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得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

孙权之所以敢杀关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三国的局势已经因一
孙权只是适应了这种变化。
而刘备和曹操没有看到这种变化。
而这种变化的发现者就是吕蒙。
因此吕蒙的胜利绝非偶然。
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吕蒙自从“白衣渡江”后,拿下了整个荆州。
这已经代表了孙刘两家的联盟已经破裂。
这个时候无论杀不杀关羽,孙权和刘备都是仇人。
如果让刘备在关羽和荆州之间选择的话,恐怕刘备选择荆州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因此荆州的重要性要大于关羽。
而关羽失掉荆州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才真正形成。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平衡,哪一家都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势力干掉另外一家。
所以刘备才有了夷陵之败,而孙权同样梦断徐州。
三国的局势才真正的稳定下来。
那么到底是谁的去世让三国的局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孙权在刘备势力壮大后还敢杀掉关羽,拿下荆州。
这其中存在什么样的博弈逻辑,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1)吕下阿蒙,横空出世! 三国时代的吕蒙,一直都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被低估的原因就是历代的评论者抱着“孙刘联盟”的态度来看问题。
再一个就是关羽的光环太过灿烂,所以吕蒙击败了关羽,并且杀了关羽,就是天大的罪人。
破坏了孙刘联盟。
抱这样看法的人占绝大多数。
但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公元215年,刘备击败占据四川的刘彰,成了真正的西川之主。
并且刘备占据西川后,向北攻打汉中的张鲁。
这时候不但曹操紧张,孙权也紧张。
曹操的紧张是因为刘备一旦占据汉中,局势就会如当年的刘邦一样。
刘邦当年的封地正是汉中,所以才被称为汉王。
刘邦在汉中正是靠着兵仙韩信的奇计“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从陈仓攻占关中平原,从而才有和项羽争天下的资本。
现在刘备也要走当年刘邦走过的路,曹操肯定非常紧张。
孙权的紧张就更容易理解了,关羽久镇荆州,训练出一批能征惯战的水军。
最要命的是东吴的长江天险,这个时候在关羽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关羽还占据着上游,说打东吴,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也就是说,不用刘备出手,基本上关羽就可以搞定整个东吴。
当刘备跨有荆益的时候,战略态势已经非常好了。
这时候作为东吴大都督鲁肃并没有看出来,还在坚持着“孙刘联盟”的战略。
即使是在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攻打南方三郡的时候,孙权也是对刘备和关羽太气愤,含愤出手的,根本不能称之为“战略布局”。
真正的战略布局是在东吴的第一大战略家鲁肃去世后,吕蒙代替鲁肃就任东吴的大都督时,吕蒙给孙权提出适应当时局势的新的战略规划: 第一,刘备关羽不讲信用。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建立“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
刘备借势占领了荆州南面的四郡,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所以刘备有了五郡的地方。
当时说好了刘备拿下西川就要归还。
现在刘备拿下西川了,孙权派人去要,刘备说登拿下凉州再说。
把孙权气的要死,这才让吕蒙派兵去打南方三郡。
后来刘备迫于曹操的汉中压力,同意以湘水为界,以南都是孙权的,以北都是刘备的。
第二,吕蒙有了收复荆州的整套计划。
“孙刘联盟”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要对抗曹操。
现在吕蒙说,我们可以不要刘备一样能对抗曹操。
首先,拿下荆州后让征虏将军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由蒋钦带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察,敌人出现在哪里就奔赴哪里。
其次,吕蒙拿下荆州后,就可以亲自率领部队占据襄阳。
这样的情况下,完全有机会占据南阳,北向威胁曹操。
最后,关羽并不把孙刘联盟当回事,对主公没有一点尊重。
这一点孙权深有体会,特别关羽“虎女焉能嫁犬子”。
让孙权大使颜面。
第三,东吴的原定战略目标徐州,根本没有可以操作的可能。
这一条有点伤孙权的心了,这可是孙权很早定下的战略计划,只是没有能力打下来而已。
吕蒙给孙权分析,徐州是四战之地,如果要打下来肯定没问题。
但只要十天,曹操的大军就会到。
很难守得住。
但如果拿下荆州,整个长江天险就只有我东吴拥有。
东吴的形势就会壮大。
孙权是个聪明人,经过吕蒙这样一说,立刻就明白了。
同意了吕蒙的战略规划。
可以说,吕蒙是当时唯一一个敏锐的感觉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战略家。
并且成功的抓住了机会。
2)关羽非常重视吕蒙。
其实关羽还是非常重视吕蒙的。
但非常不幸的是,由于庞统的去世,刘备自己在西川确实没有把握。
这时候就不得不把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一起调往西川。
这也是当时的形势需要。
当时刘备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东吴的大都督正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鲁肃。
鲁肃这
所以他不会主动去破坏孙刘联盟。
而关羽的嚣张也正是建立在鲁肃的屡次忍让的基础上的。
但问题是,鲁肃在公元217年去世后,吕蒙任东吴的大都督。
但整个刘备集团没有一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极有可能是对于关羽太信任。
或者认为吕蒙太年轻。
但吕蒙的打仗水平刘备集团是都深刻体会过的呀!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去攻占刘备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打仗前,先给这三郡的地方长官写了一封信,没想到长沙、桂阳这两郡的太守见到吕蒙的信后,就投降了。
可见吕蒙当时在东吴一代的影响力。
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刘备看到形势严峻,自己匆忙从蜀郡赶到公安,命令关羽全力争夺三郡。
这时候我们再看吕蒙的水平。
孙权让鲁肃率兵抵挡关羽,一方面让吕蒙放弃攻打零陵,回师增援鲁肃。
看来关羽来势汹汹。
吕蒙知道时间紧急,就找到零陵守将郝普的旧友邓玄之,然后很认真的告诉他,现在你的朋友郝普形势非常危急了。
我们看吕蒙怎么忽悠: 第一,吕蒙告诉邓玄之,郝普之所以想坚守城池的原因,是想刘备派援军来解救他。
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刘备在汉中已经被夏侯渊缠住,根本分不了身。
第二,关羽的大军是来了,可惜的是东吴之主孙权在挡着他呢,关羽必败无疑。
第三,长沙、桂阳都被我拿下,我的士兵正士气高涨,人人想着立功。
并且由于长沙、桂阳是投降。
想捞到好处的士兵没了机会。
我的士兵人人想立功,拿下城池后好烧杀抢掠。
想想吧,郝普的老娘和家中女眷,如果一旦被攻破城池,面对杀红了眼的将士,我都约束不住啊。
邓玄之看着吕蒙不怀好意的淫笑,心里激灵灵打了一个冷颤。
马上跑到城里去劝说郝普。
郝普一看形势如此不好,最重要的是,吕蒙诡计百出,不是一般人打得过的啊。
所以郝普就投降了。
吕蒙收降了郝普之后,把郝普带到准备救援鲁肃的大船上,才给郝普看孙权的手令,郝普这才知道刘备大军已经到了,肠子都悔青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吕蒙的军事水平不同一般。
因此关羽还是比较重视的,关羽在攻打樊城的时候,还是留了很多重兵在南郡。
这时候吕蒙就开始装病,然后回到东吴养病。
派年轻的陆逊去陆口防守。
关羽听到消息后,就把重兵全部调到前线。
这一下子,就中了吕蒙的计策了。
3)孙权凭什么敢杀关羽! 关羽这
被曹操举荐为“汉寿亭侯”。
曹操非常喜欢关羽,想尽办法笼络。
但关羽为人忠义,一生追随刘备。
因此关羽的武功值比较高,并且为人忠义。
还有,关羽还非常懂谋略,水淹曹操的七军,擒于禁,杀庞德。
的确是威震华夏,把曹操吓得都要迁都。
但这么厉害的关羽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吕蒙击败了呢!这只能说,包括曹操、刘备、关羽这些人都太小看吕蒙了。
在《三国志.吕蒙传》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鲁肃当年非常轻看吕蒙,有一次经过吕蒙的军营,有人都劝他去见一下吕蒙。
鲁肃不以为意。
但碍于情面,还是是去看了吕蒙。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鲁肃大惊失色,对吕蒙佩服的五体投地。
为什么?
就因为吕蒙见识深远。
我们都知道鲁肃和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牛比的战略家。
早就预见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现在这个吕蒙能让鲁肃震惊,可见而知吕蒙的水平。
因此吕蒙绝对是被低估了。
鲁肃都不知道,可想而知刘备、曹操、关羽怎么会知道。
我们再看吕蒙当上大都督之后的表现。
鲁肃一去世,吕蒙就被孙权任命为都督,吕蒙一到陆口,第一件事便是奉承关羽,吕蒙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关羽这
吕蒙一个东吴的都督,无缘无故的对,还不引起你的警觉,反而把吕蒙当成了好朋友。
只能说吕蒙真有本事。
吕蒙的用兵在很大程度上接近韩信。
都是诡诈百出。
我们看他怎么样攻打荆州的,是“白衣渡江”的奇袭。
吕蒙让士兵都化装成商人,雇佣普通渔民摇橹过江,日夜兼程的直扑江陵。
也就是说,当吕蒙的部队进了江陵城的时候,城中的人还不知道。
吕蒙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江陵。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江陵城的管理之乱。
江陵一拿下来,对于诡诈多端的吕蒙来说,一切都容易了。
吕蒙派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
就这样,荆州被吕蒙拿下了,关羽居然一无所知。
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吕蒙的一个士兵拿了百姓的一个斗笠。
吕蒙听说后就把他杀了。
顿时军中战栗,以至于路不拾遗。
并且吕蒙把跟关羽上前线的将士们的家属保护好,让他们给自己的亲人写信,告诉他们一切安好。
而这时候关羽被徐晃击败,听说荆州失手,马上回兵荆州。
这时候关羽还对吕蒙怀有幻想,认为他跟吕蒙关系很好,吕蒙怎么可能这样阴他,还派人质问吕蒙。
吕蒙觉得有点好笑,你都那样对待孙权了,我怎么可能给你做朋友,有病吧! 但吕蒙心里虽然好笑,但对关羽的使者还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再派他到士兵家属家里参观一下。
这些使者回来都说吕蒙的好话。
把关羽的士兵一下子全忽悠跑了。
就这样关羽派了几波人马后,士兵基本上全跑了。
像不像韩信的“四面楚歌”。
所以说,吕蒙的用兵非常厉害! 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没有士兵的关羽很快就被擒了。
吕蒙又一次“传檄而定”。
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天赋。
关羽被抓。
那么现在就是怎么处置关羽的问题,有三个选择: 第一,放了关羽! 但仗打到今天这个地步,放掉关羽是不可能的。
古往今来,没有说抓到敌方大将平白无故放走的。
第二,收降关羽! 收降关羽也是不可能的,想当年曹操封官给钱,没有什么用处。
第三,杀掉关羽! 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有人说,不怕刘备报复吗?
如果把关羽送给刘备,刘备就会忘掉失掉荆州的痛苦,和孙权和好如初吗?
答案是不可能的,荆州关系着刘备的天下。
只要刘备不死,就必须拿回荆州。
到那个时候,在荆州很有威望的关羽无疑是刘备的最大助力。
总体来看,放关羽就是放虎归山。
因此,关羽必须死!至于刘备的报复,还能比赤壁之战规模更大吗! 综上所述:孙权之所以要杀死关羽,是为了整个荆州做考虑。
既然要拿下荆州,就不可避免的和刘备会有一战。
既然和刘备必须要打,留下关羽就是祸害。
更重要的是,孙权收获了一个吕蒙。
从吕蒙收复荆州可以看出,吕蒙具有顶级的军事才华。
奇袭江陵做到兵不血刃。
收复整个荆州根本就没有损耗多少士兵。
简直就是白拿。
可见吕蒙的军事能力有多高。
但可惜的是,这么厉害的吕蒙竟然病死了。
一起死的还有好几个大将。
历史学家考证的结果是,估计应该在当时发生了瘟疫。
因为公元220年死了很多厉害人物,比如曹操! 吕蒙的死让孙权非常痛心,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像韩信一样的人才,就这样死了。
要不然,孙权真的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
杀关羽,对东吴意义不大。
但对当时的孙权,有意义。
因为杀掉关羽,符合孙权的利益诉求。
或者说,符合当时的孙权的利益诉求。
什么利益诉求呢?
后面再细说了。
先说关羽的死,到底是谁主导的。
很明显,就是孙权。
关羽之死,可以说与孙权有直接关系。
现在网传吕蒙杀害关羽,孙权不知情。
更有《新三国》等电视剧,脑补剧情,把孙权演的极不情愿杀关羽。
把关羽之死,说成是吕蒙擅自做主。
还说吕蒙此举,让东吴利益受损,导致吕蒙遭天谴而死。
这明显是不符合事实的。
因为《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载了:偷袭荆州得手后,吕蒙突然病倒,被迫留在江陵养病,病得连床都无法下。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
——《三国志·吕蒙传》而继续围堵关羽的部署,则是孙权亲自向前线下达的。
具体的说,下达给了朱然和潘彰两人。
(孙)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三国志·吴主传》朱然和潘彰围困关羽于麦城后,孙权当时可能还想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便没有立即下诛杀令,而是派人去诱降关羽。
但不想,关羽诈降,忽悠了孙权。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
权使诱之。
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
——《三国志·吴主传》之后,关羽突围失败,再次被围。
并被潘璋帐下的部将马忠擒获。
最终,被吴军杀害。
下斩杀令的,是不是孙权。
《三国志》中没有明说。
但从其它史料记载来看,八九不离十,就是孙权最终拍的板。
如东晋王隐所著的《蜀记》中,就写明是孙权下达的诛杀令。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今岂可生!’乃斩之。
——《蜀记》所以,关羽之死,与吕蒙无关。
吕蒙确实背刺了关羽。
但吴军后续围捕关羽的战役,都是孙权指挥的。
吕蒙没有参与。
最后下令杀关羽的人,大概率也是孙权。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处死关羽呢?
原因很多。
比如孙权威信不足,他需要利用关羽首级讨好曹操,获得汉廷认可,借以加强他在江东的统治力。
不过那都是细枝末节。
核心因素,归根到底就一条:关羽懂水战,是全能型将才。
曹刘孙三家,不管效力谁,关羽都能独当一面。
此等将才不愿为孙权效力,那对于孙权而言,留着不杀就没意义了。
倒不如一了百了,杀了,既可以削弱刘备。
又可以献首级于曹操,借机换取曹操的信任。
然后联合曹操一起,瓜分刘备的地盘。
换言之,就是吞并益州,其实一直就是孙权心里的一道坎。
早在鲁肃给他献“榻上策”时,他就想吞并荆州益州,继而独霸江南了。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
——《三国志·鲁肃传》只是因各种因素限制,他一直没机会落实心中之所想。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退出长江流域,孙权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就派周瑜进攻益州。
但不想,周瑜却死在了路上。
而在周瑜病死前后,刘备慢慢作大,从中间拦住了东吴向益州扩张的路线。
曹操也攻打江东,压得孙权喘不过气来。
为了维系联盟关系,共抗曹操,这使得孙权不得不暂时掩藏自己刚燃起的野心。
把扩张目标改到了徐州方向。
后来,孙权屡次在合肥折戟。
加上吕蒙又偷袭荆州得手,这让孙权吞并益州的野心,在憋了十年后,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这一点从史料中是可以找到证据佐证的。
比如《周泰传》中就记载,关羽死后,孙权就拜周泰为汉中太守。
吴军还没进益州呢,孙权就把官先封好了。
其预谋吞并益州的用心,已昭然若揭。
后权破关羽,欲进
——《三国志·周泰传》所以说,杀关羽,是符合孙权当时的利益诉求的。
杀关羽只是孙权计划的第一步,他的最终计划,是借势,拿下益州,与曹操平分天下。
只不过,曹魏并没有按孙权的计划行动。
曹操得到关羽首级后,先是厚葬了关羽。
随后又派曹仁、徐晃,攻打襄阳,赶走了孙权派到襄阳的部将陈邵。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
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
在曹操看来,孙权还是太嫩。
曹操死后,曹丕又派兵驻屯新野,对荆州进行军事威胁。
曹家父子二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对刘备用兵的迹象。
孙权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想借刀杀人,想把曹魏当作刀。
岂不料在曹家父子的眼里,他才是刀。
他替曹家父子解决心腹大患后,曹魏立即把矛头对准了他。
他实在承受不起被两线夹击的威胁。
但怎奈木已成舟。
后悔之余,孙权马上派诸葛瑾到益州与刘备和解。
包括他后来打赢夷陵之战后,也是第一时间派人到白帝城和解。
他的目的,就是想缓解与刘备的矛盾。
即便不能缓解矛盾,吓唬住刘备,不致使江东被双线夹击,孙权也可以接受。
但孙权这前后不一的骚操作,不仅让刘备感觉智商受辱。
让后人看这段历史时,也是哭笑不得。
总的来说。
诛杀关羽,符合孙权当时的利益诉求。
可以说,当时的孙权,已经做好了吞并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的准备。
然而事实证明,一旦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孙权即成为曹魏的首要打击目标。
想靠讨好曹操而进取益州,不过是梦呓罢了。
因为东吴的实力,是明摆着的,直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也无法突破永安。
更别说吞并益州了。
把话说白了,攻略益州,对孙权来说,其实是一步死棋。
他的梦想,实现不了。
既然他做不到,那他就不该杀关羽。
关羽如果活着,在刘备军攻略陇右、凉州的战争中,肯定有大作为。
刘备得了利,孙权进一步敲诈勒索,他肯定能从刘备手上再榨油水。
这对东吴而言,是最稳妥的发展方案。
而关羽死了,不仅是刘备,可以说,是整个孙刘联盟,就损失了一位极其稀有的既精通骑兵战术,又精通水军战术的大将。
可以说,搞死曹魏,从这一刻起,就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了。
当然,孙权也有本事。
杀了关羽,开罪于刘备,却打赢了刘备,又打赢了曹丕。
在曹刘的连番攻击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保住了家业。
但有一说一。
如果再给孙权一次机会,他还敢这么在刀尖上反复作死吗?
大概率,他是不敢的。
万一输了,那真是满盘皆输,一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而这也正是他后来不再跳水,专心与蜀汉联盟的原因。
所以,杀关羽这件事,对于东吴而言,孙权做了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参考:
东吴夺取荆州生擒关羽后,为什么还要杀掉关羽,有它的用意:其一、关羽忠义仁勇,为人高傲,宁死不屈,他不可能臣服东吴。
当年身在曹营,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就是例子。
留着他终究是个祸害,只有除之方安。
其二、荆州乃战略要地,东吴既然夺了荆州,扼住了刘备出州要道,量刘备“远水难解近渴”,不敢贸然出兵讨伐东吴,既使刘备出兵,乃孤军深入,也容当将其击退。
其三、关羽是在与曹军的襄樊之战中,被吕蒙偷袭荆州而得手的。
因此,东吴选择把关羽首级送与曹操,等于上交朝廷,名正言顺。
实际上是想嫁祸曹操,挑起刘、曹争端,从而化险为夷。
可以说,在当时东吴孙权的算计是正确的。
后来刘备一意孤行,为报私仇出兵伐吴,失去地利(荆州),果然大败而归,导致蜀汉从此一蹶不振,偏安一隅。
河也使东吴得以休养生息,直到三国归晋,气数已尽时才灭亡。

参考:
孙权杀关羽是大错而特错,毫无任何意义。
直接导致了吴、蜀夷陵之战,双方耗费了人力物力,伤了各自的元气,为后来的三国归晋打下了基础。
如果贪
千不该万不该杀了这样一个名人,使他临死申展了一番浩然正气,赢得了历代统治者对他的大树特树,至止千秋封神。
从这一点来看东吴人才凋零了,竟无人看破这一点玄机。

参考:
其实,东吴得到了荆州,杀关羽已经失去了意义。
为什么要杀关羽呢?
是吕蒙这个二百五为了邀功。
他为了向孙权证明自己的能耐。
才把关羽给捉到了。
这无疑给孙权带来了麻烦。
孙权得到了关羽就不能不有所表示。
孙权先是让关羽投降,但是关羽拒绝投降。
那么,关羽这样的人物,就让孙权窝心了。
杀了关羽,意味着孙权与刘备交恶。
不杀关羽,他又不投降,不归附。
那么 就只好杀了。
孙交恶了。
权做好了与刘备交恶的准备。
后来的事实证明孙权有先见之明。
果然与姐夫刘备交恶了。
但是,吕蒙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杜绝了荆州的长期危机。
这对东吴无疑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但是,他没有理解孙权的抗曹联蜀的基本方针。
毕竟刘备与孙权之间的斗争,要比来自北方的危险要小得多。
这就招了孙权的不愉快。
毕竟政治家与军事家是要区别的。
在孙权的眼里,吕蒙是不不识时务的二杆子。
怎么就不体会君王的心思呢?
关羽到了东吴,等于孙权拿到了一个滚烫的芋头。
不扔掉就会伤手。
孙权为难的是怎么处置关羽。
但是,孙权错了,他不该杀关羽。
因为,刘备张飞还在,桃园三结义的情义是不会让这兄弟两人袖手旁观的。
那么,孙权只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了。

参考:
从东吴这个国家的角度来讲,杀关羽没有意义。
但是,对吕蒙来讲,杀关羽意义重大。
三国时期,虽然关羽是一员虎将,但是充其量只是一个打手,并无经天纬地之才。
且关羽已经老了,且穷途末路的关羽,已是没有牙齿的老虎,不足为虑。
东吴不想杀关羽,夺荆州从道义上讲有约在先,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会彻底打破孙刘联盟,而杀关羽则将孙刘联盟推向无底的深渊,因为杀关羽等于是打了刘备一耳光。
天下均知关羽乃刘备的生死兄弟,打狗还要看主人,何况杀他兄弟。
吕蒙想杀关羽,一为报仇雪恨,二为扬名立万。
吕蒙的恩师是周瑜,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吕蒙和蜀国,这仇不共戴天,能杀一员蜀国大将,吕蒙是万万不会错过的;
关羽占据荆州多年,吕蒙一直在一线与他对峙,基于孙刘联盟的政策,他看着大好河山动不得刀兵,还让关羽单刀赴会,出尽风头,吕蒙何其恨也。
吕蒙杀关羽,就如同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般,一战成名一样。
虽然吕蒙前期有不少战绩,也在东吴小有名气,但杀关羽,才是吕蒙威震天下的一战!作为一名武将,谁不想用最强大的敌人的热血来献祭自己的宝刀?
吕蒙虽位高权重,但是其固有的武夫习性不可能改变。
杀死关羽,是男人间胜败的终章!综合起来看,不过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阴差阳错而已!可惜关羽碰到了一个不懂政治,只论性情的吕蒙,呜呼哀哉!
参考:
关羽是:"身困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乡"。
这笔"家仇国恨"帐,刘备都把它记在了东吴头上。
关羽大意失荆州,造成了蜀汉政权的战略失败。
此一时彼一时,日后在反复的争夺战中,刘备还有翻盘的机会与可能,夺回荆州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他失去了最铁的兄弟,吴蜀之间本就不牢靠的联盟关系,这下两国成了死敌。
刘备决定一意孤行。
结果是,他替兄弟报仇的"私事",压倒了"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国事"。
三国之间斗争的主战场发生了改变,这是曹魏政权最愿意看到的形势。
实事证明,后来的猇亭之战,虽然东吴获胜,但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东吴杀关羽,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是缺乏政治远见。

杀了关羽,东吴后来是肠子都悔青了。
面对刘备的复仇大军,为避免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无奈之下东吴只得向曹魏低头、称臣,以应对危机。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当下,美国借加拿大的手,无故扣押华为公司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纯属强盗行径,无耻之尤。
但,任正非表现出非凡的定力与人格魅力,他以公司发展为重,以大局为重的民族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去尊敬与支持。
感谢阅读。

参考:
孙权杀死关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
关羽得知消息以后仓促回军,结果因为吕蒙占据江陵以后,俘获了荆州军的家属。
关羽军中人心不稳,四散而逃。
关羽士卒散尽,只能逃亡。
孙权派潘璋、朱然前去追击。
后来潘璋部下司马马忠在临沮俘获了关羽、关平、都督赵累等人。
而关羽怎么死的,不同资料说法不一: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被俘以后就在临沮被杀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而《蜀记》则认为是关羽被俘以后,孙权原本想留下他对付曹操,结果关羽不肯投降,加上左右以曹操为例劝说关羽不可留,才被杀死。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今岂可生!”乃斩之。
这两种说法中,后者很明显,决定杀死关羽的是孙权。
而前者虽然是潘璋在临沮俘获关羽以后就将他杀死,但是关羽是刘备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潘璋肯定不会轻易将关羽杀死。
所以不管是哪种说法,关羽之死应该都是来自孙权的直接命令。
而孙权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很多人认为孙权夺取荆州以后如果不杀关羽,那么就和刘备还有和好的余地。
但是荆州对于刘备也很重要,不仅这里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北伐的线路之一,而且还是刘备手下主要人才来源地,所以刘备肯定不会放弃荆州。
孙权既然下定决心夺取荆州,那么和刘备之间其实已经是很难化解的矛盾了,双方势必要分出一个胜负才会甘休。
这个不会因为杀死关羽而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首先要避免的是遭到两面夹攻,不能同时和曹操、刘备两
如果此时还留着关羽,摆出想和刘备和谈的样子来,那么曹操肯定会不满,甚至可能翻脸攻打江东。
因此既然和刘备已经没有了和好的余地,那么杀死关羽可以向曹操表明自己和刘备决裂的决心,换取曹操的信任,不失为一个办法。
其次来说,关羽是蜀汉集团的第一大将,连曹魏很多人都认为蜀汉唯一的名将是关羽,“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杀死关羽还可以打击蜀汉的士气,为接下来的蜀吴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所以孙权做出杀死关羽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参考:
当然有意义,至少在杀关羽之前,东吴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只不过真正杀掉关羽以后,某些事态的发展并未达到东吴的预期,只是可惜了关羽,无形中成了牺牲品。
名存实亡的孙刘联盟激起了东吴对刘备的怨恨赤壁之前,刘备东奔西跑,连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章节:诸葛亮舌战群儒,策动孙吴抗曹。
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么回事,当曹军大军压境时,虽然东吴内部的确有一小撮投降派,但这并不妨碍东吴与曹军决一死战的决心。
也就是说,不论刘备参不参与赤壁之战,东吴自己也一定会抵抗曹军的。
当然了,以当时孙曹两方的实力来看,孙权确实要弱许多,这个时候刘备要参与进来,对于东吴来说当然是好事,大战在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没毛病。
毛病出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迅速抢占胜利果实,特别是占据了荆州,而且还美其名曰:借!从此以后,刘备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真正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这事让东吴如鲠在喉,差点没把肠子悔青,但碍于此前所谓的孙刘联盟,只得暂时隐忍。
荆州是什么地方?
是曹操南下的战略要冲、是东吴北上中原的战略纵深、是诸葛亮隆中对发家致富的起点,谁都想争,谁都想要,但最后却落入了刘备之手,估计刘备为此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恨得牙痒的孙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孙权的“牙痒”病还没好的时候,刘备的眼睛又盯上了汉中。
为了防止刘备再一次抢占先机,孙权特地派人前往刘备处打探消息,结果刘备表现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向东吴明确表态,自己绝不会攻打汉中。
孙权信以为真,“牙痒”病也好了许多,可突然之间,有消息传来,说刘备攻占了巴蜀,入主了汉中,并且还自封了汉中王。
这下可把孙权气得够呛,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你刘备不是向我借了荆州吗?
现在你有其他地盘了,是不是该把荆州还回来了?
孙权强忍怒火,与刘备几次协商讨要荆州未果,于是把心一横,一定要找机会夺回来。
也就是说,此时的孙刘联盟已经瓦解,并且孙权对刘备也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主要来源于
二是双方说好谁都不去打巴蜀汉中的主意,可刘备却言而无信,回头就当了汉中王。
三是刘备死皮赖脸,一直不提归还荆州的事。
东吴杀关羽的实际意义关羽率军倾巢而出,攻打襄樊和樊城时,孙权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关羽水淹七军,逼得北方的曹老板想搬家的时候,孙权给关羽来了个釜底抽薪,策反了荆州太守糜芳,使关羽首尾不能相顾,最后孤立无援、慌不择路时被擒。
关羽从被擒到被杀,有一个细节非常容易被忽略:关羽是在被擒现场被杀的!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授假节钺。
纵观三国时期,真正被授予假节钺的武将屈指可数,也就是说关羽在蜀国的地位非常之高,对于东吴参战的将领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权利现场斩杀关羽,或者说至少应该向孙老板请示一下吧,得到批复后才敢向关羽举起屠刀。
除非……除非孙权早就有命令:抓住关羽之后不必请示,立即斩杀!显然,东吴吕蒙确实坚决地执行了孙权的命令,当场斩杀了关羽父子。
关羽败走麦城,东吴已经顺利夺回了荆州,那么此时东吴决意斩杀关羽的意义何在?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问题来看:一、孙权心中所期待的意义:对于孙权来说,杀掉关羽有
特别是第三点,东吴杀掉关羽之后,立即命人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
孙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迷惑世人,让人觉得斩杀关羽是奉了曹老板的命令,至少也是受了曹老板的蛊惑,不是他孙权的本意。
说白了就嫁祸给曹操,挑起曹刘两家的矛盾。
二、孙权斩杀关羽后的实际意义:我们都知道,曹老板可是只老狐狸,孙权有几根花花肠子他当然清楚。
所以曹操接到东吴送来的关羽首级后,不慌不忙,安排手下用香木为关羽雕刻了一个假身,然后连同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安葬。
也就说,孙权送给曹操的烫手山芋,到了曹操手里却一点都不烫手了。
孙权所期待的挑起曹刘两家矛盾的愿望也就没能实现。
关羽死之前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如果斩杀了关羽,那关羽之前所取得的威望岂不是全都落入孙权之手?
连威震华夏的关羽都败于我东吴之手,我东吴岂不是更厉害?
关羽可以逼得曹老板想搬家,那我东吴是不是更有这个实力?
所以,曹老板以后要小心哈,别把我东吴不当回事。
不排除孙权当时有这个想法。
不过事与愿违,经过小说的演绎,关羽战死沙场一事反而提升了他忠义勇武的形象,在演义故事中,作者却给斩杀关羽的吕蒙安排了一个因果报应的下场。
所以,孙权在这个方面的实际意义也丢失了。
除开上述两点实际意义,到最后,孙权斩杀关羽所得到的唯一实际意义便只有一条:泄私愤!
参考:
东吴得到荆州,杀关羽只能增加了刘备对东吴的恨,对东吴来说,没有任何好的意义,属于失策。
孙刘联盟是建立在两股势利都比较弱小的基础上,孙权目的是想多占地盘,壮大自己,刘备目的也一样,表面联合其实并不互相信任,这个很正常,关键是要维持住联盟的局面。
才能不被曹操各个击破。
赤壁之战曹操势利太大,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孙权觉得自己出力大,荆州应该是东吴的,但刘备捷足先登,趁孙权和曹操大战,不费劲占领了荆州,经过一番交涉,刘备为了维持联盟局面,承认荆州是向东吴借的,等有了地盘就归还东吴,东吴当时比刘备势利要大,但为了联盟不破裂保持了克制,也没有发兵夺取荆州,这并不是孙权仁慈,是怕和刘备开战,曹操报赤壁之仇把东吴灭了。
有这个荆州问题,孙刘既联合又经常搞些摩擦,但总体上还是能维持联盟的局面,刘备占据了西川,也没有把荆州还给东吴,后来曹操占据汉中,有讨伐刘备的意思,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答应把长沙,江夏,贵阳三郡给东吴,,让东吴攻打合肥,解西川的危局,孙权得到三郡后,发兵攻打合肥,曹操只得回兵救援合肥,刘备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说明地盘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如果不杀关羽,只取荆州,刘备未必攻打东吴。
镇守荆州的关羽,高傲自大,目空一切,没有执行东合孙权的政策,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导致孙刘联盟破裂,孙曹联合起来东吴趁关羽大战樊城,荆州空虚攻占了荆州,活捉了关羽。
但孙权不应该做得就是杀关羽了。
孙权杀关羽以后,东吴谋士张昭前来对孙权说:刘备和关羽结义,誓同生死,主公杀了关羽东吴大祸临头,刘备必然率蜀军讨伐东吴,孙权也很后悔说:这是我的过错,现在该怎么办,张昭建议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想嫁祸给曹操,可这样的计策怎么瞒的了曹操,曹操厚葬了关羽,孙权的计策没有奏效。
综上所述:孙权目的是占地盘,既然夺取了荆州,在杀关羽没有意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发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为了荆州,刘备不见得讨伐东吴,但杀了关羽,为了义字,刘备是一定伐吴为关羽报仇的,孙权后来也想到了这一层,可惜已经晚了,所以孙权杀关羽是一个失策。

参考:
关羽前脚威震华夏,后脚就丢了荆州。
不光丢了荆州,关羽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搞丢了,这事儿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我们都知道,因为关羽被杀,所以刘备集团不顾大局,毅然选择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
那么当时孙权究竟有没有杀关羽的必要呢?
毕竟荆州已经到手,再杀关羽岂不是惹祸上身?
换句话说,如果不杀关羽,是不是就能避免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的火并呢?
一、不杀关羽,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关羽是什么人?
贴着忠义无双的标签,干着封疆大吏的工作,不久之前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是当时天下最牛的大英雄。
以至于本就比较飘的关羽,此时更加飘了!就在关羽快飘上天的时候,孙权在背后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关羽不要面子的吗?
既然关羽要面子,那如果关羽活下来,你觉得他不会一雪前耻吗?
就凭他跟刘备的关系,我估摸着刘备也不会把他怎样。
毕竟关羽凭借一己之力对抗两大军事集团,他已经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一旦关羽逃回刘备集团,他这辈子唯一要做的事情肯定是雪耻报仇。
就拿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影响力来看,肯定有一大帮人会支持关羽这么干。
刘备作为关羽的好哥们,自然也不好说个不字!毕竟二爷的脸面大过天。
因此如果孙权放过了关羽,以关羽的尿性,讨伐东吴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关羽的战斗力大家有目共睹,只身守荆州长达6年多时间,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差池,这种能力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孙权放过了关羽,后面对东吴来说,可能情况会更加糟糕。
毕竟孙权没有把握战胜刘备加关羽这个组合。
二、杀关羽仍可结盟,不杀关羽,铁定不能结盟。
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都知道,关羽被杀以后,刘备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讨伐东吴。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人反对?
的确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的人还不少。
比如说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战略家,自然是要反对的,可是他为了避嫌就没有明说。
而耿直的赵云,却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其中的利害,并且坚决反对刘备伐吴。
这事儿就是孙权抱有侥幸心理的原因,因为孙权觉得,不杀关羽,自己肯定要被关羽报复,这结盟的事儿压根就谈不成了。
杀了关羽以后,刘备如果能听从大家的劝阻,那还是有机会继续结盟,至少两家暂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只要这事儿按照孙权的构想这么发展下去了,那孙权杀关羽这一招,可就彻底爽翻了!毕竟一举三得,拿下了荆州,杀掉了最大的对手关羽,还保住了孙刘联盟。
这就是为啥孙权要把祸水北引的原因。
退一万步讲,孙权肯定也会规划杀掉关羽以后,会出现的不利现象。
只要这种不利状况,孙权兜得住,那么他就敢这么做。
很显然,孙权对防守荆州,对付刘备,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荆州在手,刘备出川的咽喉要道都被孙权堵死了!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里所描绘的那种慌张情况,敢杀关羽就证明孙权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三、在结盟中占优势,才是孙权想要达到的效果。
和刘备结盟,其实一点儿也不快乐。
为啥?
因为孙权集团所依靠的,无非就是长江天堑。
可刘备占着荆州的话,孙权集团的长江天堑,是跟刘备集团共用的。
也就是说,孙权集团在刘备集团跟前,一点儿优势都没有了。
而孙权集团的军队大多数都擅长水战,陆战实力的确比不上刘备。
这事儿就有点儿闹心了,因为关羽随时有机会从荆州带兵东进,突袭进攻东吴的地盘。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孙权面对关羽,整天都是提心吊胆。
现在好了,不仅占了荆州,还杀掉了关羽,孙权大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算刘备和孙权撕破脸,孙权也有恃无恐了。
过去担心刘备集团北伐受挫后,会从荆州进攻东吴,现在荆州被占了,孙权完全占据了长江天堑,不再需要担心刘备集团的入侵了。
也就是说,从吞并荆州,杀掉关羽以后,孙刘联盟的主动权,就从刘备这边,转移到了孙权这边。

四、孙权只想三足鼎立,所以杀关羽是必然的选择。
刘备集团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从正面对抗的角度来说,孙权完全不是刘备的对手。
刘备有夺取天下的志向,而孙权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在刘备杀败曹操,拿下汉中以后,不光曹操有危机感,就连孙权也是心惊胆战。
因为孙权明白,孙刘联盟的基础是,曹操强大,而孙权和刘备都相对弱小。
一旦这个基础遭到破坏,刘备变得和曹操一样强大以后,孙权的处境是不是就很尴尬了?
刘备和曹操争夺控制天下的主动权,而孙权只能在旁边静静地等待胜利者的征服。
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刘备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关羽又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了。
这个时候孙权反倒是跑来和曹操抱团取暖。
在孙权看来,另外两方谁都不能过分强大,谁强大,谁才是敌人。
所以说杀掉关羽是削弱刘备集团的重要步骤。
只要关羽还活着,那刘备集团的气焰就不会被打压下去。
总结:孙权堪称三国第一搅屎棍。
说这话或许有点侮辱人,不过从孙权在三国时期的表现来看,这根棍子的确很配孙权。
他是三国君主中,唯一一个没有一统天下志向的人,为啥?
因为孙权集团骨子里的毛病是很难根除的。
孙权集团其实是江东各大豪族组建起来的集团,每个豪族手里,都有自己的地盘、经济甚至于是人马,这些都是私人财产,跟集团没什么关系。
所以说让这帮豪族保护自己的私人财产,那他们义不容辞,可让他们出兵帮孙权夺取天下,这帮人的积极性可就没有那么高了。
因此孙权北伐的时候,这帮人没什么积极性,以至于每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
相反,曹魏集团和刘备集团的任何一次入侵,这帮东吴的豪强们,都能够妥善抵挡。
孙权处境很尴尬,那他就只能充当一根搅屎棍了,他得不到天下,那刘备和曹操也别想得逞!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