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

孙权杀了关羽是否是鼠目寸光呢?
还是目光长远呢?
应:赤壁之战后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当时的刘备无登身之住,东吴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条件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归还荆州,但刘备得了益州之后闭口不谈荆州之事,鲁肃曾单刀赴会讨要荆州刘备就是不还,这让孙权很头疼,还落了个丢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料,为了搞好同盟关系,孙权托人做媒联姻,把关羽的女儿嫁给孙权家当媳妇,在古代为两国联姻关系是很正常的事,东吴可是富饶之地,实力也远大于蜀汉,关羽不同意也属正常,最少要礼节性回话,但关羽却说出不该说的话,虎女嫣能嫁给犬子,孙权实在是脸面扫地,恨之入骨,现刘备不但不归还荆州,还派关羽在家门口打打杀杀,想坐大做强孙权肯定是不愿意了,就在关羽在襄樊战争中的节骨眼上,曹操修书一封合击关羽,孙权当然就一拍即合了。
白衣渡江,吕蒙偷袭荆州成功,俘虏关羽并杀之,究竟是孙权鼠目寸光呢?
还是眼光长远成了一个讨论的话题,若放了关羽无疑是放虎归山,但杀关羽等于是杀盟友,两国的关系肯定会恶化,有可能关羽被抓时吕蒙就下令杀之,永绝后患,因关羽本就是一不友好之人,若鲁肃在还是可以考虑的,因鲁肃也是促成孙刘联盟的主张派,但换了吕蒙就不一样了,杀了再说,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呢?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讲,刘备是不守信用之人,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反脸是早晚的事,斩了关羽,收回荆州,刘备等于失掉一胳膊,刘备对东吴形成不了太大威胁,事实证明刘备夷陵之战以惨败告终,站在孙权角度上讲对不友好的盟友等同敌人,该杀!是英明的决策,是目光长远。

参考:

参考:
世人皆言关羽忠义,可有谁知道投降过的曹操的关羽究竟忠义在了哪里?
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没发评价孙权杀关羽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关羽关云长忠义无双还记得刘备那句时常挂在嘴边的“匡扶汉室”吗?
关羽、张飞就是因为刘备的那句话,誓死追随他的。
可是经历过衣带诏事件之后,关羽慢慢的发现刘备其实也挺自私的。
徐州城破,关羽虽然投降了曹操,但心中始终都是记挂着刘备,他用生命保护刘备夫人的安全,这份兄弟情义,世间少有。
罗贯中其实并不喜欢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说,关羽是降汉不降曹,这无疑是暗示刘备势力原来是不合法的吗!彼时天下大乱,州郡势力割据,想有一番作为的人都在招贤纳士,包装自己,使天下文武人才归附。
曹操放了一个对其主忠心耿耿的关羽,却收获了部下的心,这笔买卖他不亏。
关羽自许都回到荆州之后,对刘备的态度是有所转变的。
尤其是刘备在入主益州,自称汉中王之后。
刘备这做法,无疑是官宣了自己割据势力的合法性。
可这时候汉献帝刘协还活着呢!关羽北伐与刘备称王有必然的联系。
或许是失去了信仰,也或许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汉室于水火……可惜,关羽失败了,他最终兵败被杀。
刘备东征哪里是为关羽报仇,那分明就是要夺回荆州吗!在看关羽的官爵,前将军、汉寿亭侯。
刘备虽然给关羽升官,但从未加爵,而且关羽死后,刘备也没有追谥。
关羽一生做的都是汉官汉爵。
关羽也是忠于汉室的,而非忠于刘备,因为刘备要匡扶汉室,所以关羽才会追随他。
曹操放了关羽,孙权杀了关羽关羽襄樊之战失败之后,曹操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不要追击。
他不想落下杀忠义之士的恶名,因为史上真正的曹操并不是戏中的那个大白脸。
孙权杀关羽,既有私也有公。
关羽无视江东众豪杰,这是他的狂傲。
如果不杀关羽,孙权也惧怕威震华夏的关羽卷土重来。
双方列阵交战,恐怕孙权占不到便宜。
江陵地处长江上游,对东吴是战略上的压制。
孙权必定想法设法的夺取江陵,以绝除这个危险。
从大局上来说,孙权杀关羽没错,虽然背上了杀忠义之士的恶名,但是却免除了卷土重来的危机。
但关羽败走麦城有一点始终让人想不通,威震华夏、武艺卓绝的关羽为何会被生擒呢?

参考:
首先,关羽是如何死的?
是孙权下令杀的,还是吕蒙,潘璋等人主动杀的?
弄清楚了,才好分析孙权是否鼠目寸光的问题,以及关羽该不该杀的问题。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孙权本来不想杀,想留下关羽抵御刘备,曹操,不过被左右劝阻反对,只好斩了关羽。
裴松之作了这段注解后,又按《吴书》的记载认为《蜀记》的记载不够客观,因为关羽被抓后,到达临沮后就立斩了,江陵离临沮二三百里,还有时间让你来回讨论杀不杀?
另外,孙权想收服关羽来抵御刘备和曹操,这更是异想天开。
关羽会帮刘备,甚至曹操,都不可能为孙权所用,孙权难道会那么笨,这简直无稽之谈。
再根据《三国志.关羽传》,《吕蒙传》和《潘璋传》,都提到了围攻关羽于麦城,是孙权直接下令给朱然和潘璋的,有可能吕蒙都没有参与,他正在治理江陵呢。
所以,最希望关羽死的,其实就是孙权。
虽然这和《蜀记》的记载一样,关羽都是孙权下令杀的,但是态度完全不一样。
《蜀记》还有孙权惋惜,仁慈的一面,而事实上,孙权杀关羽是相当决绝的。
那么孙权杀关羽为何如此果决?
这样又是不是鼠目寸光呢?
其实,从孙权的角度,关羽不得不杀,而且慢一步都对东吴和孙权本人不利。
从政治上来说,东吴偷袭了江陵,夺取蜀汉的荆州三郡,已经是和刘备撕破脸皮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从军事上来说,这必然引起刘备大规模的军事报复,这是避免不了的。
从道义上说,孙权暗中投靠曹操,撕毁“湘水分界”的协议,这些都违背了信义。
那么留下关羽,能改变
这和孙权留下于禁,好吃好喝招待着,最后送回魏国,有根本的区别。
因为此时东吴投靠曹魏,而且于禁不是被孙权抓的,更重要的是于禁对孙权的威胁显然没有关羽大,私人之间更是没有恩怨。
关羽就不一样了,拒守着长江上游,又根本没把孙权放在眼里,这让孙权能有安全感?
孙权恰恰又是那种多疑,敏感的君主,这在后来打压东吴老旧重臣里,手段可见一斑。
关羽正是触动了孙权的本性,招来的杀身之祸。
先是,关羽拒绝了孙权为儿子的求亲,水淹七军后,又拖粮食不足,夺取了孙权的湘关米仓,这才让孙权偷袭江陵。
可是,关羽为何如此“霸道”要夺走孙权的米仓?
《三国志》注引《典略》,孙权本来要帮忙的,先派主簿致命,但是迟迟没有动作,这让关羽很生气,说了句“等攻下樊城,就灭了你”。
这时,又刚好关羽水淹七军,得了许多俘虏,所以可能一气之下夺了湘关米仓。
无论《典略》的记载是否夸张,关羽在对待孙权的态度上,确实不够讲究,太过自傲也确实是关羽的性格缺点。
正是关羽这种缺点,再加上关羽本身的勇武名声,孙权肯定要杀,还要快点杀。
否则,一旦刘备援兵到达,关羽得脱,江陵反复就在旦夕之间。
关羽倘若逃出生天,会放过孙权吗?

参考: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孙权杀关羽和关平恰恰成就了关公父子,孙权反而弄巧成拙。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从宋明理学对关公的评价可以找到答案,南宋当时的局面非常复杂,跟三国时期差不多,宋、金、辽、元并存,谁才是正宗呢?
宋明理学从三国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刘备代表着汉室,于是就从《三国志》中对关公的九百多字的传记中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关公具有孟子讲的“大丈夫精神”,即: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关公年轻的时候因杀恶霸漂泊不定,依然不失志向,在曹操处和后来的刘备那里得到权势,依然能保持初心,而被孙权和吕蒙抓住后,能够大义凛然,舍身取义,这种品格极其高尚,在历史上能用一生把这三个全部做到的少之又少,关公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关公后来的一封再封无不跟这个有关。
关公被杀是历史必然,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些事看起来很坏,实则是好事。
当然,我并不是赞成关公被杀,一切皆有因果。
我们也不用去揣测和假设历史上的人物是怎么想的,或者凭臆想去推断没有发生的历史。

参考:
孙权杀关羽,其实也不算是鼠目寸光,最多只能算有点考虑不周,做事太激进了。
其实孙权最开始是想招降关羽,让关羽来对抗刘备、曹操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孙权也是一个爱才的人物,多少年才能出这么一个关羽,就这么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这个时候就有人劝说孙权了。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今岂可生!”—《三国志·裴松之注·关张马黄赵传》主公你看看,当初曹操那么对关羽,又能怎么样呢?
一句话点醒孙权,便直接下令把关羽、关平父子杀了。
像关羽这样的人物,既然不能为己所用,自然也不能放回去资敌,所以杀了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关羽毕竟不是一般武将。
孙权在杀关羽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一系列后续发生的问题。
比如说,刘备为弟报仇雪恨,顺便夺回荆州,从而起大军伐吴。
其实我觉得,孙权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是把关羽软禁在江东,不杀之,不辱之,但是你不能离开。
江东虽小,但也不差关羽一口饭吃。
至于关平,那就无所谓了,甚至可以放关平回去想刘备报个平安。
这样一来,既不算放虎归山,也没有伤害关羽的性命。
就算刘备心中气不过,想要夺回荆州,那也要想一个其他的理由。
如果既不杀,又不软禁,那其实就只能放关羽回益州了。
但这就相当于纵虎归山了。
关羽在东吴手上丢了荆州,又岂能善罢甘休?
没过多久,必然又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必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所以在不杀关羽的基础上,孙权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参考:
战场形势,瞬间千变,当时孙权可能也没想到吴军能杀得了关羽,最初的设想也只是夺回荆州而已。

参考:
孙权杀了关羽,是和周瑜鲁肃吕蒙长谋计划算计的结果,更是孙刘夺取荆州的牺牲品。
当刘备夺取益州,孙权早就按商量口头答应协议,要刘备交还南郡时`作为荆州镇守的关羽己经丟失江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
关羽如果交接南郡后去到成都。
己经没有政治资本,争得想到大将军地位。
刘备也是免强给了他一个前将军。
明鲜是己经不在信用重用了他。
关羽是非常失落的。
在以前给诸葛亮的信中询问马超的武力,如何就是在问我有希望得到大将军吗?
大将军名誉不如太尉高,但地位远远高于太尉。
诸葛亮来信说,马超地位顶多比和张飞一般,不能和杰出的你相比。
要他特别注意保住江南四郡。
才能高高在上。
可惜转眼之间,江南四郡就被吕蒙算计走了没有了。
刘备气得急速回军荆州,责斥他夺回荆州江南四郡。
让他领兵去夺,他领兵在益阳,被鲁肃拦住,啰啰嗦嗦多少日子谈天说地就是不去领军打仗。
去把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夺回来。
当时是有时间的,也有能力,可惜关羽不作为,使刘备很失望。
磨得刘备不但没有夺回江南四郡。
还差点失去益州,好在曹操没有得陇望蜀,领回军队去攻打孙权,孙权投降了。
可从凉州到巴西来追马超的张郃來了,与张飞激战。
让刘备急得快速回军去防张郃夺取益州。
刘备只好把荆州江南四郡都放弃给了孙权。
孙权还很大方还回零陵,以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说是孙刘两家要长期友好等着签定盟约。
可刘备急回军四川。
刘备己经明鲜是指挥不动了关羽,造成湘水划界局面。
失去荆州三郡。
(长沙桂阳半个江夏)当时不是刘备不能夺回,是关羽不想以武力斗争的结果。
刘备对关羽是失望至极的,以至于本应该是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当上汉中王,就能授与关羽的大将军荣耀,都没有给。
授了个前将军。
气得关羽大喊,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同列,因此要扩张地盘,自己创业(三国志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
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陕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导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曹公从之。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又南郡太守麇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
素皆嫌羽轻已。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
羽言\"还当治之\"芳仁成怀惧不安。
于是权阴诱芳丶仁,芬丶仁使人迎权。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权己据江陵,尽虏羽土众妻子。
羽军遂散。
权遣将逆击羽。
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当刘备抓了刘璋,进了成都就飞速调兵十万,乘风破浪顺流而下到公安。
先锋要关羽进攻孙权。
关羽领着三万军队远远大于鲁肃一万军队。
却在益阳说谈起来,打乱刘备的进功计划。
使得他空白跑了一趟,失了汉中,又差点丟了益州。
刘备非常生气,把夲应授给关羽大将军给成前将军。
使关羽脸上再挂不住了。
孙权乘机想拉拢他,用儿女婚姻让关羽投到自己身下。
关羽看出孙权用意破口大骂至之不理,辱骂赶回使者。
关羽心想刘备看不起我。
我就自已创业,直接北伐夺取中原,与曹仁的镇压反叛的军队对抗干仗起来,关羽亮出自己独立旗帜,号令江淮汉水地区己经起义的农民,听从自已的领导指挥。
命令陆浑的孙狼也遥授官职,为己所用。
关羽独立,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很惧怕,要迁都邺城。
可是关羽北伐正中吕蒙计策,吕蒙引诱糜芳土仁投降。
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公安。
陆逊挥军长趋直入,夺了夷陵,秭归。
堵住长江水道。
防止刘备进入荆州东吴。
关羽也无法回归益州。
使关羽进退两难。
在徐晃率领大军打击下,关羽无粮溃散,关羽父子被孙权所杀。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夺取江南荆州四郡上表投降为荆州牧。
也表孙权为徐州牧。
孙权非常气愤。
刘备想把他为徐州牧,想让孙权离开水乡到陆陆自已好占据全部荆州,又好偷偷地去夺益州,孙权说好两家一起行动去夺益州。
为此,孙权还把战略要塞南郡借给刘备,说好你得益州搬到四川。
交回全部荆州给自己。
现在赖说,要打下凉州,才能还给全部荆州。
关羽不归顺孙权也罢,辱骂使者还也凉。
抢了湘关米仓,辱骂求婚使者还骂自己。
现在我和刘备都是朝廷的官员荆州牧,益州牧。
你关羽才是南郡太守。
己经被刘备抛弃,你和主子刘备闹翻有气也罢。
我好心求婚要拉你一把,让你成为我的部下。
你却跋扈无理,找我挑衅,实际我早就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拨去,你不求自福请祸自来。
看我如何收拾你。
(三国志孙权传,二十二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蒙到南郡,南郡太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
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
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
尚十余骑。
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
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孙权杀关羽是大汉曹操朝廷镇压打击惩罚反叛势力的政府行为。
与孙权当时己经投降曹操是大汉官员。
还不是独立的吴王。
而关羽己经成天下士匪,(羽为人强梁)人人得而诛之的强盗。
三国志说关羽与徐晃的同乡好友。
关羽还想让徐晃放自己一马,徐晃却下军令,得关云长人头,赏金干斤,关羽不明白还问徐晃,大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徐晃坚决回答这是国家之事。
同样孙权杀关羽也是国家之事。
无关孙权眼光长远问题。
再说成了光杆司令关羽如同烧熟鸭子,谁再会重视
孙权不可能在曹操举全国之兵都在驻扎江淮之际,惹火烧身,去保护关羽不死。
孙权,曹操,刘备他们都不会知道关羽死后干年被投降派领神宋徽宗吹捧开始神化。
他们眼光当然还没有如此有神。
看到未来关羽成为神圣的关公。

参考:
在三国中,失荆州的起因,是从《隆中对》就已经是注定的。
刘备的真实本意难以捉摸,总之也是有责任的。
关羽作为当事者,自然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但他的失败身死,绝不是他对东吴大意、或得罪东吴所致。
很少有人把荆州和汉中联系起来,就整个天下战略进行分析;
其实,这两地都关乎魏、蜀、吴三国的生死存亡;
首先来看看荆州对曹魏的影响,荆州最大的南阳郡,在刘表时期就已经在曹操手上,早就脱离了荆州不说。
可南阳的一部分新野、樊城是在刘备手上的。
看地
刘备其实是在汉水以北,替刘表挡住来自曹操的威胁。
真实情况是;
刘表并不是像想象中对刘备那么好,白白养着刘备。
他是以宗亲的关系,利用刘备为他北拒曹操而已。
汉水以北距许都的距离并不远,从樊城出发;
经宛城到洛阳,步兵也不过十天左右就能到达。
可以说樊城是许都的屏障,宛城是许都的大门。
曹操只要占据着汉水边的樊城,即可避免最不擅长的水战,从东、北、西三面支援樊城。
就能有效的阻挡吴、蜀对许都的威胁;
所以,从防守来说,樊城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
对于进攻来说;
荆州地跨汉水、长江、湘江。
有了荆州全境,就可避免自己水军弱的短板,直接从巴陵、长沙、桂阳三处出兵,从东吴的侧面、側背对东吴实施攻击。
东吴的陆军,却是三国中最弱的,又是曹魏最强的。
符合兵法的“以己之长,击彼之短”的要诣。
可荆州对曹魏的利弊,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完全被忽视了。
再说说荆州对东吴;
上述情况已经看到,荆州对东吴,其实比汉中对西川更为重要!曹魏水军还弱,可蜀汉水军却也很强,关羽水军、刘琦水军就近两万人、还有益州的水军,质量比东吴,不见得弱多少。
光是一个关羽,就不下于东吴各水军将帅。
此外还有李严、黄权、孟达、吴班、陈式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原荆州战将,都是擅于水战的。
而且,蜀汉的山地精兵,又是连曹魏都比不上的、天下最精锐的。
也就是说;
蜀汉占据着荆州,比曹魏对东吴的威胁更大。
一旦翻脸,蜀汉全力进攻江东的话,东吴根本无险可守,不可能抵挡得住!可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却是只字未提!再说说荆州对蜀汉;
一开始的时候,荆州依托刘琦的夏口立足,联合东吴击退了曹操决战式的进攻,从而获得了荆州七郡中的五郡。
有了这个根据地,才有条件去夺取益州。
此时的荆州对刘备无疑也是“生死之地”。
可夺得益州、尤其是汉中后。
荆州已经丢了湘水以东的桂阳、长沙及零陵的部分。
仅剩下两郡半,作为出征东吴的前进基地还有用,作为北伐的基地,已经基本失去作用了。
也就是说,此时关羽对东吴的威胁半点未减,只是减轻了对曹魏的压力。
对取得西川、汉中的刘备来说;
荆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可还要占据着并不重要的地方当基地,又要“东和孙权”。
这是明欺江东的态势,不管你说得多么的诚恳;
我要是孙权,也半点也不会相信的!上述情况就可看出;
荆州的丢失,是从《隆中对》中的既占据着荆州,又要“东和孙权”,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战略上的错误,就已经是注定了荆州是迟早要丢的。
其次,关羽要夺取襄阳是对的,兵力也勉强够用,成功几率也极大。
成功的话,可以和上庸、汉中连成一片。
可是,以有限的兵将,却渡河去捅樊城这个马蜂窝,却是极其错误的。
否则,以水军截断汉水,汉水南岸的襄阳就是瓮中之鳖,早就破了。
曹仁之所以不据守襄阳这座州城,而去据守樊城这样的县城。
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襄阳是可以随时放弃的,但樊城是必须死守的!取得襄阳后,留廖化或赵累率水军据守襄阳、汉水即可,关羽自己就可以回南郡,荆州也丢不了。
还有,刘备在汉中战役后,立即让张飞或赵云,率一两万人直接从汉中顺流而下,调往荆州协防,或许派吴班或黄权率水军顺长江而下到公安,也可以保住荆州!或是汉水、长江两路齐出,哪怕各五千人就足够。
附带说一下汉中;
荆州被东吴夺取后,汉中其实不但关系蜀汉安危,同样也关系到东吴的安危。
曹操要从正面突破东吴精锐水军的防守,从而夺取江东是不可能的。
失去荆州后的曹操,要是还想统一天下,只有两个方式;
一是训练出比东吴更精锐的水军、找到能媲美东吴将帅的水军大将(元帅,关羽就最合适)。
然后,才有可能从长江的正面突破,杀入东吴的本土。
事实证明,终曹氏数代+司马家数代人的努力,都没有训练出像样的水军,更别说水军大将了。
二是夺取益州,从长江、汉水顺流而下为牵制。
另一路就是从陆上夺取荆州中、南部,从荆南地区攻击孙权的側、背。
所以,汉中的地位,不但对蜀汉重要,对东吴同样重要。
而东吴,别说杀了关羽,其实夺取荆州都是个战略错误。
湖南人有句俗话形容他最贴切:“一扎(只)葫芦挂得壁上不好,硬要把它得挂得颈根高服(脖子上)”。
东吴就是这样;
荆州两郡半夺得,表面上解除了蜀汉的威胁,实际上由于陆军的孱弱,却无法夺得襄阳、全居汉水,还是建不成完整的水上防线。
但却要以重兵驻在南郡防曹魏,以至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在东吴一身了。
杀了关羽,才会激起刘备的东征。
万一陆逊战败,曹丕也在长江防线、襄阳两路出手,东吴还能存在吗?
所以,东吴自从鲁肃去世,就再也没有战略家。
之所以能生存,有一半是运气好;
早期收用了诸葛谨!
参考:
孙权杀关羽当然不是鼠目寸光啊,咱们别被《三国演义》迷惑了啊。
可别真的以为孙权有多么的怕刘备啊,那是不存在的。
《三国演义》里写的孙权为了让刘备退兵,要割让荆州还要送回孙尚香,可惜这是“演义”,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孙权可没有这么怂。
主要还是关羽的本领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关羽的治军能力。
要知道,荆州军团可以说是刘备集团中的精锐,特别是荆州水军更可以认为是刘备军团中最精锐的水军。
原因就在于,刘备集团的水军长期是关羽训练的。
而对孙权的东吴威胁最大的就是水军。
对孙权来说,关羽已经被俘,孙刘联盟还会像历史上一样再次恢复,到那时难道把关羽再放回去?
如果关羽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那放就放了。
可关羽会练水军啊,孙权可以接受刘备有精锐的步兵和骑兵,但绝对无法接受刘备拥有精锐的水军。
就冲着关羽会练水军,孙权也不能留着关羽。
试想一下,如果关羽还活着,那以关羽的性格,等关羽回到四川,那刘备就必然会重新拥有一直强大的水军,那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就不会出现步军和水军脱节的情况,水军会在关羽的带领下给予刘备强大的支持,甚至水军还能在关羽的带领下顺流之下直捣荆州。
所以关羽如果不降,那孙权必然会杀他。

参考:
关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被吕蒙所杀;
一种是被孙权所杀。
按照《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孙权劝降不成,杀害了关羽父子。
孙权杀害关羽不仅仅是鼠目寸光而且显得自己眦睚必报。
孙权曾经派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提亲,要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
结果,关羽非但不同意这门亲事,反而大加侮辱。
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乎?
”把自己比喻是虎;
把孙权比喻成犬。
对孙权来说是莫大的侮辱。
再者,关羽曾经单刀赴会,对东吴上下蔑视透顶。
还有,关羽在各种场合对东吴的称呼就是“江东鼠辈”可以说对东吴是不屑一顾。
面对这样狂傲的盟友,需要高超杰出的政治水平、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虚怀若谷的政治胸怀。
孙权显然不是,而且孙权完全就是一个小人。
第一、孙权自私自利。
早年,发动赤壁之战,孙权的动机不纯。
想要投降苟合曹操。
结果,鲁肃一说,江东人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主公不能投降,因为投降了,自己就做不了主公了,最多封个侯而已。
孙权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立即决定抗曹,而不是投降朝廷,结束刀兵,让百姓修养生息。
一场大战竟然全然不顾人民的利益,而是完全替
这一点,就远远不如乐不思蜀的刘禅。
第二、孙权心狠手辣。
他在使用美人计软禁刘备的时候,一点也不顾及母亲和妹妹的感受,一意孤行。
甚至不惜牺牲妹妹一生的幸福和生命的安全。
第三、孙权缺乏大局观。
纵观他的一生,没有任何坚定信念,全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只要有利可
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在历史上名声扫地就顺理成章了。
应该说,孙权杀害关羽,是造成吴蜀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孙权放回关羽,刘备就没有任何借口发动夷陵之战,吴蜀两国就不会元气大伤,国祚就可以延长很久。
甚至,吴蜀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灭掉魏国。
孙权杀害关羽,就等于是去掉了刘备的一只臂膀。
刘备曾经发誓和关羽、张飞同生共死。
介于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和在蜀国的地位的无可替代性,刘备进攻吴国,为关羽报仇势在必行。
夷陵之战,使吴蜀两国两败俱伤,而曹魏集团坐收渔利。
三个国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曹魏一家独大,取蜀灭吴是早晚的事了。
如果,孙权有先见之明,是不是没有任何必要发动赤壁之战了。
不统一不如统一;
晚统一不如早统一。
不是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