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唐初名将程咬金的国公爵位可世袭秦琼的为何却不能

这确实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同时期的开国功臣,只要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其子孙都能袭爵,但是秦琼却是一个例外,他的爵位并没有被传下去。
而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在两唐书中并没有记载秦琼有没有后人。
按理说,秦琼这样的大功臣,不可能没有娶妻,应该不至于没有子嗣。
当然现在出土的墓志铭倒是记载了秦琼有一子名为秦怀道,而这个秦怀道承袭的却不是秦琼的爵位,而是其祖父的历城县开国公。
程咬金和秦琼自从投靠瓦岗李密之后,其人生经历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比如一起被王世充所俘,一起离开王世充投靠了大唐,一起跟随李世民征战,是大唐的开国功臣,都得到了爵位,又都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官职虽有不同,但所得到的食实封是相同的。
贞观时期两人的经历才开始不同,秦琼大部分时间处在半退休状态,一直到他贞观十二年去世,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李世民命人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为的就是表彰秦琼的战功。
在秦琼去世的第二年,他的爵位又被改为胡国公,但是却并没有记载其子孙承袭爵位的情况。
而程咬金在贞观时期甚至高宗时期都是很活跃的,官职也一直在升,在攻打西突厥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回来后就开始长时间的在家养老。
他的爵位也曾变动过,由宿国公改为卢国公,和秦琼一起都入了凌烟阁。
在他去世后,嫡长子程处默袭爵卢国公。
这样的对比,不免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秦琼的爵位就没有承袭下去呢?
同时期的尉迟敬德、段志玄、程咬金、张公谨等人的爵位都被承袭了下来,而且在两唐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有人猜测是因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实际上秦琼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即便史书的记载有时候比较矛盾,但是秦琼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和长孙顺德一起行动的。
也有人认为他去世的太早,在贞观时期并没有什么贡献。
但是我们可以比较去世的更早的两
而到了贞观十三年,他和秦琼一样爵位都有变动,他的被改为郯国公,他也入了凌烟阁,其子张大象袭爵。
再一个就是刘政会,也是凌烟阁功臣之一,在贞观时期也并没有什么作为,食实封只有三百户,爵位是邢国公,贞观九年去世,其子刘玄意袭爵,后改为渝国公。
这样看来,秦琼的爵位没有承袭下去确实是一个谜,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他有个儿子秦怀道,应该出生于武德八年,秦琼去世的时候秦怀道只有14岁,是不是因为年龄小没有袭爵呢?
这似乎也不能说明问题,即便他当时年龄小,但总会长大啊,李世民去世的时候,秦怀道已经是25岁,即便是没有什么才能,也应该会袭爵,毕竟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忘记秦琼的功劳。
但偏偏,秦怀道并没有袭秦琼的胡国公爵位,反而承袭的是秦琼父亲秦季养的爵位。
当初秦琼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贞观初,秦琼的父亲被追封为历城县开国公,而秦怀道后来袭的正是这个历城县开国公。
比秦琼的爵位低了两个等级。
这是不是说明,要么秦怀道并不是秦琼的儿子,而是侄子,过继给了秦琼?
又或者《全唐文补遗》中秦怀道之子秦佾墓志铭的记载出现了错误,秦怀道承袭的应该是胡国公的爵位?
再或者秦琼没有嫡子,而秦怀道只是庶子?
或者还有别的可能,但秦琼的爵位应该不可能是终身爵。
唐朝时期的爵位一般分为九等:王(正一品)、嗣王和郡王(从一品)、国公(从一品)、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县侯(从三品)、开国县伯(正四品上)、开国县子(正五品上)、(从五品上)开国县男。
爵位的承袭方式在唐朝一般有两种方式:世袭罔替(父亲是国公,儿子承袭的就是国公)和世袭(父亲是国公,儿子承袭的就是开国郡公,降一级继承,且继承次数是有限制的)。
但在唐朝基本没有出现终身爵,即爵位是一次性的,父亲是国公,去世后,爵位自动消失,不会被儿子继承。

参考:

秦琼和程咬金开始在瓦岗寨李密的手下,两人都是瓦岗寨的中坚力量,但是不久受到李密的排挤就离开了。
后来又投奔王世充,最后两人一起投降了李渊,李渊很赏识秦琼,让他到秦王李世民帐下效力。
秦琼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程咬金被封为宿国公,秦琼被封为翼国公。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人同为国公,程咬金的爵位可以世袭,但是秦琼的爵位却不能世袭,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原因大概有两个:一:秦琼很早就因伤病去世了。
秦琼打仗以勇猛著称,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身上留下的伤疤不计其数。
因为身体损耗过度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了,所谓人走茶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秦琼没有参加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玄武门之变。
因此李世民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的心腹。
因此在赏赐上有亲疏之分。
那么,秦琼又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原因也有两点:(一):唐高祖李渊对秦琼很赏识,甚至说过可以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他。
秦琼和太子李建成也是惺惺相惜。
(二):秦琼品格高尚纯洁,为人正直无私;
他虽然在李世民帐下,但他是大唐战神,效力的是大唐江山和大唐百姓,而不是某个集团,更不会为满足某些人的野心和私欲出卖自己的良心。
所以,尽管秦琼的国公爵位不能世袭,但是他得到了后世高度的评价,也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赏。

参考:
程咬金和秦琼两人皆为唐朝的一代名将,功勋显赫,深受百姓爱戴,可为何程咬金的爵位可以世袭,秦琼却不可以呢?
秦琼和程咬金的前期经历较为相似,两人曾一起落草瓦岗寨,一起在王世充手下从业,后来一起投靠李家父子,跟随李家父子南征北伐,李渊称帝后,秦琼被封为翼国公,而程咬金也被封为宿国公。
众所周知,秦琼武艺高超、勇冠三军,在开朝过程中秦琼可谓劳苦功高,比起程咬金功劳更大,但是凌烟阁排名中程咬金却在秦琼之上,最后程咬金获封世袭国公,秦琼却只是一个普通国公。
要知道,世袭国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的福荫岂是普通国公能比的?
那么,为什么秦琼会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
首先,秦琼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导致建国后功业无成。
早年,秦琼久经战场,在频繁的战争中怎么会没有受伤的情况。
据记载,秦琼曾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一斛约等于现在一百二十五斤,虽说难免有夸张失真,但从中仍能窥知其受伤程度的严重性。
而这种一次次隐疾积累中,秦琼身体拖垮,落下病根,不能够带兵征伐,在玄武门之变中旧伤复发,未能参与。
从此到贞观十二年(638)去世的这段期间内,史料鲜有关于秦琼的记载。
与他相比,程咬金体格健康,较为长寿,也为他留下足够久的成长空间。
再者,不能不提秦琼的性格问题。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秦琼沉稳,而程咬金相对风风火火,其实程咬金粗中有细,政治自觉度高,圆滑机敏,能够敏锐感知朝廷变化并坚定不移的迅速站队。
无疑,程咬金的行为是一场豪赌,但事实证明,程咬金重要的三次选择——例如积极参加玄武门之变——都是正确的,风险越大利益越大,程咬金有所得是其应得的,秦琼的不投资自是无所回报。
加之,秦琼严格准守着道德标准,不可能会去劝说李世民逼父杀兄。
魏征曾评价说:“秦琼是一个良臣,但不是一个忠臣,他只会忠于江山社稷和国家,而不会为了某一
太过正直的人,是用来敬重的,绝非能成大事者的亲信。
一场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和秦琼的生命轨迹开始走向不同。
对于上位者而言,确实需要足够能力的帮手,但更重要的是完全的忠诚。
所谓国家大义,所谓仁义礼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过是成功者给自己丑陋嘴脸蒙上的遮羞布,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成功的路上,哪有什么道德可言。
秦琼和程咬金都是开国功臣,但程咬金才是李世民的称皇功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赐给程咬金卢国公爵位,自是与失势的李渊赐下的爵位不可比。
在政治博弈中,秦琼不及程咬金。

参考:
这事说起来非常奇怪!秦琼与程咬金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俩原本都是瓦岗寨的将领,后来同时投降了王世充,然后又同时投奔了李世民,屡立战功,成为唐初名将。
武德四年,秦琼因大破窦建德之功被封为翼国公,程咬金也因为多次立功被封为宿国公,李世民登基之后,于贞观十一年又改封程咬金为卢国公。
可是,程咬金死后由儿子程怀默承袭了他的卢国公爵位,秦琼死后,他的儿子秦怀道却只承袭了历城县开国公这种爵位,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爵位”的由来。
传说爵位这个东西在尧帝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没办法证明,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是在周朝。
大家都知道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封给周天子的兄弟、儿子、功臣等等,不过这可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有厚有薄的,和周天子血缘关系近、功劳大的人,分到的土地就大,反之分到的土地就小,等级上也有所区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比如国、宋国的国君是公爵,而卫国、蔡国就是侯爵国,所以他们的国君生前被称为卫侯、蔡侯等。
后来扫灭六国的秦国在建国之初只是个伯爵国,所以秦国的第一任国君被称为秦伯。
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再看春秋历史的时候就不容易搞混了。

各国国君可以再授予其下属爵位,比如卿、大夫、士等,凡是得到爵位的,在当时都被称为贵族。
所有爵位都是世袭罔替的,可以无条件地传给自己儿子。
春秋晚期到战国期间,各诸侯国逐渐强大,周王室也没什么力量约束,于是很多诸侯国就开始称王,比如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叫法也叫随之而生了,但当时并没有王这个爵位。
战国后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爵位不再仅授予贵族,而是规定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会被授予爵位,并根据功劳大小定下了二十等爵位。
此举为秦国招揽了大量人才,也是其后来能够扫灭六合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爵位制度并没有改动。
汉朝建立之后,继续使用秦朝的爵位制度,只是在公爵之上新增了一个“王爵”,虽然王爵在客观上早已存在了很多年,但被中央朝廷确定下来的确是在汉朝。
大家熟悉的韩信就是被封为楚王,不过后来王爵就不给异姓功臣了,只能给皇族宗室成员,比如汉文帝即位前就是代王。
东汉末年,曹操在南征北战中收揽了很多人才,由于自己不是皇帝,所以在封官上就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只好开“空头支票”,创设了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这些爵位。
被授予名号侯之类爵位的,封地大多不是在蜀地,就是在吴国,根本没办法食封,拿不到钱,所以实际上就成了一个荣誉象征。
后世的皇帝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所以就一直沿用了下来,自曹魏之后,爵位就分为了两种,一种是有封地的,一种是没封地的,而在此之前,即便是再低的爵位都是有一块地是属于自己的。
从三国到隋朝,爵位制度一直在不停地变动,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我这里也就不细说了,直接跳到唐朝的爵位制度。
唐朝的爵位制度还是很清晰的,首先明确的是所有爵位都成了虚封,也就是没有封地了,只有食邑,通俗说就是俸禄高低的区别。
爵位中最高的是亲王,通常只有皇帝的兄弟、儿子才能获得。
亲王死后,儿子继承亲王爵位的,称为嗣王。
比如李世民本人在登基之前就是秦王。
亲王之下就是郡王,一般都是给宗室子弟的,不给异姓功臣,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的张柬之等五人都被封郡王,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也都得封郡王。
亲王、郡王都是王爵,正常情况下大臣们是不可能得到的,至少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在位期间,
王爵之下,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一套了,但唐朝有个特点,喜欢在爵位前面加个地名,既然是地名那就有郡和县之分了,所以公爵就分成了三等,第一等是“国公”,第二等是“郡公”,第三等是“县公”。
这一点不如清朝简单明了,直接就命名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
贞观年间,李世民在后两者上加了“开国”两字,于是公爵就分为了“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三等。
“开国县公”听起来不怎么气派,但却是实打实的公爵爵位,地位仍旧高于所有的侯爵、伯爵等等。
按照《旧唐书·职官志》的记载:国公为从一品,开国郡公为正二品,开国县公为从二品。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正常情况下,尤其是在唐朝前期,“国公”就是大臣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了,程咬金的爵位是卢国公,秦琼的爵位是翼国公,都是最顶级的爵位了,看起来没有区别。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听我继续说下去。
按照唐朝的爵位继承制度,嫡长子可以继承爵位,但是需要降一级,其他嫡子就需要再降一级了,而庶子则基本没机会继承爵位。
但如果没有嫡子,或者嫡子早夭,那么就按顺序后延至庶子继承爵位。
但是,如果皇帝格外开恩,在赐予爵位的时候,加上一句“世袭罔替”,那么嫡长子在继承爵位的时候,承袭的就是原爵位,而不必降级。
程咬金在贞观十一年,被改封卢国公时,唐太宗下旨允许其爵位“子孙世袭”,所以在他死后,他的嫡长子程怀默承袭了他的卢国公爵位,他的嫡次子程怀亮受封为东阿县开国公,嫡三子程处弼后来也受封为广平郡开国公。
其他三个庶子则没有承袭爵位。
也就是说,程咬金的三个嫡子都是公爵,这三个爵位,可以由各自的儿子们继续继承。
其中,程怀默的卢国公爵位在传给儿子时,可以不降级,其他两
程咬金死后的爵位继承是没有问题的,完全符合唐朝的爵位继承制度。
但是反观秦琼,死后只留下一个儿子,就是秦怀道,根据他的墓志铭记载,他承袭的爵位是历城县开国公,而不是秦琼生前获得的翼国公,也不是死后追封的胡国公,是不是说明秦琼没有得到“世袭罔替”的特旨呢?
我想这似乎不太可能,在我们已知的开国功臣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郑国公魏征、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莱国公杜如晦、谯国公柴绍、鄂国公尉迟敬德、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夔国公刘弘基……我查到的结果是,他们的原爵位都是由长子或长孙继承的,并没有降级,那为什么其他所有人都有,却单单拿秦叔宝出来不给“世袭罔替”的特权呢?
我看到有的人说是因为秦叔宝反对玄武门之变,还有的人说秦叔宝其实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琼一直是李世民的直接下属,而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也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是升了官的。
当时,柴绍出任右卫大将军,秦叔宝出任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出任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出任右武候大将军,这四人牢牢掌握诸卫府兵,保证京师安全,位置十分重要,非亲信之人不能担任。
如果那些说法成立,那么秦琼不是应该被李世民打压吗?
为何还要升官,还要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呢?
除此之外,李世民登基之后,曾专门定了各爵位的俸禄标准,其中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等人是食邑一千三百户,柴绍、罗艺等人是一千两百户,侯君集、张公瑾等是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是九百户,高士廉、秦琼、程知节等是七百户。
既然是同时封赏定标准,不太可能待遇不同,其他人都给了“世袭罔替”的特旨,偏偏不给秦琼?
那么,为何秦怀道没有袭爵翼(胡)国公的爵位呢?
分析现有的史料,我们知道秦琼只有一个儿子秦怀道,应该是他晚年得子,因为秦琼死的时候秦怀道才14岁,而通常估计秦琼死时大约67岁左右,也就是说秦琼是在50多岁时生下的秦怀道。
从常理来推断,秦琼应该还有其他儿子,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所以没有证据。
我只能推断,古人如果三十岁还没有儿子,通常就会非常焦急了,开始变着法子生儿子了,秦琼万万不会一直等到50多岁才开始行动。
而秦怀道的存在,也证明了秦琼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
因此,我认为除了秦怀道之外,秦琼一定还有其他儿子,而且肯定是嫡子。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翻遍各类史料,都没有找到关于秦琼妻子、子女的记载,仅有李渊封赏秦琼时说了一句,“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
”以此猜测,秦琼是舍弃妻儿来投奔大唐的。
如果我的推测正确,那么事情就很好解释了。
秦琼死后,他的嫡长子是继承了翼国公爵位的,只不过史料中没有记载下来。
又或者,秦琼嫡长子死在了秦琼之前,原爵位由嫡长孙继承,但嫡长孙年龄尚小,可能还未成年就夭折了,这一支断了,所以才没有记录在史料中。
这里有人可能就问了,即便如此,秦怀道的爵位降一级也应该是开国郡公啊,为啥只是个开国县公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秦琼的父亲叫秦爱,隋朝大业十年就死了,李渊在封赏秦琼时,顺便还追封了一下秦爱,给了个爵位,就是历城县开国公。
这个爵位和秦琼的国公爵位是没有关系的,说白了,就是可以由秦琼的其他儿子来继承。
那么,在秦琼还未死,秦怀道出生后,秦琼觉得这个爵位不能浪费,就让秦怀道继承了历城县开国公的爵位,而他自己的翼国公爵位,当然要留给自己的嫡长子或者嫡长孙,因为国公的品级要高于开国县公嘛。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合理的情况是这样的:秦琼的嫡长子早逝,但为秦琼留下了一个嫡长孙,年龄还十分幼小。
除此之外,秦琼还有一个嫡次子叫秦怀道。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秦琼决定让秦怀道继承爷爷秦爱的历城县开国公爵位,让嫡长孙继承自己的翼国公爵位,这样他老秦家就能实现“一门两公爵”了。
只是秦琼死后,这个嫡长孙继承爵位后不久便夭折了,一个孩子又没有什么功业可言,所以也就没有被记录在史书之中了,留下记录的只有秦怀道。
这才造成了秦琼儿子没有继承原爵位的错觉,因为中间少了一部分。
大家觉得我的推测是否合理呢?

参考:
说起门神秦琼和程咬金的三板斧,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
民间关于他们的轶事有很多,估计都能说上几段。
这二人都是唐初的开国名将,他们有很多人生轨迹是重合的。
比如都曾在李密的瓦岗军,后来两人都投在王世充帐下,最后又一起跟随了李世民。
在李世民这建功立业,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大唐的开国名将。
可是我们从史料中会发现李世民给两人的待遇却有很大不同。
两人虽然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但秦琼排在倒数第一。
两人都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国公,但程咬金的国公爵位可世袭,而秦琼的却不能。
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秦琼的战功要比程咬金的大,从
即便如此,可为什么秦琼的国公爵位不能世袭呢?
先看一下唐朝的爵位都有哪些?
有什么特点?
是怎样世袭的?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
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
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
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
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
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
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
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
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排名第一第二的王爵,一般都是皇亲皇子,当然也有外姓封王的情况,除非功劳特别巨大。
通常能封到公爵,那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所以像秦琼、程咬金这样的能封到排名第三的国公,已经是对他们功劳的充分肯定了。
那唐朝的爵位是怎样世袭的?
唐代封爵较前代爵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封而不建,不裂土分茅。
《唐六典》卷2 载:皇兄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
正常情况下,论爵位至多到第三代的时候就不是王爵。
从《唐六典》的记载可以看出,唐朝的爵位大多不是终身制的。
可以世袭,但是要降级承袭。
就是亲王的儿子继承爵位降一级,变成嗣王,嗣王的儿子继承爵位再往下降一级。
如果子孙后代没有再建立新的功勋,三代以后爵位就要取消。
当然在皇帝的特许下,也有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说只要在后代不犯错误的情况下,爵位可以终身世袭。
但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在李世民和李治的特许下,一共确定了十几个一等功臣,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因为在史料中关于秦琼是否有儿子和爵位继承均无记载。
我们先看一下秦琼有儿子吗?
一般大家知道的就是秦怀玉,但事实上秦怀玉是小说演义中虚构的人物。
历史上并无此人,在《薛仁贵传奇》中说,秦怀玉是静罗公主的驸马,这就是小说中的杜撰。
但据秦琼族谱和考古人员从秦琼的父亲秦爱的墓志铭上考证得出秦琼确实有一个儿子。
名叫秦怀道,秦琼死时他才14岁。
早年担任过皇帝侍卫武官千牛备身,后期只担任过绵州司士参军(从七品下)、常州义兴县令(从六品上)等低级官职。
这就可以看出秦琼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但这也说不通他不继承秦琼的爵位,按照唐朝的世袭规则,就算秦琼的后代无作为,那也是三代之后取消爵位。
更为奇怪的是,秦怀道世袭的是其祖父的爵位。
那就是说不是后代的问题,还是秦琼本身的问题。
有人说是因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惹得李世民不高兴。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
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秦琼本传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由此可见秦琼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
但是秦琼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他很耿直,对事不对人。
一代名相魏徵曾评价秦叔宝说,“秦琼是国之栋梁,是社稷之臣。
是良臣而不是所谓的忠臣,他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而不是忠于
”皇帝也是人,他对功臣也有亲近远疏。
可能因为性格问题,李世民更信任程咬金一些。
再就是贞观年代秦琼因为病重很少参与朝事和战事,每逢病时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而其他人则是继续为大唐做贡献,时间长了李世民虽然依旧记得秦琼的好,但多少会有点生疏。
秦琼又死得早,而程咬金却是个大寿星,总在李世民身边。
孰轻孰重,总也是有一些区别的。
总结。
爵位的世袭虽然有规定,但决定权还在于皇帝。
秦琼的后期战功不足,皇帝的信任度也没有程咬金的高。
他死时儿子尚小,抑或是历史记载有误。

参考:
同为国公爵,难道还有等级之分?
其实一句话足以解释:“规矩亦死人亦活”。
关于古代的绝对世袭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也难免出现意外。
就拿唐代典型的“封而不建,不裂土不分茅”来说,即使后代接受分封,如果没有建功立业,也并不见得享受多么优渥的待遇。
何况爵位的承袭也并不见得是终身制!世袭的规则一般是降级承袭,也就意味着在原先的基础上下降一级,而且在三代以内,倘若没有建功立业之人,爵位依旧会取消,足见当时的爵位世袭也并不意味着金饭碗,还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保持。
至于要达到世代罔袭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当然就需要皇帝特批,这机会相当难得。
并且即使得到先皇应允,但不意味着子子孙孙都能享受这一福祉待遇,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下一任皇帝手中。
程咬金与秦琼同时作为开国功臣,都有不小的功勋战绩,但要说起这两人能力强弱,也还是有所区分。
同为国公爵,但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确实不一样,两人的待遇也天差地别,他俩共同位列凌烟阁的24功臣当中。
但是按照排名大小,秦琼是排在最后一位的,自然能够接受的待遇也不一样,这也是最终造成他俩不一样的世袭制的原因之一。
战功确实受用,但还要取决于你是否长寿,如果确实能熬到接受册封的那一天,那么你很幸运,但要是中途发生意外,恐怕册封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之下秦琼死的很早,总陪伴在李世民身边的却是程咬金,尽管当时建国初期,秦琼作出的贡献无疑要比程咬金大,但是作为开国功臣,秦琼的死,也还是会随着时间在李世民心中被淡忘,秦琼的胡国公,也是在他死后的第2年被追加的。
程咬金则恰恰相反,尽管他在此前,并没有秦琼的功绩大,但他往后却异常活跃,官职变化也很快,一路升迁,即使最后犯错,回家养老,但在当时他也已经算功成名就了。
后来由宿国公改为了卢国公,也顺利被嫡长子继承,纵观秦琼的生命史,也可能是由于建国后他在思想上懈怠了,几乎处于退休状态,这样也少了李世民对他的些许挂念。
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时常出现在你身边的那
皇帝也并不可能牢牢记住每一
李世民对于程咬金和秦琼的器重程度,从他们两人的儿子身上就可以看出。
正史中的秦琼,在他去世时有一个14岁的儿子,名叫秦怀道,时间往后推移两年后,秦琼被册封为胡国公,当时秦怀道也才16岁。
(演义中的秦怀玉是杜撰的,其原型就是秦怀道)(秦怀道剧照)因为年龄问题,接受世袭册封还尚不成熟,但是我们最终发现,秦怀道继承的却是他祖父秦季养的开国公,相比较于父亲低了足足两个等级。
我们就知道与其父亲的死有很大的关系,至于李世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极有可能与秦怀道的能力有关。
关于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是确定的嫡长子,最终承袭父亲的卢国公,并没有让人值得意外,但是反观秦琼之子秦怀道,很可能并不是秦琼的嫡长子。
(程处默剧照)早期担任比较低级的官职,也基本徘徊在六品、七品附近,要是足够优秀,而且是嫡长子,是绝对没理由,得不到秦琼爵位承袭的。

参考:
唐朝的爵位继承制度想把这个问题扯淡明白就必须先说清楚唐朝的爵位继承制度,晚唐时期胡乱封赏的爵位咱们先不考虑,在比较正规的时间里唐朝的爵位有九个等级,王、嗣王或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
这九个等级中前期只有宗室成员才能封王、嗣王、郡王,非宗室功臣最高也就是个国公,到了晚唐封赏乱套,才有非宗室成员拿到郡王爵位。
所以大伙应该知道为啥贞观名将们大多清一色的X国公爵位了,封赏已经到头了。
另外唐朝非宗室爵位继承原则上有减等一说,也就是说老爹的爵位是国公,那么儿子继承过来只能是开国县公了。
故此皇帝常常拿不减等袭爵当毛驴前边的胡萝卜,忽悠那些功臣继续干活儿。
贞观十一年的玄机扯淡清楚爵位继承问题,咱们就可以愉快的讲故事啦,从上面说的情况上看,原则上程咬金的儿子是不能直接拿到卢国公的爵位的,长子程处默显然是通过皇帝恩旨的形式继承了爵位。
吐槽机仔细翻翻了书,发现这事儿确实是李二搞的鬼,老程在武德三年就已经被李渊封为宿国公了,可玄武门之变后李二上台了,他在贞观十一年改封老程卢国公。
这事儿粗一看李二办的确实二,人家本来就是国公,你给换个名也没啥用不是?
但程处默袭爵的玄机就在这次改封上,李二封的卢国公是可以继承的!而且在那一年被改封的也不止程咬金,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李勣等一大批文臣武将都获得了不减等袭爵的特权(有的是继承刺史),可耐人寻味的是秦琼并不在此列,他顶着的依然是李渊给的翼国公,直到秦琼死后一年(贞观十三年)才追封胡国公。
秦琼的爵位继承疑云故事讲到这估计很多人会觉得秦琼大约是得罪了李二,故意不让他的爵位能继承下去,比如网上有人说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态度不坚决,没有积极参与之类的。
但《旧唐书》里毕竟明确记载了秦琼参与了那次政变,并且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那可是戍卫宫廷的差事,不是心腹没有大功李二不可能给的。
可现实又是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确实没有继承父亲的爵位,反而继承了祖父的历城县公,其实仔细考据起来也不见得有多大问题,史书中对秦琼的子嗣记载不多,现代大多是通过一些墓志铭来推测秦琼后裔问题。
事实上通过哪些墓志铭我们大抵能推测出秦琼起码有三个儿子,秦怀道、秦善道和秦X道,不是秦琼给儿子起英文名字,而是中间那个字实在辨别不出来了。
关于秦X道的生平很笼统,只知道官至左卫左郎将,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为妻,有没有可能是他继承了秦琼的爵位?
总结起来吧,关于秦琼爵位没让儿子继承这事儿暂时没有充分的史料支撑,只能存疑,根据常理来看,贞观十三年那次追封应该就是补充继承问题,否则李二转封胡国公毫无意义,国公死了封国公,怎么看都是个笑话,扯淡完毕。

参考:
这个其实并不奇怪,同样是公爵,世袭与否皇帝说了算,而皇帝也不是拍脑袋决策,主要是依据两人不同的战功授予的。
程咬金和秦琼都是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见两人都是功劳匪浅,但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被塑造成一个只会三板斧的“粗人”,秦琼则是一个“大英雄”。
实际上,就政治地位而言,程咬金要高于秦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程咬金排名第十九位,秦琼最末尾;
二是在爵位上,程咬金高于秦琼,且程咬金的卢国公可以世袭,秦琼的胡国公不能世袭。
这究竟是何原因?
程咬金和秦琼前期经历十分相似,两人都是降将,先后效力于瓦岗军、王世充,后来才一起手牵手降唐,隶李世民麾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纯粹从战功表现来看,秦琼甚至要超过程咬金。
但是自从玄武门买之变,李世民上位,秦琼的政治生涯也开始进入瓶颈期。
秦琼是武将,必须依靠统兵征战积累战功,晋升爵位,李世民夺位之初,天下尚未平定,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李靖、李绩、侯君集、程咬金等人趁机积累功勋,不断加官进爵,成长为帝国梁柱。
秦琼呢?
由于前期作战太过英勇,经常带头冲锋,身上受伤无数,导致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身体不堪重负,久病缠身,已经无法统兵征战,只能在家中赋闲养病。
对一个将军而言,不能征战沙场,简直就是最大的惩罚,然而秦琼有心杀敌,无力上阵,除了接受现实,别无他法。
这样一来,秦琼就很难仕途上进,逐渐跟程咬金产生了差距,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前,就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世袭爵位,一直活到唐高宗时期才去世。
秦琼被封翼国公的时间与程咬金是同一年,史料记载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其实秦琼并未直接参与,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功劳远不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甚至不如段志玄等人,这就制约了他后来的进步。
总之,秦琼的爵位不能世袭,应该和他未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后期战功积累较少有很大关系。

尽管史实和小说中描写的有些区别,但秦琼和程咬金两人的经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原先他们都投奔于瓦岗寨的李密,后来又转投王世充,最终投奔到李世民麾下。
他们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进入秦王帐下,并成为秦王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都在李世民麾下立下过汗马功劳,都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并且两人都有被封为国公。
我们知道,国公是古代一种爵位,地位跟郡王相差不大。
程咬金被封为宿国公,而秦琼被封为翼国公。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程咬金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程咬金死后,他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爵位,继续享有朝廷国公的待遇;
而秦琼死后,他的儿子就不能继承他的国公爵位了,这是什么情况呢?
按理说,程咬金和秦琼二人,都战功卓著,立下过汗马功劳。
而且在李世民走南闯北、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秦琼立下的功劳绝对比程咬金还要多的。
所以,究竟是为什么程咬金的国公爵位可世袭,而秦琼的为何却不能?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一、秦琼很可能没有参加过玄武门之变,这一点,怕是决定性的因素。
程咬金和尉迟恭参与玄武门之变,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
但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也就是说秦琼有没有参加这场政变是个谜。
如果按秦琼的性格来说,他忠于国家,却不忠于
如果说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话,那么他和程咬金两人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肯定就会差了一个档次,跟在玄武门带头杀敌的尉迟恭和程咬金相比,甚至名气很小的侯君集相比,秦琼没有站出来帮助李世民的做法肯定会让李世民不是很喜欢他。
即使李世民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会记住。
毕竟“功高莫过于救主”嘛,你秦琼在我这最关键的一战里没来协助我战斗,想必你还是不太忠诚于我。
二、秦琼的翼国公是唐高祖李渊封的,程咬金的宿国公也是李渊封的。
但是李世民登记为皇之后,又封了程咬金为卢国公。
虽然二者都是国公,但这样以来差别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当朝皇帝李世民亲封的,一个是前朝皇帝封的,两个国公的重量级别就不一样了。
总的来说,秦琼的爵位没能世袭的原因主要是和程咬金相比,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印象不一样。
当然了,秦琼的国公爵位没有世袭,并不能说明秦琼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少。
另外,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的认知中,秦琼还是“门神”之一,知名度反而比程咬金还高。

参考: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古代君王对一个臣子的封赏和信任程度,除了他的功劳外,其家世背景和立场也至关重要。
而秦琼吃亏就吃在立场问题上。
秦琼追随李世民没错,但是同样他也受到李渊的青睐,和李渊走的也挺近,秦琼虽然在秦王府任职,但是他更像李渊的人,尤其是玄武门之变,秦琼并没有参与,或者说李世民就没打算把秦琼拉进来,因为李世民摸不准秦琼是哪的人。
这就很说明问题,相比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秦琼虽然功劳高但是并不受李世民的信任。
也就是说,李世民登基后的封赏上,程知节尉迟恭等人除了能领一份开国的,还能领一份玄武门之变的功劳。
包括死后敕封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从封赏上来说,秦琼就和程知节有差距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秦叔宝的正妻和嫡子极有可能和秦叔宝失散或者被杀。
李渊曾说秦琼是不恤妻儿来投奔我,这句话说明秦琼的妻儿可能被乱军杀死,更有可能在王世充那被王世充杀死以报复秦琼了。
有个儿子秦怀道继承秦琼的爵位但是直接从国公降到了县公,一般爵位都是一级一级降,但是秦怀道直接降了两级。
第一可能是秦怀道
第二皇室对功臣阶级向来是忌惮的,能打压就绝不往上抬。
尤其是秦琼没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他的后人自然要被打压。
而程知节长子继承程知节的爵位很正常,次子之所以也那么牛逼,那是因为他娶了唐太宗的女儿,为什么程处亮能娶唐太宗女儿,这就又说到程知节和唐太宗的关系了,他的三子待遇就不高了,和秦怀道其实差不多,这么看就觉得正常了。
不过三子非常努力,从一个小官硬爬到了将军,这看的就是

参考:
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我发现很多人都存在这个观点,认为秦琼的胡国公爵位没有世袭。
这是不可能的,秦琼的胡国公爵位肯定世袭了,只是由于史料的缺失,史官不知道秦琼嫡子的姓名而已。
一、从唐朝诏令看,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爵位自动继承根据《唐令拾遗》封爵令记载:公侯伯子男,身存之内,不为立嫡。
亡之后,嫡袭爵,庶子听仕宿卫也。
袭爵嫡子无子孙,而身亡者国除,更不及兄弟。
从封爵令的内容来看,只要秦琼有嫡子,而这个嫡子又没犯什么事儿,那么,秦琼去世后,他的嫡子按照封爵令,自动袭爵。
二、从墓志情况看,秦琼是有嫡子的根据目前已发现的墓志信息来看,秦琼至少有三个儿子:秦()道(墓志阙字),嫡子,官至右卫左郎将;
秦怀道,官至常州义兴县令;
秦善道,官至左清道率、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
之所以说秦()道是秦琼嫡子,主要是根据《全唐文补遗》第6辑收录的《大唐故胡国公嫡孙许州鄢陵县丞秦府君(利见)墓志》,志主秦利见,是秦琼的嫡孙,据此,他的父亲秦()道,就是秦琼的嫡子。
而秦()道做官做到右卫左郎将(正五品上),可见属于正常发展,没犯什么大事儿。
因此,在有封爵令作为制度依据的前提下,在秦琼有嫡子的情况下,秦琼的嫡子秦()道必然继承秦琼的胡国公爵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两唐书之所以没有记载秦琼后代袭爵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资料缺失,查不到秦琼嫡子的姓名,总不能写一句“秦琼嫡子袭爵”这样的废话吧。
三、从中宗神龙年间制书看秦琼后代情况《唐会要》缘封杂记收录了神龙二年的一份制书:神龙二年(706)七月十四日制:功臣段志元、屈突通、萧瑀、李靖、秦叔宝、长孙顺德、刘宏基、宇文士及、钱九陇、程知节、庞卿恽、窦悰、苑君璋、李子和、张平高、张公谨、梁恪仁、安修仁、秦行师、独孤卿云、苏定方、李安远、郑仁泰、杜君绰、李孟尝等二十五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
可见,直到神龙二年(706)(一说神龙元年)的时候,秦琼的后代还可以享受秦琼那700户实封。
请注意,保留爵位,未必能保留实封(朝廷有各种理由削除封邑),但保留实封,必然会保留爵位(因为朝廷在削除时,是先削封邑,后削爵位)。
秦琼的后代,直到神龙二年还能享受实封,可见,直到神龙二年,秦琼的后代还在继承胡国公的爵位。
以上是我对秦琼的一点分析,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