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的双枪现实吗

不懂不要乱说了。
很多人认为双枪李向阳是耍酷,所以一手一支枪。
其实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枪法再好的人,不可能左手和右手一样。
如果双手持枪,就算是奥运会射击冠军,也不能保持两手射击水平相同。
尤其是左手,即便平时练习过,仍然会出现射击水平大大低于右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电影中李向阳的盒子炮,可以装弹10发,作为近战也就足够了。
况且,李向阳又是有战友的,可以互相掩护,根本没有必要拿2支枪。
这并不是电影夸大,而是真实存在的。
李向阳原型叫做郭兴,是河北敌后游击队的队长。
1941年1月,第129师特务团团长皮定均司令员见到了郭兴,发现他办事干练,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就给了3个兵,一支老掉牙的“汉阳造”长枪,2支撅把子短枪,让他到老家豫北,发动群众抗日。
但是,长枪不方便在敌后作战,无法隐藏自己,短枪是比较合适的。
而郭兴通常自己活动,防止目标太大被敌人发现。
所以,他平时都是带着2支撅把子短枪,一旦作战就是双手持枪。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撅把子短枪是一种土枪,只能单发射击,每支枪只能打一次。
而郭兴自称,自己虽然算是神枪手,但用手枪射击也只能做到10发7中。
而如果他只是拿着1支撅把子短枪,一枪没打中,自己就死定了,实战要求必须持两支枪。

参考:
影视剧中,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全等形象,会设计成双手持枪,且都是弹无虚发的神枪手,但距离现实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原因就是手持双枪射击,效果肯定没有单手持枪射击效果好,且手枪尽管轻巧,但最起码也有1斤半,国内战争题材影视剧常见的德制毛瑟C-96手枪,空枪重量就有1.15公斤,加上10发弹仓供弹、或者20发弹匣供弹时,此枪最起码有2斤半重量。
将两把德制军用手枪拿在手中,可不是闹着玩的,是有一定重量的,是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其实,对一般人来说,一把枪的重量都够呛,谁吃饱了撑得,会使用两把20发弹匣供弹的盒子炮,或是10发弹匣供弹的驳壳枪。
况且,带两把枪在身上,也是个累赘,只需一把盒子炮或驳壳枪就够了,带上10只桥夹,就是100发子弹,或5只20发弹匣,也是100发子弹,足够对付高强度的战斗了。
就一般枪手而言,双手持枪射击,射击精度会惊人的下降,手枪,这玩意只要是真心打过的,就都会知道不容易上靶,25米立姿射击时,一般都双手持枪射击,单手持手枪射击时,许多人都会剃光头,这不难为情,54式手枪,在25米距离,8发满弹匣,能有4发上靶,都是射击高手了。
在战斗中,对活动的有生目标而言,不可能气定神闲地瞄准射击,因此,手枪打死人只有很近距离才有效,超过25米距离,是很难击中目标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军连排级基层军官包括我军连排级基层军官,在战时会舍弃8发弹匣供弹的马克洛夫手枪和54式手枪,而选择使用AK-74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原因,手枪除了近距离自卫,或者用来战败自杀,其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真实的战场上,远比影视剧中拍摄的更残酷,手枪在战斗中,用上过战场的兵来说,此话虽然粗鲁,但却非常有道理,“手枪没有什么卵用”。
影视剧为了拍摄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表现我军基层指挥员的勇猛顽强,李向阳这般英雄就成了“双枪将”,手持两把德制毛瑟C96手枪,用来射杀日军,且都能做到弹无虚发,有艺术虚构和加工的成分。
手枪,如果真能做到弹无虚发,一枪毙敌,其他步枪等都无地自容了,干脆全都换成短小精悍的手枪得了,既便于携带,重量又轻,威力又如此之大。

参考:
电影《烈火中永生》里面华蓥山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其实是虚构的人物,而真正的双枪老太婆其实是当年名躁川西的一名女匪首赵洪文国,对,就是电视剧《解放大西南》中直闯成都军校辕门,跟卫兵发生冲突,然后被蒋某人奉作“大姐”的那个老太太。
(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赵洪文国原名“洪文国”,辽宁丹东的岫岩县人,据称是满清贵族出身,因嫁给赵姓人为妻,遂被前面贯以夫姓称为赵洪文国。
“九一八事变”后,已经51岁的赵洪文国不肯屈服于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变卖家产逃进关内,并且组织了一支500多人的游击队,在华北地区抗击日伪。
普通人都只有一只常用手,无论左右大抵如此,而持枪精准射击远比拿筷子或者持笔写字困难得多,所以善使双枪这事,绝不是每
而赵洪文国并非军人出身,那就得算有点射击天分了,总之她放开小脚、扎上绑腿、腰插双枪的形象,在晋察冀地区风靡一时,队伍也颇有战绩。
(赵洪文国剧照)这是有真实战例可查的,1938年春天,赵洪文国的大儿子不幸被日军俘获杀害,老太太怒而复仇,指挥所部在太行山区设伏。
战斗中双枪齐发左右开弓,以伤亡27人的代价击毙日军大尉
不久以后,双枪老太婆的部队以其次子赵侗的名字命名为“赵侗游击队”,又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收编为第1支队,本来已经成为我军的地方武装,结果问题出在1940年的一次重庆之行。
这一年四月,赵洪文国作为“抗日英雄”到重庆参会,受到老蒋的亲自接见,合影留念后又手书“游击之母”条幅相赠。
(解放大西南剧照)为了拉拢赵洪文国,老蒋又封其为“冀热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指挥部中将总指挥”,这个老太太从此改换门庭,思想也趋反动,部队脱离了晋察冀军区的建制。
日本投降后,“双枪老太婆”的武装又与我军为敌,配合蒋军正规部队作战,直至1949年所部才被消灭,而赵洪文国侥幸漏网,率领几个亲信和家人逃到了重庆以及成都,遂有“闯营见驾”之举。
这个时间段的老蒋已经是急病乱投医了,不仅热情接待,还立即封将近70岁的赵洪文国为“西南反G游击军第二路绥靖司令”,同时赠予大批枪械和银元,命其招兵买马重新拉起队伍开展游击战,以配合胡宗南等部的所谓“川西决战”。
于是这个老太太带着俩儿子一个女婿,以及少数亲随前往四川广汉地区。
赵洪文国这支由袍哥和土匪组成的队伍刚拉起来,川境的蒋军已经兵败如山倒,各兵团纷纷起义或者被歼,“双枪老太婆”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少量残匪,于1949年底潜入什邡县三河乡蛰伏起来。
次年2月川西20余县匪患骤起,赵洪文国纠集起5000余人准备进攻什邡县城,为了鼓舞士气,还在出发前秀了次枪法,同时打下两只班鸠,看来这善使双枪所言非虚。
什邡县城只有我军一个营和一个县中队驻防,但是在数千名土匪的攻击下岿然不动,赵洪文国打了两天两夜也未能得逞,而我川西军区闻迅后立即派出主力部队第554团增援,遂于2月中旬大破匪众,“双枪老太婆”残部逃往绵竹县大石坝一带山区。
川西军区部队由于忙于扑灭其他匪患,暂时放过了对“双枪老太婆”残匪的搜剿,直到1950年4月初才腾出手来,派出第537团一营专门剿灭赵洪文国的残部。
4月13日我军包围匪司令部并予以歼灭性打击,毙伤俘100余人,赵洪文国化装藏进百姓家里,仍然最终被擒。
四天后她的两个儿子纠集200余人反扑试
1950年7月16日,根据川西军区军法处的判决,“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在什邡县城东关被执行枪决。

参考:
现实中使用双枪,这是相当不现实的,现实中,能使用枪械的,一般只有警察和军队。
你有见过哪个警察和军人手持双枪的吗?
最多只在比武中秀一下而已。
就是实践中是根本不现实的。
单手对枪的把控会非常差。
枪的后座力会影响射击的精度,单手会以降低射击的精度。
至于使用双枪,你就去抗日神剧里面看看你就得了。
现实中基本上是不会有这种东西。
使用双枪连换弹都是个问题。

参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也使用双枪作战,如杨靖宇,一般身上带有3-4支枪,除了是因为子弹不配套的因素外,还有就是多一个后备,随时可以开枪。
另外,像东三省以前的土匪,大多枪法极准,而且用的是双枪,在当时那个时候,大部分是栓动步枪,打一枪拉一下栓,比起可以自动射击的驳壳枪来说,其火力压制相当的猛烈,往往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夺得主动。
老土匪还有一招,双手各一枝插梭盒子20响,左右手同时夹一个弹匣,等左手的枪里子弹打光后,右手随即跟着开枪,同时左手将打空的弹匣弹出,左手同时将右手拿好的弹匣磕进左手的枪里,这样左右手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不中断火力。
这个需要长期的练习,熟能生巧。
这种情况下也是由于情况紧急下使用的。
这个也是属于压制性射击,精准射击就不会这样了。
有些小技巧很实用,比如单手换弹匣,大腿上上膛等等,都很实用。

参考:
现在的各种抗日神剧里面总是会有一个双枪的角色,电视里面的双枪基本上演绎都是弹无虚发,一枪一个准,事实上,双枪战斗这个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没有影视剧里面表演的那么厉害。
真实历史上使用双枪而且还非常厉害的就是郭兴将军(郭兴将军于2018年去世),说起郭兴可能有些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是说到《平原游击队》里面的李向阳,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而李向阳的真实人物原型就是郭兴将军。
在194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郭兴受组织命令回到老家一带组织群众抗日,并且还给他配发了三把枪,一把是老掉牙的汉阳造,另外两把就是撅把子短枪(也就是土枪),而郭兴将军的传奇就是从这两把撅把子短枪开始的。
因为这种撅把子土枪,一次只能单发,因此为了提高射击效率所以郭兴将军就直接使用了两把枪辅以战斗,所以郭兴将军实际上还是一手一发的速度。
根据郭兴将军回忆,在他最巅峰的时候,使用两把撅把子枪也最多只能做到十发中七。
因此影视剧里面使用双枪其实也算正常,但是同时使用那么能够连击也就是连续发射的手枪,这就可定不现实。
其实大家想想也就可以知道,双手持有连续发射的手枪,不说杀人了,就连准星都来不及看,而且连发的手枪,也有不小的后坐力的,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驾驭的了的。

参考:
很多枪战题材的影视剧,为了突出主角的武艺高强,都将主角设计成了双手各持一把手枪的神枪手。
实际上在真正的枪战中,双手各持一把手枪的射击方式并不实用。
手枪的精准度本身就不高,射手双手分别持手枪射击,身体无法同手枪进行有效的配合,一只手的力量也不足以抵消手枪的后坐力。
当枪手两只手中的手枪分别发射子弹的时候,手枪很可能会因为子弹出膛的后坐力过大,导致射击的角度偏斜,最终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双手持一把手枪最适合实战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的双手可以分别拿着一把手枪进行射击,并且两把手枪可以相互配合,同时攻击两个不同角度的敌人。
然而在实战的情况下,手枪的精准度并不高,必须要通过瞄准和一定的预判,才能够准确的击中敌人。
而枪手同时持两把手枪射击,极大地影响了枪手的瞄准能力,枪手根本不可能做到三点一线的精确瞄准。
因此在实战之中,不管是军人还是警察,都会采用双手持一把手枪的方式进行射击。
影视剧中的主角都开了“挂”影视剧中的主角能够手持双枪百发百中,主要都是导演们的“功劳”。
拿大侠燕双鹰来说,燕双鹰开枪几乎从来不瞄准,双手持枪射击数百发都不需要更换弹夹。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就算是再优秀的特种兵,开枪射击的时候也需要瞄准才行。
而且影视剧中的手枪都没有后坐力,现实中如果射手使用大后坐力手枪单手射击,很容易会因为后坐力过大,导致手枪的射击角度产生偏差,甚至可能会对射手的腕部造成伤害。
装备双枪主要是为了备用在我国近代史上,有很多凭借着双枪成名的人物,例如双枪老太婆和双枪李向阳。
虽然这些人物的绰号里面都带有“双枪”两个字,不过这些人在实际作战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双手分别持枪作战。
他们装备的多余的一把手枪,很可能只是为了备用。
因为手枪的子弹数量有限,很多使用手枪的高手,都会装备两把手枪作为备用。
当一把手枪的子弹射击完毕后,再拿出来另一把手枪继续射击。
毕竟在战场上更换弹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近战的时候,枪手根本没有时间来更换弹匣。
总结不可否认,在实战中确实有一些射击高手,能够使用双手分别控制一把手枪进行射击。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双手分别持手枪进行射击的难度非常高,远不如双手持一把手枪的作战效率更高。
因此影视剧中大侠们双手分别持手枪射击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会出现。

参考:
抗日战争时期,咱们的武工队队员经常是两把手枪。
一只别在腰间,磨掉准星(为了方便拔出,用来对付近距离的敌人);
一只是带枪套的,斜挎着,不磨准星,用来对付距离相对较远的敌人。
你说的影视剧里,一
大部分人都是我在上面说的那种方法。
你要知道,无论是德国造的进口快慢机还是国内造的国产快慢机,后坐力都很大,一手用一个实在是不好打。
另外,当时武工队队员使用的手枪里,德国造占比很少,大部分是国内兵工厂的枪、缴获的枪等等,甚至还有不少南部十四式,没错就是那个日本人连自杀都不愿意用的枪!千万不要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参考:
不现实的,那是拍戏的
参考:
很多人都说,影视剧是为了突出主角的勇猛,才让主角拿起了双枪,现实中玩双枪那是闹着玩。
其实不然,现实中确实可以使用双枪,如双枪李向阳。
《双枪李向阳》这部影视剧在华北大地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剧中的李向阳颇有点燕双鹰的感觉,两手双枪,打得鬼子是哭爹喊娘。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杜撰的故事,其实“双枪李向阳”是真是存在的。
李向阳的原型就是郭兴,人家可不是双枪而是三枪。
1940年,16岁的郭兴参加了八路军。
第二年,第129师特务团团长皮定均接见了郭兴,给了他三个兵,一条汉阳造,一条撅把子短枪,让他回到老家组建武工队。
后来武工队的传奇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手持双枪的郭兴,在敌后不断袭击日伪军,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战绩。
而郭兴手持的双枪其实就是盒子炮。
这两支枪是为了满足短兵相接时的火力需求,其中一支撅把子短枪的准星被磨掉了,就是为了防止从腰间拔枪时准星挂住腰带,这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
而至于命中率,郭兴说李向阳是百发百中,我没那么厉害,只能做到10发7中。
这个命中率也是相当高的。
而郭兴的故事也就印证了双手持枪是绝对靠谱的一件事,只要勤加练习,神枪手也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
手枪超过10米就不要开枪了,打不到人。
近距离特种作战还可以。
一般手枪练习用的都是25米靶子,因为后坐力的原因,都是双手持枪,枪口每抖动一毫米,到了靶子上就会偏离16厘米(记不太清楚了),基本就脱靶了。
所以手枪基本上都是站稳才开枪,在运动中开枪就是闹着玩的。
更别提双手持枪了,反正
英雄人物可能水平高一些,比普通人强,影视剧中可能是处于塑造人物形象。
在二战相关史书记载,手枪一般是作为军官配枪或者执法队、特勤用枪,正面战场没人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