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通车十周年胶州湾大桥给大青岛带来了什么

2011年6月30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至今年6月,已开通运营十周年。
十年来,山东高速人坚守“心用在桥上,桥放在心上”的初心,勇于担当作为,保障大桥安全畅通,为公众提供了高品质出行服务。
截至目前,大桥已累计安全通行车辆约1.1亿辆次,日均通行流量从2011年1.45万辆增长到2021年4.84万辆,增幅约3.3倍。
大桥共计减免绿通车辆约107.09万辆,减免通行费约1.9亿元;
节假日共计免费通行193天,减免小型客车通行费约3.16亿元;
疫情期间减免车辆约305.57万辆,减免金额约1.11亿元,彰显了山东高速集团的使命担当。
十年来,大桥运营单位——山东高速青岛发展公司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实现对大桥的科学管养。
一是采用人工监控和智能自动报警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路段电子巡查,同时改进ETC设备,增加复式车道,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二是建立“2030”快速清障机制,清障车辆20分钟到达,30分钟完成清障,通车至今,共清障救援3200余车次,为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建立养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养护信息化系统累计录入派工信息930余份、巡检巡查信息650余份、桥梁技术状况110余条,健康监测系统累计采集约9.5T相关数据,以及多份月度、年度和特殊事件评估报告,为大桥结构运行评估积累了第一手数据,也为桥梁长期的科学运营养护提供了有利支撑。
四是围绕以胶州湾大桥为代表的北方冰冻海域桥梁养护运营管理开展一系列科研创新工作,科研课题数量逐年增多,科研平台先后搭建成型,走上了“以科研促养护、以养护育科研”的良性发展之路。
十年来,胶州湾大桥工程质量、安全、运营经受住了考验,不仅为山东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彰显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的非凡实力。
大桥荣膺我省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摘得“李春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中国企业新纪录”21项、国际桥梁工程领域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十年来,大桥腹地已发展成为青岛市重要的环胶州湾经济产业带,大桥成为青岛、红岛、黄岛、胶州“四城联动”大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命脉。
2020年3月30日,山东高速代建的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提前6个月建成通车,为上合示范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增添了动力。
2021年6月19日,大桥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建成通车,青岛北岸城区和市内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
(内容及图片来自山东高速网站)
参考:
十年的时间,胶州湾还是那个胶州湾!大桥还是那个大桥?
给青岛带来了什么?
让我想想?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胶州湾大桥已经通车十周年!当年架设大桥的初衷很明确,就是在胶州湾上建设一座联通两岸的便捷通道,进而有效促进大桥两岸的经济文化社会交往!让天堑变通途,给两岸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谈论胶州湾跨海大桥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重要工程胶州湾海底隧道,同样作为连接胶州湾两岸的重点工程,这两个工程2011年先后开通运营。
从十年间两工程的车辆通行情况已经能够看出了问题!如果你在街头随便采访一些开车的市民,许多人也许和侃侃一样十年时间内就没有一次是花钱走胶州湾跨海大桥?
唯一的走过两次的也是在节假日期间免费通行时上去的!与之相反胶州湾海底隧道反而花钱走过几次!是不是挺可笑的?
相信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其中的原因无外乎通行费太贵了!虽然两者的通行费都多次下调,下面是最新的,两者通行费比较。
胶州湾隧道通行费具体标准为:一类客车(7座及7座以下)通行费调整为10元/车次;
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车载装置(ETC),通行费为8元/车次;
胶州湾跨海大桥一类客车(7座及7座以下客车)青岛至黄岛东30元/车次!也就是说以私家车为例走海底隧道比走跨海大桥每车次少20元,用ETC的话少了22元!别小看这20块钱的差距!直接让多少车敬而远之,宁可绕路走青兰高速和海底隧道!还记得有首歌吗?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 梁也还是那道梁……收费永远是人们心中最大的阻隔,虽然那里有座桥!可是在老百姓心中无桥!是不是挺可惜呢?

参考:
这桥一跨沾海而出名,一鸣有十年,这十年,按照城市的车辆增加比例,通行率,利用率并不高:首先去往胶南,黄岛,胶州上班通勤人员并不多,能上桥通行率基本都是远途,急事人员,此桥的通行太过奢侈。
其次,市区缓解交通的功能不强:从崂山,海尔路,重庆路,想通过此桥绕行到环湾路去往瑞昌路,没有下路口,从环湾路想上桥去往海尔路四流路重庆路的上路口也没有,说白了就是就是没设计市内缓解通行压力的作用。
那这桥通行了十年,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名牌效应的诞生,国内最大的跨海桥,带给我们济青南线连接市区的速度快点避免绕行青兰的远距离通行,还带给了我们去往红岛,胶州的便捷。
除此,面对这段奢侈的通行费用,只可远观而非近跑,让近跑赏景变成一种奢侈,让缓解市区东西压力变成一种期望,随着设计的优化,十年的沉淀我们也慢慢看到了其承载的社会效应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