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你觉得哪类编制最尴尬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过程中,其实最尴尬的是参公单位。
一是从机构编制来看。
很多参公单位都是行政机关下属的二级单位,他们具有行政职能也具有公益服务职能。
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参公单位的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关,行政职能划归机关以后,行政单位的编制没有增加,单位的人员也不会分流的行政单位转为公务员。
参公单位的事业职能仍然保留在事业单位或划归其他事业单位。
二是从人员身份来看。
参公单位转为公益事业单位以后,其人员全部按事业单位管理。
国家给一定的过渡期,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管理。
原来具有参公身份的参公人员按参公身份进行管理,人员待遇与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按公务员法的规定享受公务员的一切待遇。
新进人员按事业人员进行管理,享受事业人员的待遇。
总之,参公单位在此论机构改革当中,由于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管理,单位中就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期,参公单位改革是很尴尬的。

参考:
1、自收自支;
2、行政类、行政执法类;
3、公益二类部分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提问不准确的问题。
事业单位只有一种编制,那就是“事业编制”,只不过习惯上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好多类:按照财政供给方式,事业编制可以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方式,可以分为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
就这两种分类方式中,有几类编制地位比较尴尬:1、自收自支类:该类编制,在过去是地方政府根据自身需要,为了弥补正式编制之不足,自己核定的编制种类,数量也由自己确定,由自己供养,只在上级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备案。
过去,也算是正式编制的一种类型。
可是,在《机构编制法》出台之后,这类编制不再被承认,编制取消,人员自己消化。
这就尴尬了,当年,这类编制也正式过啊,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人员类型各种各样,来源也十分复杂,有正式分配的,有退伍军人安置的,有省招、市招的,有地方政府自行招聘的,所有有政策、没政策,正式或者非正式途径,都可以正大光明的使用此类编制。
《机构编制法》一出,编制一刀切撤销,所有人员一刀切分流,招聘的好说,正式途径进入的,亏死了—当年可是有政策安置,或者是通过正规途径进入的啊,某某某和我一块儿安置的,人家现在工作可安稳了,我却下岗了。
2、公益二类部分事业单位和经营类: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明确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部分可以由社会或者市场替代的职能,直接推向市场,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样,全部改企,人员分流。
这类单位中人员和自收自支类编制人员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出身相同,选择不同,结局不同!这两类事业单位中,还有的是从其他保留的事业单位调整而来的,有的还在管理岗位,你说尴尬不尴尬。
3、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在此次改革中,明确规定行政类全部取消,职能由机关承担。
和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一样,按说都承担行政职能,改革后,应该和行政机关一样,承担行政职能,使用行政编制。
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实际执行起来却有很大困难。
行政编制只减不增,这么多行政职能、行政类事业单位,合并到行政机关之后,事业编制撤销,人员整合,行政机关行政编制却不增加,将造成许多人无编可用。
由使用事业编制,转为使用行政编制,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变成了“非在编人员”,你说尴尬不尴尬。

参考:
我认为最尴尬的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岗 这部分干部考试录取 国家分配工作 个个根正苗红 德才兼备 管理岗是公务员编制出现期间和之前的党和国家正宗国家干部 但是现在管理岗不提拔 不晋升 不晋级 不重视 最尴尬不过管理岗
参考:
最尴尬的应该是事业编制顶岗在公务员岗位的,具体表现在
所以基层的机关单位领导觉得这样长久下去不行,那就从所属事业单位中抽人来顶岗吧,就这样一批批的带着提拔梦的年轻人,来到了公务员岗位,既然想当官,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而且是有活就干,没有活也要创造出活来干,领导也乐于用这些顶岗人员。
2、晋升渠道太窄因为身份限制,真正能提拔的顶岗人员也是少的,大多是干来干去,干成个牢骚满腹,却还不得不继续拉套的“老黄牛”。
相反呢,那些不常干活的公务员却能够直接得到提拔。
3、同工不同酬这是最令人尴尬的了,你说活干了,得不到提拔也就算了,工资上取齐可以吧。
别做梦了,公务员有车补,岗位津贴,而且可以职级并行等,事业人员你不领车补也得下乡,你说气人不。
关键是公务员还不领情,“谁叫你不是公务员,要求那么多”、“爱干不干,不干拉倒,很多人等着呢”……
参考:
说起什么编制最尴尬,除了工勤编制,还有谁敢站出来?
按照相关规定,工勤编制是指身份是事业工人的这部分人员(现在基本都是退伍军人),工勤不同于行政编制(包括公务员)或事业干部编制,前者主要是为后者提供后勤保障,包括交通服务(司机)、餐饮服务(食堂工作人员)等。
而如今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早就不是以前只做那种端茶递水、开车等等事情了。
如今的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如同其他的公务员、事业干部一样的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或者说有可能干很多的事情。
工勤人员的工作量并不比公务员、事业干部低,但是工勤人员拿到的工资待遇却比他们少上一截,而且不论工勤人员你怎么干,你永远都不能提拔,最多就是一个股级干部,再往上爬,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就三个字“不可能”。
根据上面说的,你们说还有什么编制比工勤更尴尬??,更悲催?
根据
参考:
我认为乡镇事业编制最尴尬,乡镇事业编人员是乡镇工作的主力军,乡镇公务员干两三年都成了副科级,事业人员干着最重的活包着最难干的村,每天往返村里好几次,同工不同筹,同工活还重,中央一直说提高乡镇公务员待遇,从没说过乡镇事业人员待遇。
最尴尬的我觉得就是乡镇事业编了。

参考:
第一是工勤岗,第二是管理岗。
为什么工勤岗位排第一呢,因为工勤岗位其实很尴尬的,一般是安排转业人员用的,待遇就是事业单位中最低的,涨工资好像也是走职称路线,但比较难。
提拔更是几乎没有希望,因为制度规定了基本没法提拔。
也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地方单位下派人员驻村搞乡村振兴,是不允许派工勤人员的,因为人家下去辛苦几年又不能提拔,对人不公平。
而且基本在某个单位就固定了,很少交流调动。
第二是管理岗。
管理岗目前来说涨工资真的是非常被诟病的事。
要是不被提拔,敖年限,一年每月到手涨个四五十块,真的能熬死人。
想要工资有大一点增长,只能是提拔才行,但竞争可不是一般的大,基层很多人能混到个副科就到顶了,没有关系,能力又不是特别强的,只能一辈子做普通人,到快退休都只有四千多。
而且管理岗副科,如果没有转为公务员编制的话,到手工资和专业技术中级十级岗位基本持平,但评专业技术人员评中级可比当副科容易多了。
最后,有的人可能说参公编制人员也尴尬,我觉得不对。
按我们贵州这边来说,公务员和参公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虽然参公本质是事业编,但是和公务员享受待遇几乎一模一样,比起普通事业编人员好太多了。

参考:
事业单位改革,一类为有执法权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为参公或者转公。
二类为公益性质事业单位,主要是医院和学校。
三类为生产经营性企业,改革为国企。
我觉得是一类事业单位,有的单位本来有执法权,盼着参公的,没想到改革成了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执法权还被行政单位收走了,及其尴尬和奔溃。
??????
参考: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太多人利益,社会
改革中,最尴尬的无疑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人员。
按照事业分类改革要求,承担生产经营职责的事业单位在2020年底前都要完成转企,这类单位人员主要是自收自支性质,改革前,他们的工资待遇虽然不由财政负担,由单位自营或收费收入留成解决,但至少保留了事业编制身份,还留在体制内,退休待遇都会比在企业好,想继续待在体制的,找关系还可以调到其它单位。
而一旦改企后,相当于断了路,再想回体制就难了。
别说回体制,运气不好的改企后单位效益不好,下岗都有可能。
其次是工勤人员。
单位保持现状还好,工勤人员变化不大。
单位如果撤并整合,工勤人员肯定是受冲击最大的,基本上是领导一句话,想扔哪是哪,根本没有选择权。
即便单位有幸能改行政,其它事业编制人员能转行政变为公务员,工勤人员受身份限制,也不能转行政变为行政工勤,只能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
还有参公人员。
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全部被纳入改革范畴,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
行政类事业单位多数参公,单位改革后,按照既定方案,人员锁定编制,或随职能划转到机关,或保留身份待遇留在改制后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有的也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
本来是参公身份,现在留在事业单位,虽然身份待遇保留了,但事业单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非公务员法,晋升通道没了,进退两难,也是比较尴尬的一种境地。
其余事业编制人员,单位改革无非是随职能划转分流,换个岗位为人民服务而已,该吃吃,该喝喝,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参公原本不是一种编制,是在参公单位工作的事业编人员。
但他们因为在参公单位工作,和一般的事业编又不一样,工资标准,和晋升方式,管理模式都是和公务员一样。
因此,参公编也是经过人社部门正式认定的。
在改革前,他们基本上和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改革后,如果单位已经不再行使行政职能,而成为纯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话,那么他们的身份就比较麻烦了。
要转为公务员,基本不可能,因为改革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增加公务员编制。
继续,保留参公待遇和身份,又和改革相抵触,因为参公单位都不存在了,何来的参公编呢?
那么,也就只有改为纯粹的事业编制了。
这会让他们无论是心里上还是待遇上,未来的晋升发展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未来可能会采取的办法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也就是,原来的参公编,可以继续保留,也可以自愿改为事业编,新进的人员,则一律为事业编。
这种办法,也会是参公编人员处境比较尴尬,在单位,也就只能是等着退休,然后编制自然消亡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