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的薛宝琴不入薄命司

不请自来。
薄命司正如它的名字,被选中的女孩子都是薄命的红颜,薛宝琴的命运却不同于大观园里那些最终走向悲剧的女孩子,却是命运独好。
具体理由如下:1、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薛宝琴早就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在第五十回时薛宝琴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
这里运用了谐音,薛宝琴的“薛”指白雪的“雪”,梅翰林的“梅”正是红梅的“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也是一种引文,暗指薛宝琴的命运独好,将来面对“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场景,“白雪红梅”也依然存在。
2、风筝:大红蝙蝠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宝琴的风筝是“大红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征,有着“偏福”之意,正是在暗喻宝琴嫁给梅翰林之子,并非薄命。
3、角度:旁观者在暖香坞的春灯谜时,宝琴作十首怀古诗暗喻十二钗的命运并不涉及到她自己,她在讲述真真国少女五言律诗关系探春结局时也不涉及到自己。
前八十回中,宝琴的地位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对于大观园的种种,宝琴至始至终都是站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在曹雪芹的预想中,宝琴可能只是四大家族败落后的见证者。
之前有人认为薛宝琴才是曹雪芹最完美的人物(我当时认为是妙玉),但其实薛宝琴的完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陪客”的完美,一种不深入的完美,而这种不深入恰恰是最不完美的地方,她没有进入薄命司,注定了曹雪芹不可能把完美的目光放在她身上。

参考:
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
因为薛宝琴未必没有入薄命司。
一,我们知道红楼梦中入薄命司的女子,主要是指金陵的女子,她们主要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其中只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的十二个女子是交代清楚了,他们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贾巧姐。
但是,金陵十二钗副册只交代了冠首的香菱,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只交代了第一名的晴雯,和第二名的袭人。
所以,红楼梦中的薄命司里,未必就没有薛宝琴的名字。
二,作者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巧妙地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如书中人物“甄士隐”“贾雨村\",暗喻“真事隐”去,“假语存\"下的意思,如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为“原应叹息”,如“甄英莲\"寓言为“真应怜\",“冯渊\"寓意为“逢冤\"等,而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为“千红一窟”,寓意是“千红一哭”,让他饮的酒为“万艳同杯”,寓意是“万艳同悲”,而“红\"和“艳”一般是女子的代称,从警幻仙姑所端出的茶和酒的名字,我们可以得出红楼梦书中的女子,结局都是“哭”和“悲\",薛宝亭作为红楼梦中一个超凡脱俗的优秀的女子,岂能脱离红楼梦所预定的悲剧人生!三,红楼梦是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悲剧小说,其中带有一点剧透意味的总纲是第五回警幻仙子为贾宝玉准备的乐曲,这些乐曲有写金陵薄命司女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红楼梦这一部书是一个悲剧的结尾,所以书中美好的女子大都不会生活的美满。
薛宝琴也不能例外。
当然,薛宝琴也可能没有在薄命司里,如果薛宝琴真的没有在薄命司,那么也可能会是
《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薄命司里的人物,都是与贾宝玉有着瓜葛的,有的是贾宝玉的家里人,有的是与他有情感上的缠绕。
贾府的人不用说了,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也不用说了,晴雯和袭人更不用说,单说香菱,就曾接受过宝玉的怜惜,并在贾宝玉的建议下与袭人换了裙子。
但是书中薛宝琴却与贾宝玉一点联系也没有,所以薛宝琴不曾在薄命司。
二,薛宝琴有着超凡的智慧,摆脱了悲剧的命运薛宝琴从小跟随着父亲,走南闯北,见识颇多,眼界颇高,心胸颇广,因此,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摆脱了当时社会给女子身上所加上的枷锁,闯出了不同当时女子悲惨命运的新天地。
不管薛宝琴在不在薄命司,读者们都不会改变薛宝琴给我们所带来的美丽,博学,见多识广等美的认知。

参考:
《红楼梦》中的薛宝琴,是作者描写最灿烂的一个女孩。
在薛宝琴的身上,没有宝钗的清冷;
没有黛玉的自苦;
没有迎春的退缩;
没有探春的锋芒;
没有惜春的孤介。
在薛宝琴的身上,读者看到的始终是明艳与大气。
这样的一个姑娘,读者总会有美好的期冀,希望她能收获人生的幸福。
毕竟在薄命司上没有她的名字,那么宝琴有机会收获幸福吗?
答案是难呀……一.危机重重的宝琴一家《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所以作者在描写女子的时候,必然会让她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如果全都是荣国府的血缘亲,那么就只是贾府的悲剧,这份悲剧并不厚重。
薛宝琴,就是一个同贾府毫无血缘关系的姑娘。
其实,宝琴这姑娘,一岀场就带着悲剧的气息。
只是这种气息,掩盖在表面的欢乐场景下: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这就是大观园中群芳对薛宝琴的公开评价,那时宝琴已经胜过了“艳冠群芳”的薛宝钗。
这个评价真是高!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到荣国府来做什么?
薛蝌、薛宝琴兄妹,只是薛姨妈的侄子侄女,他们同荣国府,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
如果算亲戚的话,实在是太远了。
此时薛宝琴的身上已经透着悲剧的意味,如果刘姥姥是来荣国府普通地打秋风的话,那么薛蝌带着薛宝琴,就是高级地来打秋风。
原因嘛很简单,就在《红楼梦》的行文中: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他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①读者细读这一段时,一定会觉得发嫁是一个奇怪的用词。
男方求娶女方聘嫁,才是古时婚姻的正常用词。
那么发嫁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男方准备求娶之前,女方就主动把女儿送了过来。
女家上赶着打发女儿嫁人,在《红楼梦》的时代是丢人现眼的行为。
②而小说之后的行文,也印证了这一点。
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
就只这几句话,便信息量巨大。
梅家与薛家可是已经订亲,两家已经有多久没联系,才能生疏成这样?
当薛蝌带着薛宝琴匆匆进京时,居然都不知道梅家在任上,而不在京都。
那么所谓的发嫁,就只是薛家单方面的行为,梅家甚至可以说毫不知情。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梅家与薛家的关系早已经不对等;
意味着,梅家早已经有了悔婚的意
那么此时作者把薛宝琴描写的越优秀,她身上所蕴含着悲剧意味就越重。
宝琴身上的才华和优秀品质,封建家庭根本不愿意去欣赏和发掘。
封建家庭原因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是门第,要门当户对!而当时的薛家呢?
千万别被作者文字所迷惑,当时的薛家门第实在是太差了,差到无人家愿意求娶他家的女儿……二.金陵十二钗副册薛蝌不会无缘无故地带着妹妹进荣国府,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梅翰林一家不与薛家联系,这其中已经隐隐地透着了退婚的信息。
薛家不会看不懂。
后来,才有了薛蝌急匆匆地带着宝琴进京 都。
然而进京都之后,宝琴的亲事就仿佛被所有人撂下了一般,没有人再提及。
那个时候作者给读者展示的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众人对宝琴的惊鸿一瞥。
而这个时候薛家的男人呢?
薛蟠挨打之后,才开始学着做买卖;
薛蝌在到京都后,帮着薛姨妈在铺子里打杂。
当时薛家的男子,已经无能到根本无法应酬贵族圈复杂的人情往来的程度。
薛家能在贵族圈立足的资本,只剩下了出生豪门王家的薛姨妈。
这对于宝琴来说,已经是个大悲剧。
宝琴的婚事将由谁来掌握?
必然是她的大伯母薛姨妈。
而薛姨妈,有资本同梅家去谈条件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梅翰林能成为翰林,必然有着赐进士出身的辉煌身份。
这样的清贵人物,薛姨妈可能都无法找到接触他的圈子。
为了宝琴的婚事,薛姨妈只能求助荣国府。
而世家大族的生存法则,一向都是利益要相互交换。
为了宝琴的婚事,薛姨妈同贾母之间的太极要打很久……梅翰林看不上薛家,但他不能无视荣国府。
后来的梅翰林,已经开始同荣国府有了接触。
宝玉说道:“这是梅翰林送的,那是杨侍郎送的,这是李员外送的,每人一分。
”而荣国府这个靠山真的靠谱吗?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荣国府很快就会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荣国府被抄家,无论如何不会牵连到梅家。
而那时,失了靠山的薛宝琴又该怎么办?
不在梅边在柳边,各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也许薛宝琴只能像失宠的班婕妤一般,重复秋扇这个被抛弃的梦魇;
也许薛宝琴也只能等着她的丈夫,等着梅翰林儿子的回归,等了一年又一年……薛宝琴没有幸福的可能性。
表面上看上去,薄命司中,并没有记载薛宝琴的名字。
但这并不能说明,薛宝琴就没被记录在其中。
金陵十二钗不只有正册,还有副册和又副册。
因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前两位是晴雯和袭人,指向性明确,说的都是丫鬟,那么身为小姐的薛宝琴必然不在其中。
而金陵十二钗副册呢?
金陵十二钗副册上,明确写明的只有一
千万不要认为香菱是薛蟠的小妾,整个副册人物就都会是丫鬟。
香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甄英莲,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而甄士隐的家世,曾经也是颇有家资的望族。
甄英莲的家世奠定了,金陵十二钗副册,记录的会是家境普通些的小姐。
甄英莲的家世,同薛宝琴不分上下。
除了甄英莲之外,副册上还有十一个空白呢,她们会是谁?
第十八回脂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脂批中已经写明,一同进入荣国府的水葱一样娇嫩的四个姑娘,全都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
而金陵十二钗归于何处?
全都入薄命司。
薄命司中的人物,作者已经奠定了这些人物的人设,那就是全部没有幸福的可能。
作为读者,也只能一声长叹。
那薛宝琴,也必然是千红一哭的姑娘,纵然是她再优秀,也躲不开这个命运。

参考:
《红楼梦》大观园姊妹都是薄命司里的薄命之人。
只不过有的是在金陵十二钗正册,有的在金陵十二钗副册。
薛宝琴自然也是薄命司里的人,只不过她在金陵十二钗副册里。
薛宝琴为什么是薄命人?
第一,薛宝琴自幼随父母浪迹天涯,历经风险。
古代商人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
古代的路都是土路,交通工具是马车,船。
贩一次货需要一年半载的。
薛蟠贩货就去了一年。
宝琴的父母带着一双儿女总是走在贩货的路上。
风餐露宿,昼夜兼程,居无定所,是很辛苦的。
他们还到西海沿子贩货,做国际贸易,挣得多,但是有风险。
薛蟠就差点被强盗杀人越货。
宝琴一家在经商的路上,应该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危险事件。
第二,宝琴寄人篱下。
宝琴十几岁父亲病死,母亲重病。
她和哥哥抛下病重的母亲来到京城结婚,结果扑个空。
没有办法,投奔伯母薛姨妈。
薛姨妈寄居贾府,薛宝琴也是寄人篱下之人。
黛玉住在姥姥家还感觉风刀霜剑严相逼,宝琴定然会有同感。
第三,宝琴婚事有两种可能。
1.未婚夫悔婚。
薛宝琴有一门好亲事,她的未婚夫是梅翰林之子。
然而当薛宝琴千里迢迢来京城和未婚夫完婚时,梅翰林一家拍拍屁股走人,去外地上任了。
宝琴和哥哥热脸贴冷屁股。
后来,梅翰林一家回到京城,还赏给宝玉礼物。
可是就是没提宝琴的婚事。
也许宝琴没有嫁给梅翰林之子,梅家始终不来迎亲,宝琴始终待字闺中。
2.薛宝琴给梅翰林之子做妾。
世家公子纳妾,不会大摆宴席。
请几桌酒过了明路就可以了。
因此《红楼梦》不提宝琴婚事。
如果宝琴当妾,不是尤二姐的命运,就是赵姨娘的命运,或者是香菱的命运。
因为妾是半个奴才,不会有幸福可言。
无论宝琴的婚事是哪种,她都是红颜薄命。
综上所述,宝琴是薄命女子,进入了薄命司。
由于宝琴的身份比较低,所以她在金陵十二钗副册当中。

宝琴没入薄命司,只因她不薄命。
宝琴有逃出生天的机会第十八回脂批透露,宝琴、岫烟、李纹、李绮,乃《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此言不可信。
宝玉在薄命司看到“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三中类别的册子。
又副册里收录的晴雯和袭人;
副册里收录的是香菱;
正册里收录的是黛玉、湘云、探春等人。
晴雯和袭人是丫鬟,香菱是半奴半主的姨娘,黛玉、元春、凤姐等人则是贵族出身的小姐和少奶奶。
很显然,又副、副、正,是由身份等级区分开来的。
宝琴和正册里的黛玉、宝钗同属一个身份级别,没有任何理由将她降低一等,屈居副册。
既然金陵十二钗正册已满员,她便不会再入薄命司。
宝玉在薄命司里见到的十五个女性,除了晴雯死于驱逐、香菱死于夏金桂的毒手、迎春死于孙绍祖的欺凌、秦可卿悬梁自尽,其余的人都很有可能受到贾府坍塌带来的不幸。
金陵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贾府倒了,慢慢的,那三家也会跟着倒霉。
只要在这期间,命运和四大家族紧绑的人,都会遭逢磨难。
宝琴是四大家族之一薛家的女孩儿,薛家毁灭,自然也会波及到她。
不过,若她在厄运来临之前就嫁出去了,则可以躲过一劫。
宝琴的父亲早就将她许配给梅翰林之子,薛蝌在四十九回带她入京,就是为了把她嫁入梅家。
只因梅翰林一家出外就职,婚期暂时搁浅。
第七十八回,宝玉随贾政出外参加寻秋赏桂,遇见了梅翰林。
可见梅翰林此时已经回京,宝琴便应该很快就嫁过去了。
宝琴已经嫁入梅家,当四大家族接连覆灭时,她已经处于安全的位置。
宝琴有望经营出美好未来嫁人并不等于斩获幸福,女孩子婚后是否幸福,还要凭借五分的运气另加五分的经营。
是否能抓住五分的运气,得看在夫家遇上什么人。
如果同时遇见薄情郎和恶婆婆,这五分就从手指尖滑走了。
梅翰林是读书人,他家应该也有读书之风。
这样的家庭相对来说,人都比较温和,通情达理。
宝琴在婆家不一定遭遇恶人。
只要不是无药可救的恶人,夫妻、婆媳之间便有好好相处的可能。
宝琴貌美,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里,尚能拔得头筹,连她那绝色美女堂姐宝钗也不如她。
容貌养眼,便容易讨人喜欢。
宝琴能在第一时间就博得夫家人的好感。
宝琴写作诗词的能力虽比不得黛玉、宝钗、湘云,但可力压岫烟、李纹、李绮等人。
可见其足有令人侧目的才学。
梅家是读书人家,想必也提倡写诗作文,懂得欣赏有才学敏捷的人。
清代才女汪端,就因颖慧博学,深的婆家人的赞赏。
宝琴也有望在这方面博取婆家人的喜爱。
宝琴自幼随父四处经商,见识广博,这也是她与婆家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资本。
有空的时候,和家里人聊一聊各地的所见所闻,打开见识,增进情感。
宝琴如此聪慧,她应该和宝钗、黛玉、探春一样,具备理家才能。
较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助其在婆家活的顺遂。
宝琴综合各方面,都不比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女性差。
她完全有魅力与她们抗衡。
只是,薄命司是薄命女儿的去处,这并不是什么好地方。
完美的宝琴不入薄命司,对她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我们无需因此为她叹息。

参考:
薛宝琴这
这样一个女儿,不入《金陵十二钗》实在可惜,那么她是否薄命司中人呢?
我认为薛宝琴绝对是薄命司中人。
(一)我们先看薄命司的介绍: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簿命司”三字,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
如今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
下边二橱则又次之。
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这里边说的非常清楚,薄命司囊括天下薄命红颜。
单金陵一地就有一大柜子。
柜子里所收纳的都是金陵地区的薄命女儿。
细分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等。
甚至还会有更多细分,这样的仔细,如何会没有薛宝琴一席之地?
薄命司的设定并不是只写那些命运悲惨的女儿,自古红颜多薄命,在红楼梦的设定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谁也逃不了薄命司的收容。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就是这些女儿的写照!宝琴虽然没有明写为金陵十二钗哪一册之人,但绝对入了薄命司!(二)薛宝琴的优秀是一时之选,宝玉说“我竟形容不出”。
但宝琴也并非福寿双全之人。
古人评判一人是否有福不但看未来,也要看现在和过去。
薛宝琴童年特别幸福。
父亲是“好乐的”,带着薛蝌和她周游世界,薛宝琴和薛蝌算得上红楼梦中的海龟ABC,这样的童年足以羡煞所有人!贾宝玉连给好友秦钟上个坟都身不由己,更别提周游世界了。
与大观园众人相比,宝琴是真实见过世面的人。
薛宝琴早早订婚给梅翰林的儿子。
这个姓也有意思。
宝琴一直和红梅花有联系,放风筝又是大红蝙蝠。
有人认为也许宝琴结局最好。
可婆家姓梅,宝琴来出嫁偏偏婆家又外放为官两年。
两年时间,四大家族天翻地覆,到宝琴结婚时,薛家早不复当年盛况。
这样即便梅家不嫌弃结婚,也与盛时出嫁没法比。
这又谈何好结局呢?
宝琴虽然童年幸福,可少年父亲早丧,母亲又是痰症不知生死,只有十四五岁的哥哥可以依靠。
年少失怙,人生大悲惨莫过于此。
实在谈不上幸运。
红楼梦关于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只有正册之人全部详写,其他副册又副册的人都没有涉及。
像平儿,鸳鸯等如此重要的人都不写,不写宝琴也正常。
但并不是说没写宝琴,宝琴就不入薄命司。
宝琴真要好,薛宝钗结局也不至于太过凄惨。
薛宝琴最大的作用是接替刘姥姥成为另一双看贾家的眼睛。
红楼梦先后通过冷子兴,贾雨村,刘姥姥,薛宝琴等旁观者的眼睛从另一个视角呈现一个立体的荣国府和大观园,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不一样的红楼梦。
红楼女儿都是薄命之人,太虚幻境薄命司当囊括所有出场女儿,宝琴是否薄命,并不用过多考量。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
你的
宝琴是个好姑娘。
但是正如袭人所说:“定还要拣实在好的才往你家来?
”又如尤三姐所说:“我们有姊妹十个,也嫁你弟兄十个不成?
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有好男子了不成?
”出色的宝琴,并不是非得跟贾府攀上关系。
当然,根据哲学理论:万事万物皆有联系。
宝琴与贾府,可算是房客与房东的关系。
但是仅此而已。
宝琴将来,是要嫁给梅翰林的儿子的。
当然婚后也可能遇到宅斗,也可能不为丈夫所喜,也可能家庭变故、贫困潦倒,但是这些都与贾府无关。
贾府的败落,是“四大家族”的事。
当然更可能的,是宝琴婚后平静幸福。
因为她的出色,一旦要是出了不幸,势必太吸引眼球,作者不得不分出笔墨来叙述,冲淡了贾府败落的主题。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为了主题突出,作者一定会给宝琴安排个平静幸福、没有太多可说的婚后生活。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
但并不是每一个作品中人,都不得好死、死无葬身之地的。
宝琴,就是逃脱了悲剧命运、逃脱了“薄命司”的其中一人。

参考:
薛宝琴的一出场就惊艳了所有人。
她是贾宝玉口中“形容不出”的人物,是晴雯口中“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之一,是探春眼里“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是贾母眼里“逼着王夫人认的干女儿,贾母有了好孙女儿,就忘了这孙子(宝玉)了”,总之,是一位绝色的人物——无人可及!那么,如此出色甚至绝色的薛宝琴,深得贾母宠爱的薛宝琴,真的命很好,没有入主薄命司吗?
我们来看看宝琴和她哥哥上京的目的,书上第四十九回第一次写到薛宝琴: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
宝琴年纪小小,为什么就要急着发嫁?
当年薛蟠带着母亲和宝钗进京是为宝钗待选,如今薛蝌带着宝琴进京是为宝琴发嫁。
这是不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商人在古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地位,家里有这么优秀的女儿都要上赶着别人家?
宝琴年龄不大,入京时大概十二岁左右,比探春还小一点,似乎还没有到出嫁的年龄,为什么要急着嫁?
发嫁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许配给梅翰林之子。
可惜现在琴父去世了,年幼丧父,本身就是人生一大悲哀。
至于母亲还在不在,也没有介绍,不得而知。
从这一点看,宝琴的命就不算太好,跟宝钗也差不多。
梅翰林家是不是悔婚了?
如果宝琴真是这样绝色的人物,不是应该梅翰林家上赶着去求聘,敲锣打鼓上门迎娶吗?
怎么会薛蝌带着宝琴抛家别院来到京中发嫁呢?
是为了就近能够更好地探听梅家的消息吗?
如果这样的话,就证明梅家或许已存了悔婚之意。
当初立下的婚约之事大约是没有人再提了。
父亲不在了,当初立约之人也没了证明。
大约也就是薛父临终前给薛蝌作了个交待。
现在薛蝌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长兄如父。
见多识广真的是福吗?
宝琴见多识广,从小跟着她父亲游历四方。
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
他父亲是好乐的。
”也许在今人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当时的交通和物质条件下,这游遍大半个中国对于一位小姐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辛苦的颠簸?
并不是小小年纪的宝琴所能承受得起的。
薛宝琴作的十首怀古诗,说是十个地方,大约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以她的年龄来看,应该是自很小起就一直在路上。
有人推测说琴者芹也,曹雪芹是借着薛宝琴在写自己。
书中凡是宝琴出场的地方都与写诗作赋有关,曹雪芹也是借宝琴之手写下自己想写的诗词。
如果有人这样认为,我也没有意见。
但是,宝琴的诗跟黛玉、宝钗和湘云的诗比起来,高下还是立见的。
宝琴的结局究竟怎样?
是不是薄命?
其实曹公写着写着就没了下文了。
倒是合了脂批所说“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既然是作为正册的陪衬,那么她们最后的结局怎样并不重要,她们来只是走过场。
所以后续的八十回里,作者借用王夫人之口说“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
”仿佛故意要给宝琴一个交待,也不足为信,有画蛇添足之嫌。
宝琴跟着哥哥上京那么久,都没有看到梅家上人上门来有什么说法,这事儿大概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也就是说是梅家确实是悔婚了。
宝琴遭遇悔婚后又能怎样呢?
她跟哥哥跟着大伯母借居在贾家,后来贾家败落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孤零零地守活寡。
宝琴和薛蝌在贾家还能住下去吗?
住不下去又怎样?
回金陵吗?
那不成了笑话,说好去发嫁的呢?
这样一想,如此绝色的薛宝琴似乎比别的姑娘命运更惨,她不入薄命司谁入薄命司?
顺便说一句,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里,宝琴可以说是选得最为不成功的角色。
是不是也是因为编导认为宝琴就是来打酱油的,所以没有必要特别挑选?

而要探究宝琴不入薄命司的原因,就得先回顾一下《红楼梦》中收入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都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一、首先,薄命司中都是贾家的姑娘、媳妇以及长期生活在贾家的、与贾府瓜葛很深,且与宝玉有亲情、爱情、友情牵绊的女子。
元、迎、探、惜四位姑娘是贾府的千金小姐,分别是宝玉的亲、堂、庶姊妹;
黛玉、宝钗是寄居在贾府的表亲,宝玉的表姐妹,且有爱情婚姻纠葛;
湘云也是宝玉的表妹,且有很深的亲情羁绊;
王熙凤是荣国府当家二奶奶,既是宝玉的表姐,又是堂嫂,亲上加亲,且对宝玉爱惜呵护备至;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少奶奶,宝玉的堂侄媳妇,也是宝玉童年时仰慕依恋的对象;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儿,是宝玉的侄女,也是下一辈中唯一的姑娘;
李纨是贾荣国府的大少奶奶,是宝玉的大嫂,也是宝玉从小友善相处的亲人;
妙玉虽是寄居在大观园栊翠庵的外来修行的女尼,但与宝玉却有超越世俗的心灵交流,也是宝玉敬重爱戴的女性。
二、其次,入薄命司的这十二位女性,无一例外,正如“薄命司”之名,全都是薄命之人,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和归宿。
关于这一点《红楼梦》第五回已经在判词中做了明示:十二钗,黛玉早夭,可卿病亡,凤姐被休,宝钗守寡,妙玉被虏,湘云与丈夫生离,李纨早死,元春暴毙,迎春受虐而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巧姐一度流落风尘,后又嫁给农夫为妻(一般认为可能就是板儿),总之十二钗没有一个得到白头到老的美满婚姻、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
三、十二钗虽都是作者心目中和宝玉生活中重要的、美好的女子,但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并不是完美的。

首先第一点,宝琴与宝玉的关系疏远。
宝琴来贾府很晚,而且时间很短,她来时,宝玉早已和黛玉心中生死相许,宝玉虽也极口称赞宝琴才貌出众,但那只是一种远远的、有距离的欣赏,从男女情爱角度来说,宝玉的眼中是完全没有宝琴的,也丝毫不见为她动心。
他对紫鹃说贾母说要定了宝琴“只是句玩话”,即可知宝玉对此毫不在意的。
这一点就说明宝琴路过,在宝玉的生命中并没有留下感情的痕迹,这与薄命司的十二钗不同。
其次第二点,宝琴的命运不像十二钗那么悲惨,至少不算作者认为的“薄命”。
她小小年纪,早已定了书香门第的梅家亲事,比起老大不小的姐姐宝钗尚无着落,有父亲主张,定亲得佳配,就是她的幸运;
何况雪梅天然相映成画,也暗示宝琴的姻缘自然美好,而不像宝钗的“金玉”那样勉强。
雪梅是天成的,得到了祝福,结局美满;
金玉是强扭的,最终遭到了宝玉的反抗和丢弃,结局不幸。
还有第三点,宝琴不是贾府大观园生活的女子。
她不但美貌超群,气质脱俗,而且踏遍千山万水,有见识有胆识,才思敏捷、身体健康,懂得人情世故,有保留着未经世俗污染的天真纯朴,是不同于十二钗的真正的“兼美”人物。
这种完美的人物设定和作者笔下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们不同,甚至似乎是有意和有缺点的女主人公们形成对比。
既然薛宝琴和进入薄命司的十二位女子在

脂砚斋曾有批语: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这里说了,宝琴等人自然也是十二钗中的,只是她们是副册而已。
而畸笏说过,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
脂砚斋还说过平儿也是在副册中,也是在情榜。
并且脂砚斋还提到黛玉宝玉也在情榜,对黛玉的评价是是“”情情”。
而贾宝玉在梦中见到的除了薄命司,还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和“秋悲司”。
但是脂砚斋在这里说是虚培六个。
也就是最终真正的重点就是薄命司。
而且书里优秀的各人都会出现在最后的情榜里,大概类似于封神榜里最后的封神。
是因为红楼梦未有完本,众人没有看到最终的名单,就以为宝琴等人没有出现在薄命司,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薛宝琴邢岫烟李玟李琦这一把水葱,再加上香菱和平儿,就构成了十二副册的一半了。
副册和又副册及再副册,因为前八十回透露的较少,名单就更难拟出来了。
不过小红、紫鹃、麝月等人大概也会榜上有名的。

参考:

她男儿的开阔胸襟,有女儿的温柔秀美,兼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女子不该入薄命司。
红楼梦喜欢隐喻,薛宝琴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因而书中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文字,写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
这里用谐音暗示之意是很明显的。
薛宝琴之“薛”正是白雪之“雪”,梅翰林之“梅”正是红梅之“梅”,(“流离世界白薛红梅”)。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也正是一种“引文”,暗伏薛宝琴命运独好,将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独有“白雪红梅”仍在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