的统治需要,也必然会进行所谓的文化毁灭。
古往今来,为巩固统治而不择手段者,都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

参考:
如果我国古代最后一个朝代是李自成的顺朝,那么其结局只会有两种可能:其一、跟清朝一样被革命人士推翻;
其二、最终跟泰国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
考虑到我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皇权集中制到明清之际已达于巅峰,故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最终会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推翻封建王朝。
清朝对外战争的失败,并不会因为是汉人的顺朝而改变,百年屈辱依然会存在,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确定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参考:
那就有意思了!会影响现在各个国家的版图满清往南打打不动会往北打。
蒙古只定打服。
棒子打服。
那样棒子有可能被同化。
满清不入关,游牧民族的野性尤存会把毛子打的要命。
现左中国版图会缩小,毛子会缩小,棒子可能会消失。
中国和毛孑中间会隔着一个比蒙古还大的满清。
而且穷的要死。


参考:
虽说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非要假设的话,我们就贴近现实的假设。
宋安之认为如果明朝灭亡以后,就算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顺利成为大一统政权的话,肯定不是古代最后一个朝代。
因为这个王朝肯定是短命王朝。
李自成说不好听的就是站在风口上猪,他消灭明朝其实更多在于运气,本身实力没多少的。
如果不是关外后金(大清)一直牵制着明军主力,估计李自成坟头的树都老高了。
再看看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对内“追缴助饷”,将官绅阶级得罪的死死的。
对外并没有在取代明朝迅速摆对自己的位置,诸如关外清朝,他是下意识认为那是与明朝的恩怨,跟自己没关系,所以象征性招降吴三桂以后,只派降将唐通带领八千人马过去接防,指望这点人马肯定抵不住清军啊!而且大顺政权的主力部队多是南下,北京的精锐部队没有多少,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以后马上退出北京。
而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后,可以说就在史书上突然“消失”了一般。
为什么呢,因为他一蹶不起,没有存在感啊,更是在次年莫名其妙的被农民误杀。
所以如果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顺利取代明朝大一统王朝的地位以后,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朝代。
肯定是内部陷入内乱,二世而亡或者说直接没多久就亡国了的。
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
顺朝是李自成以西安为都建立的割据政权,同时期存在的还有定都成都的大西,偏安金陵的南明以及在山海关虎视眈眈的大清。
楼主的意思是李自成一一击败了这三大政权一统了天下,这个难度有点大吧而且李自成也不具备一个开国君主的素质,就算他一统天下,顺朝可能也是二世而亡。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顺本身带有所有起义军的通病,暨没有明晰的政治纲领,没有明晰的经济规划,手里没有太多的文人士大夫效力。
这样建立起来的政权和土匪山大王没差异。
小打小闹问题不大,一旦扩大到全国层面,全国上下必然一团混乱,各地的草头王此伏彼起。
老百姓持续的活不下去,只要有心人一鼓动肯定跟着起来捣乱。

毕竟这个时期周围国际环境没有明朝那么好!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漫长的两千年来不该遇到的尴尬境地,已不再可能独傲东方,瑕方异域,继续进行自己的天下中心的朝贡体系。
事实明朝自中期已经显露,面对西方大航海时代来临,荣誉的砝码已渐渐挺向西方,东西方差距正式拉开,这也正是明朝长期闭关锁国的效应,完全把郑和下西洋冲向海洋的劲头给打翻,甚至遗忘,导致明朝中期再次想出海,但在查阅郑和航海档案时,早都被有心机的人付之一炬,牵扯到明孝宗时刘大夏身上,原因是根深蒂固儒家传统已把古代中国空间限制的很死,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只要把自己农耕搞好,无需对外,从而大量的打压商人,严禁片船不得下海,对海外商人一律问罪。
也正是重农抑商的体现,从而让明朝失去大航海时代的机会,本本份份的坐封建一朝天子。
同理大顺也一样,也会照着明朝的路线走,遵循前朝继续施行闭关锁国,毕竟人家以农起家,以农为本,但要让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自然没有清朝做的好,到最后只会是守住一隅,甚至和明朝后期的疆域大体相当,顶多六百万平方公里,只拥有农耕文明所属的地区,因此它是越不过以长城为界限的南北传统界限的,这在历朝历代除了游牧政权以外,包括秦,汉,晋,隋,唐,宋,明都只是委屈在长城以南,和北方游牧民族却不能长期融合在一起,就连临近的明朝整个时期都因北方蒙古一直在盘旋,围绕长城展开争夺。
即便顺朝存在也一样,它甚至可能遇到的周围环境更恶劣,因为除北方蒙古存在以外,东北还有满清的虎视眈眈,李自成就当把山海关外满清给臣服可却不能长期压制住这个新兴政权,原因他们也在窥探中原有夺天下的野心,迟早大顺会遭到满清的攻击,肯定要比明朝要惨烈得多,并非游牧民族洗劫那么简单,而是像大元入住中原当皇帝。
除了主要威胁满清以外,还有西域的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到头来联合北方本来具有威胁的蒙古诸部会合伙入侵大顺,再加上满清的集体攻略,也许大顺面对北方边关危机更是头疼,根本就无法与他们相融。
等西方列强到来时,沙俄和大英帝国肯定趁内乱之际,还好下手逐个消灭,从而达到入侵中国目的,稍早会把中国带向屈辱的近代史中,所以这时的大顺根本就不是以大国方式存在,而会像印度莫卧儿王朝一样老早会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对抗外夷民族凝聚力也荡然无存。
所以清朝的出现,虽然走向衰落,可却和西方相比走向了统一,反观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却早已让欧洲走向分裂,成各个独立的小王国,已至形成不同意识和文化,资源的匮乏,发展空间也尽而缩小,让他们不得不向海外拓展。
所以清朝要比大顺好得多,这也正是列强为什么拖到十九世纪中期才把大清周围吞并完了以后才入侵中国的原因,他明白大清按当时算数一数二的大国,仅次于大英帝国和沙俄疆域,到乾隆中期,1759年,疆域达1316万平方公里。
如果不是武器落后,指不定谁赢,因此我认为大顺是不会躲过屈辱近代史的,甚至和太平天国有些相似。
他面对列强也许更棘手,这在当初李自成为什么消极取大明江山的原因,只求封个西北王就可以,因为他也不想揽这个烂摊子,把烫手山芋捧到自己手中,甚至认为明朝存在也挺好的,可惜倔强的崇祯帝却不答应,宁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不给李自成一点退让,因为他根本瞧不起这些草寇,这也把问题带向了现实,最终灭亡的该走向灭亡,大顺也迟早会和满清有一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