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已突变演化出两个亚型且传染力或有差异

3月3日,中国科研团队对103个新冠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并认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
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变异呢?
一、病毒的变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病毒为什么容易变异,打个比方:一个单身汉,要比一个大家族的人牵挂更少,自由度更高。
单身汉想要旅游、跳槽、恋爱等等都更加容易。
病毒同样如此,病毒拥有简单的结构,除类病毒外,病毒是生命体中最简单的成员。
因此,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病毒在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为10^-5~10^-8,在理化因素刺激下可提高突变率。
一般一个病毒六小时内可以复制出10万个病毒。
而在复制过程中,就存在产生突变的机会。
这些突变并没有特定的方向性,其中大多数突变是致死性的,突变的病毒无法继续复制下去,只有少数的突变病毒能生存下来,这些突变的病毒致病特点既有可能并未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出现某些变化。
比如说,传播能力及毒力大小的改变等。
毒力太强的病毒可能会与宿主同归于尽,那些毒力稍弱、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更容易存活下来。
二、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变异病毒的遗传密码主要集中在核酸链上,DNA的核酸链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核酸链是核糖核酸。
RNA核糖主干中的羟基易水解,不稳定,而DNA的核糖在2位上脱掉了一个氧,比较稳定 。
另外,DNA是双链结构,DNA在自我复制时,两条链条上的碱基一一对应,就像一
故DNA病毒的复制,都与“原版”DNA高度一致。
大概每复制10亿个DNA碱基对,才会出现1个碱基对错误。
而RNA是单链,没有“另一半”谁关心它,没有“镜子对照”,变异起来就比较随意。
总体上讲,RNA病毒的变异速度比DNA病毒快约100万倍。
而新冠病毒,恰好就是单股RNA病毒,其之所以能够跨物种从动物传播到人类,正是因为动物体内的冠状病毒发生了某种变异重组所致。
来到人类体内后,它仍然不会停下变异的脚步,所以需要密切
纵轴:变异率,横轴:基因组尺寸,变异率由高到低:类病毒,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细菌,\"低等“真核生物,”高等“真核生物三、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已突变,演化出两个亚型3月3日中国科研团队发表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团队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发生了149个突变点。
团队认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
其中S亚型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因此S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病毒,占30%,L亚型为新生代,更为普遍,占70%。
团队根据古老型更少见,新生代更多见推测:L型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或者在人体内复制更快。
认为L型则比S型更具传染力,但尚不确定L型是否比S型毒力更强。
四、对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已突变,演化出两个亚型的解读正如笔者前面所述,新冠病毒的变异并非少见。
比如巴西的研究人员对从意大利染病回国的两个病例体内的病毒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首个病例的病毒与德国发现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个病例的病毒则与英国发现的病毒更加相似。
两个病毒均与在中国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病毒株发生了149个突变点,相比新冠病毒三万多个碱基,突变率不到0.5%,这还是103个病毒株总体的突变量,每两株病毒之间只有个位数突变,病毒的变异并不显著。
有病毒学家就指出,这种突变差别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并不能得出两种亚型在传染性和致病性上有区别的结论。
新生代L型病毒更多见也并不能得出其传播能力更强的结论。
病毒传播的多少,还与病毒携带者的活动状态及所处环境有关,比如钻石公主号游轮感染了700余例病人,韩国邪教“新天地”教会有关联的确诊病例更是高达数千例。
这并非病毒传播能力超强,而是与人员密集在相对封闭环境有关。
要证明新冠病毒发生了明显突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将病毒接种在试验动物体内,弄清楚每一株病毒分别造成什么症状。
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病毒变异与传染性和致病性相关的结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指出,目前看到的病毒的变异,并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和抗体的制备和疫苗的制备。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新冠病毒的变异,仍在一个低级别范围内进行。
否则,病毒变异明显了,原本有效的药物、疫苗甚至检测方法都可能会失效。
人类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参考:
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发表回顾研究性论文揭示:新冠病毒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如何解读这一研究结果?
这里结合专业人士的观点来探讨这一观点,同时分析,结合现实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突变会不会导致疫情严重?
影响疫苗开发?
首先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专业人士认为:病毒都会有突变,目前新冠病毒的突变很少,没有对疫情产生影响,疫情也没有变严重,同时目前的突变还不太会影响到现有疫苗的开发工作。
新冠病毒已突变,演化出两个亚型,且传染力或有差异研究团队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专业人士解读这一研究结果,目前大都认为,变异之后的新冠病毒,致病力可能没有那么强(若太强,会导致宿主迅速死亡,病毒也不会在宿主身上长期存活,如SARS和MERS),但是传染力有可能会更强。
新冠病毒有个特点,就是致病力不如SARS强,但其传染性更强,部分原因也和之前致病力较强的新冠病毒类型被抑制传播和阻断有关。
新冠病毒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来说下病毒为什么会突变?
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样,病毒突变也只是为了生存。
病毒一旦感染了新宿主(如人类),就有可能产生变异,突变目的是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在新宿主(人类)身上活下来。
那么,新冠病毒发生了哪些突变?
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论文作者发现占30%的S亚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亚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占70%的L亚型在暴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而L亚型的发生频率之前已经有所下降。
论文作者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的话,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扩散得更快速。
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
论文作者特别强调,新冠病毒不是最近发生突变而分化成L和S型,而是这两个突变型在病毒爆发的早期可能就已经存在,是当前的隔离和医疗措施把可能更有害的L型频率给降低了。
这说明当前防疫措施和治疗策略是卓有成效的。
结语有人说,新冠病毒发生突变,肯定会对当前的治疗方案有影响。
其实不然。
我们都知道,就目前而言,新冠病毒肺炎是没有特效药,其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升压、吸氧、ECMO等,当然还有中医药治疗。
就当前而言,新冠病毒发生突变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不会有影响。
虽说新冠病毒发生突变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不会有影响,而且当前的防疫措施和治疗策略也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我们不能松懈,要警惕出现传染性极强、致病力低、死亡率高的新冠病毒突变型。

参考: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L亚型占比更高,达到70%,S亚型占30%。
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所以推断S亚型比L亚型更古老。
L亚型传染性更强,攻击性更强研究发现, 武汉疫情爆发的早期病例大多是L亚型,所以推断L亚型比S亚型传染性更强,且早期病例危重患者比例较现在更大,所以推断早期病毒的攻击性更强!2020年1月后L亚型数量有所下降,S亚型数量相对增加,导致L亚型和S亚型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和人为干预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武汉最开始新冠肺炎爆发的时候,L亚型传染性更强,所以绝大多数感染的都是L亚型,随着我国防控措施越来越严格,症状明显的病例更容易被排查到,L亚型的患者被隔离起来,相当于切断了传染源,所以L亚型越来越少,而S亚型攻击性小,病情更轻,所以症状不明显甚至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疫情排查的时候容易被忽略,所以后来S亚型的比例就升高了。
我认为病毒突变成两个亚基并不是坏事情,病毒的核酸是RNA,本来就容易发生突变,但是突变之后毒性可能更强也可能变弱,毒性越强越不利于传播,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病毒突变之后毒性更弱了,当然病毒也越来越隐匿,排查难度有所增加,但只要我们坚持严防严控,加强防控力度,一定可以很快结束这场疫情!
参考:
来自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最新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提出,新冠病毒已经变异,并且发型了L亚型和S亚型。
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发现亚型有什么意义?
我们拿感染人最多,造成死亡最多的流感病毒为例。
他们为什么那么厉害,屡禁不止,就是因为突变!首先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而甲型是最常感染人类的亚型。
而曾经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就是H1N1,2009年的墨西哥大流感也时H1N1。
这里的H代表血凝素(HA),N代表神经氨酸酶(NA)。
H血凝素的作用是让病毒更容易结合细胞,而N神经氨酸酶的作用是让细胞里大量增值的病毒可以脱离原来的细胞,去感染新的细胞。
岔开一下话题,我们常用的流感神药——奥司他韦。
就是针对N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就是让细胞里的病毒不能脱离,就不利于他们去感染新的细胞了。
H和N都有很多类型,并且会不断变异,排列组合起来,现在已经有135个亚型了,即使有疫苗也防不胜防。
每隔几年或十几年,流感病毒就可能会出现这种H和N端的改变,也叫做移变(shift),出现一种新的病毒亚型。
这种程度的突变就可能导致全球性大暴发,因为人体内几乎完全没有能抵御这种新生病毒的抗体。
而每一年都可能会出现小的变异,被称为飘变(drift)。
可以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因此如果要通过打疫苗的方式预防流感,就必须每年都赶在流感爆发前注射当季容易引起流行的流感病毒疫苗。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病毒之王——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有5个亚型。
其中最厉害的扎伊尔埃博拉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
然而还有一种亚型叫做雷斯顿型,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但是会出现隐形感染的问题。
有些致死性强,有些隐藏的深,如果两者通过突变,互相取长补短,那么人类的命运就不好说了。

参考:
新冠病毒已经发生149个突变,主要分为两大类,S型(较早型)和L型(新型)。
这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
一,发生的变化简述北大生命科学院研究人员于3月3日在中科院《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题为《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发生149次突变。
主要分为S型(较早型)和L型(新型)两大亚型,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
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
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
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二,研究及时发现突变的意义第一,对防控及诊疗的意义。
该研究表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
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
这些发现意味着,目前迫切需要结合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新冠病毒患者临床症状
通过对不同亚型的更加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第二,对疫苗研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异是病毒的特性,病毒毒珠分属其种群不同,突变后所产生的亚种不同,自然在人体血清中所产生的抗体也就不同,因此也就给疫苗研发带来了新的变数,增加研发的难度和降低研发的速度,可能不得不重新改变方向,或者不得不针对不同亚种研制更有针对性的不同疫苗,或者重新另起炉灶从头开始。
第三,可以为预防与人类共存尽早做好准备。
病毒的突变的目的是为了无非是为了适应新的宿主以利于自己繁殖和生存,从这方面说应该会往更弱的方向发展。
研究也发现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这也意味着于人类共存的可能在加大。
同时近段各地出现的治愈后复查又阴转阳的现象似乎也在印证着这种可能,因为按照治愈标准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3~5天应该已产生抗体,再次转阳除抗体不足之外,是不是有可能不再具体较强的传染性,而要长期与患者伴随呢?
对新冠病毒的进一步的跟踪研究终将接开这些迷团。
病毒发生突变是它的天性,但它再突变也还是新冠病毒的延续,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对它的了解也必将会越来越深入,应对的策略和措施也自然会越来越多,战胜它将是迟早的事。

参考:

新冠病毒变异究竟什么?
3月3日,《国家科学评论》发表题为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的论文,通过对迄今最大规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
揭示了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这两个亚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相距甚远。
分析表明,这些病毒株一共存在149个突变位点,且多数突变在近期发生。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103个病毒株中的101个属于两个亚型之一。
具体而言,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
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常规应该是相对古老的S型新冠病毒应该产生更多的病毒株,因其有更多的时间在人群中传播。
然而,基因组数据表明L型占70%,S型占30%,且每个L型病毒株比S型携带了相对较多的新生突变。
作者认为:L型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或者在人体内复制更快,因此可能意味着其毒力也更大。
L型病毒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症状,因而更容易受到人工干预,通过强力的管控,感染人数大量减少。
这两个亚型都有何不同。
S型率先出现,更加古老但是突变概率较低,同时传染性较低,因此较容易控制。
L型后面出现但是携带了更多的新生突变。
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同时L型病毒传播能力更强,但是通过强力的管控可以大量减少感染人数。
新冠突变会对治疗有什么影响吗?
先说一个最重要的点,我们目前没有特效药针对新冠病毒。
虽然目前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但都还没有公布最终的结果。
临床上目前主要是中药治疗,抗病毒临床试验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其中对症支持治疗是目前治疗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手段。
对症支持治疗可以理解为,缺氧我给你氧气,血压不足我给你补液升压等等措施。
包括ECMO等都属于对症支持治疗的范畴。
因此这次新冠的突变对于主要的治疗没有影响。
我们接下去要做什么?
这几日的疫情也告诉我们疫情还远没有结束,国外在持续爆发,且没有看到控制的迹象。
因此加强管控仍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加强对基因的检测,及时发现病毒突变。
为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还要警惕新冠病毒向类似流感病毒突变的可能,最终有可能变为一个传染性极强,致病力低,最终死亡率接近流感病毒的可能。

参考:
看起来这个病毒让人越来越头疼,其实类似流感病毒以前应该也是这种特点,所以感冒年年流行,无法消灭。
人类或许只有想办法怎样与之共存吧!有些国家在让儿童在小时候尽量接触自然环境,以获得各种普通病毒的免疫力或许是一种解决方法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