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是否真的存在

阿房宫属于上林苑的一部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而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原因是认为以前秦国的宫殿太小了,不足以显示自己为“皇”的地位,而后面建造的宫殿又大多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后世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让阿房宫成为秦始皇奢侈和大兴土木的代名词。
可是根据阿房宫考古队的发掘情况,阿房宫连前殿都还没有建成,在发掘中,只在前殿遗址的南面3米处的汉代文化层发现了一些秦汉铺瓦遗迹,别说宫殿,连建筑遗迹都没有发现,所发现的也只是东汉后的一些墓葬和建筑遗迹。
因此,阿房宫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建成,这在《史记》和《水经注》中都有说明。
甚至还有人说,阿房宫根本就不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而是秦惠王时就开始修建了,秦始皇所做的只是对原有宫殿的扩张,但是,还没等到他扩建完成,秦始皇就驾崩了。
继位的秦二世对秦始皇是无比的崇拜,认为秦始皇的所有决定都是无比正确的,因此,在秦始皇驾崩后,继续修建了阿房宫。
《汉书》也记载了秦二世再次修建阿房宫的事情。
在秦末起义中,项羽则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传说中的火烧阿房宫不过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事情,与现有的考古发现也不大符合。
在对阿房宫遗址考古中,发现一直并没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这样一来,不仅秦始皇连阿房宫都未建成,就连项羽火烧阿房宫都成了杜撰。
不仅如此,后世所说的秦始皇为了个人安全,在阿房宫修建的烽火台,为了成仙修建的“登天台”都是假的。
烽火台遗址中出现的建筑材料都是战国时期的,“登天台”的建筑工艺和所用材料也是战国时期的。
由此可见,我们从历史典籍中了解到的秦始皇也许根本就不是秦始皇本来的形象,而是经过后人夸张、扭曲了的。
当然,秦始皇形象被扭曲的原因也与秦始皇自己脱不了干系。
一是历史资料不足。
秦始皇下令,不许记载他的事,甚至连对先王带有评价性的谥号都不许取,这就造成了关于他的历史记载极为稀少,后人修史参考资料不足。
二是长久以来的积怨。
秦始皇的一生也的确与征战四方相伴,直到他去世前的两三年战争才稍微少一点。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对百越和匈奴征战的同时,还修建了驰道、长城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民力物力,人民苦不堪言。
据推测,秦朝当时的人口约有2000万,在修长城、建陵园、修驰道等几项大工程占到200多万人,而且全是真正的青壮年。
这与对骊山出土的葬坑人骨分析也是相符合的。
而继位的秦二世面对这些情况,并未采取休养生息的方式,而是继续延续秦始皇的政策,最终引起了暴动。
从春秋战国到秦二世,人民一直都生活在战争和不安定当中,因此对这之前的历史十分痛恨,对其有扭曲也不为过。
三是汉朝对秦朝的黑化。
为证明建朝的合法性和天命所归,汉朝在记载秦朝历史的时候,会对秦朝进行一些否定,如刘邦就以斩白蛇来制造舆论,秦朝以五行水克火为由,因而在周为火德后,定自己为水德,汉朝则采用土克水的说法,定自己为土德。
秦尚黑色,而汉朝虽然在刚建朝时未改变龙袍颜色,但在汉文帝时,就确定了土德的黄色为龙袍颜色。
且秦朝是个短命王朝,人们也常以其为鉴来规劝当朝统治者,因此,在记载秦朝的时候,在继承汉朝说法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夸大修饰,在不断的演变中,记载中的秦始皇也就就越来脱离其真实形象了。
具体可参见文章《秦始皇在这两个方面被人误解了》
参考:
那古代人到了现在的陆家嘴,是不是也会写出比阿房宫还要气势磅礴的文章呢?

参考:
阿房宫是真实存在的,好比后来的未央宫及故宫那样,不过,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因此汉朝初建只能在咸阳附近的地方重建都城,未央宫也未能在阿房宫旧址建,规模也小,因为汉初国家百废待兴,不能奢华,吸取秦的教训。
无论野史和正史都有记载阿房宫,而且,汉承秦制,对秦的事都非常清楚,不会跟春秋以前历史无详细文字记载那样靠传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