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是夸女人的还是骂男人的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是夸女人的还是骂男人的?
前言这两句诗,出自花蕊夫人的一首诗吗, 宋朝陈师道《后山诗话》有记录: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
国亡,入备后宫。
太祖闻之,召使陈诗。
诵其〈国亡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太祖悦。
盖蜀兵十四万,而王师数万尔。
这里的后主是后蜀指孟昶,太祖是指赵匡胤。
陈后山说,花蕊夫人姓费,四川青城人,仿效唐朝的王建写过百首宫词。
后蜀灭亡后,被宋太祖收入后宫。
不过,这首诗,是化用前人的作品。
因此
一、另一首大同小异的诗清朝王士禛《池北偶談提到另一首诗 :宋刻《鑒戒錄》載前蜀興聖太子隨軍王承旨 【 失其名。
】 詠後主出降詩云:「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繫旗。
二十萬軍齊拱手,更無一箇是男兒。
」此與花蕊夫人詩大同小異,必有一誤。
王士禛见过宋刻《鑒戒錄》,这本书中说前蜀的降臣王承旨有一首绝句: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王承旨说前蜀皇帝投降的时候:衔璧牵羊倒系旗,手下20万士兵一起拱手施礼,没有一个像个男人。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也有记录: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后蜀的花蕊夫人借鉴了前蜀诗句,后面两句几乎是照搬了。
可知,这首诗当然是“骂男人”的。
二、花蕊夫人〈国亡诗〉的高明之处后蜀的花蕊夫人的〈国亡诗〉化用了王承旨的作品。
先来比较一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王承旨)薛雪《一瓢诗话》评价花蕊夫人的时候,夸赞道:落句云:'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何等气魄?何等忠愤?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
\"如果他知道是花蕊夫人化用王承旨诗句,后两句直接是”拿来主义“,则”何等气魄?何等忠愤?“云云,并不是这首诗高明之处。
两首诗的区别在于空间不同。
王承旨诗中写了投降的那个时刻,从空间上来说,仅仅是投降时城外的情形。
花蕊夫人的诗在同一时间,不在同一个的空间, 是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了镜头切换,而王承旨就单调些了。
三、历史上的三个花蕊夫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五代十国间,至少有三
1 、前蜀花蕊夫人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约883~926),号为花蕊夫人。
这位花蕊夫人的姐姐也是王建的妃子, 大小徐妃祸乱后宫意
传世的花蕊夫人宫词中,有一些是这位徐妃所作。
例如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2、 后蜀花蕊夫人后蜀花蕊夫人姓费,是蜀主孟昶的妃子, 即陈师道所说的花蕊夫人。
百首宫词中的大部分作品,是这位姓费的花蕊夫人所作。
《五代诗话》评价:世传其(按指花蕊夫人)宫词百首,清斯艳丽,足夺王建、张籍之席。
盖外间摹写,自多泛设,终是看人富贵语,固不若内家本色,天然流丽也。
这个评价很高,意思是说花蕊夫人自是富贵人,写的是身边事,当然比王建、张籍这些外人写得要好多了。
看人富贵与自己富贵终是不同。
花蕊夫人有绝句云: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胡仔把这首是与王建同题诗作比较,认为王建差点火候:苕溪渔隐曰:王建《宫词》云:“御厨不食索时新……”花蕊夫人《宫词》云:“厨船进食簇时新……”二词记事则异,造语颇同;
第花蕊之词工,王建为不及也。
3、 南唐花蕊夫人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人称小花蕊夫人。
这位花蕊夫人的故事就少一些了。
结束语苏轼写《洞仙歌》时做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良辰美景,一对玉人相依而坐.....赏月而歌,多么美好的日子。
难以想象“一旦归为臣虏”时的凄凉与悲惨。
可惜,男儿不争气,女人只好任人摆布了。
@老街味道
参考:
这里男儿指的是男子气概,十四万人没有一

参考:
这是五代十国后蜀贵妃华蕊夫人的诗。
作诗的背景是后蜀在面对北宋重兵时,举旗投降。
自此花蕊夫人沦为亡国人。
本诗原文是: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说说本人的看法,初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军人要有骨气,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活,保家卫国才是英雄本色,这后蜀军队也太怂了。
后来多次了解到五代十国北宋这段历史才发现没这么简单。
后蜀内政混乱,下层百姓军队苟延残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层宫室(包括这个花蕊夫人)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至于十几万军队数百万百姓的安危荣辱他们从不关心,只知索取不知安抚。
却在亡国之时,指责军队不能尽职责。
只能送她一句话,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参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
当然是夸男人有阴柔之美。
与人为善,不与人争强斗狠。
个个象女人一样温柔妖娆。

参考:
这是清朝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评论评说。
是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十四万兵俑看不惯解甲归田,任有八国国联军橫行。
女人还在北京城高兴卖唱,百姓还帮八国联军搬梯子,一个男人也没提出抗议和还击,这是历史最耻辱的一次震惊中外的特大事件。
后有人评说:政府腐败国将倒,男人不抗搞逃跑。
商女不知亡国恨,留下泣声是哀嚎。
其实也不是指的男人女人都骂着的,树倒胡逊散,关键还是清政府的人祸所至,圆明园损失无法计算,火烧圆明园却实定进了世界历史耻辱柱。

参考:
这是在夸奖守法守纪的模范。
哪怕刀砍到脖子上,肯定也不能披甲执刃,万一反杀了岂不是要赔钱吃牢饭。

参考:
这里面上没有本地男人什么事情,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群体,
实际上就是说本地男人死光,女人集体换种,亡国灭种 就是这么个意思。

参考:
明显是贬意,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难道是褒奖吗?

参考:
這里没有半点“夸”的意思,百分之百是在“骂”。
骂谁?
骂这支十四万人部隊旳所有成员,上到各级指挥官,下到每一个戦斗员,并没有男人/女人之分。
“甲”,是士兵作战时,穿的防护服装,统称“軍装”。
“男儿”是指男人气慨,男子汉的骨气。
试想,一支十四万人的部隊,面对强敌,不敢与之战斗,放下武器,脱下軍装,作鳥兽散,是个什么场景?
是该大骂而特骂白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