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三晋疆域大致是如何演化的

三晋韩赵魏,春秋时代,雄踞北方的强国晋国被韩赵魏瓜分之后,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因而改变,秦朝东进的巨大屏障从此消失。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的地盘最大,但是也最贫瘠,北方就是胡人。
韩国面积最小但是也最肥沃,主要集中在如今山西的上党地方,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甚至名存实亡的周天子王畿也在韩国的包围中。
魏国主要分为两大块,西块乃今晋西南,此区域自始至终就是晋国的龙兴之处、统治中心,经营数百年之久,可谓固若金汤,加之险峻的河西之地,彻底阻隔了强秦东出中原的通途大道。
而东块区域地处中原核心区,土地肥沃,阔野千里,乃晋国强军富国的粮仓。

参考:
春秋未期,韩赵魏三家于403年灭智伯瑶瓜分晋国。
从此,战国七雄正式成立。
其中 ,饱受战争的就是中原三晋。
它们的版
魏国 魏国的版
文候时期,为了成一番大业,文候用李狸为相。
集中训练士兵,练成了闻名的“魏武卒”。
南征北战。
到了惠王时期,国力鼎盛。
往西攻占了 秦的东境,建立了河西郡。
但恰遇秦国商秧变法, 又骄傲自大。
终失败。
割去河西之地迁入大梁。
韩国 韩国是个保守国,建国前期法令不通直到韩哀公时期。
这时韩国灭郑,法令得以修善,手握原晋国之肥泛之地。
国力昌盛。
到昭王时已得到至少一个小省的土地。
其用申不害变法使十多年内无他国攻韩。
但从306年起韩国不段失去宜阳,武陵等地。
渐为秦国之附属。
赵国 赵在战国前期与燕国一样弱小。
因为北方有胡人侵犯。
所以即使国土大,但并不带表什么。
但从316年赵武灵王即位后,赵却蒸蒸日上。
原在武灵王即位时便下令赵人与胡人同为赵国。
兵士学习胡人作战法,奋力杀敌。
对此,秦国就将赵视为骨头,难啃断。
但从赵孝成王起,由于赵引起了秦,秦便出军攻打。
赵出全国之力攻,但遇包围,四十万大军被十几万秦军攻灭。
赵迫割去北方三郡,一败不堪。
由此可见,中原三晋兴衰来于秦。
天下盛衰己有分明。

参考:
春秋末期,雄踞北方称霸一百多年的超级强国晋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卿族内斗之后,最终被赵魏韩三家卿大夫瓜分,整个天下的格局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家分晋之前疆域达到极盛的晋国)但三家分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家在消灭智氏后又经过了瓜分智氏领土,以及互相交换土地的过程,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上下半场。
上半场是赵无恤担任中军将,赵氏家族在此过程中受益良多,他们的领土面积本是三家中最小的,在这一过程中赶超了魏氏韩氏。
下半场是魏斯担任中军将,魏氏因此占据了晋国核心河东地区,收获颇丰。
当然,在上下两个半场,韩人也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占据南太行山,将领土连成一片。
(晋国刚刚被三晋瓜分时的疆域)那么三家的疆域是如何演化的呢?
魏氏晋国魏氏的地盘有些支离破碎。
以太行山为界,主要分为
河东郡是晋国的核心地带,晋国的新老国都绛都、曲沃等都在这里。
这里自始至终就是晋国的龙兴之处、统治中心,经营数百年之久,可谓固若金汤,这里人口超过100万,毫无疑问是晋国最好的一个地块。
魏氏的都城安邑,也是位于河东腹心。
2河西郡河西郡是夹在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土地,最初为梁国和芮国的领土,后来被秦穆公挥师占领。
这里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是重要的人口和粮食产区。
后来晋国夺取了一半河西郡。
由于河西郡与河东郡连在一起,河东郡又归魏氏,赵、韩当然不会来染指河西郡,因此河西郡也归属魏氏。
但河西郡缺陷很明显,因为它是事关秦国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谁占据这里,谁就是秦国不共戴天的死敌。
3上洛之地上洛之地是位于洛阳盆地洛水上游的山地,处于秦岭的东侧,晋国在消灭伊洛之戎后占据这里。
上洛之地与河东郡连在一起,构成了险峻的“崤函通道”,成为魏氏的一部分。
上洛之地与秦国的商於之地相连,战略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其人口稀少。
4东郡东郡是卫国旧地,原本是很繁荣的,商朝旧都朝歌便在这里。
魏氏接手这个地块后,很快就由西门豹治邺,将东郡建设为一
后来随着魏国迁都到东部的大梁,魏国发展重心东移,东郡变得炙手可热。
成为魏国重点发展的区域。
除了
赵氏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但是获得的土地大部分远离中原,比韩魏相对贫瘠。
主要分为
战国时期赵、秦曾就太原郡进行数个回合的争夺,耗时近百年,当太原郡纳入秦国版
到了李唐时期,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以太原郡为基地,最终夺取天下的。
2代郡代郡位于太原郡以北,是公元前475年赵无恤灭亡代国而取得的地块。
不过此时的代郡地方不大,人口不足20万。
到赵武灵王时,赵国大肆北扩,代郡也随之大幅扩大,到达今山西省蔚县,比初时的代郡扩大了好几倍。
接着,我们来看看太行山以东,领土主要是邯郸郡。
3邯郸郡邯郸郡,顾名思义,是以邯郸为核心的地块,这里是卫国旧地,城邑非常多,人口密度也高,人口超过100万,是晋国赵氏发展最好的地块。
赵国后来迁都邯郸,是对邯郸郡地位最好诠释。
邯郸郡有一块特殊的地方,就是向南凸出了中牟这个城邑,从位置上看,中牟位于漳水以南,划归到南部魏氏的东郡更为合理,但是赵氏却死死守住中牟,甚至一度不惜迁都到中牟,来保住这座重镇。
中牟位于太行山东侧,有一条通往太行山的通道叫做“羊肠陉 ”,为了这条通往太行山的通道,赵氏一直到灭亡都没有将中牟让给魏氏。
韩氏三家分晋时,韩氏占据了太行山南部,虽然面积最小但是土地最为肥沃,主要分为
三川郡境内有三条河,黄河、洛水和伊水。
这三条河,确实概括了三川郡的地理概貌。
这里除了洛邑还属于东周,其他地盘全部落入晋国之手。
韩氏占据了三川郡,大有挟东周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
2上党郡上党郡,其实就是整个南太行山,人口不多,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
韩氏拥有上党郡,坐拥天下之脊,晋国的地缘优势尽被韩国继承。
上党郡发生最著名的事件,当属长平之战,那场在南上党进行的大战,是战国之世一场标志性战役。
(公元前404年赵魏韩三家正式被封为诸侯前的晋国)(公元前403年赵魏韩正式被封为诸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