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

提问者对农业可能不太懂!用"锄禾"而不用锄草很正常,凡是懂得农业的都明白这一点。
锄地也叫中耕,其功能有两个: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比如俗说说的"锄头有火"和"锄头有水",前者是指通过锄地提高地表温度,后者是指通过锄地切断土埌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达到保墒目的。
第二才是锄草。
农民锄地的时候,有草的地方要锄,没有草的地方也锄。
所以,只能U叫锄地,而不叫锄草。
当然,也有专门锄草的,那才叫锄草。
锄地是一个农事活动的称呼,具体到具体农作物有具体的叫法。
比如,锄麦子,锄花生等等。
诗人用锄禾代替锄地而不用锄草是正确的!
参考:
这里用的是倒装句,意思是庄稼地锄草,就像老百姓问锄地人:“干什么去?
”,锄地人答道:“锄棒子去”,曁他到棒子地锄草去,没有一
当然,诗中也可以用锄草,但是,如果那样,就不能把粮食与从幼小的禾苗联系在一起,体现不出粮食来之不易。

参考:
锄禾俗称耪地,用锄头给禾苗松土,同时兼锄掉杂草。
即便杂草很少,为了给土地保埫也要适时为禾苗松土。

参考:
为什么用“锄禾”而不用“锄草”呢....因为锄的是禾,不是草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人讲的是粒粒皆辛苦的粮食,当然对应的就是这个粮食在地里的时候啊。
当时,正在地里锄小禾苗,准备移植到田里。
时值初夏6月,天气炎热,又是中午,汗珠滚落到了土壤里。
真的好热啊,谁知道原来那盘子中的餐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弄来的啊。
(诗人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农力劳动,第一次体验到原来那么美好的食物,是要这么辛苦的付出的)。

参考:
因为锄草是个老实人,锄禾是个渣男,日完“当午”,还有“汗滴”和“下土”,之后又是“盘中餐”,还有“粒粒”也辛苦
参考: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正中午一天最热的时候在禾田里除草。
古诗词就这样讲究逻辑思维和意境。
举个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共六个词乍一看一点关联都没有,但是一琢磨那味道就来了
参考:
在这里诗人就是用了我们国家农民们常用的一句话而已,农村人下地用语一般就是说锄地或者是锄庄稼,很少有人说去锄草,也有说锄庄稼的,极少数说去地里锄草,锄禾日当午,说明诗人有着很深刻的农村生活的体验,倒是提问者可能根本就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这样的质疑倒是有些贻笑大方了。

参考:
“禾”,禾地
参考:
因为锄禾的作者并不懂种地,都是把苗锄掉了。

参考:
锄豆子、锄玉米…都是指的是去锄豆子或者玉米地里的草,而不是去锄苗。
约定俗成的,没有为什么
参考:
锄禾不是把禾苗锄断,有两个作用,第一,锄草,把禾苗间的杂草锄死。
第二,松根,把禾苗根部周围松一下土,顺便把生命力不强的杂草埋在禾垛之下可以当作肥料。
生命力强的杂草要连根拔出,扔到田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