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单干好管理为何面积巨大的陕西会在清朝被一分为五

有人说把陕西一分为五,也有人说是把甘肃一分为五。
其实我更倾向于后面一种说法,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陕西、甘肃合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陕西和甘肃都是一个整体。
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很长一段时间是指元明之前。
而且当时的陕西和甘肃,和现在的地理范围还不一样。
甘肃和陕西合称为雍州,最早出自在夏朝时期。
后来汉武帝时期进行改革,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其中就包括了雍州。
此时的雍州包括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全国各地群雄四起。
经过多年的倾轧,最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当时的雍州归属于魏国管辖,但是马超拜将封侯割据雍州。
由于此地位置重要,而且面积也非常大,曹操不放心,就把他一分为二,出现了凉州(甘肃)和雍州(陕西)两个州。
在之后的历代王朝当中,两个地区一直是分分合合。
当然是有统治者的考虑,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
而一直到元朝末年,两个地区仍然处于分开的情况。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揭竿起义,统一全国之后由于此地是抗击蒙古的前线,为了方便治理,又把两个地区合为一个。
由于是作战的前线,所以驻扎在此地的基本上都是军队,古称为军屯。
也正是由于经济不够发达,造成此地民众民不聊生。
等到明朝末年多年积压后,终于爆发了起义。
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首的起义军,搅得天下大乱,甚至直接葬送了明王朝。
然而他们并没有坐稳皇位,随后八旗子弟趁虚而入,中原地区迎来新的王朝。
甘肃、陕西一分为二虽然满清八旗在中原确立了霸主的地位,但是南明政权仍然在西南地区苟延残喘。
终于经过10年的打压,才彻底的将其变为过去式。
清朝刚进入中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延续了明朝的诸多内容。
而等到康熙时期,基本上天下大局已经定下来,就开始准备重新谋划各地区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划分各地区的管辖范围,江南地区拆分为安徽和甘肃,湖广地区拆分为湖南和湖北,陕西地区拆分为陕西和甘肃。
至此原先合并的情况,又重新分为两个地区。
此时的陕西和现在的陕西差别不大,只是甘肃包括了宁夏和现在的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
随后把西安定为了陕西的省会,兰州定为了甘肃的都城。
甘肃一分为四清末民初天下再次大乱,各地军阀四起。
而在西北地区,以三马为首的军阀成为了此地的土皇帝。
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尽管打着中央军的旗号,但是实际上是一群土匪。
民国四年,有人提出了对于甘肃地区的治理工作。
并且任命马麟担任青海镇守使,马麟和之前的西北三马是亲戚,也为他们后来占据青海,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从民国10年开始,位于甘肃地区的今宁夏、青海、西藏被分分合合,其中最积极的应该属于冯玉祥。
虽然他是一个军人,但是却有着商人的本质,可谓是无利不起早。
原来蒋介石在1928年召开会议,限制每个省最多只能有三个师的兵力。
而冯玉祥是想占据西北这块大肥肉,但是省份就这么多,最后留的兵力肯定变少。
所以他就鼓吹把甘肃拆分,后来甘肃多了宁夏、青海和西藏,这一下子就可以多出来6个师的兵力。
截止到民国18年1月1日,重新划定了宁夏、青海、甘肃三省的边界线问题,而且多出了宁夏和青海两个独立省份。
至此陕甘一分为五结束。

参考:
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宁夏在古时都是雍州,古九州雍州大禹时期便已经出现。
西汉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12州一部,雍州就是其中之一。
雍州即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的一部分。
东汉沿用了13州制度,曹魏政权将雍州一分为二,凉州开始出现,凉州一般指甘肃,雍州则代表陕西。
随后的岁月里,甘肃和陕西反复合并分分合合,在战乱割据时期,甘肃和陕西甚至曾经属于不同的政权,例如北宋王朝和西夏政权。
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行省制度元代甘肃行省和陕川行省是分离的。
甘肃行省辖区就是今天的西北地区,陕川行省则是管理陕西和四川地区。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在西北设立九边对抗蒙古南下,甘肃地区就是抗击蒙古骑兵的最前线,为方便统一之后,甘肃与陕西再次合并。
明朝陕西省区域十分辽阔,相当于现在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大部与新疆一部。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随后吴三桂引导着满洲八旗入关。
李自成兵败后准备撤回陕西,依靠西北地区东山再起。
清廷高层对这一情况十分担心,当时清朝的统治很不稳定,准备将那些行政区过大的省份进行重新划分,不过由于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南明拥立政权仍在西南地区苦苦支撑,清廷也无力立刻就执行这一措施。
到了康熙二年,这个时候南方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
清廷方面正是把陕西和甘肃分家,陕西省出现了两个布政使,也就是陕西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
右布政使负责管理陕西,左布政使负责管理甘肃。
这就是两省的雏形,陕西左布政使治所在西安,而右布政使的治所起初在巩昌,后来变化了好几次,最后才定在了兰州。
彼时的甘肃和现在还不一样,清朝甘肃省比现在甘肃大得多。
当时甘肃辖区辽阔,包括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东部和新疆的东部。
今天青海省省会西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属于甘肃管辖的。
一直到近代时期陕甘总督是西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
西北军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以后,被安置到了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除了他以外,还有别的许多军阀比如回教三马,为了利于统治管理,甘肃地区被再次分家。
1928年也就是北伐结束甘肃地区分家,宁夏省和青海省正式出现。

参考:
曾经的陕西省和清朝之后的陕西省算是今非昔比的存在,陕西的成名早期要属西周时期开始,当绝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局限于陆地之时,富饶肥沃的内陆地区便是居住繁衍的最佳场所。
当初以“陕原”作为分界线,此线之东便为陕东,刚开始交给周公管辖,反之称为陕西,当时被交给召公管辖。
自此,陕西的地名就沿用至今。
尽管数千年过去了,但是现如今的的陕西已经成为了一个省份,并非地域性统称了。
陕西的历史变迁首先从唐朝时期在这里设立陕西节度使,此地由地域性统称也最终变为行政区划,宋朝时期将其变更为陕西路,就是为了特意标注此地的战略位置。
到元朝时期,大约公元1286年,最终在这里将其确定为陕西行省,并且进一步扩大其管辖范围,后来在明朝时期确定为陕西省。
时隔不久,又将其更正为陕西布政使司,清朝时最终确定为陕西省并明确行政区划,将其一分为5,自此沿用至今未曾改变。
陕西地区之所以如此受重视,就是因为此地是我国古代先祖炎帝和黄帝的故乡,称这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起源地也毫不为过,同样此地也在历史上被多次确定为都城所在地。
正式被划分为5,实际上是康熙皇帝在1677年将平凉、庆阳,以及临洮、巩昌,四地划分开来,最终整个庞大的陕西省,也分别将划出出的这几部分,并入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等地。
为什么最终要将陕西省一分为5?
其实就不得不听陕西省的历史变迁。
陕西作为曾经极其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自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布局定位,如果将首都定在这里,自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步步成为抵御西北蛮夷的重要关卡。
明朝时期作用最为显著,也相当于对于中央的一道重要保护屏障,从朱棣迁都开始,也在这里派重兵驻守,当然是不肯放弃这块攻守兼备的绝佳之地。
明清时期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朝代的更替,同时也意味着两个不同民族掌权带来的行政区域的变迁,整个大明王朝算是汉族的天下,而大清朝则是满族为贵,为了能够合理有效的管辖汉族居民的居住地,自然很有必要明确行政区划。
当时的陕西地区面积过于庞大,如果不将其合理有效的划分,必然威胁到清朝皇室的正统地位,人为的对此进行分割,也就是为了削弱其政治经济影响力。
最终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疆域显然更辽阔,相比较之下大清朝具有更强的民族包容性,针对西北边疆地区,他们有更强的控制力。
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对于新疆地区的统治,就不得已将陕西地区进行划分,同时也是进一步为了制约管理新疆,多点协同,也极大的降低了过于中心化集中化的风险。
合久必分,分久也必合,整个陕西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整个组织重心的变迁与转移历史。
曾经作为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存在,现如今,仍旧有落寞后的繁华与靓丽,尽管区域在缩小,但这里作为曾经辉煌的要地,也成功将文化散播辐射到周边各地。
时代在变迁,曾经分出去的土地,也逐渐在互联网态势下,逐渐被打破地域壁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域限制将不再是阻碍我们交流和沟通的主要瓶颈。

参考:
众所周知陕西省现在是我国23个省之一,但在历史上,陕西省是包含了今天西北地区好几个省的。
陕西得名很早,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
周成王时期,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之名就此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陕并不在今天的陕西,而是在河南陕县。
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只是一个地理区划,类似于江南这种,而不是行政区划。
直到宋朝初年设陕西路,陕西才真正成为行政区划。
元朝开创行省制度,设立了陕西四川行省,后来分建陕西行省与四川行省,这是陕西建省的开端。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元朝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合二为一,造就了一个庞然大物——山西布政使司(相当于省),区域涉及到今天的陕西、甘肃、青海一部、新疆一部以及宁夏五个省级行政区。
不过到了清朝初年,这个庞大的省份又被清朝拆解陕西省和甘肃省,后来再次分割,甘肃省南部划入青海,北部分出宁夏,西部则有部分并入新疆。
明清对于陕西省的态度迥异,也反映出明清陕西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在明朝,陕西省是西北重镇,是明朝抵御蒙古肆虐西北的一部重棋,建立这么一个大省,就是为了方便统筹粮草军备,与西部蒙古展开旷日持久的攻防战。
但陕西省这么大,明廷不怕尾大不掉吗?
自然还是怕的,所以明朝在山西省设立了两个布政使,分割陕西的行政等权,防止地方反对中央。
而清朝属于异族入关,面对人口庞大的汉族总是担心汉族造反,所以明朝的两京十三省,清朝能分就分,江南省分设安徽、江苏,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陕西被一分为二也实属正常。
清朝还有一个与明朝不同的考量,就是清朝疆域的西界远比明朝要西,为了加强对西北新疆这些地区的掌控,必须要有一个足够职能的大城市镇着,统筹相应事务。
看地

参考: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陕西历史。
(本文约700字,阅读需时3分)陕西省在明代,就是一个超级建制的大军区。
[明]罗洪先:《广舆
元朝在关中的势力一部被歼灭,但仍有不少逃窜至河西乃至漠北地区。
以元顺帝及其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为首的北元势力更是以广阔无垠的漠北为大本营,时刻威胁着大明的西北边境。
明初定都应天,距西北边陲遥远,军令情报往返亘远,战事指挥不便,明廷对西北边患有鞭长莫及之忧。
洪武四年九月,朱元璋告谕群臣道:“惟西北胡戎,世为边患,不可不谨备之耳”。
明代陕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与蒙古对峙的前线,明廷基于对蒙古残余势力的防守,在陕西省实行了很多军事化色彩明显的制度,如建藩镇守、陕甘合治、军屯戍边、食盐开中、茶马贸易等。
基于重要的军事地位,明廷就在这里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有多大呢?
明代的陕西,辖土大致范围包括今陕西和宁夏两省、甘肃省大部、青海省东部,以及内蒙古西南一些地方,占地面积十分广阔。
明万历十年陕西政区
然内列八府,外控三边,各有封守”。
当真是一个超级大省。
这样划一个大圈,目的是为了统一调配西北地区的粮草兵马,以防御蒙古铁蹄的南下。
明朝部分政区
清入关前,蒙古已经不是清的威胁了,因此没有必要再保留这个超级大军区了。
清代的陕西,已经由边疆变成腹地,由军事职能转变为抚民之职能。
故而将陕西拆解,以便于管理。
清代陕西政区
那么清朝也要头疼了。
总之,清朝将陕西省一分为五,还是因为陕西区域战略地位与形势改变的结果。
更多历史类原创资讯,

参考:
陕西作为我国周汉唐文明的发祥地,影响华夏民族几千年。
而历史上陕西行省(陕甘行省)并不局限现在的区域,面积最大的时候包括今天的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区、青海省和内蒙区,到清朝时期逐步分开,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把陕西分开呢?
首先,分省是稳定青藏高原局势的需要。
清朝虽然取得了对青藏高原的控制权,但是政权合一很久的西藏地方摆脱中原朝廷控制的倾向也是有的,而且青海的蒙古部族也很有实力。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不适宜清军大规模驻扎,只能就近屯兵,形成对西藏地方的威慑力。
于是清廷决定把驻青海大臣设在湟水中游盆地的西宁,当时的西宁市甘肃的一个城市。
通过在西宁建立稳固的据点,清廷逐步控制青藏高原少有的农业生产区,就是湟水谷地。
经过分析,可以确定从陕甘行省划出西宁及周边区域给青海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大藏区的管理。
其次,分省是巩固对伊犁地区统治的需要。
当时的伊犁地区分布着漠西蒙古和回部大小和卓势力,清朝的统治极不稳定的。
而且清军的死对头噶尔丹的势力在其中。
这几股势力很有可能导致清廷失去对伊犁地区的控制,如果伊犁局势不能稳固,叛乱将会威胁整个西北安全。
如果问题扩大,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青海、西藏和蒙古地区的贵族势力就会有叛乱的想法。
对于人口不占优势的满清政权来讲,很有可能造成政权倾覆。
通过分省,朝廷派重兵和得力干将掌握甘肃入疆通道,加强对甘肃和伊犁地区的军事介入,并充分利用各方势力不和,加上几场大战,逐步站稳脚跟,取得对伊犁等主要城市和农垦区域的控制。
第三,分省是清朝打击蒙古各部反清势力的需要。
随着元朝统治的衰落,蒙古各部的势力逐步分散在西北、青海、内蒙、外蒙和东北等地。
清朝能从东北兴起,除了满清自身的武力,也有满蒙结盟的作用,尤其是其最主要的盟友科尔沁部组成的蒙古八旗对于清朝初期的向外扩张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蒙古各部和清朝朝廷也不是铁板一块,如历史上的林丹汗和噶尔丹与后金(清)的关系并不好,多次爆发战争。
漠北蒙古也长期举棋不定,俄罗斯的势力也已经深入到远东。
可以说对于清朝的安危来讲,蒙古地区仅次于直隶省。
从陕甘行省分出的宁夏和内蒙古的部分区域,距离朝廷的中心比较近,把上述区域划分出去,有利于在漠西和漠南蒙古之间增加一个缓冲区,加大兵力,可以有效威慑广大的蒙古地区,具备保住漠南,打击漠西,争取漠北的优势。
第四,分省是清廷有效对汉人分而治之的需要。
清军入主中原,并逐步掌控全国,但满族人口比主要民族汉族要少很多,为了防止汉族省份人口和面积过大,一旦出现反叛,清军很难扑灭。
分省之后,面积减小,人口减少,对朝廷的威胁明显减少。
最后,陕甘两地历史上多次出现回民叛乱,清廷分省很有可能有加强陕甘两个大省的军力,加大打击回族分裂力量的考虑。
有人说陕甘行省分出来的省份也包括新疆,因新疆与甘肃相邻,也很有甘肃的一小部分划给了新疆。
元朝时设立的陕西省(陕甘行事)到清朝逐步分成五省,是当时的统治者基于当时国内形势做的考虑,总体看,分省不是削弱反而是加强管理的需要。

参考:
因为任性,哦不,因为好管!今日的西北五省区,包括了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分区,西北地区也曾经是我国动荡最严重的地区。
汉朝开始,这里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对抗的前沿阵地。
汉武帝曾派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打通到西域的道路,为包抄匈奴、经营西域做好了准备;
唐朝时期,大唐和吐蕃、吐谷浑等在西北激烈争夺;
北宋建立后,西夏又成为处于西北的心腹大患;
到了明朝,西北地区是清朝和盟国各部激烈争夺的地区。
因为长期的战乱,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对此地不能不重视,清朝的皇帝更是如此。
清朝时期,陕西被分为山西省和甘肃省两个行省,随后甘肃省南部划入青海,北部分出宁夏省,西部则有部分地区并入新疆。
很多人说清朝拆分省份是为了防止地方叛乱,方便管理。
那么西北省份如此之大,为何不分得更细一些而只是分出5个省呢?
静夜史认为有
由此清朝在关内逐渐形成“汉地十八省”的格局。
关于将省份拆分方便管理,出发点没有问题,但西北的省份,即使拆分后面积也相当大,为何不进行再次的细分呢?
静夜史认为:分省目的不只是削弱地方势力,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在各省制造区别,使各省相互制衡。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在关内的统治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何坐稳这江山成为清朝统治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西北地区,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政权,基本都是占据西北然后窥伺中原的,甚至就连李自成也是在西北掀起狂风骤雨最后颠覆了大明王朝,所以这里的稳定关乎清朝的全局。
按理说为了加强管理,应该将这里划分得越细越好,但是西北五省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因此人口很少,加起来都不一定比东部普通省份多。
如果将西北省份分得过小,各省的力量将会变得异常脆弱,不仅没有西北境内相互制约的作用。
面对周边的蒙古部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抵御。
一旦西北爆发战事,因为各省面积太小,力量太弱,势必会很快被消灭,这样西北局势就会很快陷入被动。
所以朱元璋将明朝时期的甘肃行省和陕西行省进行了合并,合称“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使陕西成为一个超级大省。
不过清朝时期,青藏、西域以及蒙古地区都成为清朝的领地,无需通过壮大陕西的力量来制约蒙古各部,因此分省势在必行。
清朝时期的分省,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先分出甘肃,再分出青海,最终达到一个相互制约和巩固西北的平衡的局面。
2、为了增加西北军事力量,威慑蒙古清朝分割陕西,除了惧怕陕西地方势力过大,影响帝国的稳定外,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压缩蒙古区域,清朝时期,通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终于彻底消灭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解决了威胁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在解决蒙古问题的过程中,清朝采取了和亲、拉拢以及武装攻打的多种方式,最终大获成功。
但是,因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被清朝征服的时间不同,因此和清朝的关系也有远有近,简单说来,对清朝来讲,漠南蒙古最亲,漠北蒙古次之,漠西蒙古更次之。
关系远了,就不放心,就需要防范,这一点清朝皇帝很清楚。
而西北地区,向北可达漠南漠北蒙古,向西可直逼漠西蒙古,因为漠西蒙古占据了西域以及整个青藏高原地区,所以陕西更像是插入漠西蒙古的楔子。
很危险!所以必须对陕西有所加强。
如何加强,就是分省!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分出一个省,就意味着多一套行政班子和军政系统,意味着在西北的实力就多一分,也就是对漠西蒙古的威慑就多一分。
因为长期的不信任,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实际上清朝一直在算计如何有效削弱漠西蒙古,巩固清朝的统治。
在这里,分省除了多了军事力量,巩固了西北的边防外,还多出了好几个行政中心,比如兰州。
这个行政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当然有,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独当一面,分担西安的西北重镇职能。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尤其是西北,这意味着古代的各省面积不能太大,否则就难以管辖。
而多出一个政治中心,意味着清朝可以多出一个省的管辖面积。
清朝时期的甘肃,包含了新疆、青海和宁夏的一部分,面积相当大,如果将甘肃省和陕西省加起来,西安势必难以管理,而加上兰州则顺理成章。
汉地十八省的面积由此得到扩张,汉地的扩张,意味着蒙古范围的缩小,通过此消彼长的变化,清朝有效削弱蒙古,实现了西北的稳定。
另外,陕西分省,也有着经营新疆的考量在里面。
若陕甘不分家,那么西安和伊犁的距离则太过遥远,这对于新疆的管理势必非常不利。
关于新疆的地位,左宗棠曾指出:“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所以,陕西分家实际上也有经营新疆的考虑,这和压制漠西蒙古的目标不谋而合。
同时新疆又有阻挡沙俄的作用,这使得陕西的分家有了更为深层的意义!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到了清朝时期,甘肃省在此从陕西省里面分了出来。
清末时期从隶属甘肃省的伊犁将军府分出来设立新疆省,巡抚由甘肃巡抚兼任。
民国时期,冯玉祥从甘肃省又分出宁夏,青海二省。
至此从最早的秦蜀行省一下子分出,四川,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6个省来。
因后五省都是聪陕西省分出来,所以才有“西北五省,陕西为首”的说法!
参考:
诚邀,如题,满清统治者把陕西一分为四定有其原由,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分家之前的陕西行省有多大。
红圈部分就是明朝陕西行省辖地 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的时候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为了稳定的统治全国,清朝统治者保留了很多的明朝旧制,包括行省制度,所以清初的陕西行省辖地与明朝时期陕西的辖地是相同的。
大家可以从地
这么大的地盘极不方便管理,于是乾隆帝最终把陕西分成了陕西和甘肃两个行省,后来又逐渐演化出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省,这也就是陕西一分为四说法的来源。
为何要重点提到“陕西占了汉地的四分之一”呢?
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清朝统治者的极度“居安思危” 满清入关清朝八旗十几万人就打下了这么大的天下,回忆起来,想想都像做梦!正因为如此,清朝皇帝一直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事实也是如此,满清入关以来,中原汉人的反抗或多或少从未间断,前有天地会,后有义和团,满族就几百万人,哪里受得了数亿汉人的反扑,于是满清皇帝把地盘较大较富裕的省份通通一分为二,以削弱汉人(或者造反的满人)割据一方对抗朝廷的可能性,以前的江南省分家也是这个原因。
天地会 清末义和团综上,我们自然而然的得出一个结论:清朝皇帝要陕西省分家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维护满清在全国的统治。

(三国时期的雍州地
西北地区原本作为马超的根据地,而现在又成为曹魏抵抗蜀汉政权的前线,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减小边境压力,凉州随之出现。
而这里的凉州基本上就是甘肃,雍州也基本就是陕西,这次的分家也就是陕西和甘肃的第一次分离。
(三国时期的凉州地
可是到了宋朝,兰州成为了宋夏征战的前线,甘肃中西部属于西夏,于是陕西与甘肃就成为了对立关系,当然这其中的战乱之苦,也只有当地百姓可以体会。
(唐朝时期陇右道东部地
(元朝行政区划
为了方便与蒙古骑兵长期作战,朱元璋将甘肃与陕西再次合并,并统一归属陕西管理。
(明朝行政区划
西北地区曾经爆发两次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西北人,正是由于这种顾虑,所以清政府决定将其一分为二,用来巩固自身的统治。
当然分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起初清政府划分了陕西左右布政使,左布政使治所在西安,右布政使治所在巩昌,后来经过几次变化,最终在乾隆年间被定为兰州。
可是当时的甘肃省包括了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东部和新疆东部。
(清朝时期的陕西划分
同样的为了自身利益,冯玉祥把甘肃地区再次分家,到了1928年,也就是北伐基本结束以后,甘肃开始了第二次分家,宁夏省和青海省也正式出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大部分地区虽已解放,但国民经济建设尚未走上正轨,故省级行政基本沿袭旧中国的划分,1950年时全国设有52个省级行政区。
新中国开始发展以后,国家对省级行政区开始了调整,其中1954年、1959年、1969年、1988年、1996年五个年头变化较大,时至今日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这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
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陕西与甘肃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合并,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参考:

因此,只废除了南京留都的地位,改盛京为留都,其余的则继续予以保留。
然而,自康熙朝开始渐渐地频繁调整行政区划。
一是,改布政使为省 ;
二是,汉地十五省被析为十八省。
陕西正是在这时候被分为陕西省、甘肃省。
同时,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这样的划分是认为其制过大。
争议最大的是分江南省,争议不大的则是陕西省。
清乾隆时期开始,官方文件中出现了“西安省”一、清朝公文中有将某城府的名称后加上“省”字的习惯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这是众所周知的。
可在清乾隆开始直至光绪年间的公文里,却明白无误地均曾出现“西安省”。
如,乾隆二十二年四月,陕甘总督黄廷桂、陕西巡抚陈宏谋等给朝廷上了份奏折 : “西安省满汉两营八旗兵教场在汉城西北角地方…离城八里”。
道光二十年八月上谕 : “其遥帖内载有接到西安省秦成公密札”。
同治元年八月上谕 : “此时同州至西安省一带悉为匪踞”。
这里的西安省仅指西安城府。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其它省份。
如,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湖广总督爱必达的奏折中有“武昌省”,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四川总督李世杰的奏折中出现了“成都省”……等。
二、直接在某省城府的名称后加上“省”字,用以替代整个省份即奏折或上谕中的 “西安省” 作为直省,专指陕西省。
因此,此时的西安省就是陕西省,陕西省也可称作“西安省”。
如,乾隆七年户部将各省民数、谷数汇总核明,造具黄册恭呈御览。
据《奉天等省民数、谷数汇总黄册》各省名称中,出现了“安庆省”、“西安省”等。
这里的安庆省就是指安徽省,西安省就是陕西省。
清代“大陕西”与“小陕西”康熙、雍正年间,奏折及上谕里的陕西省同时也包括甘肃省。
如,四川陕西总督年羹尧给雍正的奏折 : “陕西全省惟甘州、兰州雨未沾足,凉州少旱”。
这期间的陕西省即为 “大陕西”。
乾隆五十一年开始,“西安布政使”与“陕西布政使”逐渐通用。
而这一时期的陕西省已不再包括甘肃。
因此,也被称为“小陕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