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到底在哪里

答:正式开答之前,先说一件我本人亲眼目睹过的趣事。

话说,广西北海合浦县有一个星岛湖。
该湖距离北海市区约五十公里,湖水方圆面积达六百平方公里,湖中分布着大大小小一千多个岛屿,星岛湖的名字就因此而来。
这个湖,和梁山泊有什么关系呢?
按说是没什么关系的。
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李雪健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拍摄过程中,竟然到这儿取景,将之定为外景基地。
事过近二十年,至今,这儿的“水浒城”犹在,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老实说,当年剧组在这儿拍戏时,我真的是大吃一惊,梁山泊不是在山东吗?
怎么跑广西来取景了?
这样“欺骗”观众,真的好吗?
后来我才知道,现在以梁山作为县名的山东省梁山县县境内,根本不存在《水浒传》里写的“八百里水泊”了,要在电视剧中反映原著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只能到外地取景了。
梁山县既然没有水泊,那么,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的那座梁山,是否就是《水浒传》中所写的梁山,就很值得怀疑了。
补充一下,梁山县是1949年才设立的,此前梁山在山东寿张县境内的。
康熙五十六年,寿张知县滕永祯修撰《寿张县志》时,其在卷一《方舆志》中就这么写:“凡天下山川,以史乘所纪为据。
小说诬民,在所必禁。
梁山为寿张治属,其山周围可十里。
水浒小说乃云‘周围八百里’,即宋江寨,山冈上一小垣耳,说中张皇其言,使天下愚民不至其地者,信以为然。
长奸萌乱,莫此为甚。
因拈出之,以告司治君子,并使天下之人知之,小说之不可信也如此。
”由于梁山周围无水泊,而且山太低、太矮、太小,山上的“宋江寨”只是“山冈上一小垣”, 滕永祯由此否定了《水浒传》的描述,说这是“小说诬民”、“小说之不可信”。
然而,滕永祯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笑话,可见于《涑水纪闻》卷十五,但《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写得更生动,云:“王荆公(即王安石)好言利。
有小人谄曰:‘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
’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决水何地可容?’刘贡父(即北宋史学家刘攽)在座中,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则可容矣。
’荆公笑而止。
”还有,韩琦的《安阳集》卷五收录一首题为《过梁山泊》的诗,诗云: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撑。
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
蒲密遮如港,山遥勢似彭。
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
苏辙的《栾城集》卷六也有一首《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梁山泊》,诗中有“秋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之句。
即梁山有八百里水泊,绝非小说家所虚构。
再翻查一下正史,《五代史》有记:“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环梁山,合于汶水。
”《宋史.宦者杨戬传》记:“梁山泺,古钜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
”《金史.食货志》:“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泺水退,地甚广,遣使安置屯田。
”明朝景泰年间的徐有贞有奏疏请开广济河,其中有提到“外有八百里梁山泺,可以为泄。
”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的确就是现在山东省梁山县县境内的梁山。
之所以现在“八百里水泊”寻无觅处,就是明景泰年间展开了河道改造工程,湖泊最终干涸,梁山县马营镇的“水泊遗址”(湿地)成为原梁山泊的唯一遗存水域。

参考:
梁山泊,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面积3.5平方公里。
据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关于梁山泊的描述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中文名,梁山泊,面积,3.5平方公里,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黄河下游、汶水和济水汇聚地。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
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一部《水浒传》名扬天下,水浒英雄举世闻名。
800多年过去了,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积,于是梁山周围湖泊变成了耕地。
东平县的东平湖是“八百里梁山泊”遗存水域,而且梁山县多年来也有引黄河水再造万亩湖泊,重现昔日“八百里梁山泊”宏伟壮观景象的打算。
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东平湖东平湖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
东平湖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定名称为东平湖,她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山东省推出的水浒旅游线路中的重要景区。
东平湖西近京杭大运河,东连大汶河,北通黄河。
她过去是漕运要枢,蓄水滞洪,无论过去和当今她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即将实施的我国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东平湖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东平湖水质肥沃,无污染,湖产资源丰富,生长的鲤鱼、鳜鱼、甲鱼、鲫鱼、鲶鱼、大青虾,田螺等50多种名贵鱼类、贝类,菱角、鸡斗米、莲藕等十几种水生植物。
麻鸭蛋、松花蛋、菱米、芡实等水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各种鱼类都是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肴,味道鲜美的全鱼宴、全湖宴是东平湖特有的地方名吃。
东平湖,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
沿湖文物古迹遍布。
湖东岸是水浒英雄头领宋江攻打东平府城驻地,有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称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黄石悬崖”。
西岸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故道,有水浒英雄晁盖等好汉初聚地司里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腊山,有明朝万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
北岸有唐朝大将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楚霸王”墓地,有风景秀丽的铧山景点,有北齐名僧安道一书写的洪顶山摩崖刻经。
湖东南方有宋朝时东平郡太守刘敞修建的乐郊池亭遗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泛舟梁山泊,登上乐郊池亭曾写道:“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迤。
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
仰俯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红随四时。
”“乐郊池亭”是当时一处公园,欧阳修到公园游玩数日发出感想。
在乐郊有何乐呢?乐就到此地来游玩,可见在古代东平湖就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
东平湖水下还淹埋着隋代建筑清水石桥,由于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无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据考证,此桥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桥长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赵州桥还早5年,唐代诗人高适看到此桥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
据记载:石桥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没的。
  东平湖中的小岛叫“土山岛”,岛呈椭圆形,据说历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设有重兵把守,历代都是军事要塞,更是水浒传中水浒英雄出没之地,传说“智取生辰纲”之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七个水浒头领为了躲避官府缉拿,便来到此岛寺院聚义,所以也称“聚义岛”。
晁盖死后,就葬于此岛,岛上原有一寺庙叫“观音堂”,由于晁盖生前喜爱梅花,为纪念晁盖,后人便把观音堂改称为“藏梅寺”。
寺内原有口大钟,与东平府院内的大钟合称为“姊妹钟”,撞击其中一个,另一口大钟则应声而和。
现如今寺院已毁,仅存钟架、残垣、断碑。
岛上还留有“洄源亭”遗址。
洄源亭是唐朝著名诗人,东平郡太守苏源明所建。
建成之后,他曾
宋代文学家苏辙夜过东平湖(梁山泊),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也留下了“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的美好诗句。
史书介绍“梁山泊”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它的形成,是从五代石晋开运初至北宋,因黄河在滑、郓、水库澶、濮等地多次决口,河水汇集梁山周围,与源于梁山东南的张泽泊(后称南旺湖)连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为中心的巨泺,统称为梁山泊。
《宋史》卷九十一载:“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黄河又从滑州决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阔、水势最大。
苏辙在《夜过梁山泊》中留下“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浆歌”的优美诗句。
五代以后水面渐大,至宋代形成以梁山为中心的八百里水泊,成为藏龙卧虎、英雄豪杰出没之地。

参考:
水泊梁山,是《水浒传》中晁盖、宋江聚义造反的根据地,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
“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这是《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梁山泊景象。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山东。
如今在山东,梁山还有,就在梁山县境内——梁山县是1949年才设立的,此前梁山在山东寿张县境内。
但是,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却寻不见了,只在临近的山东东平县,有一块东平湖。
梁山有山无水,那么,《水浒传》小说描写的场景,是施耐庵的虚构吗?
清康熙年间修撰的《寿张县志》就是这么认为的,认为小说都是欺人之谈。
台湾历史学者苏同炳在《梁山泊沧桑谈》一文中,比较详细地回顾了史料中记载的梁山泊历史变迁,充分说明了,八百里梁山泊不是小说家的欺人之谈,而是在北宋年间水浒故事发生的年代中,真实存在的。
不仅如此,梁山泊在历史上还有复杂的变迁过程。
据清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表述的观点,梁山泊从前在没有因黄河灌注而成为大湖以前,本来就因地势低洼而为汶、济二水汇合成湖,其渊源可
到五代时期,因为黄河在滑州决口,河水向东浸漫,梁山泊开始成为大湖。
由《金史》的记载可以得知,北宋时曾被宋江据为水寨的梁山泊,在南宋初年,已因黄河改道而水涸田出,无复当年的八百里之广。
然而到了元朝时,黄河又发生溃决,河水再由昔日河湖相通的故道侵入,于是梁山泊又沦为泽国。
元末贾鲁治河,黄河仍归故道,所谓故道,是今日苏北淮徐一带的老黄河遗址。
当时的梁山,虽然离黄河很远,但因其中积水一时不能尽泄,水势依然不小。
据史料记载,到了明英宗年间,梁山泊尚有八十里之广。
到明景泰年间,因为河道改造工程,使梁山泊彻底干涸,只剩下一块东平湖作为遗存。
此后的情形,基本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

参考: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许多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水泊梁山也为人们所熟知。
那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水浒传》中是怎么介绍的。
《水浒传》中曾这样描述梁山水泊:“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 由此可见,《水浒传》中介绍,水泊梁山在山东济州。
山东省水浒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韩之波在一次采访中曾介绍说,水浒传说故事主要依托地有梁山、东平县的东平湖,阳谷县的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郓城县宋江、晁盖故里,高唐县柴进府等地方。
今天来看,济南以西140公里外的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就是当年梁山泊所在地。
1985 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13年,水泊梁山风景区的宋江传说等选入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水泊梁山风景区由7条支脉和8个山峰组成。
主要景点有一关、二关、摩崖石刻、忠义堂、宋江马道、号令台、黑风口、断金亭等。
水泊梁山风景区根据《水浒传》中的美食和梁山特产,挖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梁山美食文化,包括水浒宴、水泊宴、梁山湖养生宴等5种,由“好汉大块肉”、“时迁鸡”、“孙二娘仁肉包子”等美食组成。
武术作为《水浒传》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梁山景区必不可少的文化组成。
目前,梁山武术已经成了极具特色的表演节目,包括武术套路、禅杖、板斧、九节鞭、硬气功等。

参考:
梁山泊的前身是大野泽,《尚书·禹贡》曾载:“大野既储, 东原底平。
”在上古时代,这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湖泊之一。
但到了后世,黄河改道导致大野泽的来水减少,逐渐干涸,到了南北朝时期,大野泽的寿命就走到了尽头。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黄河灾害增多,频繁改道决口,因为大野泽已经干涸,没有办法起到蓄洪的作用,所以很多洪水在原来大野泽的北部汇聚,这个地方就叫做梁山。
北宋时期,黄河一带的水患也十分频繁,洪水不断蓄积,使得梁山泊的面积剧增,时人记载“八百里水泊”,大概也是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当地百姓谋生艰难,沦为盗寇者众多,才有了后世的许多故事。
如上
而到了后世,八百里梁山泊逐渐消失了。
这也是由于黄河的走向。
两宋之交曾发生了宋军想要以水当兵攻击金兵的事件,公元1128年,杜充掘开大堤,导致了黄河夺淮入海。
在这之后,由于黄河河道不从此路通过,来水减少,梁山水泊日渐干涸,到元代就彻底消失了。
到我们如今,常常会对《水浒传》的描写产生疑惑,了解了整个过程就不会如此了。

参考:
哦!心中那八百里水泊梁山去年初夏,从唐山到梁山,一路风景如画,且行且珍。
高速路上,中原大地上的麦田、绿树、乡村都从车窗掠过。
碧绿的泡桐渐渐多了,到了兰考县,这里是焦裕禄奋斗过的故土,不能不去看一看,在服务区稍作休息,吃了最可口的饭菜。
蓦然想起了习总书记的诗篇:“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八百里水泊梁山终于就在眼前了!哦!这水泊也并不茫茫,只是一个不大的湖,当年梁山好汉朱贵曾一声呼哨,一只小船就把那些绿林英雄渡到山巅。
《水浒传》插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荡气回肠!可八百里水泊究竟都到哪儿呢?
黄河泛滥,几度变迁,那片水也成了往昔的云烟,大多都流走了,留下的是记忆。
梁山,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登梁山举目四望,青山叠翠风景如画。
水泊梁山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山体险峻,易守难攻。
漫步宋江马道、梁山大寨、聚义厅、黑风口发怀古之悠思。
步入山下梁山古城一条街,十字坡、狮子楼,曾演义了多少离奇的故事。
卖炊饼喽——遥想当年,卖炊饼喽武大郎的吆喝声依稀可辩,是那么苍凉悠远!
参考:
小居士随便说两句,因为老家距梁山很近,所以比较有发言权!水浒传中的水泊现在只有遗址了,就是东平湖,对,你没看错,就是遗址!水浒传说八百里水泊,水浒传中燕青泰安打擂就是划船去的,那时一条大江从梁山一直到泰安,小居士的老家位于两地中间,现在只有一条改了方位的汶河(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的大河),为什么说改了方位呢?
因为我们那边的现在的泰东路就是原先江的方位,沿途的村名就是最好的证据:江庄,石沟,陈家埠,肖家埠,马家埠等,埠就是江边的码头!梁山就好理解了,就在现在的济宁市梁山县!梁山县与东平县交界,现在按行政划分分别属于济宁市和泰安市!所以两地因为水浒的地名打来好几年的官司!不过现在好了,隶属济宁的梁山县叫做梁山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隶属泰安的东平湖叫做水浒景区国家4A!这样一个占山,一个占水,两不耽误!说了这么多,
其沧海桑田的千年变化,与水浒故事的波澜壮阔,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那么,梁山泊从何而来?
如今安在?
又将走向何方?
黄河造就梁山泊梁山泊,位于山东省境内,在山东省梁山县,东平县和河南省台前县一带,面积约 500 平方公里。
梁山泊并非自古有之,其最早出现在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一书。
形成于五代及北宋时期。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也是梁山泊的母亲。
正是由于从五代到北宋时期,黄河的多次决堤泛滥,将大量黄河水带至梁山附近一带,与当地原有湖泊连成一片,形成大片水泊,称为「梁山泊」。
北宋末年达到最大规模,号称800 里水泊。
梁山泊如今安在?
(东平湖 聚义岛)八百里梁山泊的壮观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主要是因为黄河改造及河水回流,导致梁山附近水源枯竭,面肌萎缩。
如今现存的梁山泊水域,仅山东省的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及梁山县的水泊遗址两个区域。
而水泊遗址也仅仅是湿地而已,不负昔日光景。
再造辉煌梁山泊800 里梁山泊,早已消失在历史当中。
我们是否还能重现曾经的梁山水泊呢?
一部分人正在努力。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山东省持续打造的水浒之旅文化产品,不断涵盖更多的梁山遗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梁山县也正在考虑再引黄河水及污水处理的回流水,再造昔日梁山水泊。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有可能再见梁山泊,800 里未必有,但一个比现在的水泊遗址更为雄伟,更加真实,更为有趣的梁山泊,已经浮出水面。

参考:
八百里水泊,应当指的是水浒东平。
聚义岛,位于东平湖中心。
四面环水,风光优美,当年的晁盖就安葬在聚义岛上。
东平湖是我国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是国家西水东输丶南水北调的重点开发工程。
是瓦日铁路丶董梁高速丶大运河航运的重要交通抠扭。
随着东平影视城丶水资源丶文化旅游业的开发,水浒东平成为国家4A景区。

参考:
水浒梁山泊究竟在哪里?
  梁山泊究竟在哪里?
回答这一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至少包含
梁山泊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其遗存水域在鲁西南的梁山、郓城、东平等县间。
我们脚下的梁山,只是一座不高的小土丘,既不雄伟,也不险峻。
站在土丘上举目四望,并不见什么满目芦花,茫茫烟水,更别说什么“山排巨浪,水接遥天”了,映入眼睑的,只有平畴四野,村落炊烟。
不知道原来的“宛子城”、“蓼儿洼”什么样,土丘上确有“聚义厅”、“忠义堂”、“黑风口”、“断金亭”、“宋江马道”等山寨景点。
不过,这些山寨都是“山寨”版。
  历史上的梁山泊在哪里?
是一个史料问题,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查资料。
北宋时期没有山东省,更没有济宁市。
《水浒传》中柴进对林冲说,梁山泊是济州府管下的一个水乡。
这个济州府在大宋帝国版
“梁山泊”(也称“梁山泺”)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黄河溃决,“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宋史·卷九十一》)各方史料证明,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阔、水势最大。
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因“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泺水退,地甚广,遣使安置屯田。
”(《金史·食货志》)。
千年以降,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加之泥沙沉积,“八百里水泊”早已不复存在,梁山周围的辽阔水域变成了广袤耕地,真可谓沧海桑田。
关于梁山泊的变迁,《辞海》的注释比较权威,梁山泊“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
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北宋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
入金后河徙水退,渐涸为平地。
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
”在梁山泊水势全盛时期,一些文人墨客来此泛舟畅游,饮酒赋诗。
北宋诗人苏辙诗云:“近通沂泗麻盐熟,远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尘泥污车脚,莫嫌菱蔓绕船头。
谋夫欲就桑田变,客意终便画舫游。
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梁山泊》)苏辙在诗后留一短注:“时议者将干此泊以种菽麦。
”这其实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编造的一则政治笑话:“王荆公(安石)好言利,有小人谄曰:‘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
’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矣。
决水何地可容?
’刘贡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别凿一八百里泊则可容矣。
’荆公笑而止。
”(《邵氏闻见录》)  宋江的根据地在哪里?
则是一个文学或学术问题。
应当说,宋江“史有其人”。
据聂绀弩先生考证,《宋史》中如《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都曾提及宋江。
不过,在这些史料中,宋江是“淮南盗”,且行踪不定,时而淮阳,时而京东,时而江北,时而齐鲁,时而河朔,并无根据地,只是“流寇”而已,最后被张叔夜在海州擒获归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史料没有一处提到梁山泊。
在宋末元初的话本与笔记中,如龚开(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其中数人出现在后来的《水浒传》中,如卢俊义、燕青、戴宗、穆弘、张横等。
作者对这六人的描述,名下都有“太行”字眼。
即使以《大宋宣和遗事》为依据,同样充斥着矛盾,其中就有“上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去了”的说法,从今天的地理来看,太行山与梁山泊相距将近千里。
杨戬是北宋末年权奸之一,从其“政和四年,拜彰化军节度使”始,到“宣和三年,戬死”为止,此人曾有这样一项“政绩”:“有胥吏杜公才者献策于戬,立法索民田契,……度地所出,增立赋租。
梁山泊,古巨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立租算船纳直,犯者盗执之。
”(《宋史·杨戬传》)注意其中的时间界限,从政和四年到宣和三年,宋江在梁山的全部活动几乎都包含在这一时期,比如武松打虎在政和年间,排座次在宣和二年,受招安在宣和四年。
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梁山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宋史》中的梁山泊,却在朝廷的正常管辖之下,朝廷官员还在巧立名目盘剥和榨取梁山泊资源。
此时的梁山泊不仅没有宋江,连其他强盗也没有。
正因如此,所谓宋江等人在梁山泊的根据地建设,不过是施耐庵的文学虚构而已,换句话说,梁山泊与宋江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不要小看了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作用。
宋江等人的故事,在元杂剧中成为常见话题,加之明代文人的加工与创造,最终形成了《水浒传》这部小说。
此后的人们,由于深受《水浒传》的影响,不由分说将宋江与梁山泊联在一起,如同人们往往把《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历史一样,谁要指出宋江与梁山泊没有关系,似乎倒缺乏常识。
人们心里的梁山泊在哪里?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要从一则史实说起。
清初有一位官员,名叫曹玉珂,陕西富平人,“政尚廉平”,“为政有循声”,大约算个清官。
即使在当时,宋江等人是否梁山好汉?
梁山泊又在哪里?
也存有异议。
康熙六年(1667),曹玉珂调任寿张,上任之初,就对梁山地理做了实地考察,并写了一篇《过梁山记》。
与我们初登梁山时一样,曹玉珂此前对梁山的种种认识,也是来自《水浒传》。
不过,曹玉珂处事极有见解,他对《水浒传》的情节就持有疑义:“往读施耐庵小说,疑当时弄兵潢池者,不过数十百人耳。
宋势虽弱,岂以天下之力不能即奏荡平。
”他认为,《水浒传》把宋江等人描写的“贼势浩大,不可抵敌”,应该是“作者讥宋失政”,故意夸大其词,“其人其事,皆理之所必无者。
”至于史书对宋江有零星记载,他认为,宋江等人之所以成为朝廷心腹大患,也许由于梁山泊之特殊“地利”。
他想像,梁山“必峰峻壑深,过于孟门、剑阁,为天下之险,若辈方得凭恃为雄。
”然而,一当他登上梁山,眼前境况却大出意外——“浏览其山,塿然一阜,坦首无锐。
外有二三小山,亦断而不联。
村落比密,塍畴交错。
居人以桔槔灌禾,求一溪一泉不可得,其险无可恃者,……”他可能对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不放心,于是深入群众了解实情,从而深化了感性认识,一是梁山地理“险不在山而在水也”。
二是当地父老对梁山旧事如数家珍不过“多与《水浒传》合”。
曹玉珂对其说法并不全信,“闻之否否”而已。
旁边一位“围观者”的议论引起了他的注意:“道君(宋徽宗)用朱勔、高俅之徒如恐不及,若辈又各进其党,摈贤弃才。
道德诗书之儒隐泉石,而肥豚强毅果敢之夫,不安贫贱,复用刑辟,相率揭竿。
”他似乎在分析宋末动荡的社会原因,即“官逼民反”。
接下来,他又揭示了社会动乱的某些规律:“梁山之泊不在鸟道沮洳,而在乎象魏阙庭。
”这个说法很接近金圣叹的观点——“乱自上作”。
因此,“俅、勔柄用后,平川旷野无地非梁山之泊。
”在他看来,梁山泊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只要社会恶化到一定程度,不一定非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平川旷野”到处都可成为“梁山泊”,用现在的话说,到处都有反抗的民众,到处都有革命的火种。
正如黄山谷(庭坚)所指出:“险易之实关人心,不关山川”。
真是振聋发聩、入木三分!“梁山泊”不在高山大川,而就在人们心里。
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历史启示。

参考:
水浒传中的梁山,出自柴进之口。
林冲雪夜山神庙之后,无路可去,问柴进:‘若得大官人如此接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只不知投何处去?
’柴进回答:‘山东济州管下有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
’现在就是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个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3.5平方公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