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大家好,身为工作二十多年的城市规划工作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的确,现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非常普遍,很多地方都在进行。
以我所在的哈尔滨为例,今年春天以来,又有很多老旧小区都开始改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由
很多老城区的老房子,地段虽然优越,但是房龄很老了,有的房子房龄已经30年
这样的房子,基本都是6-8层的多层住宅,没有电梯,室内管线已经老化,不少楼房外墙体保温层不达标,影响了供暖质量。
所以,改造危房,尤其加装电梯,改善居住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2、二是翻新老楼,改善城市形象。
如上文所说,很多老楼房龄很老了,外表非常破旧,这样会影响城市形象。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些老楼外表会焕然一新,对改善城市形象大有裨益。
3、三是拉动相关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会带动相关产业 ,比如涂料、保温苯板等等,也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很多行业,很多人会受益,是一件多赢的政策。
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对房价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认为老旧小区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居住性方面,对房价影响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不少小区焕然一新,也加装了电梯,楼房无形中升值了。
但是,这种升值幅度是有限的,毕竟老旧小区改造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为楼房的使用寿命终究是有限的,年限长了,楼房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能通过改造来彻底解决。
而且,以前的老旧小区在规划、绿化方面都差强人意,缺少停车位。
这些客观限制,基本都不能通过改造来解决的。
其实,最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拆迁重建!老旧小区很多都处于黄金地段,楼层又不高,如果拆迁重建的话,那么,也是多赢格局。
只不过,涉及群体的事,达成统一意见难度很大, 相比于在新区拿地建新楼,拆迁老旧楼房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目前这方面的实践很少。
总结总的来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非常及时的,无论对改善居住体验,还是提升城市形象以及拉动经济,作用都很明显,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这种改造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改变老旧小区的局限性,对房价的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
老旧小区改造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区。
我们常说的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指: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本地区改造对象范围,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之所以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作为重点,是因为1998年房改前建设的居住区多为单位出资建设,与房改后建设的居住区相比,大多是临近老城的中心位置,社区人口老龄化也比较严重,住宅建筑质量较差,以5—7层住宅为主,而且无电梯,另外缺乏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存在问题都非常突出。
第二、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是要解决这四大类基础问题。
一是需要重点解决房屋安全问题。
包括:大量简易楼,建筑标准低,不具备进行抗震加固的价值,已经成为危楼;
筒子楼、宿舍楼、非成套住宅一般是公共厨卫,居民生活极大不便。
二是要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问题。
包括:消防设施不足,消防设施设计标准低,楼内无消防设施;
适老设施缺失,多层无电梯,社区无障碍设施不足,一些老年居民常年无法下楼;
停车位不足。
缺乏停车位,现状停车不规范,社区乱停车,阻碍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水电气路管线设施老化社区排水严重,老化房屋上下水管道渗漏堵塞。
三是要解决社区配套服务的问题。
包括:安全管理不足,门禁安防损坏;
流动人群管理不足,便民服务不足,理发店、早餐店等便民配套服务缺乏,居民日常生活便捷性不够;
缺乏老年关怀,尤其是对独居老人身体情况的了解等等。
四是要解决居住人群错配的问题。
包括: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与服务都不够适老,不符合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服务性需求,而周边大量的职业年轻人有职住平衡的需求。
这就形成了居住人口的错配。
第三,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可以实现社会与经济意义的多赢。
老旧小区的存量住房改造提升,还可以补齐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管理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短板,有利于城市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民生、扩内需、促经济的好事,通过改造可以实现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双赢或多赢。
因此可见,老旧小区改造尽管存在很多问题和难题,但是这项工程一定是利大于弊!
参考:
肯定是利大于弊,自从加装电梯后,多少老人笑逐颜开,拍手称快,感谢党的好政策!之前不敢出门,现在楼层即使再高也能出门溜达了,这确实解决了实际出行的问题。
这只是一方面,外立面、绿化、公共空间改造等,也让居住品质大幅提升,部分小区改完后二手房价格上涨,就是市场认可的反映。
有人说超过三十年的老小区就得拆了重盖,说出老小区存在水路电路老化、混凝土寿命、化粪池满了、规划老旧等弊端,提出要求不希望改造,盼着拆迁重盖。

其实不改造老旧小区,你不是也是得忍着种种缺点?
改造好了,居住品质大幅提升,有些人怎么还吹毛求疵,希望拆迁呢?
拆迁到盖好装修要三五年,除了投机分子和左右摇摆不定的朋友,有几个真正自己住的盼着拆迁呢?
如果你到一个国家,都是三十年以内的建筑,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历史文化?
如果建造一个建筑只想使用三十年,那有多少资源的重复过度浪费中?
看看身边的百年老宅吧,拆掉盖新的就好吗?
毁坏掉一些建筑轻而易举,而积累这些历史的文化,确实需要漫长的岁月。

参考:
弊大于利!
参考:
正巧,我们小区有热心人,牵头开展这项工作。
情况是这样的,政府出台了:老旧住宅区自主改造指导意见。
消息传开,业主们热情极高,积极签字。
说是,只要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此事就算迈出第一步,将签字业主的数额上报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便可协调解决,联系开发商,进行下一步工作。
当然,到了最后一步,还得全体业主百分之百签字,才算可以开工建设新楼。
从“指导意见”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
所谓的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是套用棚改的一些相关政策,拆去旧房,重建新楼。
另外,拆迁安置费、搬迁费、回迁的搬迁费等等费用,看似业主承担,实则是开发商支出。
政府也会减免一系列的税费。
总体来说,主业不用掏任何费用。
重新建房的户型也由业主说了算。
回迁比例是1:1,也就是说,原来是多大面积的房子,回迁还是大多面积,如果觉得面积小了,想增加面积,这个钱自己掏,属于买房范围,当然会减免税费。
从而,小区档次得到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旧房变新房,房价翻倍。
不用花钱,甚至只花极少的钱,一辈子的住房梦想,成为现实。
尽管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一宗。
但是,真正运作起来并非易事。
个别业主思想难以转变,墨守陈规,比较保守。
像是自己掏钱买房一样,不情愿,不痛快,总是有一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想法。
也就是说,必须看到实实在在的实物,尝到了甜头,才信以为真。
但是,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呢?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步步争取。
俗话说:好事多磨。

参考:
最大的毛病是一刀切。
应该是先查安全,再做决定。

参考:
一般的城市老小区都是70-80年代以来的走楼梯砖混结构楼梯房,由于前几年的旧城改造,90年代以前的住宅楼所剩不多了,基本都是90年代以来有水泥外墙和瓷砖或者水刷石的墙面居多(90年代以前的红砖或者青砖外墙居多)。
但由于经过30多年的风雨洗礼(国内住宅设计使用年限基本都在70年
一般的就是做一下外墙粉刷,统一门窗阳台包框颜色以及封闭空调外机承台。
引入物业管理制度,改造绿化带健身小广场,划定停车位,条件好的可以装电梯,方便楼层高些的人的出行。

参考:
老旧小区改造,真的是下大力气了,我们这里就是一个90年代的小区,干了三年了还在继续,电器改造,暖气管路更换,自来水管路更换,做保暖,小区道路从新硬化,这个钱从哪里来,就好像花不完似的,三年来我看出点眉目來,一个是增加就业,而是消耗水泥,三是美化环境
参考:
城市拆迁重建对政府、居民、开发商而言,是三方获利的行为。
原址改造属于赔本赚吆喝的行为。
政府改造老旧小区其收支弊大于利。
城市改造需要政府出资,又因其特殊性,造成了社会资本的难以介入。
因此这个政策既不能最大利益化被改造的居民住户,又不能最大利益完成城市升级,也不能增加政府收入,更不可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内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
因此改造阻力很大。
也因此才会造成推进速度慢的现状。
而拆迁则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买卖有所收入。
取消货币补偿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并压低土地成交价格,促使楼面价格的降低。
既利政府,也利开发商,还利居民,也利社会和谐发展(原地拆迁后的幼儿园,小学配套建成后,对居民日常生活非常有利。
)政府取消货币补偿后,开发商拿地价格低,可以通过周边建设综合商业街,获取销售和租赁的利润,也可以通过配建小面积公寓,通过销售和租赁获取利润。
更可以将高层出来的部分房屋进行商业销售获取利润!根据实际情况是利大于弊!
参考:
看怎么比。
小区旧改前与旧改后比,肯定是有利于居民,要是拿旧改与拆了建新比,则新建利处更多一些。
实际上旧改是权宜之计,当下“老破小”的居民收入低,换新的经济压力很大,而居所也实在不合时宜,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改造一下环境,改观一下外貌,将来政府及居民都有钱了再拆建新,如此而己。

参考:
棚户区还没改造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