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是如何从联盟变成家族企业的

首先,德云社的前身并不能算是什么联盟,撑死了算是路边的野烧烤摊,按照以前跑江湖的说法,这就是搭档走穴的。
只不过最开始的掌穴是张文顺,郭德纲李菁都是跟班的伙计而已。
为什么把“文记”放前面,就因为张文顺出钱出力最多,而且他是几个合伙人里面挑头的,剩下两个小伙计,一个落魄得连稳定住处都没有,一个还读大学的学生,外加一群有一搭没一搭的票友。
实际上名字里的“德”最开始也不是郭德纲的“德”,而是张文顺家谱里面的德字,云字也不是后来说的“为了让郭德纲收徒弟立的八科”。
当时三个核心成员打算的是效仿富连成科班,按照一科一届的方式收学员,而这些学员学成毕业后,由核心成员摘好的收徒弟,张文顺可以从里面收,李菁也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曹云金后来说“云字是张文顺给的”,原因就是他加入的时候,郭德纲家族还没有全面掌权,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还是按照最初的设想在办。
那就等于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得到了“云”字的文凭,然后分配到郭德纲名下工作,然后我被郭德纲解聘了,我不当郭德纲员工没问题,但郭德纲不可能把我毕业证都没收,因为这压根就不是郭德纲发给我的,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后来为什么慢慢变成郭德纲为核心的社团了呢,因为郭德纲红了啊,他最有能力,而且最擅长自我包装和营销,更重要的是,郭德纲最懂得如何说一些看似很心跳加速的话,但其实都巧妙的避过了风险的话,比如他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面那些犀利的语言,其实都是郭德纲深思熟虑,而且确保不会带来任何麻烦的生意口。
有这种敢于出头,而且又知道怎么规避风险的能力,媒体跟资源自然就会慢慢围过来,而张文顺跟李菁加起来也够不到郭德纲的脚后跟,自然也就把控制权让渡出去了。
这就像那个最开始的路边烧烤摊,一个合伙人出钱买设备进货,剩下两个穿串烤肉,结果有一个伙计手艺太好,而且一边烤串一边骂大街,圆了很多粘子,后来大家都组团来吃他的烧烤听他骂街,他已然成了这个烧烤摊的金字招牌。
再后来他的媳妇儿和小舅子闻讯赶来,把烧烤摊工商注册成烧烤连锁企业,所有股权都归了自己一家人。
这种操作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最有能力的人把生意做火了,所有顾客都是冲他来的,那么他成为新的老板也理所当然。
当然了,小舅子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把公司所有历史都魔改掉,变成姐姐姐夫的鸡汤创业史,而自己也是幕后的大功臣,这属于新老板和小舅子的人品问题,也不能因此抹杀新老板的能力,以及对公司发展的主要推动作用。
再说郭德纲也确实没有亏待张文顺的家人,张德燕夫妇都在德云社担任要职(现在还是不是不清楚),张文顺的外孙宁云祥也被郭德纲力捧过,只不过确实太扶不起来所以他自己也放弃了,但至少人家没有跳出来跟郭德纲反目,那么双方的关系至少还是和睦的。
而李菁本来就是名义上的创始人,他由始至终也没有拿着鸡毛当令箭,跟郭德纲矫情股份什么的。
即使李菁被郭德纲小舅子出书骂了个体无完肤,李菁仍然没有对郭德纲恶言相向,只是在记者追问下说自己只是离开,而且他从不觉得两人有“决裂”一说,只不过郭老师性格如此,对于他来说没有好聚好散,所以才会闹成现在这样。
说白了,李菁从开始到出走,都没打过所谓的“股份”任何主意,他只是在其位做该做的事情,觉得这里不适合自己了就离开,跟股权分配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2006年王惠姐弟就接管了德云社,要矫情股份那时候李菁就该走了,但还是等了四年,说明压根也和这事情没关系。
所以说,德云社从路边烧烤摊变成郭德纲家族企业,这种转变是没毛病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真正的毛病出在后来的饭圈造神运动上,各种歪曲历史粉饰太平,非要把一个活生生的艺人弄成天降圣人,结果就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参考:
很简单,合伙人要么去逝,要么出走,郭德纲没走,自然就是接盘侠,自然就是班主,自然就成了家族企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