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书法真谛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其记载传递信息等实用功能。
所谓书法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法度,而不是随便乱写,但法不是死法,要有变化,有创新。
但创新一定是有法可依的,不能用尿盆来炒菜当做也是创新。
既然是艺术,一定是有美感、有创造性、有生命力的,丑陋的让人们看着难受的所谓书法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参考: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练习。

参考:

书法艺术亦迎合而生,从伏羲氏之八卦
象形文字为中国汉民族文字升华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理论来自《易经》阴阳之学说。
蔡邕《山势》曰:“夫书起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阐明书法艺术,内含阴阳之哲理。
高等学校教程《美学概论》引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倡导之两种世界观:一是雄伟、一是优雅(此学说晚于我国《易经》阴阳之学说五六百年)。
雄伟可以唤起人们奋发有为的意志,使人感动;
优雅唤起人们悠闲、愉快的情绪,使人愉悦,即中国书法阴阳之外延与内涵——刚柔、大雅、气韵是也。
宇宙间除此两种美感外,则无更大力量支配艺术人生。
刚性之美感曰气,柔性之美感曰韵。
正如元代杨维祯所说:“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 气,即气力;
气势,如大气磅礴、浩然正气、生气勃勃、气冲斗牛......表现为崇高伟大、庄严神圣、正直不阿、刚健雄壮、深厚遒劲、奔放豪迈、坚强峻峭、慷慨激昂等。
韵,即韵律、风韵。
如音乐声调之美,诗词歌赋之雅兴。
表现为妩媚清秀、潇洒飘逸、跌宕隽永、淡远沉静、含蓄幽雅、婉转多姿等。
气出于意志、韵出于情感;
气以实出,韵以虚生;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
气韵在笔墨未到之虚白处,令人遐想不已;
虚幻把想像之境界引向深邃缥缈之中,只有“虚”,才使想像扎上翅膀,才使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咀嚼不尽之神秘韵味。

参考:
汉字是书法的本源,书法是汉字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书法也是华夏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特殊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之林中比较少见的艺术种类。
书法艺术跟文化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而书法艺术的勃兴,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那么,什么是书法艺术的精髓呢?
文化交流传承的视觉性表现艺术书法作为世界独一份的文化艺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书法在世界上享有的特殊标签。
书法家把自己领悟到的文化内容,通过精炼归纳再把它书写成书法作品,就完成了一个内容通过视觉艺术传承的传播的价值实体,而欣赏者通过这个价值实体再来了解回味文化中的内涵。
一方面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又通过书法的表现让人们领略中国书法表现出来的精神张力和视觉冲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薪久远的文化密码!雄浑的文化基因和深邃的历史感。
伴随文字的出现,中国书法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到草书历史进程。
从甲骨文的滥觞、书法审美日渐的成熟的金文、中国书法的精神自觉的篆书、雄强的气势宏阔的隶书、大气中正之楷书、婉转流美而不失刚健的行书到精神之舞点划成仙的草书! 几千年的时间跨度,书法伴随经典的文化,从象形到会意的智慧演进,从简单的空间造型一步一步的发展到今天的最高全方位审美境界!‘民族精神生态和文化传承的风向标随着书法的本体延伸,以文化作为内核的中国书法,不断地吸取有赢有营养的价值成分,自觉摒弃一些非文化价值体现的书法糟粕。
书法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我修为,不断的深耕文化的精神领地,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书法审美观点。
因此,在书法文化传承中,一些狂躁的、粗暴的与传统相悖的非文化类书法作品,在有意无意之中就被人们的驱赶出去了思想领地,自动的保留了自由中和、积极向上的审美倾向!最有价值的艺术传承中国书法是书法人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见证和记录,以对文化精髓的带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呈现,让人感觉时代的文化艺术的脉动,社会变革进步的气息,历久而弥新的残存书法史料,也彰显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格调,是集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大成的三位一体的权重史料。
具有无可替代的文饰作用中国书法的装饰性作用也不容小觑,由南至北的名胜古迹、从古至今的雕梁画栋、文人雅士的精致小居,到处可见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书法牌匾、意趣横生的各式对联和催人奋进的励志条幅!
但是的我们可以就此问题发出一些讨论,即到底什么是书法?
或者说书法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每个艺术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第一年基本都会开一个课程,叫艺术原理,说白了就是讨论到底什么是艺术。
其中有个课程章节是历史上各种大牛对艺术的解释。
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书法家对书法的解释有很多,但整合起来基本是两个字:技与道。
如书圣王羲之在《书论》种说: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大抵书须存思......王僧虔在《论书》中说: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论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
意,先天,书之本也。
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这三位,我认为刘熙载说的最全面,更接近书法的本质。
技,即技法,是任何艺术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技法的锤炼是每个学书法的人的必经之路,这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关于道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于198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座谈会上说道:“我想书法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可以说是核心的核心。
”后来又在1999年的《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谈到:“多年以前,我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当时觉得有似乎有点说过头,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包括实践,我越来越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我认为,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停留在艺术的阶段,恐怕还不够,那是一种“道”,是中国人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露。
” 意,或者道基本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道”体现的是一种抽象性,书法也是,具体表现在它没有一定的形态,是形式上的,故也是无限的。
以道求真,对真实人性的寻觅与反省,以“道”“真”为支点,建造其中华文化的恢弘壮丽、博大精深,铸就中华民族的性格,或许可以理解为书法的真谛吧。

参考:
书法的真谛就是硬笔写成这样
参考:
推荐:赵孟頫《前赤壁赋》笔法解析(第一讲),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c600004a122ba706c80\",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500, \"duration\": 416, \"hash_id\": 4794156011527139342, \"vu\": \"0c84362e8cc142da920e62b3d558ef8f\", \"item_id\": 6469723893757116941, \"user_id\": 5480563387, \"thumb_url\": \"3c600004a122ba706c80\", \"md5\": \"f353f683ae547e2d5ec0d28f5c565b4d\", \"neardup_id\": 4794156011527139342} --}赵孟頫《前赤壁赋》笔法解析(第二讲),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c6b0002c6f6c1d0d399\",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514, \"duration\": 449, \"hash_id\": 14550925612115713634, \"vu\": \"2e2bcc10afc74e159f89b34e317c9bc5\", \"item_id\": 6470043978875027981, \"user_id\": 5480563387, \"thumb_url\": \"3c6b0002c6f6c1d0d399\", \"md5\": \"a46c2be7036e3245728a6021d01b6852\", \"neardup_id\": 14550925612115713634} --}赵孟頫《前赤壁赋》笔法解析(第三讲),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c690002e2ffb9f4b4b0\",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504, \"duration\": 322, \"hash_id\": 12533675432339772982, \"vu\": \"d4fc0cc4e2334052afd8a8d2b587ac71\", \"item_id\": 6470056500847968781, \"user_id\": 5480563387, \"thumb_url\": \"3c690002e2ffb9f4b4b0\", \"md5\": \"8bad44409b1c794f43f615ebcce4e2a5\", \"neardup_id\": 12533675432339772982} --}赵孟頫《前赤壁赋》笔法解析(第四讲),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c6b000308bea1517270\",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500, \"duration\": 584, \"hash_id\": 14361659138836931870, \"vu\": \"88cef2136bff41f39157b36336e59f81\", \"item_id\": 6470070605340213773, \"user_id\": 5480563387, \"thumb_url\": \"3c6b000308bea1517270\", \"md5\": \"41ac50dad667482f2272104f87251baf\", \"neardup_id\": 14361659138836931870} --}赵孟頫《前赤壁赋》笔法解析(第五讲),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c6500017c88066942be\",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498, \"duration\": 404, \"hash_id\": 16275523726481630126, \"vu\": \"6ca48f4d208b4896958d77ed1f926158\", \"item_id\": 6470098933631681038, \"user_id\": 5480563387, \"thumb_url\": \"3c6500017c88066942be\", \"md5\": \"0d9ea33d40b96829c279f7a18d43d3af\", \"neardup_id\": 16275523726481630126} --}更多书法视频,见于恋上八雅。
书法的精髓有三个:创体、表美、蕴意,从艺术上讲,重点是表美。
这个美本身就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譬如架构美、形态美、笔画美、行笔美、文体美、表意美、语感美、叙事美等等。
书法是表现文字张力的一种手段,是把文字赋予美的含义并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而文字又是历史与文化的纪录,于是书法本身就蕴藏着历史沿革的轨迹和文化事件的勾勒。
也正因为如此,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书法即有“道”也有“术”。
书法的道来自书法本身的存在,它把语言变成文字,并把文字进行美化以彰显文字本身的魅力,同时又记录和表现了文字对事物的描述。
书法的术是书法的技巧和能力的体现,它让行书者即书法的属主不仅对书写文字的形体了然于胸,而且对笔墨纸张及运用技法也能驾轻就熟,让表现的过程行云流水、笔走龙蛇、泼墨挥就,使表现的结果能部分直至完全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和期望。
书法的主体是文字,而文字又是书法的“非物质”载体,是确立书法润笔蘸墨之意义的真谛。
文字出现在语言之后,文明出现在文字之后,而书法出现在文明之后却又是对文明确立的最好诠释。
关于中国的文明史的确认,有多种说法: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应该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3千多年,理由是,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证和甲骨文,已经足以证明当时人们采用象形文字来正式记录王朝更迭及人类的社会活动。
中国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历史更早,至少应该在黄帝之后的夏朝,距今4千多年,而声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其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距今应该至少有5千乃至6千多年。
由于先秦时期的历史多为“口传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难以合理匹配,跨度大、谬误多、还有许多衔接不上的断代,因此任何所谓的定论都难以让人信服,比如黄帝的历史就有1千多年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390年到公元前2600年。
之所以要提及文明史的认定,因为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书法文明史也如此。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要比一个国家的文明史长。
但国家可以使民族更凝聚、使文化更强大。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文明史是不等长的。
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科学考证表明,中国以当前国土范围之上的文化所滋养和产生的“中华文明”,其重要体现“中国文字”最早出现在1万年前。
宁夏卫宁北山区大麦地的岩画群中发现的“

新疆喀纳斯湖上的“吐鲁克岩画”与“
我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应该是从“计数符”和“象形字”开始的,西方也不例外,这才符合人类的思维和言行习惯。
文字的记录方式就是书写。
其实书写已经是比较高级的阶段,最早的书写应该是涂抹或涂画。
早期的书写难于保存,于是出现了雕刻。
雕刻的成本高,于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
纸写之前的文字记载用的是“绢写”、“签写”或“简刻”,做成用于给皇帝批阅的“竹简上疏”及给大臣们浏览的“国家文件”,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一般百姓哪里见得着?
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墨的出现最早。
殷商时期就有制墨工艺了。
竹简出现在战国时代,毛笔出现在秦始皇时代,纸的出现是在西汉晚年,而砚的出现与墨差不多,是在殷商时期。
文房四宝是构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书法文明的基础物质条件。
由于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从构画开始的,因此,中国书法与绘画能够很自然地、轻松地结合一起,相映成辉。
江南许多书法艺人可以把任何“字”都变成“画”写成“字画”,光是一个“龙”的写法就有无数种。
但西方不同。
西方文字经过了“抽象成型”阶段,让文字先“字母化”,再由字母组成文字及词句。
这是一次“造字文化运动”,由此建立了“文字文明”,使西方社会能把大量的语言通过语音拼写方式用文字记录和表现出来,唯此而让西方人获益匪浅——由于文字的原因,西方人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以及行为达到的领域总是要快于我们。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西方书法就没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呆滞单一的字母组合不可能表现出那么丰富多彩的书写艺术。
因此,书法只有在中国并因中国而在东方才有强大的生命和至高的境界。
日本、韩国的书法源于中国,与中国共同形成了东方书法,但万源同宗,世界书法只要研究中国就足够了。
中国书法启蒙于商,形雏于周,建立于秦,成就于汉,发展于晋隋、辉煌于唐宋,直至今日。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甲骨文,在龟甲和骨片上刻字凿画,记录事件或表示信仰。
随着殷墨的出现,开始在刻凿的凹处点上墨汁,凸显痕迹。
这些活动不仅是祭祀和士大夫之间“重大国事”交流的需要,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文字最初的美感,之后,刻意酌墨的书刻行为便延展开。
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刻工和书匠,只有靠祭司或士大夫自己亲力亲为了。
可以想象,他们在刻出一组好字、点上墨汁之后,多么有成就感的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
汉字真正形成是在西周晚期。
大篆的出现,使文字“线条化”了,于是,文字由“画”向“字”迈出了一大步,刻画也变成了刻字。
书写文字的美感就这样第一次的体现了出来。
创造大篆体的人当然就是书法家,可能不止一
但这个叫“史籀”的文官,作为周宣王的太史授命建立了大篆书体,又称“籀文”,是在金文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金文与契形文字很相像),奠定了汉字的基础,成为中华文字的主流,也是中国字的鼻祖。
西周在宣王时期曾经“中兴”过一阵,文字文化也随着国运和政治的需要而中兴。
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现在的中国字也许是另外的样子。
宰相李斯奉秦始皇命废除六国文字,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小篆,使文字的书写笔画更简洁清晰、字体更规范标准,也更容易辨认和流通,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产生歧义而缪及四方了。
于是,李斯也成为了一个书法家。
出土于唐朝的前秦时期的“石鼓文”,字势雄浑厚朴,用笔匀圆挺拔,行列均衡疏朗。
苏东坡称为:“上迫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筘鞧(筘鞧:紧缩小心之意)。
”对其书写刻画端秀大气之美倍加赞誉。
石鼓文不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古代书法的大成之作,还侧面验证了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即:“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河南,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在陕西。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汉字走向现代的几个重要阶段。
隶书的起源也是在秦始皇时代,由小吏程邈始创,最初成字三千,秦始皇观之大悦遂赦其罪而升为御史。
隶书的“隶”就是下属佐隶的意思。
从隶书开始,文字由士大夫的把玩逐步进入了民间。
隶书完全改变了篆体横竖线条随意变化的书写方式,点、横、竖、撇、捺……汉字笔画的基础由此形成。
所谓“横竖之间有形体,点捺之间有招式。
”当然,程邈也是书法家。
隶书之间还有不同,“秦隶”称为“古隶”,“汉隶”称为“今隶”。
今隶又称“八分书”,其特点:撇、捺分别从两旁翘起,像八字,始创人王次仲,与程邈时代大致相同,但成就时代却在东汉,代表人物叫蔡邕,是东汉灵帝时代的人。
从古代书法美学的角度看,今隶比古隶容易表现,但从现代书法美学看,所有的隶书都太呆滞而扁平,缺乏生气和动感,不能激励人们的想象空间。
也有把唐楷称为今隶,把汉隶称为古隶的。
而我认为前面的说法更为妥当。
楷书称为“正书”或“真书”,始成于东汉,距今也有两千年历史。
那时,笔墨纸砚皆已具备,书写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于是中国真正的书法时代开始了。
东汉时代有许多书法大家,以隶书见长,留刻于碑文之上,如:《华山庙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等,可惜未有姓名而不知所为何人也。
楷书的名家很多并自成一体,如“欧体”、“虞体”、“颜体”、“柳体”、“赵体”等等,多为唐宋文人。
从篆书弯弯曲曲,到隶书一波三折,再到楷书秀丽挺拔,书写速度加快了许多,表现力也大大提高。
无数文物证明,汉字形体的艺术表现在这段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发展。
事实上,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汉朝有所成就的。
楷书之后,汉字的艺术书法作品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开始迸发。
草书最早始发于汉,为“隶草”,即为了快速书写隶书之便而形成的手法。
草书形成于汉却成就于唐并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看过怀素《自叙帖》,那流畅回转、奔放不羁的风格的确让人有视觉的冲击和感悟的震撼。
不过狂草可不好认读,有时我契形文字看懂了还没看懂狂草。
那过于简化并弯来扭去的线条,只能表达让人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含义。
狂草于是向“纯艺术”方向走得更远。
行书的产生自当在草书之后,约于东汉末年,形式却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为了书写方便而又兼顾了美观。
行书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乃至现代书法史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书法上说的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就是形容行书的。
即能疾写飞书又易让人辨读,唯行书最佳耳。
行书的变异体行草,为书法艺术表现的宽度并同时又降低其艺术表现的难度立下了磐石砥柱之功。
我们可以说,秦代是中国文字建立的时代,汉代是中国书法建立的时代。
中国书法的伟大文明,从汉代就拉开了序幕。
随着中国封建王朝鼎盛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字文化的绚烂花朵已无法抗拒的向世人绽放。
唐诗宋词华丽篇章所形成的文学盛汇给书法艺术赋予了更长久的生命、更牢固的地位、更深刻的内涵。
自古代“创体”以来,中国书法虽在文体上格局若定,但在“表美”和“蕴意”上却行无止境。
美的表现之艺术价值追求更高,意的感悟之文学内涵探究弥深。
于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不仅在于表现外型的美,还在于表现内涵的深。

参考:
书法的真谛=书法技法+感情流露+天然浪漫。
首先称为书法,必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上,符合书法的法则,用笔,结构,章法要有模式尺度,要符合书法的审美观,你胡写乱写、用笔不对,结构章法不好,这不叫书法。
有的人楷书写的特别好,至少让人一看横平竖直,好像复印机印出来的,这种只能称为字,写字而已,不是书法。
因为字已经写死了写僵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字写的很好看,但偏偏不被认同的原因。
丑书、江湖书法那更不能称为书法了,连基本的书法技法规则都不符合。
其次好的书法作品里面是有作者的真实感情流露。
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把他失去侄子的那种痛苦悲怆写的淋漓尽致。
现在人写书法,比较急功近利,大部分都为出名为金钱,书法作品都会刻意创造,为入展而创造,那么你想他有多少感情在里面。
再其次,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实还是要有天然浪漫的感觉。
蔡邕说过:“书法肇于自然”。
其实汉字都是从生活中而来,到现今字变体不少。
一笔一划要各像其形,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但有些书者求奇求怪,乱变其形,有的算是创新,但大多恐怕已入魔道而不自知。

参考:
书法真谛在于美学价值与哲学情感。
一、书法有其深厚的内在哲理 1、传统书法艺术以大自然阴阳之学说展示世间万物的高尚境界与优美内涵。
从伏羲氏之河
象形文字为中国汉民族文字升华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来自《易经》阴阳之学说。
蔡邕《山势》曰:“夫书起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阐明书法艺术,内含阴阳之哲理。
2、客观而又辩证 书法艺术以点线呈现事物形态,是人性之神态,暗示而隐隐然,不像美术之显露;
是朦胧,不像论文语言之明朗;
是意象而非形象;
是月光之影像,而非物象也,此乃其魅力所在。
(《书法技艺》) 3、宏观与微观 书法的布局既有宏观世界,又具微观视野。
既密不透风又辽远广阔;
既幽深莫测又清晰如镜;
既错落有致,又方圆有度…… 4、道法自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就因为有着深厚的东方哲学内蕴。
5、作字如做人 (1)心境:静则思,思则成,非宁静无以致远。
浮则一事无成。
(2)诚心:书画是“心画”,心中有字,才能写出字,心中有美好,才能写好字。
(3)科学:书法讲究科学方法,执笔、结体、章法,均有严谨法度。
(4)身体:笔力、腕力、气力或心力,缺一不可。
(5)执着:无技不成书,百炼方成钢。
(6)创新:书法千年演化,须法古,无古则无今。
但又不满足过去,必须创新,有古才能新,新中有古,回味无穷。
所谓功夫在字外,这亦是书法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二、美学价值 1、《美学概论》引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倡导之两种世界观:一是雄伟、一是优雅(此学说晚于我国《易经》阴阳之学说五六百年)。
雄伟可以唤起人们奋发有为的意志,使人感动;
优雅唤起人们悠闲、愉快的情绪,使人愉悦,即中国书法阴阳之外延与内涵——刚柔、大雅、气韵。
2、刚性之美感曰气,柔性之美感曰韵。
正如元代杨维祯所说:“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 3、气,即气力;
气势,如大气磅礴、浩然正气、生气勃勃、气冲斗牛......表现为崇高伟大、庄严神圣、正直不阿、刚健雄壮、深厚遒劲、奔放豪迈、坚强峻峭、慷慨激昂等。
韵,即韵律、风韵。
如音乐声调之美,诗词歌赋之雅兴。
表现为妩媚清秀、潇洒飘逸、跌宕隽永、淡远沉静、含蓄幽雅、婉转多姿等。
气出于意志、韵出于情感;
气以实出,韵以虚生;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
气韵在笔墨未到之虚白处,令人遐想不已;
虚幻把想像之境界引向深邃缥缈之中,只有“虚”,才使想像扎上翅膀,才使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咀嚼不尽之神秘韵味。
4、气韵 以抽象或曰意象之点画或曰线条及其汉字之形态。
如:曲、直粗、细、疏、密、方、圆、大、小、及其千姿百态而呈现之。
其手腕表现:轻、重;
急、缓;
快、慢;
顿、挫;
高、低;
俯、仰;
涩滞、流畅;
中、侧等动感。
5、笔力 每一笔有一笔之遒劲,每一字有一字之形态,每一行有一行之行气,每一章有一章之章法及意境,像音乐的每个曲子,有其不同的曲调和情感;
像诗词,每一首其不同之韵律及意境,均由作者之美感、爱好、性格、技巧、想象、灵感及其基本功、文学艺术修养而成其不同之风格,多变之高雅作品。
6、韵律 书法是无声之音乐,声乐乃八个音符之无限变化,系听觉艺术;
书法乃8种笔画之无极演变,系视觉艺术。
声乐与书法之形式不同,但其节奏韵律之共性,实无差异。

参考:
内心表达
参考: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但凡带“真谛”两个字的,都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即使自己觉得说清楚了,仍然会有不少人认为你的说法有失偏颇。
书法,往浅处说,就是一张纸,上面有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字,旁边一些小一点的字,后边会有作者的名字,还有一两颗红色的印章做点缀。
这就是书法,当你看看到这张纸的时候内心能有有所触动,哪怕是一点点触动,或是欣喜,或是激昂,或是忧郁,或是压抑,等等。
书法的真谛,可能就在这个触动当中。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的最原始功能就是传递某种信息,这也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功能,但是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是,书法除了简单的汉字表意功能之外,还带有书写者在写字时自身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怀。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好天气里,一群文艺青年在野外一块喝酒写诗,兴致很高,王羲之的《兰亭序》除了文本内容之外,通过行云流水的书法进一步表达出来了当时的情况和想法。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除了文本之外,同样从书法角度看也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悲愤心情。
苏东坡的《寒食帖》,同样如此,除了苏东坡所写的两首诗之外,笔墨纸间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当时的境遇和感受。
所以说,书法的真谛,我认为就是传达一种情感,或者说是传达精神上的某种东西,但是这种传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完成,一部分是读者去完成,而后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这样一层纸,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传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