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是真话是假话权谋之术试探

曹操奸雄,刘备枭雄。
诸葛亮虽然称卧龙,却被玄德活活累死。

参考:
若不能辅,君可自取。
指的是???废帝之权:意思是可以废了刘禅,自己再从刘备儿子里选一个做王,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

参考:
个人认为是真话!不是权谋之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如果太子刘禅能成事,就竭力辅佐刘禅,如果看着刘禅却是成不了气候,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就取而代之,个人认为这种话出自快死的刘备口中,觉得真诚度,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首先,刘备一生的志愿是什么?
就是兴复汉室。
自己作为汉室宗亲,不管是真还是假,反正汉献帝认作皇叔了,这就是地道的皇亲了。
之前,都是刘备自己吹牛,说自己是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但是刘胜有100多个儿子,况且过了300年时间了,他是哪一支的?
已经不能考证了。
但是既然他这样给自己做了标签,就一定按照这个垂直度做下去,完成汉朝复兴的宏图大愿。
人家真的把自己当做兴复汉室的救世主了,还能有什么话说?
愿意承担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能说什么?
愿意让自己成天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家无宁日,提心吊胆,何苦来哉?
努力了几十年,隐忍了几十年,最后当了西蜀皇帝。
可惜,他要死了,壮志未酬,他怎能不惋惜,不痛心?
知子莫如夫,他知道刘禅和两个兄弟的能力,撑不起这个刚刚成立,偏安一隅的西蜀国,况且,这次夷陵大战,他消耗了整个西蜀国的国力,把家底掏空了,属于孤注一掷的作法,不成功便成仁,他是成仁了,可惜把烂摊子留给了儿子刘禅,刘禅没什么能力,无法做一个守成之主,更别说中兴之主了,与其让曹魏或孙吴给灭了,还不如让诸葛亮当皇帝,还能延长些国祚时间。
所以,从公事这个角度,刘备应该是真诚的。
其次,私人感情上,刘备和诸葛亮非常知心,是人家诸葛亮给他打下了这片天下,他对诸葛亮感恩戴德。
从隆中对开始,诸葛亮就按照自己的规划路线严格执行,终于给刘备打下了天下,成立西蜀,三足鼎立了。
所以,他明白,诸葛亮现在是自己的臣子,如果当年被人抢先请走了,不是自己就没有今天了吗?
所以,刘备是从心里佩服,敬仰诸葛亮的,也愿意将万里江山交给这样的人管理。
就像董事长的儿子无才无德,不堪大用,难道企业就不经营了吗?
那就交给一个很有能力的总经理一样,让儿子继承,可能连自己苦心经营的天下也没了,左右权衡取其重。
所以,从这个角度,刘备也是真诚的。
大家会怎样看呢?
欢迎大家留言,一同谈谈。
欢迎大家
权利是个怪物。
刘备知道一旦诸葛亮做了皇帝,他的儿子肯定没好下场。
但是他还是要问问诸葛亮,一旦诸葛亮说可以,他肯定身首异处。
三国是士族时代,诸葛亮也无法取代刘禅。
刘家是皇帝招牌,诸葛亮取代了他,他将无法带领四川士族,那他必败。
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不需要取代刘禅。
做幕后老板也不错
参考:
我认为是假话,是刘备的权谋之术!刘备在彝陵大败,把入川以来积蓄的家底折腾得差不多了,无顔回成都再见益州父老,于是就在白帝城泡病号了,很没面子很丢脸的状态下,小病会养成大病,心病会变成绝症。
刘备从卖草鞋的成长为皇帝,虽然没有九州一统,但属于“创业未半”,这时江山还不能算姓刘的江山,儿子的皇帝宝座仍然放在沙堆上,这和之前之后很多托孤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刘备此时的心绪也很复杂,但该和诸葛亮说什么话,应该是考虑得很清楚,最后的日子里,他老兄估计没什么事,基本上就是默念这几句最后的台词。
于是在章武三年,刘备在觉得自己大限已至,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并把早就准备好的台词对诸葛亮说一遍: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诸葛亮的才能,十倍多于曹丕,刘备相信诸葛亮,一定能成就大事。
如果刘禅是可以辅佐的皇帝,那就请诸葛亮辅佐刘禅;
如果刘禅没有才干,就请诸葛亮取而代之当蜀国的皇帝。
刘备的话大致这么几种可能性:一、刘备临死的时候,觉得诸葛亮比曹丕才胜十倍,如果儿子确实不行,由诸葛亮同志高举起革命大旗,更有利于恢复汉室的革命大业。
呵呵,这种可能如果存在,概率也在1%以下。
二、刘备临死的时候,昏头昏脑,有些词不达意,本来是想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无限信任,结果措词不当,说了过头话。
“君可自取”只是表明无限信任和授权,旁人和后世不必做过多解读,加上后来的“事之如父”,主要是吓唬儿子不要调皮捣蛋,要听诸葛叔叔的话。
三、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既要用之,又不放心,施以威胁,“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些话是要用冷静、冷酷、冷嘲、冷冰冰的语调说出来,才能听出这番用意。
所以很多时候,文字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无图无真相,像这么关键的时刻,应该说无视频无真相,要把刘备的表情、语气全部展现出来,才能读懂这句话。
不管刘备是什么意思,诸葛亮都按后一种意思理解了。
诸葛亮多聪明的人啊,刘备的意思,他早就心知肚明了,刘备这是故意试探之举,好不容易抢来的江山,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呢,骗鬼去吧!诸葛亮边哭边磕头不止,哭道: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头都磕出来血了!诸葛亮的表现,要打一百分。
刘备是草根出身,乱世枭雄,熟谙人情世故,临死的时候相当从容,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一生和身后的安排。
刘备知人善任,对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都有透彻的了解,但他更了解,人性自私、贪婪与野心是没有底线的,尤其在天下大乱的时代。
所以,他对诸葛亮表示出了最大信任,同时,也对诸葛亮透露了最大的担心,他干脆把话都说在了明处,将诸葛亮最后一军,逼诸葛亮作最彻底的表态,这一切又是在内部公开化的,公开承诺即被监督。
更何况,白帝城托孤并非只托诸葛亮一人,还托了李严。
这个托孤结构跟孙策托孤简直一摸一样。
张昭和诸葛亮政事为首,周瑜和李严军事作辅。
要说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是真话,谁信呢?
所以我认为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是假话,是刘备的权谋之术!
参考:
敲打诸葛亮呢 ,叫他老实点 。

参考:
\"非真非假\"直话!!字\"玄德\"[大笑]
参考:
绝对的假话!刘备什么人?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连千年难遇的大奸雄曹操都把刘备放在自己前面!曹操评价人的标准,可不是仁义道德!可见,刘备是一个权谋绝不亚于曹操的枭雄!皇帝临终前只有一个想法!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每个皇帝临死之前只会想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自己后代继续坐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让后代坐得舒服一点!因为他们知道,那把椅子如果丢了的话,家破人亡都算最好的结果了,往往都是宗族灭绝!!!这种千年后我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市井小民都看得到的问题,刘备这种盖世豪杰不可能看不到!所以,这句话后半段绝对不可能是让诸葛亮替代刘禅!顶多就是让诸葛亮从另外儿子中再取一个!但即便这样,也万无可能!刘备诸葛亮的利益纠纷,不可能真心这样说!纵向来看,西汉开始到明初!相权永远都是皇权最大的敌人之一!刘备在世,孔明不敢去与这个征战天下四十年的雄主争!但死了呢?
刘备这话绝对是暗藏杀心的!诸葛亮后来自己开府治事,架空皇权!也验证了这一点!横向来看,诸葛亮是典型的南方士人,荆州派!当时,蜀国内部大致分为三个派系:1、随着刘备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本部人马,包括我们熟悉的关张赵、糜竺糜芳、士仁、简雍等北方派系,这伙人跟随刘备最久,最受其信任!2、刘备在荆州时招纳的大批人才,包括诸葛亮、魏延、庞统、马良、黄忠等荆州派系!3、入住益州后归降的,如李严、黄权、法正、马超等益州派!当时,关、张阵亡,北方派系基本散架!最主要的还是荆州派和益州派的纠纷!毫无疑问,诸葛亮是荆州派的领军人物,代表着荆州世族们的利益!在入川前,荆州派就已经空前壮大!刘备重用李严、法正,也有打压荆州派的意思!其次,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不一致!诸葛亮的《隆中对》规划的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兵发宛、洛,将军自出秦川。
”那么,天下无变呢?
何况,荆州已失,上将已亡!所以,刘备果断的把战略眼光放到了东吴!踏平东吴,与曹魏形成南北之势!在这之后,二人关系破裂!总而言之,无论是出于皇权还是情感!白帝城永安宫中,刘备是绝对动了杀心的!只是,枭雄如刘备,看到了北方的庞然大物,想起了卧榻之侧的那一条恶狼,深深的把这个心思忍住压下了!!刘禅年幼,若是天下一统,当个守成之君是足够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没有诸葛亮他还真活不过几集!这就像曹操用司马懿一样了,既用且防!只不过,曹丕有一大批绝对忠心的宗室旧臣辅佐,压住了司马懿!而刘禅则孤家寡人一个,老爹安插的李严也被诸葛亮拔了!被人架空数十年,还落得个昏庸的骂名!
参考:
以刘备的性格:说好听话,做狠心事。
刘备的领土,军费大多数都是朋友的。
自己打的几次对外战争都输了。
对朋友好的结果,是自己更好,朋友结果怎么样不重要。
同样对诸葛亮说好听的话,是希望诸葛亮帮助儿子坐稳江山。
如果观察到诸葛亮回答时有非分之想。
诸葛亮死期就到了。
自古以来皇帝,都会清除实力强的臣子,为后代保驾护航。
诸葛亮文韬武略反应灵敏,应该回答让刘备放心才免除一死。
实力大臣想推翻新皇帝,自己坐皇帝。
根本不用刘备建议。

参考: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对刘备让诸葛亮取代刘禅这句话后来人们众说纷纭:试探说、真心话、假说都有。
愚认为是刘备在夷陵兵败,去日不多,后方尚不完全巩固,对自己一意孤行,酿成苦果,内心忏悔;
对太子刘禅恨铁不成钢,又无力回天;
且与诸葛亮感情深厚深知其为人情况下的真话。
刘备是真心地说,放心地说,他是知道答案的!诸葛亮是真心的听,诚心的回答。
人心都是肉长的,君臣都是动了真感情在最后的分离……后来人把古人想的太阴险了。

参考:
如果你给某人做了件好事,他说改天请你吃饭,你以为他真的请你吃饭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