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你怎么看

笔者研究三星堆多年,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古代民族的演化,深知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非常不容易。
难点在哪里呢?
难点在这个提问包括了两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是创造三星堆的古代族群究竟是谁?
二是彝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
原因:第一,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文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及其澄清 现在许多认为三星堆是彝族创造的观点,往往举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很容易混淆视听。
比如,有些人在论述这一观点时,有时举的是三星堆的器物,有时举的又是殷墟文字,有时举的又是金沙的器物。
且不论其证据的论证是否可靠,单就方法上来说就显得极不严谨。
比如凉山彝族文化所在论述彝文字与金沙文化对比,实际上他列出的所谓金沙鸟文字却是出自殷墟小屯灰坑127的一片卜甲。
再比如,彝族学者在进行纹饰对比时,举出的又是金沙的金饰
我们都知道,三星堆遗址只出土了七个字符,就目前而言,没有证据可以说明三星堆时期已经有了文字。
对此,三星堆博物馆曾专门进行澄清。
第二,三星堆究竟是什么族群创造的?
从三星堆的形成过程来看,无论是其文化还是族群构成都十分复杂,显然这也说明三星堆文明不可能是由单一民族创造的。
比如三星堆一期文化时,既有受甘肃马家窑文化的影响,也受江汉石家河文化的影响,同时还与汉中盆地的古代文化有交流。
这说明三星堆一期文化虽然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已经比较复杂。
到了第二期,三星堆又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西北齐家文化也继续对三星堆文化施加影响。
到了第三期,青铜文化的兴起在受到北方文化如二里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江淮流域的因素,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藁城台西文化的因素,甚至印度河文化、中东文化的因素。
其次,从器物坑中出土的四件妆金青铜人头像的发式特征,三星堆统治集团分为辫发和笄发的两个族群,这种情况同样表明三星堆统治族群也不是同一个族群,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非统治集团族群。
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的复杂性,还是族群构成的复杂性来说,三星堆的形成都不是用单一民族创造能够解释的。
第三,彝族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笔者的研究,三星堆青铜文明时期的统治集团是古代的戎狄民族。
其中的古代戎族与现在的藏族、纳西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有许多古代戎族的支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了其他民族,其中也包括汉族。
另外,古代的狄族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族群。
其中的主体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方向。
三星堆文明毁灭后,三星堆统治集团后裔的一支重建了金沙文明,《蜀王本纪》称为开明氏。
也就是说,金沙的统治者与三星堆的统治者虽有联系也有区别。
从文明水准来说,金沙文明的水平也较三星堆为低。
金沙文明毁灭时,其族群又至少分化为了几支,比如其中一支进入了越南,建立了越南的古蜀国;
其中一支停留在今西昌,即史记中的邛都夷,据笔者研究,他们是今天嘉绒藏族、纳西族等族群的祖先;
另一支则进入了今云南东北的昭通地区。
今天彝族的先民就与进入云南东北的这支族群有较密切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彝族祖先确实有金沙、三星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要说彝族就是三星堆文明创造者,那就与事实相差太远了。
总结总之,无论是从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是笔者
最后,我们借用三星堆博物馆的澄清来作为结语。

古蜀人的活动中心地域是四川的成都平原一带,后来还建立了古蜀国,它和古巴国,秦国,楚国和四川南部其他族群都有一定交往和联系。
战国时秦灭巴、蜀,古蜀人不是融入秦人就是往南逃亡。
从此古蜀人后世不再被记载。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早期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
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
彝族我们一般把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间最早指向南诏国的建立,但是南诏的主体之一——乌蛮,是不是彝族先民或者和彝族先民有多密切的关系都还有争论,时间是唐代公元8世纪。
商周时代的古蜀人和彝族早期先民邛都人当时虽然生活地域接近,但属于不同区域,一个始终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一带,一个是西昌到滇池的位置,后来扩展到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无法确定。
彝族先民也来源于古羌人,他们早期就在南方吸收了大量的古濮人,我们可以认为古濮人是大量说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族群和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族群的混合集团。
当然如果乌蛮是8世纪彝族先民的话,当时也不能叫做彝族,要成为彝族,还将经过一千多年,吸收更多的其他族群才能成为现在的彝族。
由此可见,三星堆文化主体古蜀人和彝族早期先民都是出自古羌人,但是分布在不同地域,在文化上几乎没有交流,区别很大。
彝族始终没有兴起青铜文明,但有古音节文字流传,大约成型在13世纪,已经离三星堆很久远了。
而三星堆没发现文字,只有陶器上的七个符号。
后来的古蜀古巴合在一起才发现150个左右
但是三星堆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有人把他们联系起来就是觉得三星堆发现的刻画符号有点像古彝文。
但是商周到元代差的太远,文字产生之初一些简单符号在世界各地发现的都有些似是而非,那正是文明原始的特征啊,并不是血缘和文化的特征。
也就是说,三星堆人和彝族先民都来源于古羌人,但是他们不是一个族群。

参考:
的确有一部分人认为三星堆和彝族有着渊源关系。
看到大家如此热切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查阅了相关文献,分享一下。
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认为三星堆和彝族有渊源关系的人,在众多关于三星堆的论文作者中,总共加起来也不到五六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从未说着这样的话,也未引用过这些文章,这说明,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体系中,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所以说,把三星堆和彝族相联系,并没有被广泛认可,反言之,就是绝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不可靠的。
部分研究者认为彝族和三星堆有着渊源关系的论据如下:1、三星堆是古蜀人创造的文化,根据文献记载蜀人“椎结左衽”,认为和彝族的发式很相似,而且彝族有尚左的习俗。
2、认为在四川发现的一些青铜器和陶器上有刻画符号,和彝族的文字相似,并认为根据彝族文字的方式,可以释读。
3、彝族的传说中,彝族先民经历过“独眼人”、“直眼人”、“横眼人”三个时代,并认为直眼人形象与三星堆青铜器人像有些眼睛突出,叫做“纵目”形象的青铜人像很相似,并认为二者关系很大。
4、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鸡一个。
而彝族对鸡颇为重视。
5、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神树。
彝族对树木也很重视,不轻易砍伐,说明三星堆和彝族都有神树崇拜。
6、其它种种,比如三星堆人面形象,和彝族的面具相似,太阳崇拜等等,不一一列举。
这些研究者所列的这些相似性,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我们把考古学文化和现代民族相联系的做法,是需要多重证据的,而不是简单的靠一些相似性就能解决的,如果把问题想的太简单,那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简单举几个反例便知,所谓“左衽”,这应该是南方民族共有的特征,文献中就记载了吴越民族披发左衽,“左衽”很正常。
并且,左衽和尚左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所谓古蜀国的文字是彝族文字,可以再讨论,文字释读应该是基于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来的,而不是根据相似性识别个别文字。
所谓“直眼人”,根据彝族传说的语境来理解,似乎和纵目不太一样吧?
至于鸡这一形象的发现,就能和彝族相联系,也太想当然了,研究者似乎对中国新石器和商周石器出土的同类文物很不了解,多看考古文章,就知道自己过于武断了。
至于剩下的论据,就不一一反驳了。
张增琪《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说:彝族是以`昆明' 为主体, 融合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这部分`昆明' 人后来成为滇中、滇东南、滇东北、大凉山及黔西等地的彝族先民;东迁的`昆明' 人, 融合了当地的`濮人' 及`袁牢夷” , 后来又成为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的彝族先民。

参考:
诚邀,如题。
三星堆和彝族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自然也就不存在彝族创造三星堆的说法!首先三星堆是距今5000年前到3600年前左右的古蜀国遗址,古蜀国人在这里创立了与同时期商王朝相比毫不逊色得青铜文明,他们的陶器,青铜面具,青铜树制作精美,比之商朝的青铜鼎,青铜爵更加考究,总之,三星堆是我国历史上神秘而又繁荣的国度。
那么彝族呢?
不可否认,彝族先民也有着辉煌的历史。
然而据史料记载,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大概在7000年到6000年前,原来定居在西北古羌人向外迁移,其中一支向今天的大西南游弋。
注意,在距今3000多年前,这支向大西南进发的古羌人才到达西南地区,形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
所以三星堆和彝族虽然共处西南,但是三星堆比彝族时间早,彝族到来之前三星堆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三星堆必定不是彝族文明的成果。

彝族各支系间也互相不认同,不仅来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而且有的还是互相奴役的关系。
在凉山彝族里存在20+%的O2a泰族基因,目前攀枝花还有傣族,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泰国人由荆楚南迁时曾经也是这一地区的过客。
白彝族里除了傣族基因、羌系基因等等,可能还存在一点融入泰族和形成柬埔寨、缅甸的R1a白种基因。
白彝是被黑彝赶下山的,原本就不是一个来源。
大部队成了泰族、柬埔寨和融合成缅甸、融入壮族。
所谓孟获很可能是泰族与白种以扫这一支,与彝族没有关系。
比如祝融这类都是古楚文化。
最早的四川应该是大禹帝舜体系,大禹体系是沿海支大鲧族被内陆支帝尧击败一分为二发配东北和四川,四川支就是大禹帝舜。
大禹帝舜离开四川由甘肃、陕北重返中原时留下了一部分人带领着两种矮黑C系和D系跟随民族。
大禹取得成功后将内陆支三苗与其联姻对象白种以扫族一分为二一半发配西部牧羊。
这个时期大禹体系可能扩张非常惊人。
目前发现印度河文明与大夏阿富汗、最早的波斯属于帝舜大禹体系,今天的印尼人就是大禹族从印度渡海逃到印尼的。
其文化与尼泊尔类似之处非常多。
由于这个体系早期扩张很大,以至于印度存在大鲧族沿海支的跟随民系C系,而凉山彝族则存在斯里兰卡基因F系。
后来夏被殷商所灭,夏人获准返回南巢老家江浙,就是百越。
百越和西南的百濮都是大禹体系,不同的是百越是大禹族,百濮是大禹族带领着众多跟随民族。
就是说三星堆文化最早期与大禹和夏人有关,还与大鲧体系的联姻对象日耳曼人有关。
这个体系显著特点,一是剃秃顶,戴龟壳小帽和发辫。
二是纵目,突出眼睛这个功能,还是男性生殖器崇拜。
这个体系就是沿海支二郎神大鲧体系纵目的由来了。
三星堆玉琮也属于这个体系。
羌方和鬼方于殷商武丁时代由中东古埃及返回到中国西部,接着就与殷商武丁、妇好爆发了激烈冲突。
羌方北三苗返回受阻,于是就采取绕道楚地、吴地、蜀地与自家体系联合瓦解殷商联盟的办法。
第四代古蜀杜宇望帝明显就是先羌。
望帝与姜子牙吕望也是一致的。
杜鹃布谷鸟也代表内陆支,其叫声姑姑正是苗族牯藏、藏族锅庄、姑姑、谷子、鼓的由来。
这时的三星堆就多了羌系专属礼器牙璋,可能还有公鸡,牙璋正是姜子牙名字的由来,牙璋即华章,今天羌系的克钦景颇族手上还拿着这个礼器。
这个时期的古蜀究竟有多少是由羌系文化带入很难判定。
古蜀开明氏说白了就是由古埃及昆仑之虚返回的羌系,后来这些人一部分与百濮南逃就在昆明形成新的联合,昆明是昆仑和开明氏综合出来的名字,其也叫昆明族,现在在楚雄、祥云、昆明一带的彝族就是这个体系。
哈尼族属于与其联合的百濮民系,至今哈尼人一部分还有与撒梅族一样的公鸡帽,哈尼族也称他们为腊伯人,撒梅族又在昆明阿拉乡,撒梅就是苏妹,苏美尔一词,典型的羌系。
古蜀开明氏是不是全部南迁了,肯定不是。
就像百濮里的大禹族有的就逃到了贵州,贵州芭沙人被识别为苗族,但很明显其剃头,全体姓衮,明摆着就是大禹族,属于沿海支。
而苗族是内陆支。
贵州、广西北部很多民族都与百濮有关。
有好比藏区的D系就是大禹族的跟随民族之一,但后来他们与羌系走的很近,融入藏族了,变成氐羌里的氐人了。
佤族也是D系,也是百濮里的跟随民族。
古蜀最早与帝舜大禹系有关,大禹帝舜主体离开后与百濮和大禹时代的印度河文明有关,先羌返回又与先羌有关。
后来泰族民系南迁又与之有关,接着又是羌系再次冲击,内地汉民系冲击。
所以三星堆是首先源自华夏文明古文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三星堆很多事物在《山海经》里也能找到对应,象牙文化对应早期捕象文化。
其次还受后来的古楚文化影响,受由中东古埃及返回的先羌影响。
由于早期华夏文明是多种族共和,所以能在印第安文化里发现类似之处,比如三星堆那七个神秘符号之一在印第安里就有。
三星堆七个神秘符号之一凉山彝族文化里能发现很多与德意志类似的文化,比如在左肩膀上披袍子,日耳曼是披一件衣服。
因为那是沿海支大鲧被帝尧击败后被刺瞎一只眼、砍去一只手、阉割了生殖器,也就是《山海经》里的一目国、一臂国,对应北欧神话里也有被砍去一只手的情况。
在台湾原住民那里也能发现纳粹那种大裤裆的裤子,台湾原住民就是大禹夏后氏。
所以三星堆是华夏文明中偏重沿海支文化的一支,内地由于从殷商开始就属于内陆支文化占优,所以有些许差异,归根溯源是一体的。
因此,三星堆确实与彝族民系、泰族、羌藏汉族有关,但更多属于华夏文明流传下来的文化,并不是由偏安一隅这些人单独创造的。

参考:
我见过彝族自称是日本人祖先,建立夜朗国 南昭国 现在又有个三星堆。
而且也都没有什么史料作证,我就想说,既然是这么牛的一个民族,为什么大凉山那么贫穷落后。
有时间去乱认亲戚,不如去搞发展建设。

参考:
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古时岷山一带的羌氐族群,才是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而非问题中所说的彝族!之前确实在网络上看到不少说法,有的人还说有彝族学者已经用彝族文字破解了三星堆文字,但事实是,三星堆并没有出土文字,又破解的是什么呢?
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认为这种观点并经不起推敲,也就是说,要说三星堆文明与彝族存在关系,还缺少证据!反观,如果要说三星堆文明与羌氐的关系,倒是能找到不少的证据!且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星堆文明绝不可能是外星人的遗迹,否则也太扯了点!三星堆人来自岷山一带的证据有哪些呢?
其一:文献记载一般来说,学界认为三星堆遗址就是古蜀王蚕丛的都城,而据《蜀王本纪》载:“蚕丛氏,其目纵,始居岷山石室中。
”当蚕丛死后,据《华阳国志》记载说:“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也就是说,蚕丛死后,族人按照旧俗将其用石棺进行安葬,而石棺葬则是古时羌氐族群的丧葬习俗!其二:考古发掘在今天的岷山深处,茂县营盘山,考古学家们发掘了一座年限距今上限达6000年的石器时代遗址,人们将其命名为“营盘山遗址”!营盘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掘的,长江上游地区年代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石器时代遗址!而在营盘山遗址,考古学者们发掘出上千座石棺葬!不论是年代,还是石棺葬的发掘,都与古籍中所记载的蚕丛氏所属年代相符!第三:神话传说今天的岷山一带,羌族聚居区有着这样一个故事《羌戈大战》,讲述的是今羌人的先祖,自青藏高原东部南迁,到达岷山后与当地土著人戈基人的战斗!故事中,这一支羌人的先祖,用白石头战胜了戈基人,夺得了岷山一带的控制权,因此,戈基人不得不离开故土,顺着岷江一路南下,寻找新的土地生活!如今的羌族聚居地,人们还保留着原始的白石崇拜,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会供奉一个白石,因为这是当年其祖先打败戈基人的重要武器!而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失败的这一支戈基人,其实就是羌氐族群中的一支,也就是蚕丛氏!他们顺着岷江,来到成都平原,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因此,更多的证据,将三星堆人的创造者,指向的是岷山一带,是古老的羌氐族群!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
彝人是羌人的后人或分支,应对羌人的文化有所传承,故所创造的古物,有相似之处。
但他没有达到三星堆文明的高度和丰富度,所以,再怎么说三星堆文明也不是彝族人创造的文明。
如果几千年前彝族人就创造了那么高的文明,为什么刚解放时,人们看到的彝族人还那么的原始和落后,难道文明会倒退?
应该说,创造三星文明的羌人,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古蜀人,即四川土著人,俗称蛮子。
所以,在蜀国内地好象就见不到羌人,但他们后代还在,叫蛮人。
我们老家有蛮洞子和蛮婆坟,就是这些古蜀人的遗迹,他们是蚕丛族的后人。
蚕丛族就是羌人的一支,是创造天府文明的主力。
另外,老家人所说的那个蛮婆很可能是一个寨主或者头人。
连坟地都有专属地域,叫蛮坡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