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只有《道德经》还有的一比真是那样吗

小崔也说《不过如此》
从人类的角度,就好像人的一生一样,语言也是伴着人的成长而逐渐成熟的。
原始人就像是婴儿,从不会说话,到开始发妈、爸这种单音节,到杭育杭育的号子派诗歌,再到成句成文,再到王朔这个时代,已经能非常熟练地运用汉语并且夹杂外来语。
作为成人,去鄙视婴幼儿,很符合王朔的一贯风格,所以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集的诗歌,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也就是汉语的早期作品。
特别是“风”部分,就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上来的,可以说就是当时各地的民歌。
虽然经孔子“韦编三绝”整理成“诗三百”,但毕竟还是早期的作品集。
所以拿早期的汉语作品,特别是早期的民歌作品,与王朔的文字造诣相比,王朔说自己要稍好一些,王朔是敢说这话的。
而《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耳即老子的哲学作品。
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不说在中国古代,历经上千年还被公认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就是放在当代,也是学术界非执你耳而是执牛耳者,会享受市、省、部甚至国务院等各种级别的津贴,被世界上各种985、211、常青藤这院那院纷纷聘为名誉教授的那种人,不说李朔他朔,就是孔子见了都得叫声老师。
王朔要跟他相比,老子会呵呵,顶多礼貌地说
因为在老子看来,所谓文字,根本就不能表达他的思想,“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名曰大。
\"连命个名都那么勉强,更不用说道本身了。
所以在老子面前,再托大的王朔,也只能说说还有一比了。
再说我们为什么认为王朔遺词造句的造诣未必比《诗经》、《道德经》呢?
《道德经》上文已说了,就再不赘述。
即使上文说的《诗经》,甚至就是《风》的那部分,王朔的文字造诣也是比不上的。
就拿《诗经》开篇之作《蒹葭》来说,且不用说它政治上本来的讽刺意义,即使真当成爱情诗来读,其结构、语言、修辞、意境都是美的,其一咏三叹的感情和共鸣更是极为丰富的,连王国维都说《蒹葭》“最得风人情致”。
而王朔的小说,我们除了看到痞味以外,离情致似乎差的好象不止一星半点。
至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已是无法撼动的丰碑,而王朔的作品,也许现在还算有点名气,但能否经得住未来的大浪淘沙,达到《诗经》的地步,不说是几无可能,至少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之小的。
因为王朔的文字就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作品中是有很多妙语,但那些妙语,并不是王朔自身的,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是对巨人或时代妙语本身的化用或者反讽而已。
可以说,没有了毛主席、文某时期的那些约定俗成的、会心的妙语,王朔也就不可能消化、解构或者反讽成为自己的妙语。
正如马克斯所说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王朔的文字造诣也是如此,离开了武器本身,所谓的妙语,所谓的造诣,什么也不是。
总之,我们虽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文,依然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的,王朔自说自话可以,但真要客观地评价,其文字造诣是很难与《诗经》之诗、之经相比的,更遑论与《道德经》之道、之德、之经相比了。
不为诱惑谁,只为呵护美
参考:
王朔可以说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他的文学之路,开始于文革结束不久的文学真空期;
这个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经商、彰显个性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王朔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社会思潮,因此能够迅速窜红。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与其说是生动的艺术形象,不如说是街头采访的新闻特写。
在他的所有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风格,几乎都是雷同的,拿调侃冒充幽默,用开涮彰显所谓个性,油腔滑调的玩世不恭,所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骨子里的自卑。
这种风格来自王朔对老舍的拙劣模仿,也来自北京八大胡同的京油子秉性。
为了掩饰创作力的日趋枯萎,王朔开始对文学名人大举挞伐,从鲁迅到金庸都是抨击的对象。
王朔的抨击缺少严肃的文学论争,更多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小说的
但攻击他人未必就能抬高自己,相反,许多时候只会弄巧成拙。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过把瘾》有印象?
而王朔似乎还停留在《过把瘾》之中。
为了给自己打气,他声称或许会一不留神写出部《红楼梦》来,这似乎有点走夜路吹口哨的味道;
别说是《红楼梦》了,王朔如果能写出本《射雕英雄传》就会是奇迹了,老实说,王朔的艺术功底远逊于金庸,根本写不出拿得出手的武侠小说。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王朔就是个时兴了一段时间的写手,远非一个真正的作家。

参考:
苏轼还说过自己的修行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结果佛印两个字——“放屁”,苏轼还不是“一屁过江来”?
文人墨客,偶尔小小狂妄一下,经常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
无非是暴露一下自己的浅薄,让人愈发了解他罢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必当真。
心理学里有个规则:“越是自大的人,越是没什么底蕴,因为怕人说他不行。
”你瞧那些炫富的,有几个是真正的亿万富翁?
炫才华的,也一样。
你明白就行了。
娱乐而已,真的不必当真。

参考:
应该说,王朔先生的文字功夫在当代文坛很了得!但与《诗经》和《道德经》语言没有可比性。
《诗经》开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风格,而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时代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记录着那一个时代的人生产生活,才使我们对先民有具体的了解。
《诗经》语言的地位和承载,后世是没法与之相比的。
《道德经》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诗、文的特点,《道德经》五千言是老子修炼经验的总结,文字所包含的信息能量,古今中外没有一部“经”能比,因为《道德经》是老子亲自留下的,当然,一般的文学作品更不能相提并论了!《道德经》语言里的奥秘,只有“以身证道”才能体验得到,王朔先生如果真想了解其中语言的真谛,恐怕得下一番苦功了。

参考:
王朔贬低鲁迅,攻击金庸,又数落《诗经》……他真是成了‘’搅屎棍‘’,不知天高地厚,厚颜无耻,胆大妄为,利令智昏,狂犬吠日了!
参考:
我认为王朔此言对他来讲是真诚的,以他
诗经里有些诗句很质朴,甚至大概一看觉得有些凌乱,看上去东一句西一句的感觉,但有些看起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水里一句,远方一句,似乎都不挨着的句子勾勒出的画面却非常真实而美好,有点高山流水的意味,很自然,这是很难刻意达到的效果!要王朔写这样的,他应该也写不了,这就不仅仅是文采了,是一份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感情到不了的地方,想笔下生辉难啊!
参考:
“《诗经》中的一些话也不如我一些好的段落精粹,我就敢吹这样的牛。
”记忆中,王朔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那我认为他所说的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他要说在文学范畴,写得比《道德经》好,我也没有任何意见。
也不单是王朔,即使是在看这一篇文字的朋友中,有人这样说,我也不能作丝毫的反驳。
只是觉得作这样的比较有点不厚道,就象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说:“我可以打赢一个三岁的小孩”一样,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一、诗经《诗经》原来叫《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由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尹吉甫采集和编纂,后由孔子修订为《诗三百》。
《诗经》的创作时期,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这期间,汉语言还是处于很初级的阶段。
读过《诗经》的朋友都知道,当中的诗句基本上都是四言句式。
主要原因便是当时的语词、语法,都还不足以支持更长的句子。
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诗经》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单音节词。
这种单音节词,即使是在四言句式中,也需要借助叠音字,或者置于实词前没有明确意义的虚字,才能达成2/2的基本句式节奏。
《诗经》中,从开篇的“关关”开始,单叠音词就一共出现了359 个。
此外,语法的不成熟,也使诗句中,一个完整的意思,通常需要两个四言句才能清楚表达。
尽管在《诗经》中,产生了一些对后人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的手法,如赋、比、兴,但其与唐诗宋词相比,在运用手法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总觉得,《诗经》的历史价值,大于其文学价值。
假若是一定要讨论其文学性,也只能依当时的汉语言条件进行,即使与古代汉语成熟期的唐宋作品也没有任何可比性,更不用说现代汉语了。
当然,《诗经》还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当时创作者的思想远没有今人复杂,也没有太多的道德礼教约束。
打开《诗经》,很容易便可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纯真,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了。
二、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耳(老子)所写的一部作品。
成书时,诸子百家还未形成,当时的汉语言也还是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
《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主题,探索宇宙之道;
自然之道;

尽管全书仅五千余字,但对日后的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将《道德经》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而没有多少人会将其作为文学著作去进行阅读。
就象用一篇散文去和一篇医学论文去比较其文学性一样,去讨论、比较一部哲学巨著的文学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两者也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三、王朔王朔,是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著作我读得并不多,不敢说些什么。
记忆中其所写的《致女儿书》和《王朔文集》,还是有着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的。
而通过一些由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如《顽主》、《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也可发现其思想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但在大众领域对他的认知,则更多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例如他和徐静蕾的恋爱,又或者怼天怼地的“文坛钉子户”精神。
给他怼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对此,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也没有必要作过多的解构。
只想说的是,如一定要和古代文学进行比较,那就只能限于具体的作品,例如,你可以拿出一首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作比,又或者拿出一篇散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作比。
否则,一切虚泛的比较都是“耍流氓”。
当然如王朔所说的:“

参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诗年代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时期。
因收录311篇而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先秦时称《诗》,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作为弟子立言、立行之标准。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由此可见,作为文化源头的《诗经》,已经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虽无形无影但无处不在。
王朔确实是位颇有才华的作家,其诸多作品刊行于世,拥有众多的读者群。
近年虽鲜有新作问世,但时有惊世骇俗之语,令其每每处于“退而不隐”的“被争议”状态。
我不相信王氏眼高于顶,有把自己的作品同二千多年前古人经典相比的资格,望其项背尤未可及,更何况“媲美”?
硬要如此,也不过遗笑大方,权当酒后狂言而已。

参考:
圣经也好诗经也罢它们的真实价值是历史积累,在在文化传播中历史洪流中他们胜在足够的时间积累一个符合豢养人一个符合文化历史,如果真正要说什么最伟大一部道家周易一部兵家孙子兵法。
你不如说现代人比古代人差距,越活越回去,越活越落后,中国最喜欢讲上下五千年!愚昧得连美国几百年历史发展都不如,喜欢造神,喜欢鼓吹!其实都是黄袍加身,欲冠堂皇。
站在现在的角度,所有的古人都不如你聪明。
比如他们肯定不会刷卡,肯定不会开车。
验证这个问题很简单,诗经流传几千年,而且一直会流传下去。
王朔……呵呵,不用等千年,也不用等百年,即便是现在,王朔是谁?
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描写的甚是生动。
金庸和李敖是同时代的人,王朔是现代人,和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说大话我也会,我可以说
就算王朔觉得自己很牛B,但是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他所有的文学养分都是从哪里来的?

他自己最清楚。
诗经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那时候的人类文明刚起步没多久,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比较的,就跟一个发明汽车的人去说我发明的汽车比古代的马车厉害多了,这有什么可自豪的呢?
人格的魅力直接打零分。
诗经创作年代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发端阶段,幼稚质朴很正常。
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佳作。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朔的文章和金庸李敖比也懒得去分析谁高谁低,王朔要说他比金庸会写,虽然我不爱看王朔,我也懒得反驳,但是王朔认为他的文章比诗经楚辞优美我就只能说他的格局和局限性真的理解不了啥是经典,千年以后没几个会看王朔的东西,但两千年前的诗经再过两千年还是经典。
如果王朔说的是诗经中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确实如此。
比如硕鼠硕鼠,比如岂曰无衣,与之同袍,其实都是大白话。
但是要说全部的话他就太自大了。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蛮经典的。
另外《诗经》能流传几千年是因为人家确实经典,王朔的作品能流传多久,还得等时间去检验。
自古都是文人相轻,其实不稀罕。
总之把一句诗送王朔吧: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文学的早期是没有现代文学这样丰厚的理论支持的,我们可以说古人的聪明而智慧,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学能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繁荣交互的愈加频繁而越来越灵活强大的,我们奉为圭皋,但它的流传纪念意义是远大于它的文学价值的。
古人不是神,这个世界的复杂不是先人预见和制定的。
现代文学对于文字的凝练早已经不那么严谨。
比如作诗,推敲的典故。
严谨细致。
在白话文中已经不再被重视。
时代的产物留给能经历千锤百炼的历史吧。
当代人评论当代人。
除了功利和显摆。
还剩啥了?
王朔的小说和文章是那种嬉笑怒骂型的,看了直接爽,路遥的是那种歌颂加苦难型的,边看边流眼泪。
我还是更喜欢白鹿原那种把人物放在时代里,努力让他们活得真实,可以看完就忘,也可以给人更多的思考。
可以骂不过王朔,李敖,因为他们是天生的语言王者,如果你骂他,他只是笑笑不语。
有容乃大,王朔终究不是文学圈里顶级的存在。
当你博览群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跟千年前的古人叫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也都“不过如此”,但是你别忘了,你博览的群书正是他们写的。
要单论句子是没有意义的,我高中的时候,也觉得四大名著除红楼梦之外,都不过如此,徐志摩的诗歌余秋雨的散文,有些句子我也想改改。
一楼的兄弟说的对,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但是能这么狂妄的吹出来的,也就王朔。
王朔看不起的人很多,看不起王朔的人恐怕也不少。
不管做哪行哪业,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只要你够优秀,群众会把你的名字记在历史上。
但是像王朔这种时代氛围的产物,想像《诗经》一样流传千年,恐怕是痴人说梦。
总觉着王朔的行文风格是站在老舍先生的肩膀上挥舞着北京市井文化的大旗。
老舍先生是收敛的,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气势恢弘;
王朔是撒开了的,里里外外就透着那股子野劲儿,能掖着的也绝不藏着,跺地指天扯着嗓子破口大骂,且不遗余力。

参考:
也许就是这样哪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里说的美是爱屋及乌的美只要是自己的无论是说的还是写的无论是做的还是修的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不是自恋也不是自大更不是狂妄名家都有名家的底气明星都有明星的骄傲特定的时期他们引领着一种潮流抒发着一种特有的情感散发着独特的文学气息亲人的认可朋友的肯定同事的赞赏社会的高度评价再由圈子文化的传递传媒的包装天下行走时的潇洒淡然讲堂展厅时的侃侃而谈听者极尽肯定认同受众以为获益匪浅当事人就会认为真的是 心外无物 啊当然在这个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文人骚客的创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古文有古文的时代背景今人就算文学造诣强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何况天下大势众说纷纭秋水文章各有定论
参考:
闪着舌头了,谁都有这样的时侯,估计过后想起这话,自己也赶紧捂上嘴,脸转向窗,看有没有被人听了去。
其才尚可,其人呵呵了。
通常,拿自己去比古文经典,连涉嫌狂妄自大都不是,直接等于蠢货。
你今天懂了勾股定理,元素周期表就和那些发现者一样伟大了?
!这等屁事不必当真,他自己也难说是当真的。
叫我说就是嘴张的太大,闪了舌头了。
还是前面一条友说的观点对,学习不全是拿来,知识是要更新创造的。
凡追求知识热爱文化的人都应把自己视为创造者,并为之努力。
其实,知识文化从来都是大众的,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多么伟大的个人都是一分子而已,哪有神话自己的道理?
!搞笑而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