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把军队叫做三军

在戏文里面,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大将军在阵前喝令:“三军将士听令!”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勇冠三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语句。
那么这里的“三军”指的是什么呢?
“三军”有哪三军呢?
说到“三军”,我们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当然古代或许有陆军和海军,但绝对不会有空军。
因此,中华文明所说的“三军”有着另外的含义。
“三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说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兵制,即军队组成方式。
“三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当时各大诸侯国都将军队设为“三军”,但具体分法各有不同。
如晋国将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
楚国将军队分为中军、左军、右军;
齐国、鲁国、吴国将军队分为上军、中军、下军。
“三军”都设有将、佐等军官,一般以“中军”的将领作为“三军”的统帅,或是大将军。
随着时代的演进,上、下、中军逐渐被前、中、后军所代替,唐宋时代成为了军队的固定编制。
前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锋营,负责前出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
中军是统帅所率领的主力兵团,大部分作战的骑兵、步兵、弓箭兵等都集中在中军。
而后军主要是全军的后勤保障部门,集中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工匠和负责杂役的民工。
如果军队撤退,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这时候由前军转变的后军就要承担掩护和后方警戒任务。
“三军”除了是对兵制的称呼外,古代也用“三军”来指兵种。
古书《六韬·战车》中这样写道:“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这里的“三军”指的是步兵、车兵和骑兵三大兵种。
商周时代,主力兵种是步兵,而高端武力则是车兵,那个年代“马驾车,不乘骑”,马拉战车是当时很重要的兵种。
到了春秋后期,车兵渐渐被骑兵所代替,并出现了三大兵种同时存在的时段,因此那时的“三军”也指这三大兵种。

参考:
我国古代,对于几个数字十分热衷,它们分别是“四、三、八”,“四面八方,四海八荒,四象八卦,三人行,一日三餐,三军”等等。
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古人对于数字的研究,讲究工整合理。
那么为何军队会被称为“三军”呢?
其实并不是指的三个领域,这还要从春秋时代说起。
当时,各诸侯国的军队都分为中、上、下三军,或者中、左、右三军,分别代表三个方位,类似于现在我们玩的游戏中的上中下三路。
因为春秋时期作战的时候,也是一路对应一路,而且是不准随便gank的。
《周礼·夏官·司马》中“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所以,“军”是古代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一军大约12500人,拥有“三军”兵力,便可称为大国,一般小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慢慢的,上、中、下三路又被前、中、后三军代替,前军负责冲锋,中军则是主力作战队伍,统帅也在中军之中,后军主要负责掩护、警备工作,这样的作战队伍十分先进,唐朝以后已经十分成熟了。
而如今,“三军”又被海陆空三个领域的兵种代替,但无论怎么变化,从古至今,“三军”都是全国所有作战队伍的总称。

参考:
三军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前军,中军,后军三种。
前军一般是指先锋部队,他们是逢山开路 遇水填桥,扫清主力部队前进障碍,给主力部队提供情报,威慑敌人的尖刀军队。
中军则是统帅亲率的主力军队,其数量大,装备完整,是决战的核心力量。
后军也是军队的后勤保障部队,他们一般不冲锋陷阵,只是押送辎重,运送粮草,救治伤员,打扫战场的军队非战斗人员。
其二是骑军,步军,水军三种。
这是根据兵种划分的,骑军主要任务是突袭,冲锋,骚扰敌军。
步军则是负责野战攻城等任务的主力部队。
水军不说了,主要是用战船作战。
古代一般以骑军步军为主,水军辅助。
三军一般代表了全军,泛指整个国家军队。

参考:
这里的“三军”并非现代的海陆空,而是指古代的一种特有的兵制。
因为古代军队的科技限制,可能有海军和陆军,但是空军,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他能像《封神榜》里的雷震子长翅膀。
“三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各大诸侯国都有三军,然而具体的划分却各不相同。
比如晋国将军队分为中、上、下三军,而楚国将军队分为中、左、右三军,齐国、鲁国、吴国则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
唯一相同的点就是“三军”都有将、佐等军官,并且以“中军”的将领作为全军统帅。
随着时代的演变,到了唐宋时期,“三军”演变成了前、中、后三军,成为了军队的固定编制。
每个军团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前军负责侦查和处理小规模战斗,中军则是主力,后军则负责后勤保障。
除了兵制,“三军”在古代还可以像现在“海陆空”一样指代三个兵种:步兵,车兵和骑兵。
但是到了春秋后期,车兵渐渐被骑兵替代,所以后来这种意义也消失了。

参考: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周天子可以拥有六军,而诸侯国的军队不可超过周天子的一半,大的诸侯国有三个军就够了。
这里的三军,军是军队编制,三指数量。
《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军是春秋时期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周天子有六军,大诸侯国有三军,有些诸侯国小国寡民,凑不齐三军,只有两个军或者一个军。
不同的诸侯国三军名称亦不同,晋国称上军、中军、下军,吴国亦称上中下三军,楚国称左军、中军、右军,后来三军即代指军队。
春秋时期军队有三个兵种组成:步兵,车兵,骑兵,因此有的国家将步兵车兵骑兵称为三军,这里的军是指兵种而非编制。
《商君书·兵守第十二》记载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三军:“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
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
”壮男一军,让他们吃饱喝足,随时准备和敌人交战;
壮女一军,也让她们吃饱喝足,负责运输辎重,原地待命;
老弱一军,负责养牛马羊等,并未前面两军收集食物。
唐宋以后,三军的意义趋于稳定,指前军中军后军,前军负责开路修桥以及侦查等任务,类似于先锋部队;
中军是整个军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在作战时是三军的核心,后军主要是负责后勤。

参考:
古代从西周起的部队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一军是一万两千五百人。
又天子(即周王朝)置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又次一军。
像晋是大国,国君地位也高,就有三军。
这三军,分别叫中军、上军、下军,中军元帅就是三军统帅。
先秦时期衡量国力,又常说乘(shèng),比如我们常看到齐、楚这些大国被称作“万乘之国”;
《论语·侍坐》中子路就自认能治理一个“千乘之国”。
乘在古代就是一辆车。
春秋及其之先战争主要是车战,能装备多少辆战车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当然,简单说好像一乘就是一车驷马,就像现在的好多国家买武器、买飞机军舰就可以。
但我国古代注重人力因素,首先兵车上有三
周朝初期对诸侯国的兵力配置是有规定的,后来天子权力式微诸侯强盛,很多大国也都拥有了六军,这是后话了。

参考:
前军,中军,后军。
千军就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刺探情报,极速追击,都是精兵,骑兵比较多,长官也升的快。
中军就是参谋部和司令部以及主力和警卫部队,因为过去骑兵一直缺少,所以主力一直是步兵。
后军基本是后勤或预备队,包括攻城器械等。

参考:
古代三军一般理解成前,中,后三军就可以了!
参考:
中国古代神话早就有了水陆空的概念(参见山海经、西游记已经熟知的天河水师、天马以及其他可飞行的神兽)。
其实中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拥有海水陆空结合的军事体系的概念。
但实际上由于生产力不足、科技水平尚低,无法实现水陆空的军事体系,后来在作战时,军阵常常分为前中后、左中右等基本军阵,随着技术和战法的提升,又有了步兵、战车、骑兵联合作战。
还有一种说法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编制规模,好比一个军20000人,如果有60000人就称为三军。
此外,还有一个涵义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弱男弱女为一军。
后来就衍生为全军这个统称的概念了。
汉字文化中很多数字都是虚指,也许曾经有它实际的涵义,但随着时代发展,它的涵义也不尽相同。
与时俱进,是汉字文化的最大特点。
五千年来,世界风云变幻,沧海变桑田,汉字大体上仍然维持着它诞生时的基本特征。
未来的人类将会拥有星际部队,但我们依然还会使用‘‘三军’’代指所有的军队。
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却不行,只能重新创造新的词汇指代。
此外,‘‘万岁’’不是指能活一万岁,而是代指万寿无疆。
千岁也并非是指一千岁,而是代指诸侯王、嫔妃等次于皇帝的身份地位。
中国的汉字拥有非常丰富的涵义,‘‘三军’’可以说囊括了军种、数量、力量组成(上述的壮男、壮女、弱男弱女)。
可见‘‘三军’’并不单指军队,广义上还包括了平民百姓(古代打仗需要大量征召男丁,壮女在家耕地,弱男弱女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从这点也可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它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军队,还需要国内老弱妇孺的支持。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人爱好和平、非常慎重地对待战争的理念。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明古国跟中国不相上下,更有许多国家武力超过中国,但是,它们全部都灭亡消失于战火之中。
总之,汉字是世界上最精密、最丰富、历史最悠久、最复杂精深的语言,也许我们作为中国人已习惯了汉语,但它们的背景是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参考:
三军的三是个虚数。
人们都附会了实际意义。
什么前中后,左中右,马步水。

参考:
阿弥陀佛!在古代由于人类贪欲在不断膨胀扩大。
战争范围也随之变化,因而战争区域也不断扩大,使其越来越艰难复杂性。
战略战朮从而出现多样残暴性。
在古由于地理地势险平不一样,中原王朝为了应对周边邻国的差异性而通过数朝的经验教训下,促成了三军的形成。
在春秋前主要有两军,一者战车兵(到现演变成装甲兵,航空兵,潜艇兵等军种)。
二者步兵(到现演变成步兵等军种)。
后来常期跟北方少数交战中发现其对方骑术的优越性,赵武灵王学胡射,才形成第三种军种骑兵(现代演变成火箭军,电子对抗兵等军种)。
古代三军主要指步兵,骑兵,战车兵统称三军。
后来军种战争需要而细分复杂化了。
阿弥陀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