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国家有没有从中国的史料中发现自己国家没有记载过的历史

好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国的史料”,在亚洲邻近国家当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简单粗暴地说,中国的官修二十四史,就是亚洲历史的“坐标系”。
邻近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象中国这样持续如此长久、无断代的历史记录,也就是,现代各民族国家,或多或少都有历史记载上的空白。
那怎么办呢?
在境内挖出个遗址来,挖出个文物来,测定年代,就赶紧去中国史料上找一找,有没有跟这些能靠得上的记载。
找到了,欢欣鼓舞,我国历史上的空白时期又填补了一段哦也~~然后这些现代国家的现代历史学家就可以据(中国的)史料和新鲜发掘的考古材料,来编撰本国历史了。
其实这个工作,也不只是现代国家才开始做。
比如朝鲜半岛,现存能见到的最古代的官方正史《三国史记》(朝鲜语发音:Samguk sagi),编撰于公元1145年(中国是在元朝),主要写的是隋唐及以前半岛上新罗、高句丽、百济互掐以及和中国政权掐的历史,全部都是以汉语文言文写的。
作者金富轼等人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五百年以前的史事?
据说参考依据了本国现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和《花郎世记》,但也直接大量引用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材料。
另外,印度近代发掘出的很多佛寺遗址,确定其名称性质,是依据玄奘(唐僧)的《大唐西域记》系列作品。
土耳其声称本国国号最早出现的依据,是唐朝的双语《阙特勤碑》碑文,日本视为国宝的最早政权确立证据,是汉朝赐过去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参考:
不但有,而且历代都有很多。
拜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与史学底蕴所赐,这些记载于中国史料里,且经历岁月考验流传下来的“外国元素”,不但是煌煌史册里的别样风姿,今天更有超越国界的价值,甚至为很多国家民族的“寻根”之路,都点亮了一盏明灯。
典型一本,就是元朝学者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
这位元代地理学家,元成宗年间的普通官员,作为使团成员出使真腊国(柬埔寨),在真腊国都吴哥滞留一年多时间,亲眼见识了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归国后欣然动笔,写成八千五百字篇幅的《真腊风土记》,把这一路的所见,真腊王国的风土人情,还有吴哥窟恢宏的建筑与精美雕刻统统写尽,是为元代各色旅行笔记里,非常别致的一篇。
也许在周达观看来,这只是一篇随手的笔记,但是到了今天,这篇看似“普通”的笔记,却有着超越国界的震撼:柬埔寨民族的上古历史,几乎全依赖于传说,其古代史上的变迁,几乎都要依赖于中国历史书的记载。
放在真腊王国身上,由于这个王国在十五世纪时遭到暹罗(泰国)打击,不得不放弃吴哥,辉煌一时的吴哥文化就此荒废隐没,到了近代时,甚至还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不存在的传说”。
幸亏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出版传播,才为古代柬埔寨文化正了名。
随着吴哥窟遗址被发掘,《真腊风土记》对照考古准确无误的记载,更是狠狠打脸了诸多西方学者。
更重要的是,八千五百字的《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了真腊王国的风土人情,从宫廷的礼仪制度到经济文明,几乎是一应俱全。
比如书中见证,那在印支地区广为种植的东南亚高产水稻,绝非欧洲人宣传的“西方文明带来”,却恰是真腊王国的重要贡献。
书中记载的六十多个柬埔寨语词,更被看作柬埔寨民族的传承宝贝。
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存在,多灾多难的柬埔寨民族,才清楚看到了自己祖先留下的文明传承。
而比起《真腊风土记》这样的数千字随笔来,另一本中国“大部头”的史料,至今依然为中亚乃至南亚的历史考古发掘,做着无与伦比的贡献——大唐高僧玄奘的12卷心血巨著:《大唐西域记》。
比起《西游记》神话里,那位多次从妖怪饭锅里逃生的唐三藏来,历史上真实的“唐三藏”玄奘大师,走的是一条更艰难的取经路,没有孙
归国后更将这一路见闻,写成12卷《大唐西域记》,不止写了一路惊险往事,更写尽从东至中国新疆西至伊朗南达印度,这一广袤土地上的风土人情。
对于世界历史研究,意义不可估量。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玄奘大师归国后,印度大陆持续不断的战乱纷争。
唐朝同时代的印度文明,几乎都纷纷毁于战火之中。
于是,想要研究古代印度的风土人情,乃至发掘古代中亚国家的城邦遗址,《大唐西域记》就成了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比如印度当时英雄戒日王的相关资料,大多都要从《大唐西域记》中寻找。
古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迦毗罗卫国,自近代起就成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印度考古工作者以《大唐西域记》为线索,终于在比普拉瓦找到了“迦毗罗卫国”的遗址,一举轰动全世界。
甚至,今天阿富汗境内吐火罗古国的地理,巴基斯坦境内“”健驮罗”文明的风姿,这些叫当地学者头疼不已的课题,也同样因为一本《大唐西域记》迎刃而解。
这部玄奘大师晚年写下的回忆,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宗教范畴,却是至今为止,中亚南亚各国历史研究者们,几乎离不开的“精确导航”。
这样的导航价值,与其说,是写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如说,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以其负责任的传承,做出的超越国界的历史贡献。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参考:
这个就太多啦,可以说中国周边国家的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历史,基本上都需要从中国史料中找记录。
比如日本好了,日本最早的史书叫《古事记》,它是712年写成的,这时候的中国早就有了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等等历史著作。
而古事记还不算真正的历史史。
里面大部分是神话,所以也是文学书。
那以前的日本历史怎么算?
如果就日本自己的记录,那是没办法的,只好从中国历史中寻找。
比如班固的《汉书》中有对日本的确切记录,把日本称为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这是当时日本人自己接受的称呼。
日本博物馆有一个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中文的,就是中国皇帝光武帝赐给他们的。
倭有矮的意思,大概当时的日本人都矮。
现在日本人不喜欢这个称呼,那我们就换个叫法嘛,他们开心就好啊。
《三国志》还专门给日本立了传,里面的记载很详细,甚至有日本岛上各国的政治斗争,这些东西,不从中国来。
日本怎么知道自己是个啥?
还有朝鲜,《史记》中就有朝鲜的记录了,周朝的时候,商贵族箕子到了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
战国末,燕人卫满到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这些都是中国史书有记的。
朝鲜第一本史书《三国史记》 写于1145年,中文写的,那时候,朝鲜文字还没出来呢。
没有中国史料,他们谁知道自己是谁?
还有中亚地区,那更依赖中国史料了,因为这个地区变动很大,文化更迭了多次,更一次,就毁一次,现在住的人根本不是以前那批人,所以对以前的历史,完全是搞不懂,只有中国通西域了,各种文字资料里有记载。
据说,咱们国家到他们那友好访问,最好的礼物就是组织学者汇编一下中国史料中有关他们的记录,以填补彼国历史之空白。
接下来,还有印度,印度虽然也是文明古国。
但历史这一块,却是空白的,也是文明被洗涮涮的原因。
印度有很多古迹。
但时间久了,没人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怎么办,请打开《大唐西域记》,请唐长老告诉你,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
在印度的考古学者要是手头没有一本大唐西域记,那纯粹就是瞎子摸象。
还有东南亚,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叫《真腊风土记》,是一位叫周达观的元代人到柬埔寨旅游写的游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古都吴哥。
后面,真腊国迁都金边,这个古都被森林埋没。
谁也不知道了,后面有探险家发现了这个地方,但不知道是什么。
翻开《真腊风土记》,一对比,这才知道是古都吴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中国的历史记载浩如烟海,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奇观,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没有像这样完整的记录。

参考: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了,印度的那烂陀寺考古就是与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作为参照的,经过考古学家对《大唐西域记》的查对,才确定了那烂陀寺的遗址。
我在看了《大唐西域记》的序言才知,还有比玄奘大师更早到印度的中国人。
在序言中我还看到印度的某历史学家也说过,如果没有了中国人的文献记录,印度的历史将无可考证。
还有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在唐宋的史书中都有记录。
如《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中就说“大食 ,本 波斯 地。
男子鼻高,黑而髯。
女子白晳,出辄鄣面”。
在《辽史》中也有记录。
大秦也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还有近东地区的称呼,唐朝的时候,长安就已经和拂菻(拜占廷帝国)有使节和通商来往了。
唐朝的杜环在他的游记《经行记》中还记录他游历东罗马帝国(拂菻)的经历。
还有南北朝时的僧人慧深,也在史书中留下了他游历扶桑国和其东边的女国的经历。
而有很多学者论证扶桑国是美洲的墨西哥,美国人黙茨女士在《几近褪色的记忆》中多次引用了《梁书》中慧深的经历来说明美洲的风土人情。
而从《几近褪色的记忆》看,《山海经》是世界上最早描写美洲的书籍,作者也对中国古人用脚丈量美洲大地而膜拜。
从这些说,中国的史料上对世界的描述很丰富的。
我说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要知道中国人的文字历史可是很久远的。

参考:
小伙伴们,看看阿曼博物馆里,他们用中国的历史典籍来佐证他们的历史。
初中英语水平就能看懂。
我们的历史专家、历史老师找找这样的历史典籍里有吗?
小伙伴们为我们的中华民族骄傲吧。

参考:
可以这么说,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基本都需要借助中国历史来讲述和发掘本国历史。
印度的就不说了,我这里说蒙古。
成吉思汗的故事在他死后70多年,由元朝史官用创立不久的蒙文(在原畏吾尔文文字基础上创立,结合汉字竖写法而形成的蒙文,后称老蒙文)写成了《蒙古秘史》一书,但史官考虑到蒙文的局限性,为确保此书流传下去,用汉字标记蒙语发音的办法,写成了汉字版的《蒙古秘史》,并编入元史。
历经几百年,改朝换代,原版蒙文《蒙古秘史》因为无人能识别老蒙文。
已然成了天书,也不知所踪。
而流传到明代至今的,就是汉文版蒙文《蒙古秘史》。
后人根据汉字发音和其对应的蒙语含义,整理出了这部《蒙古秘史》,成为不朽的历史名著。
这也就是今天所有成吉思汗生凭故事的由来。

参考:
肯定有啊,印度就是这样的啊,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印度的历史是由印度人创造,中国人记载,英国人发掘!也就是说,印度的历史是由中国人记载的,最主要的功劳就要属唐玄奘,唐玄奘游历印度的时候,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录了下来,而在之后,英国人凭借着唐玄奘的记载,在印度土地上准确的发掘出许多的历史遗迹!因此,印度人如今想要造就本国历史,还真的要感谢唐玄奘!
参考:
我前几年去过吴哥窟,才知道说那个王国的历史在国家历史里就没有记录,发现后查找历史,发现在我们元代的历史记录中才得知,因为当年朝廷派人去那边做交流沟通。
还有朝鲜的很多历史也是在我们的史书记载中得到连续性,但最鄙视的就是棒子,不要脸的程度世界第一,没有之一!
参考:
日本就是一个,日本历史中最早的信史记载就来自中国汉代的史料。
首次详细记载日本历史状况的史料则出自《三国志》。
三国时期,古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为了稳定时局,于魏明帝景初3年(公元239年)派遣正使难升米、次使都巿牛利,经由朝鲜半岛带方郡(今平壤以南)去与曹魏交好。
当时公孙渊叛乱,魏明帝曹叡派太尉司马懿前去征讨。
难升米和都巿牛利一直等到战事结束才赴洛阳朝见曹叡。
曹叡赐卑弥呼“亲魏倭王”称号,赠布、金、刀、铜镜、珍珠、铅丹等。
魏明帝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叡命建中校尉梯儁携带诏书印绶前往日本,封卑弥呼为假倭王,并赐予金、帛、刀、镜等物,卑弥呼遣使上表答谢恩诏。
4年后,卑弥呼遣使伊声耆、掖邪狗向曹魏进贡。
曹叡授予掖邪狗率善中郎将印绶。
自此,日本与中原王朝的往来就有了常态化的记载。
但是,日本人为了不使自己所谓的2000年历史看起来是从中国来的,自己编造了很多历史,这其中有神话传说,包括什么天照大神、神武天皇,也有没有任何细节记载的所谓“八代天皇”,连编都懒得编了,反正把时间填满就算完事。
日本皇室的所谓“三神器”: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始终不向外人展示,连照片和复制品也极少出现,尤其是草薙剑,根本没人见过,连天皇夫妇自己恐怕都没见过。
外界猜测这“三神器”其实都是古代中国的赐品,十有八九就是曹叡赐的。
如果对外公开,被发现“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剑就是曹魏中郎将佩剑,那日本编造的古代史就会瞬间消散,面子上不好看。

参考:
每个国家的历史其实都是相互记载的,只是这种相互记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待对方的:很多时候对别人历史的记载是局限于和自己有关的那一部分。
有时自己没记载的事也可能被和自己打交道的对方给记下来,所以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的史书中发现本国没记载过的历史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在欧洲日耳曼人的早期历史其实主要是由罗马人记载的,而要研究亚洲国家的早期历史很多时候都离不开中国的史料。
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字都是在借鉴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这些国家形成文字的历史相对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的早期历史其实是由中国人记载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管子·揆度》记载了当时齐国进口的天下最好的七种商品,而其中之一就是“朝鲜之文皮”。
所谓“文皮”是指有花纹的虎豹皮,这说明当时朝鲜的虎豹皮就是输入齐国的重要商品之一。
汉初成书的《尔雅·释地》也提到了斥山有来自朝鲜一带的“文皮”。
这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朝鲜半岛就已通过海洋进行经贸联系。
春秋时期齐国主动与海外的朝鲜诸国做生意,从而开辟了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比汉武帝时期开辟的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至少早500多年。
《博物志》中就曾记载:齐国“越海而东,通于九夷”。
这里的“九夷”不仅是指朝鲜半岛,可能还包括日本列岛。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中国人其实对这些地区也并不足够了解,所以相关的记载往往过于简略或流于神话传说的形式。
直接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半岛的记载要相对更多一些:朝鲜半岛上出现的第一个有明确文字史料可考的政权是箕子朝鲜。
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
武王伐纣后对箕子的贤德之名钦佩不已。
久仰箕子大名的周武王将朝鲜封给了他,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周武王时代的朝鲜国和今天的朝鲜半岛其实并没关系——周武王时代的朝鲜国大体在今天辽宁省境内的辽河流域一带。
后来经过箕子朝鲜的开拓才逐渐将朝鲜半岛纳入其版
直到燕昭王征山戎、伐朝鲜,辽河流域被燕国占据,箕子朝鲜被迫将其统治中心迁往朝鲜半岛。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大体位于北部的大同江流域一带,和今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所统治的区域大致相当。
在今天韩国所统治的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在当时曾有一个箕子朝鲜并存的辰国。
辰国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为国家,事实上称其为部落联盟更合适。
中国的史书《三国志》有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故或名之秦韩”。
朝鲜半岛现存的最古老的官方正史《三国史记》编撰于公元1145年(这时的中国处于元朝统治之下)。
《三国史记》主要写的是隋唐及以前半岛上新罗、百济、高句丽互掐以及和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
作者金富轼等人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五百多年前的史事呢?
据说参考了现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和《花郎世记》,但也直接引用过中国的《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典籍。
海洋的阻隔使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要比对朝鲜半岛的了解更为有限,所以中国关于日本的早期历史的记载大多是类似于徐福东渡这样的传说故事。
周朝文献《海内北经》曾记载:“盖国在钜燕南,倭北。
倭属燕”。
《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曾有现代学者根据《东山经》复原古代中原先民向东海岛屿迁徙的路线
《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则记载着“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这条记载说的是日本列岛上一个名为倭奴国的政权曾遣使朝贡东汉王朝,汉光武帝刘秀则将金印绶带赐予其使者。
这件事的真伪曾一度为人质疑,直到公元1784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两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了一枚金印。
这枚金印经鉴定证明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奴国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公元238年日本列岛上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明帝曹睿。
曹魏政权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以及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
在我国南北朝的刘宋时期讃、珍、济、兴、武五代倭国王曾遣使要求刘宋朝廷册封自己为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
中国古籍对日本历史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文献《海内北经》中的“盖国在钜燕南,倭北。
倭属燕”。
直到中国唐代时期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片假名,后来日本人又根据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平假名,由此形成了日文的书写系统,从此日本历史由混沌的蒙昧状态进入到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而在此之前的汉倭奴王、邪马台国、倭五王等事迹均见于中国古籍的记载。
朝鲜、日本发明自己的文字后也反过来使用自己的文字对中国历史进行记载。
朝鲜、日本的早期历史几乎都见于中国古籍的记载,不过朝鲜、日本也有一部分零散的记载对我国历史起到了补充作用。
《李朝实录》中就对中国、日本、蒙古、琉球等东亚各国各自的历史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史进行过记载。
如今我国研究明清史有时就需要参考《李朝实录》。
1988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日本方面合拍了由日本导演佐藤纯弥执导的电影《敦煌》。
日本人为什么会拍关于中国历史题材的电影呢?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对敦煌学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同时起步的。
1909年日本《朝日新闻》登出内藤虎次郎《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
这被视为日本敦煌学第一篇历史性文献。
日本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就是总想把自己放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之下。
正是这一背景使日本对敦煌学、西域学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突出的:1953年日本成立了以石滨纯太郎为首的西域研究会。
西域研究会通过整理研究大谷瑞光新疆探察队留下的文献(大谷文书)创作出了《西域文化研究》。
1971年3月以铃木俊美为代表的东洋文库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整理出版了《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
中国和越南的史籍也同样起到了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作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了如今越南北部地区。
此后历经两汉、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这千余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
这也就是说在这千余年间中国史和越南史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那么中国史籍和越南史籍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记载自然也就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了。
吴哥窟柬埔寨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古迹,然而这处被埋没在密林深处的古迹是怎么被人发现的呢?
话说1861年1月柬埔寨西北部距离暹粒城以北5.5公里的热带雨林中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人已行走了整整5天。
穆奥本来是想来柬埔寨采集蝴蝶标本的,然而在这里他却偶然读到了由法国汉学家雷慕沙翻译的法文版《真腊风土记》,于是他决定在继续收集动植物标本的同时寻找东南亚失落的史前文明。
终于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里五座辉煌的尖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吴哥窟就此呈现在世人眼前。
开启亨利·穆奥探险之旅的《真腊风土记》是中国元代学者周达观所著:元成宗年间周达观作为使团成员出使真腊国(柬埔寨)。
周达观在真腊国都吴哥滞留的一年多时间里亲眼见识了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
归国后的周达观把自己在真腊国所见的风土人情写成了八千五百字篇幅的《真腊风土记》。
这对周达观也许只是一篇随手的笔记,但如今这篇游记已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史料。
15世纪真腊王国在暹罗人(泰国人)打击下放弃了吴哥城,迁都到了如今的柬埔寨首都金边。
从此辉煌一时的吴哥文化就此湮没于历史长河,甚至一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不存在的传说”。
正是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为如今研究柬埔寨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最早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古籍中同样对柬埔寨的邻国泰国有着大量记载:从金邻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赤土国、兰那泰王国到被称为“暹”的素可泰王朝、被称为“罗斛”或“暹罗斛”的阿瑜陀耶王朝以及郑信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和之后的曼谷王朝都在中国古籍中留下了宝贵的记载。
共有三百三十六卷的《明史》中第二百一十卷就是专门记载泰国历史的《暹罗传》:这一章节记录了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立国以来的历史变迁以及与中国明朝的关系。
中国的史籍中不仅记载了东亚、东南亚藩属国的历史,甚至位于中华汉字文化圈和宗藩朝贡圈之外的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历史也能在中国史籍中找到。
位于南亚的印度尽管也是一个文明古国,然而历史上雅利安人、马其顿人、阿拉伯人、突厥-蒙古人、英国人先后征服过印度次大陆。
长期以来印度人对记录自己的历史并不重视。
尽管印度有很多文明古迹,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没人知道这些古迹都是什么东西。
如今印度人探索自己的古代史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赖中国的法显、玄奘等求法高僧留下的记录。
古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迦毗罗卫国位于何处就曾是一大历史谜团,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印度考古工作者以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为线索才在比普拉瓦找到了“迦毗罗卫国”的遗址。
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吐火罗古国的地理位置、巴基斯坦境内“”健驮罗”文明的风姿等问题也同样是因为《大唐西域记》才得以弄清的。
蒙古国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是与中国元代的历史有交集的。
成吉思汗死后70多年元朝史官用根据畏吾尔文字创立的老蒙文记录了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同时又用汉字标记蒙语发音的办法写成了汉字版的《蒙古秘史》。
如今原版蒙文的《蒙古秘史》已因为无人能识别老蒙文而成为了天书,所以如今蒙古国在研究成吉思汗的生平经历时就需要参考汉字版的《蒙古秘史》。
中国古籍中同样对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历史有所记载:张骞打通丝绸之路以后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开始增加。
汉朝和罗马的史籍中都曾记录过对方。
唐代杜环的《经行记》则记载了很多关于当时阿拉伯世界以及北非和红海沿岸等国的民俗、文化、地理与历史情况。
元代马可·波罗、伊本·白

参考:
风华史为您解答!咱们国家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传承从未间断,不光自己记载详细,而且辐射四方,周边国家经常到咱们这找历史。
不过有些国家德行不好,找到片言只语回去就夸大其词,这国际上是不认的,还是得益于这些年国家强大,要是弱点,说不定就认了。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国家来咱们这找历史的。
首推日本日本在公元9世纪也就是中国唐朝以前是没文字的,只有语言,那时候日本人说起历史不是来个听奶奶说,就是话说从前有座山……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有人玩过三国群英传,就知道里面有个邪马台女王卑弥呼,这还是真人真事,给咱们记录在《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倭》的《魏国报倭女王诏》和《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的《报倭女王诏》里。
在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三国时代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的情况,而且还是两千字的大章!主要说日本岛的东北部有一个女王国叫“邪马台”,下辖三十来个小国(绝对是部落),统治该国的女王叫卑弥呼。
书中还说,卑弥呼虽然年龄很大却没有结婚,擅长用鬼神之事糊弄百姓,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她有一千名侍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这感觉像在介绍一个老巫婆,反正洋洋洒洒两千字。
都知道古人惜墨如金,两千字啊,这不是水字数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别人国家是女王,总感觉稀奇和八卦成分居多。
还有真确定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够一千零一人吃?
而最早记录的邪马台国,是出自《后汉书》中关于汉光武帝刘秀授予倭国国王金印的记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委奴国王印”!现在“邪马台国”被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这日本人铁定不干啊,虽然国际上都认了,但日本史学界一直说还要再考证考证,还要再研究研究,为啥?
咱们老祖宗称日本抬眼闭眼不是这个倭就是那个委(通倭),这日本人谁干啊?
而且是赏赐下属的那种国王金印,只能说刘秀太秀。
不过,“汉委奴国王印”后来居然在日本福冈一个小岛上给个农民发现了,怕日本人掐死这农民的心思都有了吧,这金印是扔了好呢还是供着好呢?
再推韩国咱们是把历史赋予神话色彩,比如黄帝、炎帝和蚩尤,历史上都有这些人物,再比如武王伐纣里的姜子牙。
可这宇宙国一直是把神话当历史的典范,据称他们历史上下9000年,证据就是《桓檀古记》。
呃……这本书是1911年太白教教徒桂延寿编撰,李沂校阅,这简直就是!见下
国土南北五万里,东西两万里,超欧亚大陆。
历3301年,7代桓因,算下来400岁一代,又见下
书中说,蚩尤是第14代君主慈乌支桓雄。
《桓檀古记》记载,朝鲜人教会的大禹如何治水……算了,还是咱们教他们做人吧,看看朝鲜正史先: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5000人去朝鲜半岛,史称“箕子王朝”(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 )。
朝鲜由来:商朝遗民。
而秦末天下大乱,有个叫卫满的燕人率领千余部下,到朝鲜半岛就搞定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只存在87年,于公元前107年被汉武帝所灭。
汉朝在“卫氏朝鲜”基础上设立乐浪郡。
当然韩国人是不承认这段历史的,不承认乐浪郡,在韩国历史上他们是一直占据着东北亚地区,还不止:可中国古墓出土狠狠打脸。
2015年北京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一座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墓群,古墓寻常,但是里面出土了一块铭文石碑,石碑碑文说的是,墓主人是来自乐浪郡朝鲜县的汉人韩显度,下葬时间元象二年(公元539年)。
这说明中原王朝设立有乐浪郡并有效统治至少400余年,朝鲜县是今平壤大同江南岸一带,虽然到了东晋掌控力大为降低,但当地百姓一直承认乐浪郡。
在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后,北魏延和元年(432年)开始,陆续迁乐浪等六郡民众3万家到幽州(北京)。
与史书上一对照,朝鲜汉民为什么会出现在北京,前因后果一清二楚,突然想起来,这是韩国人占着咱们领土不放啊,这碑就是证据,指不定哪天就有用……越南如果说韩国是大宇宙国,那越南必须是小宇宙国,其实越南和韩国差不多,在竞争第一大宇宙国,咬文嚼字,断章取义更是厉害。
越南人将中国历史上百越人偷换概念成“越南人”,视为两千年越南人已经控制的地盘,他们篡改历史,司马昭之心啊。
咱们古籍中有个修故宫的记载,提到
这什么操作?
姓阮就是越南人?
虽然越南人要认祖归宗,可这阮安是个太监啊!当年秦末中原连年动荡,帝国50万大军孤悬岭南。
赵佗率大军决意南下,建立彻底脱离中原文明的独立国家,也就是越南历史上的赵朝(公元前203年),最初赵佗与西汉王朝商议划江而治,后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灭赵朝。
又是汉武帝,为汉武帝点赞,太雄了!那么问题来了,越南在中国史书上找到个划江而治,本来是澜沧江,结果后来的越南地图变成了:长江!再与韩国地图一对照,咱们哪去了?
反正越南也曾经是中国领土,主权声明上有句很重要的话,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