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满清的战略正确,且具有消灭李自成的实力。
李自成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主要是依赖不断出现的饥民队伍。
当时北方连续灾害,明朝已经是崩溃边缘,无法救灾,导致饥民不断出现。
李自成多次被明军打成裸奔,但只要自己没死,很快就能网络一批饥民继续流窜成军。
所以,农民军其实是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民军是消灭不了的。
而明军的根本战略错误,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
也就是这边有农民军起兵早就,明军就稀里哗啦跑去镇压,乱杀一通。
结果这边刚杀平,那边又起来。
这就像野草烧不尽一样,镇压根本就没有效果,反而导致职业明军越打越少,越大越弱,最终明军反而崩溃。
而满清不同。
满清的战略很明确,就是追着蛇头打,不管别的就要杀掉李自成这些领袖。
把蛇头打掉了,农民军就群龙无首,由平庸军人领导,不难对付。
而且,明军战斗力比较弱,满清军队战斗力很强,农民军远远不是对手。
一片石李自成惨败后,立即向陕西退却,但清军追赶速度非常快。
农民军一大特点是行军速度快,这样打不过明军,也可以逃走。
李自成4月13日从北京出征讨伐吴三桂,4月20日抵达山海关,花了7天时间,平均每天行军约90里。
然而,清军速度也很快。
4月29日,李自成从北京撤离,5月8日,清军在庆都追上了大顺军的断后部队。
清军从蓟县追到庆都,花了8天时间,平均每天行军约70里。
这种情况下,农民军打不过,又逃不掉,逐步被打散。
而李自成因为站不住脚,又没有自己可靠根据地,越打越弱,只能不顾一切逃亡,最终在九宫山被杀。
他的部署很多投降,顽抗的则没多久就被消灭。
第二,解决了粮食问题。
明朝解决不要饥荒问题,其中重要原因是很多土地被兼并,农民数量又多,粮食产量不够实际需要。
但满清入关以后,大肆屠杀,导致人口巨减。
加上之前明军和农民军混战多年,人口也有大幅度减少。
学术界对明末人口的估计,的确是在1.5亿到2亿之间。
然而,在清初的顺治年间,男丁人数仅1403万,人口出现了急剧的减少。
加上小冰河时期的过去,所剩无几的人口也就不存在太大的生存压力,意外的结局了这些问题。
打个比方,本来10亩地要养100
现在其中80

参考:
感谢
崇祯在位十七年,始终不能扑灭李自成,最后反而被其逼杀。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李自成就丧命于湖北九宫山。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
小奔认为有
明朝有两大敌人,分别是四处流窜,越剿越多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
然而,明朝政府始终没能在攘外和安内之间分清主次关系、先后顺序。
因此,只能像救火队员一样,把有限的力量反复调来调去:李自成声势大的时候,去镇压李自成,满清威胁大的时候,又调兵去抵抗满清。
比如1638年,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与洪承畴围剿李自成,打得他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这是明朝政府最接近彻底打败李自成的一次。
可惜的是,满清扮演了李自成的救星,这一年,多尔衮率领大军突然攻入长城,崇祯被迫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得以侥幸活命。
事后,孙传庭因为反对调陕西兵北上,被投入大牢,一呆就是三年。
一年多以后,洪承畴在松山之战中,13万明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
镇压李自成最为厉害的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曹变蛟则在松山失陷时被杀。
相比之下,满清入关之后,面对的敌人分别是偏安南京的南明和李自成。
南明政权始终沉醉在“联虏平寇”的美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满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敌人。
结果,当满清放手集中全部力量追着李自成打的时候,南明只是扮演了一个奇怪的旁观者。
二、从统帅身份来看,崇祯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
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的优点是:善于用人,敢于放权。
可惜,这两点,崇祯都做不到,他始终对臣属刻薄,一有错误,或杀或贬,使得很多人以明哲保身为做官原则。
他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这些人,真的不堪一用吗?
恐怕不见得,满清入关后,正是依靠大量投降的明朝大臣,如沈惟炳、王鳌永等人,才迅速平定北方。
此外,崇祯盲目指挥也是问题,他在松山之战时,催促洪承畴进军,导致其全军覆没。
重新启用孙传庭后,又不顾孙的军队仓促组建,再次逼迫其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最后全军覆没,孙传庭也不幸殒命。
可以说,洪承畴、孙传庭都是不亚于曾国藩、左宗棠的角色,如果崇祯能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李自成打败。
相比之下,顺治皇帝年幼,久经战阵的多尔衮在军事指挥上,放手让阿济格、多铎进兵围剿李自成,从不越级指挥。
三、明军腐败透顶,不能和巅峰时期的八旗相比。
打仗,靠的是军队。
明朝末年,部队军阀化越发严重。
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一有危险,甚至拔腿就跑,完全不顾友军的死活。
比如左良玉,坐拥二十万大军,始终把军队当做本钱,对朝廷阳奉阴违。
比如贺人龙,临阵脱逃导致总督傅宗龙战死。
相比之下,满清八旗是一支令行禁止,有着高度纪律的军队,打起仗来,勇猛不怕死,军事素质又高,即使是万历时期,明军精锐野战能力就已经不如满清。
李自成能够打败明军,却打不过满清,这又是一大原因。
四、李自成死的莫名其妙,可以说是天意。
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李自成在和明军交战过程中,仿佛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几次大败都侥幸活命。
活着,就是他能反复重启的本钱。
不过,他的好运气却在1645年,明朝灭亡仅仅一年之后,就在湖北九宫山,被一群农民打死。
要知道,他当时手头还有二十万大军。
假如他没被打死,后来的历史发展成什么样,确实很难说。
但是,因为他的死,大顺军队群龙无首,逐渐分崩离析,直到最后被满清彻底镇压。
因此,小奔认为,正是

参考:
李自成打明朝,可以屡败屡战,可以“重起百次”,被清朝打败后,却一蹶不振的原因,也就这么两个方面而已。
其一、天下大格局改变了,吴三桂的明军与八旗军联合后,李自成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就瞬间消失大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明朝、李自成、八旗军三者是互不联系,三者都想一口气吃掉其他势力。
比如,明朝开始的国策,就是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也就是同时战胜八旗军,以及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自成的战略,也是同时消灭明朝和八旗军。
八旗军开始也不分明朝的“贼兵”和“官兵”,对八旗军来说,李自成和明军都是外族力量,都是无差别对待的。
也就是说都要战胜他们的。
在这种大格局之下,本质上就是丛林法则,没有整体战略力量之间的联合,三者混战,结果就是强者为王,败者可以逃之夭夭。
举个例子,明军与李自成死磕的时候,李自成可以一败涂地,但是明军却不能彻底剿灭他,因为刚要剿灭李自成的时候,八旗军就入侵了!这个不是偶然现象,是三者力量呈现的一种混沌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丛林法则”,丛林法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宏观的大背景之下,没有战略层次的“阴谋诡计”,打败了就逃之夭夭。
但是吴三桂的明军与八旗军联合后,李自成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就瞬间消失了,没有战略回旋余地的李自成,失败后当然就“起不来了”。
其二、李自成军队内部出现了腐朽的病根,进京后的李自成军队,获得太多的金银财宝,太多的美女家属,这些都是累赘毫无顾忌的人,才能逃跑成功,假如要运送7000万两白银,这得要多少士兵去护送。
再就是,进京后李自成军队的美女家眷,也是成千上万的增长,他们又都是“小脚女人”,都是要坐轿子的人,这得要多少士兵去照顾她们。
如果李自成带上这些“难得之货”,还能东山再起,估计是神仙也办不到的。
事实上,以前的李自成能够逃跑成功,都是轻车简从,曾经有一次仅带领18名亲随逃入山中。
但是进京后,李自成登基成为皇帝,身份地位不同了,随从又多,目标也大,不要说东山再起,连一个藏身之处都很难找到。
综上所述,李自成进京后,天下大格局改变了,吴三桂的明军与八旗军联合后,李自成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就瞬间消失了。
与此同时,李自成军队内部出现了腐朽的病根,进京后的李自成军队,可能获得太多的金银财宝,太多的美女家属,这些可能都是他们的累赘。
所以,原本李自成可以屡战屡败,也可以东山再起,但是进京登基称帝后,他就不能失败,一旦被清军打败,就再也起不来了!
参考:
李自成屡败屡战的根源李自成屡败屡战的根源是因为大清存在。
举几个时间点:1629-1630年,己巳之变,皇太极入关。
各地明军纷纷调入北京,陕西五镇精锐17000全部东调,也就造成陕西空虚,流寇肆虐。
甚至流窜到山西。
1632年,随着明军纷纷回撤,陕西流寇被剿灭殆尽,余下逃入山西;
但这时候山东孔有德叛乱焦头烂额。
1634年,山东叛乱刚平,皇太极西征林丹汗,又摆了一刀,宣大防御体系迅速瓦解,重兵援救宣大。
农民军渡过黄河,在年底进入凤阳。
1636年,明军设置总理、总督分区剿匪,议兵72000,边军劲旅纷纷南下,在卢象升指挥下节节胜利,然后皇太极派阿济格入关。
诸将纷纷北调防卫京师。
1638年,在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下,议兵12万、饷280万,陕西在洪承畴、孙传庭指挥下作战大胜,在中原也被围困在豫西一带。
然后年底阿济格、多尔衮入关,明军有战斗力的部队纷纷北调防卫京师。
(1640年左右的形势,喀尔喀、准噶尔、大清、大明鹿死谁手有未可知;
李自成能崛起就得益于大明的内外环境)总之,明军作战刚有点起色,皇太极给来一下,谁也顶不住哈。
你说这怪谁?
要不是皇太极几次入关,李自成能保证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清军真要入主中原就又没机会了。
机会怎么来那李自成有机会没机会东山再起呢?
(大顺打不过大清,只能等待内亚局势变动)答案是有的:第一:俄国哥萨克扩张快点,沿松花江骚扰到开原附近。
刚入关的顺治不能不管。
第二: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叛奔喀尔喀,反出清廷。
提前一年半。
(可惜没等到)第三:1640年,巴
提前乌兰布统总之内亚局势变动晚了点,没有机会拯救李自成了。
比如腾机思叛乱在1646年,哥萨克引起清朝注意在1653年,顾实汗占了青海、
李自成赶上了第一次内亚格局变动;
但没赶上第二次内亚格局变动三藩都没抓住内亚局势的变动,何况李自成呢?
也是天命吧。

参考:
李自成李闯王本来小时候我眼里是个英雄,随着年纪越大越老,接触的东西多了,感觉形象变了,越来越小那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少,李自成被明朝打败好多次,但是明朝没一次做到斩草除根,没在物理上消灭他,加上当时的明清争斗,明的西北,西南,中原一带的大环境,李自成终于做大,做强,1644年进了北京,当上了大顺的开国皇帝…可能这时李自成集团有一些膨胀,完后在讨伐吴三桂时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败了,退回了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在清军的不断进攻围逼下,李自成大大小小败仗不断,像西安,大同都有过激战,到了1645年初,大顺陕西,河南也守不住了,李自成呆不下了,带着部分队伍去了湖北,恰巧湖北的主要势力左良玉集团在和南明的马士英闹矛盾去讨伐,湖北空虚,李自成暂时占领了武昌和一部分地区,但不久,左良玉因病死了,儿子降清了;
这边李自成湖北根没牢,那边湖北原主要势力左家降清后,清兵追来了,李自成继续南跑,在湖北九宫山附近发生一次意外,李自成因大意了,被几个农民或者是几个地主的家丁用叉子弄死了~被从物理上消灭了,死的挺窝囊的!也有传说李自成出家隐居的,可能性不大!反正清史上1645年后—认为李自成大约的确是死了…死了还怎么东山再起,残部也没多少能人,像张献忠死了后的孙可望,李定国那种!如果不是九宫山外意外死亡,觉得李自成应该还是能折腾一阵子,反败为胜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参考:
李自成打明朝,屡败屡起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形势所至,明朝未期,由于明神宗万历怠政,明熹宗阉党专权,吏治腐败,整个官僚机构陷于瘫痪,却对农民的剥削和掠过反而加剧,又恰逢全国灾荒不断,人民大量流离失所,迫使农民走向揭竿起义谋反的道路,李自成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得到贫苦百姓的响应,赢得了民心,因而起义队伍不断壮大。
尽管朝廷派兵征剿,可由于魏忠贤在全国大建生祠,把朝廷积蓄挥霍殆尽,国库空虚,而明朝廷只剿不抚,老百姓还是没有活路。
又赶上明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朝廷平叛,就需要钱。
因而税收有增无减,更加深了百姓的负担,一些官吏只顾强制催逼,甚至贪污加派,横征暴敛,更是让百姓走投无路,也是官逼民反,形成恶性循环,因而造成李自成的造反队伍失败多次又重起多次。
李自成的队伍,也是靠打家劫舍杀贪官污吏为民出气,以获得农民的支持。
然而李自成被称为“流寇\",是指李自成每占领一个区域,先是杀人、抢钱,然后带领全军拔城就走,好不容易得到的城池,随手丢弃,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和管理政府机构。
但是起义队伍在的时侯,给穷人出了气,分了粮,有了点救济,却没有解决百姓生活根本问题。
再者,你说走就走,走了就没人作主,得罪的权贵就会疯狂报复,老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实惠。
跟闯王闹革命就不可能死心踏地。
李自成进京逼死皇帝,惨害官吏,又使整个社会的地主阶级和官僚团体对其反目成仇,老百姓对你有顾虑,又没有权贵的维护,清军一到,只管抗拒者被戮,俘虏者为奴,甚至屠城的高压政策,形成人人自危,李自成更是没人去拥护,更何况大敌当前,又有逼反吴三桂的失误,最后只能入地无门,上天无路。

参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是得到了国家某位领导人的垂青,阿成在广大的贫下中农心中是伟大的革命家,反抗封建统治的先驱。
光辉伟岸的李自成后来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才发现,阿成并不是那么光辉伟岸的人物形象。
起码就阿成的
阿成一共娶过三个媳妇,第一个媳妇是一个好几手的破车,而这个媳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越是好几手的车,越容易翻车,没错,这个小姐姐给阿成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在国家邮政下岗后的阿成一怒之下杀妻泄愤,然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这里我们能总结出来一条规律,像林冲那样的汉子想要闹革命得去上道边杀
然后像宋江、阿成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先杀自己的老婆开始的。
后来机缘巧合,加上自己有一个在道上混的很开的舅舅,阿成顺利上了道,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扛把子。
没有大嫂的扛把子在各个堂口也是抬不起头的,而且阿成人称“闯王”,好歹也是一个王ba,于是阿成从身边的车下手,找了第二个媳妇。
没有任何文献证明阿成的第二个媳妇是二手车,但是,最后还是翻车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翻车不翻车可能不在于车,也在于驾驶员的驾车技术。
没错,阿成的第二个媳妇又跟人跑了,而且是跟阿成底下的小混混,而且他们真的是光明正大的跑了,而且那个小混混混到了体制内当了大官。
你说阿成伤不伤心。
作为一个被绿了两次的扛把子,在生活上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阿成的
在阿成做扛把子的那几年,被官军打的那叫一个惨啊!多少次被抓,然后投降,然后再造反,然后再投降,然后再造反,经常性的被官军撵的往哪跑。
在中国的农民起义混到阿成这样的,真是少见,像赤眉、黄巢乃至后来的太平天国,那都是轰轰烈烈的追着官军干,到了阿成这,活脱脱是用生命在革命啊!那么问题来了,就是这样的阿成,媳妇跟人跑,军队被打倒,最后却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就是不要管自己有多蠢,只要敌人比你更蠢就行了。
遇到像崇祯这样,四个二带俩王的选手,也是阿成革命不幸中的万幸了,这就是为什么崇祯剿匪多年,匪患却越来越大,而清军打击农民军一次,农民军就再也抬不了头的原因。

参考:
如果没有李自成,京城不会那么容易陷落,清军也是打不进关内的。
而最后的胜利果实被满清窃取,李自成什么都没有捞到,还成了满清的嫁衣。
在起义的过程中,李自成曾多次面临险境,数年间,常常被明军击败,但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
面对明军,李自成可以东山再起,为什么被清军击败后,就一蹶不振了呢?
明军无法将其赶尽杀绝,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对于崇祯而言,李自成是他的心腹大患,杨嗣昌曾经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总体来讲,农民军的威胁要大于满清,满清好歹还有个山海关阻拦,而且满清也从未攻破过山海关。
如果不是后来吴三桂的投降,满清也必定无法进入关内,然而,不管崇祯帝多么努力剿杀李自成,这支农民起义军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史料记载:“杨鹤抚贼不效被逮,洪承畴代鹤,张福臻代承畴,督诸将曹文诏、杨嘉谟剿贼,所向克捷,陕地略定。
而山西贼大盛,剽掠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津间。
”崇祯四年,猛将曹文诏等人平定了陕西叛乱,而山西贼寇兴盛,明廷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剿匪,却总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而且之所有叫流贼,就在于这些起义军经常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想彻底剿灭起义军,绝非易事。
崇祯八年,卢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崇祯赐予尚方宝剑,卢象升由此大权在握。
在卢象升的统领下,明军连战连捷,农民军的实力被大幅缩减。
崇祯九年,卢象升会师祖宽、祖大乐、罗岱的部队,在七顶山大败李自成的骑兵部队,李自成的部队几乎被全歼。
就在卢象升剿匪的关键时刻,辽东情势危急,京城戒严,卢象升被要求北上戍卫京城。
卢象升离开后,起义军死灰复燃,继续兴风作浪,之后更是发展迅速,愈发难以扑灭。
而且明末崇祯帝面临的可不止一支起义军,前有王二、高顺祥,后有李自成、张献忠,尤其张献忠,后来还建立了大西政权。
这种状况屡见不鲜,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崇祯手下就那么几张牌,他总是要拆东墙补西墙,再拆西墙补东墙,这样来来回回,根本无法彻底剿灭农民军。
常常是在最关键时刻,满清攻了进来,崇祯只得抽调剿匪的部队去对付清军,两线作战让明军疲于奔命,明军根本无力剿灭农民军。
明末对百姓剥削太过严重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崇祯开征三饷,辽东打仗需要钱,就征收辽饷,内部剿匪需要钱,就征收剿饷,练兵也需要钱,就征收练饷。
加之崇祯那几年年景不好,干旱、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不停地折腾着中原大地的百姓,令其不堪重负。
史料记载:“神宗末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初再增百四十万,总名辽饷。
至是,复增剿饷、练饷,额溢之。
先后增赋千六百七十万,民不聊生,益起为盗矣。
”没有饭吃,朝廷还剥削严重,于是乎大家都投奔了起义军,这也是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李自成被击败多次,但只要他振臂一呼,总会有众多追随者,这并非李自成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百姓没有活路,才不得已成了流贼、草寇。
不仅如此,明军军饷总是不能按时发放,而且军中贪腐、吃空额行为严重,很多士兵也活不下去,随即投奔了农民军。
崇祯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那么百姓没有饭吃,去参加农民军的就更多,由此恶性循环,愈发不可收拾。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吃饱饭,那么平定内部叛乱,也是痴人说梦。
自古至今,只要有口饭吃,中华大地的百姓就不会造反,假如崇祯能解决钱的问题,不从百姓身上割肉,那么起义军才有望解决。
李自成攻破京城,明朝灭亡,那么自然这些三饷、赋税也就暂时消失了,毕竟那时候的口号是“迎闯王,不纳粮”。
满清击败李自成,占据京城之后,也是做了一些安抚百姓的工作,因此,李自成东山再起就相对困难一些。
孙传庭没有乘胜追击,留了李自成一条命史料记载:“承畴、传庭合击于潼关原,大破之。
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
其年,献忠降,自成势益衰。
”崇祯十一年,明军在梓潼大败李自成,洪承畴、孙传庭在潼关再次击溃李自成,李自成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他带着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人,逃到了山中。
这大致是李自成最狼狈的时候,百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十八人,如果孙传庭再进一步,想方设法杀掉李自成,那么农民军想要再次复盘,估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明军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当然其中还以很多问题在掣肘这些将领,比如崇祯的疑心,比如那些文臣的流言蜚语、无时不刻的党争,再比如满清随时随地的威胁。
孙传庭的能力再强,也解决不了这众多问题,他只是一员武将,他也必须服从上级命令,奈何这剿灭李自成的好机会,就这样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人无头不走,李自成本人被杀数年间,李自成多次绝境逢生,东山再起,其中一个基础因素,就是他必须活着。
只有李自成活着,他才能以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集结部队,如果李自成死了,这些起义军将很快变成一片散沙。
史料记载:“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
”公元1645年,清军穷追猛打,李自成连战连败,到了九月,李自成路过一片村寨,就亲自带着二十人去抢吃的,结果被村民所捆住,勒死了。
具体李自成是怎么死的,我们不得而知,有很多种说法,但李自成的确是死了。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李自成一死,起义军群龙无首,变成了没头的苍蝇,如果李自成还活着,东山再起也并非不可能。
毕竟当时百姓仍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到处都在打仗,但李自成已死,一切都飘散如烟。
李自成、崇祯都为满清做了嫁衣,崇祯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毫无效果,而满清则同样多线作战,就可以问鼎中原,统一天下。
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也有人心的险恶,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口因为战争急剧减少。
人少了,田并没少,于是粮食供得上了,老百姓也就失去了造反的动力,毕竟他们还是很温和的。

参考:
作者:金满楼说李自成失败一百次、然后又崛起一百次,当然是夸张了,不过也说明了一点:在明军面前,李自成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当然,这只小强并不等于就是李自成一
经过十几年的流军大战后,最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两熊并立,一个东取京师,推翻明廷,号大顺,另一个则攻取川西,号大西。
那么有人要问,为什么明军和李自成这种流军打了十几年,每次都剿灭不了他们呢?
问题其实是这样,并不是明军剿灭不了李自成或张献忠,而是流军太多了。
在明末这十几年里,英勇善战的明军剿灭的流军其实很多,被斩杀的有名的流军头目也很多,只不过那些前辈的运气没李自成、张献忠那样好罢了。
最终,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位在那些前辈死光了后,最终笑到了最后,并轻轻一推,就把明廷给干掉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勇善战的明军其实还是比流军要强那么一点点的,毕竟他们也曾杀得流军人头滚滚,但问题是,国家乱了,流军多如牛毛,你杀了张三又有李四,杀不完的!结果,明军耗不起,明廷也耗不起啊。
毕竟他们的成本要高得多!至于流军这帮家伙,蜂聚如蚁,散去如撒,吃喝靠抢靠杀,没成本的啊。
当然,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明军之所以总是干不掉那些流军,很大程度上也是后金的八旗在关外捣乱。
换句话说,明廷当时必须应付两场战争,一场是国内的流军大战,一场是关外的八旗大战。
试想,一场战争都应付不了,如何能打两场呢?
最终,为了应付关外的八旗,明军精锐都被调到关外交战,于是乎主力尽丧,精锐全完。
试想,这样的明军还有本事去剿灭流军吗?
由此,在李自成这些流军干掉明廷后,八旗入关收拾旧河山也就理所当然了。
道理很简单,它是最后的强者,而且一直是最强者。
再点破一句:你以为真是明廷真是李自成流军推翻的吗?
错了,那是因为八旗帮他们把明军主力和精锐全消灭了,不然就凭这些流军,凭什么干倒明军、推翻明廷?
于是乎,八旗入关后又顺道收拾李自成张献忠这种流军及各种残杂明军,毕竟,流军也好明军也罢,在八旗面前都是渣,被收拾是迟早的事。
拿破仑说:上帝站在强者的一边!这就是天命!有本事,打赢了再说。

参考: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极端艰苦环境中百折不饶的李自成与明朝作战失败多次能够东山再起,却在登峰造极如日中天的情况下被清朝打败以后一蹶不振是什么原因呢?
李自成与明朝作战虽然多次山穷水尽,但斗志非常顽强,虽然弱小,但一直在走上坡路,当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明朝,达到人生巅峰之后,突然遇到清朝的致命一击,反而失去了韧劲,就像一个过惯了穷日子的人容易适应富贵的生活,但好不容易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以后再过穷日子极端不适应的道理一样,因为李自成与清朝作战等于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反而表现远远不如当初与明朝作战非常弱小的时候坚韧不拔。
何况李自成并不是死在清朝军队手里,他在拥有几十万大军的情况下,因为麻痹大意单枪匹马上九宫山观察地形时累了打瞌睡时被农民当做盗贼误杀,作为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起义领袖的李自成却意外死在农民手里,的确是残酷的黑色幽默。
其实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强悍狡猾的清军面前也并非不堪一击,在李自成遇害以后大顺军余部仍然坚持抗击清军近二十年,只是李自成在九宫山过早意外遇害,大顺军给人一种群龙无首的印象,如果李自成谨慎一点,不带少数随从上九宫山遇害,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李自成毕竟不是李世民,李世民多次轻身犯险能够逢凶化吉,而李自成并不是李世民那样极端幸运的天选之子,他去九宫山身边也没有像李世民带尉迟恭或者曹操带典韦许褚这样武功高强的贴身保镖,可以说李自成完全是自己作死。
另外,从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明朝军队、清朝军队三大军事集团的实力对比来看,清军的武器与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清朝军队在骑兵与火炮等方面都占据优势,李自成的大顺军武器装备最差,而明朝军队的实力介于清朝军队与大顺军之间。
但清军的人数最少,清军主力入关之前满打满算也不过十几万人,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兵力最多,在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以后拥有百万大军。
但李自成没有发挥兵力的优势,反而自毁长城杀害足智多谋的名将李岩,相反清朝军队却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得到吴三桂等汉奸军队的支持而兵力大增,此消彼长,李自成的大顺军在面对清军时就处于明显劣势。
而崇祯帝的明朝军队之所以没有彻底消灭李自成,一方面是明朝君臣不够心狠手辣,没有对李自成等农民军穷追猛打斩草除根,比如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都被明朝名将陈奇瑜包围在车厢峡,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已经陷入绝境,谋士顾君恩建议李自成向明朝诈降,结果陈奇瑜果然中计,让李自成张献忠等死里逃生。
另外,崇祯帝的明朝军队要同时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以及皇太极的清军等三大军事集团同时作战,难免顾此失彼。
而清朝军队在入关以后有吴三桂等汉奸军队为虎作伥,朱由崧的南明政权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也对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见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这都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清朝打败以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参考:
李自成为什么打明朝数次失败,又数次重起,而被满清一次就彻底打败了呢?
我们可以拿李自成的这次明末起义,和300年后的另一次同样也是起义的南昌起义,做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就会明白,李自成的闯军被满清打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领导的人民军队打了三年解放战争,越打队伍越大,在解放北平后,临进北平前夜,他告诫全党全军干部:我们进北平,是去赶考!千万不能被敌人的糖衣炮弹俘虏!同样是起义军起家,同样是攻下了一座都城,还是进同样一座城市——北京。
300多年前的李自成带领他强大的、庞大的大顺农民起义军,进北京,却是为了吃喝享受、荣华富贵!想法不同,经历不同,自然结局也截然不同!同样是进了北京,同样是一只由小到大的起义军,同样是曾经摧枯拉朽的虎狼之师!进北京后,结局却分外的不同。
一个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自信的伟大的新中国!一个却如昙花一现,片刻间,土崩瓦解,做鸟兽散。
同样是,进入北京后,一个要和关外强大无比,凶猛彪悍、令人胆寒的满清十万铁骑,迎面硬碰硬,刀对刀,箭对箭!同样是,进北平后,另一个也要和武装到牙齿,上有蝗虫般的机群,下有钢铁洪流,还在二战的残酷杀戮里,痛灭穷凶极恶的日寇,砸碎德国法西斯钢牙的——全球第一霸主美帝联合国军,展开一场血肉与血肉,意志与意志的生死对决!然而,李闯王的百万大顺军,面对满清铁骑,一触击溃,溃之千里。
短短几天,百万之众便一夜间灰飞烟灭!而毛领导下的,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些千千万万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英雄儿女们,却顶酷寒、冒弹雨,硬是拿着比对手低劣不知多少倍的武器装备,不畏牺牲、前仆后继,打得曾经不可一世,狂妄无比的美帝联合国军,灰头土脸,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一场没有取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李闯王打不过强大的满清?
为什么毛的人民军队却打得全球第一霸美帝国主义找不找北!原因就是,想法不同,经历不同,结局自然不同!李闯王的军队,只是一群流寇,一群为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拼搏的人。
而毛的军队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民自己的子弟兵!李闯王的闯军,进北京,是为了荣华富贵,吃喝享受,当老爷,做皇上!而毛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却是进北平,去赶考,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考验!这才是两支经历大同小异的军队,一个快速灭亡,一个却开创中华民族崭新新篇章的根本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