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的陆、海军之间有何冲突

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二战日本军队是一支很奇葩的军队。
一支正常国家的军队,各兵种之间肯定是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的。
而很少有哪支军队可以像日本一样,海军和陆军几乎势不两立,彼此水火不容。
尽管日本战败有种种原因,但不能不说,日本陆军和海军不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按说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是为天皇而战,目标是一致的,应该同心协力,精诚团结。
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和陆军却谁也看谁不顺眼,非要跟对方对着干。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这种矛盾就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以至于1941年11月,天皇裕仁刚就任首相的东条英机说:“请你一定记住,在目前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还打算召见海军大臣,告诉他同样的话。
”日本海军跟陆军的矛盾首先体现在战略方面。
在二战爆发前,海军、陆军在“南进”还是“北进”问题上,发生争执,互不相让。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日本当时的体制比较特殊。
在日本,军队的指挥权在天皇;
可是内阁对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也有领导权。
这就使“政府机关与统帅机关始终处于对立平等地位,任何一方均不得凌驾于另一方”。
除了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这两个军队机关,内阁中还专门设立了陆军省与海军省。
如此一来,“军部”中,也存在着陆、海军系统,出现各自为政局面。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来指挥海军、陆军,就会造成两军之间的摩擦和对立。
1936年,制定扩张计划的时候,陆军将苏联列为首要敌人,坚决主张“北进”。
陆军觉得当务之急是“先应倾注所有兵力使苏联屈服”;
打垮苏联后,“再结集东亚与帝国之一切亲善关系,进而达到把英、美势力从东亚驱逐之目的”。
海军一想,北进的话,战争大多都是在陆地进行,没有海军舰队多大事,至多派飞机参战当配角。
如果那样,陆军唱戏海军看戏怎么能行?
于是海军主张“南进”,向将英、美从东南亚驱逐出去,获取能源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苏联。
以广田弘毅为首的内阁,则左摇右摆,进退维谷。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
这就是说,日本把美国与苏联被同时列为假想敌,实行“南北并进”战略。
直到1940年春夏,纳粹德国闪击西欧屡屡得手,法国扛不住选择败降,英国则困守三岛。
没有还手之力;
这就为日本提供了南进良机。
同年7月26日,刚上台的第二届近卫内阁,在荻外庄会议基础上制定了《国策要纲》。
规定日本国策之根本是南下。
到此,海军陆军的战略之争才告一段落。
海军和陆军的争执不光是战略层面的,在一些具体事务上也有谈不拢。
二战后期,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日本将本土防御提到议事日程,但是海军和陆军还是各自为政。
陆军觉得海军靠不住,他们决定另起炉灶,修建潜艇来对付美军,日本海军就有现成的潜艇技术人员,陆军就是不用,宁愿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陆军不仅要自己造潜艇,还要造船,不惜投入巨资建起造船厂。
陆军还制造货轮,介入商业海运领域。
陆军和海军在燃油分配上的矛盾更加激烈,谁也想多分点石油。
陆军觉得自己在战争中浴血奋战,伤亡最大,打的都是硬仗,油田和炼油厂都是自己拿下的,还是在自己控制之下,理应当该近水楼台先得月。
陆军则认为没有联合舰队的飞机掩护,陆军也打不赢战争。
而且海军对燃油的需求量更大,理应多分点。
海军对陆军的自私和霸道忍无可忍,甚至威胁说,如果让海军军舰和飞机喝饱的话,就不协助陆军作战,还要扣留陆军的油轮。
为了解决争端,日本政府不得不成立了一个陆海军石油委员会来分配石油。
石油短缺对海军(联合舰队)来说是灾难性的,对战争走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4年6月爆发马里亚纳海战中,附近的一支日本舰队就因为燃料不足担心无法返航而不敢前往交战区域。
同年10月莱特湾海战爆发后,正在本土的日本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前去增援,可是因为燃料问题耽误了时间,没能及时赶到。
1944年6月塞班岛失守之后,同盟新闻社的记者就在文章中就毫不客气地写道:“分配给海军的舰只数量不足以守卫这一地区,而陆军提供的支援不仅不够,而且还三心二意。
”日本陆军和海军冲突让裕仁天皇忧心忡忡,他曾向外务大臣重光葵抱怨说:“难道海军和陆军之间真的水火不容吗?
如果他们之间存在摩擦的话,那我们就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皇都看出的危机,海军和陆军大佬们却毫不自觉,仍在无休止争斗,直到日本战败。
其实日本海军和陆军的恶怨由来已久,只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没有暴露的那么明显罢了。
之所以水火不容,既有现实利益纠葛,也有历史原因。
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最早可以追溯到倒幕运动时期。
日本的倒幕运动主要是由萨摩和长州两大强藩策动的,两藩是倒幕运动的主角。
幕府倒台后,二者因为有功而入主中央,开始轮流执政。
长州和萨摩本原本就有矛盾,在幕府时代就谁也不服谁,轮流上台执政后矛盾更加突出。
他们的争斗跟陆军海军有什么关系?
原来日本陆军是长州藩主导下建立的,海军则是以萨摩藩为基础。
陆军高层基本上都是长州藩出身的将领,至于海军将领则差不多都是萨摩藩将领。
两个幕府诸侯矛盾,居然持续到了帝国时代的日本。
所以弄懂了长州和萨摩之争,对日本海军和陆军有那么大的仇怨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
各个国家的不同军种之间为了预算和话语权,乃至于为了争夺一块土地都曾经引起不快乃至于不和。
军种不和这本来很平常,但轮到二战中的日本陆军和海军那就不和得有点过分了,闹出了太多的故事。
美国海军和陆军互相也瞧不起,但人家的斗争可没像日本人一样打算弄个你死我活。
最明显直接的例子,日本陆军造航母和潜水艇,海军造坦克这种烂事估计大家在网上可能多少见到过。
日本陆海军素来不和,可不仅仅是抢夺起源的问题,而是根深蒂固的军种偏见,日本海军瞧不起陆军作战时候的愣头青做派跟平时的一副土包子像儿,日本陆军则瞧不起日本海军的各种伪善和厚颜无耻的吹牛。
除了建造支援护航的陆军航母和进行隐蔽运输的陆军潜艇之外,日本陆军还搞过二战时代的两栖攻击舰!神州丸是日本陆军根据侵华战争中登陆作战的迟缓和种种不便的痛点,找设计师专门设计建造的一艘大型两栖舰艇。
这船上设有专门的马栏甲板用于运送军马,在艇库里和前甲板还可以装载总计25艘大型发动机艇(日军简称大发艇,是日本式的步兵登陆艇),这些大发艇可以通过尾部滑道或者起重机入水,然后向敌军海岸发起冲击。
除了大发艇和部队、军马的运输,神州丸甚至还有4艘小型装甲炮艇作为掩护登陆的机动兵力,而如果马栏甲板不装车辆和军马,还可以搭载飞机!行,这条二战时代的两栖攻击舰全长156米,满载排水量8600吨,在当时的世界还算是相当先进的两栖舰艇了,就只是这船跟日本海军陆战队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是陆军的“特殊船”。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船第一次参加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爪哇登陆战时就被日本海军给击沉了(捂脸)。
当时因为美军和澳大利亚军巡洋舰拼死出击来堵截日本的登陆行动,为包括神州丸在内的数十艘运输船护航的日本海军与美澳军激烈交火并且发射了他们的法宝——93式氧气鱼雷,这种鱼雷航迹隐蔽而且射程极远,如果以低速的33节航行可达40公里。
这些超远射程的大威力鱼雷确实消灭了美澳军的巡洋舰,但没有命中的鱼雷继续前进正好有一发打中了神州丸,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两栖攻击舰就这样歪着坐沉在爪哇西部的浅海里。
率领日军第16军来征服荷属东印度的司令官今村均也从神州丸上落了水,最后还算走运湿淋淋地给人捞上岸去。
上面这事儿,可能不少朋友已经看过已故的海军史学作者章骞先生的遗作《日本陆军的特殊船神州丸》,神州丸的身世在那里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介绍。
关于日本陆海军的争斗,那么下面给大伙讲个更有意思的事儿。
这是传染病学历史上著名的药用植物金鸡纳树,它首次发现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在几十种金鸡纳树当中,有一部分品种的树皮里含有一种叫金鸡纳霜的生物碱,是专治恶性传染病疟疾的特效药。
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军从南方返回北京,部分官兵已经携带了疟原虫并处于潜伏期,京师的蚊子叮咬了这些人之后又飞进紫禁城叮了康熙皇帝,没过几天康熙就开始了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疟疾爆发。
在遍请名医无效之后,他最终是靠西方传教士献上的金鸡纳树树皮磨成的粉末熬了过来。
后来药学家们发现了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了疟疾特效药——奎宁(别名金鸡纳霜),这东西直到1970年之前还是几乎唯一的疟疾治疗手段,但屠呦呦教授的青蒿素终于以完全不同的药理和几乎为零的抗药性横扫了副作用明显的奎宁。
在1940年,全世界金鸡纳霜的产量的96%来自于当时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还有1.5%是引种到美国殖民地菲律宾的金鸡纳树产出的。
到1942年5月,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几乎全境,全球97.5%的金鸡纳霜产量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本来美军在30年代末预感到了战争的危险,事先向奎宁的主要加工中心荷兰订购了300万磅奎宁,但是小胡子的德军横扫了西欧,这些药品全部落到了德军手里,足足让德军吃了3年才消耗地差不多。
于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开打后发现自己手里的奎宁库存竟然只有20万人份,这对于要在南太平洋的热带雨林中跟日本打上好几年的美国和澳大利亚来说绝对是个噩耗。
1942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作战的美军,平均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就几乎100%感染了疟原虫,其中70%因为症状严重而被送往后方。
换到日军这边可就爽的多了,按说掌握了全球97.5%的金鸡纳霜产量的日本人根本不必担心疟疾问题。
但二战中日本海军的部队就曾经爆发了大规模的疟疾流行,超过1000人患病并造成了近百人的死亡,从这事儿来看日本人的脑瓜简直是给驴踢了,手握这么多药还能大规模爆发?
其实不奇怪,因为发病的是海军啊,这支海军部队驻扎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当时因为给岛上运输药品和其他物资的运输船半道被美国潜艇击沉了,才造成了疟疾的大规模流行。
不过仔细看日本资料的记载,苏拉威西岛上当时还驻扎了日本陆军5000多人啊,这些陆军仅有不到100人患病,而因疟疾死亡的只有两三
而他们的长官遇到海军来求药就顾左右而言他,总之是没有同意,岛上的日本海军基地队司令火了,一封电报直接告到海军军令部,海军军令部又拿着电报怒气冲冲的来找陆军参谋本部,这才从上往下施加压力给与解决。
日军的陆海军之间真是亲善有爱啊,从这事儿看简直跟敌人差不多了。

参考:
笔者认为,日本海陆军的矛盾激烈到失去了统一的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直至将军队送进了失败的坟墓,还差点导致了亡国灭种的结果。
日本从明治维新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经过一系列成功的国家战略运作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但是盛极必衰,早在明治天皇时期就埋下的军队与政府间掣肘导致国家战略错位,这一恶果迅速蔓延到军队,引发了陆海军之间在军令、军政间乃至中央到海外驻军间的对立、掣肘。
日本军制师承于英国,设陆军与海军两个军种,最早成立过陆海军联合参谋本部,下设陆军部和海军部。
陆海军矛盾由此引发,至甲午战争之前参谋本部撤销。
在战争中为实现统一领导又成立了大本营,统一领导陆海军作战。
战时大本营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但在和平时期则不然。
海军指责陆军在战时的独断专行,要求直接对天皇负责。
一战结束后二战爆发前,陆海军之间矛盾愈演愈烈,直接影响到了国家战略。
陆军以苏联为假想敌和吞并中国为目标,要求以大规模陆战的思路扩军。
海军则以美英为假想敌和夺取南洋资源地带为目标,要求以大规模海战的思路扩军。
对此,双方丝毫不顾及需要强调次序、资源配置、外交与军事统筹的国家战略,一味地争夺有限的国家预算。
无论是日本天皇还是内阁均对此束手无策,和稀泥般的提出了确保帝国基业于东亚大陆、向南方海洋发展这样一个以中美英苏为潜在对手、四面树敌的策略。
战争开始后,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不仅争夺资源,还互相封锁消息,以至于日本高层在二战爆发前后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产生一次次误判。
特别是海军,除了一味的作战逞匹夫之勇外丝毫没有任何大局观,甚至还隐瞒真相、讳败为胜。
就这样,日本军国主义在因为陆海军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先后丧失了统一的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军种战略,最终走向灭亡。

参考:
日本人自己拍的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一对披着黄皮的“日本陆军”跑到“日本海军省中央厅舍”大门口演习,用装了实弹的三八大盖瞄准了院子里穿白“孝服”的海军,吓得海军差点尿裤子,马上抄起家伙要跟欺负到家门口的陆军玩儿命。
这只是日本海陆军内讧的一个小场面,他们一直是死对头,谁看谁都不顺眼。
按说一个国家的军队,海军里有点陆战队,陆军有点航空兵和登陆舰,那都是正常编制,可是日本陆军却是个奇葩,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陆军拥有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国家,陆军要吃独食,连口汤也不给海军留,海军陆战队一上岸,就可能被陆军胖揍。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本州岛最西端的长州藩藩主毛利氏掌握陆军,九州岛的萨摩藩藩主岛津氏掌握海军,而这两个藩的藩主曾经分属不同势力内战不休,管陆军的长州藩出了个伊藤博文,当过首相,自然让陆军把海军压得死死的,“陆主海从”还写进了军规;
而管海军的萨摩藩出了个东乡平八郎,全歼过沙俄波罗的海舰队,自然对陆军也不那么服气,于是海军成功地通过修改条例,实现了“陆海对等”。
小跟班要跟自己平起平坐,日本陆军当然气不打一处来:你行,你有军舰,可是我不用你还不行吗?
于是日本陆军自己制造了海上运输船、潜艇和航空母舰,看着陆军如此猖狂,海军也不甘落后,把当时最先进的“零式”战机变成了自己专用:你想要空中支援?
门儿都没有!海军陆军每天互掐得死去活来,都向政府狮子大开口要军费,而名义上的“老大”——政府,却哪边都不敢得罪,只好谁要都给,没钱咋办?
搜刮老百姓呗,搜刮完了咋办?
到外国去抢呗! 按说已经决定与全世界为敌了,日本陆军海军这俩孽子应该抱团了吧?
不,野兽就是野兽,即使走在同一条不归路上,还是忍不住要互相咬几口。
日本陆军的东条英机、杉山元要跟德国希特勒搭伙打英美,而海军的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因为老是四处到各国溜达,认为自己打不过英美,米内光正说的更露骨:“你们陆军说要跟老美打架,可是又不能游过太平洋,到头来还不是我们海军当炮灰?
实话告诉你们,我们是打不过美军的,要是跟英美联合打德国还差不多!”于是陆军给已经当了日本首相的米内光政起了个外号,叫“金鱼大臣”。
米内光政也很死了陆军,连陆军的发型也被他说成是“外国囚犯头”。
还公开扬言:“我们海军在大洋上劈波斩浪,你们只会在土里打滚,土掉渣了!”结果米内光政当了首相却找不到人当陆相(也就是陆军大臣,前陆相畑俊六辞职,陆军不派人接班),而按照当时日本的规矩,没有陆相的内阁只能解散,于是米内光政只好下台。
换上来的近卫文麿(mi)一看陆军实在惹不起,就只好答应陆军的要求,跟德意结盟,向美英开展,等于提前判了日本死刑。
后来陆军派系的东条英机当首相,居然也找不到人当海军大臣(没人干),最后皇室出马说情,一个叫岛田繁太郎的才不情不愿地上任,在支持对美英宣战后,还得向海军派系“谢罪”……
参考: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州藩,此后日本几十年的政坛高官和军界高级将领,也大多来源于这2个强藩,可以说,这2个藩国出来的精英深刻影响着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之间的日本政局。
明治维新后,日本组建了国家军队,这支新军力量,海军骨干主要来源于萨摩藩,陆军骨干主要来源于长州摩。
虽然萨摩藩和长州藩在倒幕战争中结为盟友,但是在幕府时期双方就矛盾不断,倒幕战争胜利后,双方也迅速因为政见的不合以及其他的矛盾迅速的矛盾公开化,几十年如一日,几乎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70多年时间里,最后就是发展到日本海军和陆军的不和,两派之间一直死磕不止。
而面对双方的矛盾,日本政府和天皇是束手无策的,几乎只能听之任之。
19世纪末,日本海军击败了大清国的海军,海军在国内被捧为英雄,海军上下洋洋得意,看陆军的眼神总是有点瞧不起人的样子,陆军一肚子火憋了十年。
10年后,日俄战争,在惨烈的旅顺港争夺战中,日本陆军宁可顽固地使用“万岁冲锋”式的人海战术,不停地拿人命填,即使上万日军被俄军机枪手割了韭菜,也不愿意向海军调动火炮支援,最终日本陆军惨胜,一时间面对海军也扬眉吐气起来。
而海军在随后的日俄海军决战中大败俄国海军,万里迢迢而来疲惫不堪的俄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本海军只损失少许。
日俄战争,海军和陆军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争吵不休,日本政府无可奈何,只能两边不断给好处以示安抚。
一战后,不可一世的日本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陆军追求大陆政策,要北进,占中国和苏联远东地区,以控制那里的丰富资源。
而海军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要南进,向浩瀚的太平洋和东南亚进军,以控制那里的石油、橡胶等资源。
即使到了二战后期,双方依然是僵持不下,导致荒唐事不断。
二战时,大多数国家还没有独立的空军,日本陆军和海军都想把这个军种抢到自己门下,最终结果是各自都建立了空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空军在太平洋地区一时间耀武扬威,日本陆军看了不爽,说我们陆军也能干,于是陆军自己从零开始摸索,居然也建了四艘航母,当然这个航母烂成渣了。
海军见陆军也敢造军舰,说人家土包子能干的,我们百年海军作为军中贵族,怎么能输给土包子,于是,海军自己也造了很多坦克、装甲车,为了避免“麻烦”陆军,海军自己搞了陆战队。
从鄙视链来看,总体上海军是看不起陆军的,一直把陆军当土包子看。
不过由于日本面对的美国实力实在太逆天,日本政府不可避免把大量资源倾斜给海军,以保证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至于太被动,这就让陆军极其不满,甭管海军打胜仗还是败仗,陆军只会痛斥海军是败家子。
有时候,日本政府需要结合战争实际情况进行物资调配,但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后勤体系互不隶属,也绝不上报政府,政府根本无法掌控下面物资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很难机动地进行战场物资调配。
陆军掌握了东南亚的石油产区之后,就把石油主要用在自己的航空兵和坦克上,给海军的少得可怜。
即使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海军节节败退,日本政府强令陆军合理调配好石油资源,陆军置之不理,导致日本海军一直苦于燃料不足,而陆军视而不见。
到了1945年后期,日本海军没了昔日的威风,剩下的残兵败将缩回日本列岛,日本陆军倒是兴奋了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本土决战,日本陆军希望直接统管海军,让陆军成为力挽狂澜的功臣。
海军表示不服,自己制定了本土决战方案。
然后每次御前会议上就吵架。
最终,两颗原子弹结束了陆海军的争吵,美军进入日本,陆海军全面解散,从此双方就只能在梦里吵架了。

参考: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和陆军矛盾由来已久.其激烈竞争贯穿战争的始终.第一历史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倒幕运动时期.日本倒幕运动主要是由摩萨藩和长州藩策动并执行的.幕府统治被推翻后.二者入主中央轮流执政.权利争夺更加严重.势同水火.而日本陆军出自长州藩.海军出自萨摩藩.也是两大藩阀的权利之争.第二师从不同.日本海军创始初期师从大英帝国.当时英国海军是无敌天下的存在.日本海军从军舰.训练.战术一律照搬英国.甚至伙食也采用西餐.可以说日本海军是一只带有贵族气息的军队.据说当年陆军佐官登上大和号战列舰.海军就拿尉官的伙食标准来招待他们.结果两个陆军军官吃着吃着就哭了.因为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陆军的基本伙食就是饭团而已.日本陆军师从德国陆军.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的鼓舞.吃苦耐劳.作战不畏生死.第三阶级不同.日本海军多出自贵族和富商家庭.而陆军多出自普通的中下级阶层.两个阶层均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互相不服.作战的时候彼此不配合.甚至互相挖坑.日俄战争中陆军宁可万岁冲锋也不愿意向海军请求炮火支援.第四资源和利益之争.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短缺.财力有限.虽然经历明治维新后数次对外扩张国力大增.但仍只能选择海军或者陆军一个方向发展.哪方得势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陆军一直支持北上战略进攻苏联与德国会师.而海军主张南下战略夺取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1939年之前一直是陆军处于主导地位.直到诺门坎一役被苏军打的丢盔弃甲.海军才慢慢占据上风.日本整个国策转为南下.后面的偷袭珍珠港拉美国参战直接作死就不再多说了.这对欢喜冤家一直闹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解散日本军队.双方的矛盾才得以化解.
参考:
日本海陆之争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埋下伏笔了,长洲藩和萨摩藩两边斗个不停,光荣传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二二六事件里,陆军小瘪三干倒了海军大佬,于是越发不可收拾。
单说二战吧:1.陆军:海军马鹿;
海军:陆军马鹿。
2.两家都看上了奔驰DB601发动机,都想引进仿制专利,但是谁也不好意思开口向对方要,于是向德国鬼子各买了一次,分别搞成了陆军川崎Ha40和海军爱知热田,德国鬼子:你们有毛病?3.海军造坦克:特二式内火艇(两栖坦克)4:陆军造航母:秋津丸等轻型护航航母5.海军马鹿不肯给潜艇,劳资自己造:三式运输潜艇待续……
参考:
曰本陆军和海军的不和有自身原因和历史原因。
第一 曰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缺少包括象现在,就像中国的稀土白菜价一样卖给日本一样,他们现在还在购买中国的资源储存起来,就拿煤炭来说,一直购买从没停过,有人会问:曰本又没有烧煤炭,为什么还进口煤炭呢?
哪是因为日本从中国运过去的,在曰本有一句彦语,半个山西都是日本的,可见他们存储之多,令人害怕,曰本用水泥把煤炭封存起来沉入日本内海当中,一直存着直到子孙后代没有资源可用再拿出来,由于当今科技的发展,煤炭是可以变成石油的,这就是变像资源。
第二 日本的资源是要从海运回国的,因为日本没有另任一条通往与大陆相连接的,即然没有那就是要大力发展海军是唯一的出路,要发展海军那就需要大把大把的资金,钱从哪里来。
第三 即然要发展海军就要解决资金的问题,曰本的税收是可以变成的,但也不能把所有的税收用于海军,那陆军怎么办。
那么这问题和予盾就不由的发生了,这在当时是不可必免的非常尖锐的两派予盾,很难解决,第四 陆军也要资金的发展才能解决装备的大问题,没有装备士兵怎么上前线打仗,总不能拿士兵的生命当儿戏,坦克大炮子弹汽车士兵的军饷等等,都是相当烧钱的,税收又不能全部给陆军,如果给了海军,哪陆军就开动不了,如果解决这个予盾,在当时就成了当务之急。
第五 在曰本的眼里要解决这个予盾就只有一条路“侵略”,而当时曰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展。
而朝鲜和中国都是农耕文明,这就是后来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战争,而离曰本近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朝鲜王朝,对朝鲜的侵略是惨忍和充满血腥的,而当时的清政府也无能为力,风雨飘渺,摇摇玉坠,自顾不霞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政权不稳,垂帘听政,这给当时的日本一个有利的时机。
第六 曰本侵略朝鲜,清政府也没有给朝鲜王朝多大的帮助。
挙头大才是硬道理,朝鲜的资源没法满足需要,哪只有从中国去抢,从中他们看到了清政府的无能。
而只有中国才能迷补,当时日本的缺口。
于是就岀现了《辛酉条约》和其它的各种对中国不平等条约,包括中国清政府赔给英国,俄罗斯的大安岭,新疆外蒙的大片土地,以及欧洲列强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对当时中国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艰难度曰苦不堪言死伤无数,他们可是炎黄的子孙,第七 当时清政府的赔款,更是加大了曰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更加明曰壮胆的侵略,从朝鲜一直的进入中国,直到旅顺的屠杀全城,开启了曰本侵略中国的新时代,清政府对欧洲列强的赔款不计其数。
直到八国连军攻进千年古都北京火烧圆明圆,对当时的旧中国和今天的我们都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今天的我们应该紧记,只有中国强大了才有尊言,才有和平与安宁,中国要强大是离不开税收的,只有中国的税收多了,才有发展科技的动力源泉,只有支持国货,才有中国的繁荣和未来!小编有话说:感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
陆军航空队飞机机枪的口径是12.7毫米,海军航空队飞机机枪的口径是13毫米。
陆军及海军几乎同时向德国购买了DB601发动机的技术及专利且相互瞒着对方(陆军以该发动机研制了川崎飞燕式战斗机,海军空技厂研制成功了慧星式俯冲轰炸机)以至于有某位德国人說,他们彼此是仇人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