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会被金朝灭亡吗

肯定不会,宋军战斗力没有现在网上传的那么弱,只是被金国克制而已,金国初期女真人的战力,在当初世界无敌,对金作战,两宋战绩还算是最好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金国的战斗力,金国在建国前处在半野蛮状态,生活条件很差,但民风彪悍,勇武布不惧死,在长期的围猎生活中,练就强健灵活的身体和默契战术配合,对战场形式有着敏锐的判断力,战术配合不是来自训练,而是在围猎活动中慢慢形成感觉。
另外金人的军队制度也是提升战力的关键之一。
他们是上官阵亡,下属全部被杀。
而金人初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差别,伍长、什长、百夫长大多和士兵同生死,打仗冲在前面。
这样整个军队在厮杀过程中,脑子里根本没有退缩逃跑的概念,只有胜利和死亡。
金人爱惜战马,在行军中不允许骑战马,金兵的马有着严格的分工,精锐部队一人三匹马,战马只有打仗时才可以骑,行军时有专门骑乘的马,驮运东西有专门的驮马。
强悍的
战法单一,野战虽然强悍,但是对城防战缺乏经验,野蛮部落里出来的人,只适合上马拼杀,面对坚城办法不多。
太原保卫战中,城中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
却让完颜宗翰这样的勇将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不得不留下银术可牵制,带兵直奔京城。
皇帝害怕了,和金兵讲和,割让三镇,金兵退兵。
割让的三镇包括还没有失守的太原城,但是太原守军不肯交出城池,完颜宗翰打不下来,只好领兵回到北方,留下银术可围困太原。
银术可用围点打援的办法,消灭了几路救援太远的援兵,但太原城仍未失守,直到宋金第二次开战,完颜宗翰再次南下,太原城已经被困将近一年,城内物资缺乏,最终失守。
李纲的东京保卫战也证明,金兵面对坚城没什么好的办法,汴梁的失守,也是因为崇信道教的皇帝误信道士郭京,大开城门作法退兵,结果把金兵直接放进城。
要不然金兵根本在短时间内攻不下汴梁城。
如果汴梁不丢,坚持一段时间,勤王之师赶来,加上金兵南下,但是河北、山西还有不少反金的军民扰乱金兵的后方,金国也不敢把条件提得太高。
结局可能三镇不保,仍要割让,但是绝对不会亡国。
最大的可能是宋金以黄河为界,隔河而治。
二帝被掳,并不是绝对实力差的那么多,而是一场错误的决策导致的意外。
如果宋朝拥有燕云十六州,万里长城和连绵的高山就会成为天然屏障,宋军利用长城防御,金兵野战强悍的特点难以发挥,很难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北宋更不会灭亡,甚至金国面对长城防御,根本就不会产生进犯中原的想法。
这还只是其一,前面说过,金人的强悍很大程度是被残酷的生活环境逼出来的,当他们拿下大辽以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在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强悍民族开始享受战果,站在了统治的最高层,过起来贵族般的生活,还能保持围猎生活锻炼出的强悍战斗力吗?
答案是不能,金兵的战斗力很快出现明显的下降,过上富裕生活的金人产生了严重的反战情绪。
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内部争权斗争。
当年面对北宋百万军队,金兵势如破竹,但是面对山河破碎,内部混乱,群寇并起的南宋,金兵战斗力明显有所下降。
到了金朝末期,宋蒙联合灭金的战役中。
金兵面对宋军已经完全处于弱势。
不用说拿回燕云十六州,拥有了长城天堑,就算不拿回燕云,如历史上只拿回燕京六州,不贪心不足蛇吞象,算计金国的平、营、滦三州,耍赖不交出合约中需要迁走的户口。
挑起宋金战端。
把宋金开战拖后哪怕十几年,北宋绝不会输的那么惨。
因为脱离白山黑水后的女真人,彪悍民风明显下降,而且金国没用多长时间就陷入了内部权力纷争,北宋绝不会亡国。
不用说是金国,就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面对南宋的城防战,也是苦战数十年才拿下。

参考:
事实上北宋与金国通过“海上之盟”、联合灭掉了辽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但北宋赶走了豺狼,迎来了猛虎,紧接着被“盟友”金国进攻,很快亡国。
可见,燕云十六州并没有给北宋带来安全,反而带来了灭国的危险。
宋金联合瓜分辽国,约定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他归金国。
郭药师等人原为辽东人,辽金战争首先波及辽东,辽东的辽人组成怨军与金交战,战斗力颇强。
宋军进攻辽国时,郭药师投降了宋军,得到了宋徽宗的重用。
1121年,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后,考虑到稳定性,北宋建立了燕山府,任用了郭药师等一批辽国降将,并且给予了非常高的封赏。
这时候,北宋的地盘达到了最大,算是实现了华夏一统,宋徽宗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如果坚持到底,宋徽宗就是可以比肩唐宗宋祖的大帝。
但郭药师及怨军(改为常胜军)不在燕云十六州范围之内,按约定仍属于金国,郭药师在辽东故地招降纳叛,为宋金败盟埋下了伏笔。
宋金结盟本来只是临时结盟,目的为了灭辽,辽国灭亡后宋金交界,冲突难以避免。
郭药师镇守燕山府,拥兵5万,辅助兵士30万,俨然成为北宋版的安禄山。
1125年,金国兵分两路攻宋,郭药师领兵抵抗,郭药师先胜后败,于是郭药师再度反水,摇身一变投靠了金国,作为向导带领金国杀向汴梁而来。
郭药师非常熟悉北宋虚实,到了汴梁附近,首先攻取了北宋养马和蓄积粮草的基地天驷监,夺得数十万马匹牛羊和数不清的粮秣,这对于金国孤军深入之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北宋得不得燕云十六州只是有关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
北宋没得燕云十六州之前,与辽国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两国交往频繁,反而是北宋从文化上、经济上同化了辽国,两国政体、价值观高度一致,这也是许多辽人更认同宋国的原因。
北宋得了燕云十六州,地利有所增加,但没有真正得到辽人之心,反而失去了人和,导致很快失败。
宋徽宗的人生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从实现华夏一统的大帝,转眼成为丧国的皇帝,成为阶下囚,受尽侮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辽东的汉人由于地处胡汉交界之地,表现的更加狡狤,也少了忠君爱国的情怀,从郭药师到吴三桂,均作了三姓家奴,总是联合异族给中原政权完成致命一击,但他们的作用也仅限于此,郭药师很快被金人抛弃,财产没收,下落不明,吴三桂也没有好下场,证明他们的聪明总是差点火候!
参考:
别说幽云十六州,就是给他幽云六百州都没用!我“大挫宋”绝非浪得虚名!首先开国之君赵匡胤:这货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竟然自废武功“杯酒释兵权”!开国之君都这样,后世君主可想而知!第二任君主赵光义:高粱河一战、由于这货愚蠢的指挥导致宋军大败,这货也被辽兵追杀,但是这货凭着一辆驴车以及“高超的车技”愣是跑过了辽兵的追兵得以活命!经此一战,赵光义荣获“高粱河车神”荣誉称号;
“高粱河车神”之名当之无愧!
参考:
南宋北宋加在一起共319年,都没有能够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不是没有想过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针对这一目标有过多次主动出击的军事行动,但是都无功而返,甚至是差点儿全军覆没。
应该说南宋高宗朝曾经离这一目标是很近的,武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都是能打硬仗的名将,岳飞铁了心要收复北方,迎回二圣,一洗靖康之耻,曾经离目标那么近,几乎是兵临城下,快要打破敌人最后的屏障,被赵构用十三道金牌召回,岳飞只能仰天长叹。
宋朝纸面实力相比于金朝要高,国家看似繁荣富强。
但是富的是士大夫不是国家,领导层不愿意打,士兵地位低下。
当然是有的部队很有有战斗力的,但是几只有战力的部队无法改变整个宋军战力弱的局面,再加上领导层的无能。
还有就是因为金国有赵构、秦桧两大助攻。
没有这两
宋朝内部腐朽,宦官干政,一颗树的主干都坏了,其他的枝桠长得再好也没用。

参考:
宋朝和金联合灭辽,也拿下燕云十六州一部分,照样被灭,宋朝士兵的单兵作战并不弱,有记载行军负重达达三十多公斤,比当时各国都强,武器装备也不差,就是缺少马匹,机动性差,打防御占优势,主动出击缺点就明显,胜少负多。
如果有燕云十六州做屏障,能延缓游牧民族的进攻。
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总是一味防守求和,也就没了进取心,固守东南一隅,长久下来,加上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被强敌所灭是必然的。

参考:
历史不可能出现可能,因为历史的轮不可倒退。
对一王朝的兴衰与地占多少无关,主要看这个王朝的生命力。
体现在政治远见,人员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决心。

参考:

澶渊之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靖康之耻就是最坏的例证。
故此,北宋若是拿下燕云十六州,相信辽国真的蹦跶不了几天,顶多也就是明末时期的后金,再加上北宋并非明末的那个时候,流寇作乱。
我国历史有个现象,中原皇朝兴盛,游牧势力必弱,反之亦然。
中原皇朝兴盛最大的特征便是国防安全和政治清明。
国防不安,甚至脆弱,即便再如何政治清明都止不住的流血去填补这个无底洞。
宋朝就是败在这么个怪圈。
非常遗憾,燕云十六州不在已手,完成不了秦汉盛唐的伟业,唯有苟且偷安而已。

参考:
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且不论燕云十六州何时收取;
怎么收取;
由谁收取。
我们仅假设北宋收取燕云十六州,之后改变的因果引出的新历史发展线完全可以重新编排后部《二十四史》了。
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北御游牧民族所依靠自然天险(太行山、燕山等山地地形)和人工防御公式(长城防线和诸城池)燕云十六州是整个华北平原和中原地区的的门户,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使中原王朝丧失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缓冲地带。
而游牧民族得到燕云十六州无疑得到了入主中原的战略中继站,逐鹿中原的入场券,假使游牧骑兵勒马燕山、南顾中原,看到一马平川……大有广阔天地任我驰骋的气概。
燕云之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到历史思考上来,如果北宋收复十六州,那么一众契丹、女真、蒙古没有得到中原的入场券就会像他们的老祖宗“匈奴、突厥”一样仅仅只是游牧部落,在草原的水、草之争中此消彼长,充其量只是边患而已。
当初北宋联金灭辽的动机是什么?
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宋朝已经拿到了十六州还会不会和女真人合谋还要再行商榷。
如果没有联合灭辽的相互了解,金人也不会精确得知宋人的战斗力低下政治腐败的事实(这种战力如果真的收复燕云十六州也费劲),再加上宋人占有天险,金灭宋的时间线也会无限期延后。
这样之后改变的历史会成几何倍放大,几百年后提前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也未可(?ω?)hiahiahia历史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所以一味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辽金的入主中原也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的血统中也不会缺乏游牧民族的血统。
毕竟北宋不亡就不会有民族大融合,到时候有没有你我还是问题?_?哈哈??
参考:
燕云十六州,主要指的就是位居我国北方的地区,比如现在的北京,以及河北、山西这些地区,具有一个非常重要位置。
虽然当时的燕云十六州地区不是很大,但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边界,也就相当于宋朝的门户。
只要掌握好燕云十六州,那么就能够轻松的把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给阻挡住,所以宋朝一直都想将其收复。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戎马一生的赵匡胤确实是一位比较有政治军事头脑的皇帝,逐步统一了很多地区。
但是燕云十六州却不容易收复,因为当时的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辽国的地盘,当时的辽国实力逐步强大,所以宋朝想要收复已经是难上加难。
直到赵匡胤去世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接着历经波折、战争,北宋用了将近100多年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等到了南宋国力衰微,更没有机会了。
这一切都源于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如果燕云十六州在宋朝手里面,宋朝经济也会慢慢的强盛,宋朝也不会受到外族的入侵,更不会灭亡。
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燕云十六州才正式被中原收复。
宋朝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最后被朱元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的收复。
明朝之所以能收复,因为当时的蒙古已经不再强盛了,所以燕云十六州自然而然的很好收复。
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的重要作用。

参考:
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
无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士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
并入辽朝的燕云十六州,这里不只是辽朝的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且也是辽朝“汉人”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
这一带的汉族,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已经发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数民族化现象,从而和中原汉族产生了巨大差别。
燕云汉人在辽、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的历史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辽、宋、金三个王朝却都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辽朝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汉人忠于自己,但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
金朝则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另一方面,辽朝中后期的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
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
燕云汉人对三个王朝各自的发展进程、力量的消长、以及中国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
灭亡是注定的,就和人的一生一样,只是过程长短而已,那些地方不是关键,关键是宋朝的皇帝太奇葩,一个个好像被人吓怕的一样,别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吓的他们屁滚尿流,这个才是关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