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掌权时军队为何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

任何人都有他的两面性,明朝那位大太监, 号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公公同样也有两面性。
坏人有很多种,有的坏人只干坏事不干好事,有的坏人好事坏事都干,还有的坏人,干的好事还比坏事多。

魏忠贤:崇祯帝在煤山吊死前夜,另外一个大太监曹化淳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 现在让我们掀开历史的面纱,认识一下这个“九千九百岁爷爷”。
魏公公曾经是个混子,后来混不下去了,就去当了太监。
在宫里,他认识了一个女人——客氏,而且和这个客氏关系很不一般。
他就是依靠这个女人发迹的。
客氏是个奶妈,她奶大的孩子叫朱由校,就是天启皇帝。
天启即位后,由于客氏的帮忙,虽然不识字,魏公公还是进了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后来又让他提督东厂。
对于天启帝,魏忠贤擅投其好,因而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天启这个木匠皇帝的信任。
当时朝中东林党人很多,势力很大,而魏公公身边也聚拢了一些人,形成了阉党,以此对抗东林党。
东林党:由于皇帝的支持,最终阉党大获全胜。
从此魏忠贤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了“九千九百岁”,把持朝政数年,坏事是干了不少。
天启死后,崇祯继位,将魏忠贤免职,发往凤阳。
在路上得知崇祯要抓他回去治罪,于是魏忠贤上吊了。
没错,魏公公是在天启年间掌权了几年,但时间并不长,这个时代正是满清在关外势力膨胀的时代。
在抵抗满清入关的战争中,他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打仗最需要什么?
第一就是钱。
没有钱,是打不了的。
对魏忠贤来说,收税是“毛毛雨“的小事,他最擅长的就是收税,但这个税是向普通老百姓收,而且是重点在江南富庶之地,面向贸易领域,收取的工商税、海税。
魏忠贤:你可以说他在收税过程中贪污,但是这笔钱在当时的大明真的就是‘救命钱“。
抗清的大功臣袁崇焕说: “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就是因为他给钱。
有了钱,才有了关宁铁骑,才能在宁远筑城,才能让战争机器运转。
天启时期,大明面对的是野战无敌,“满万不可敌“的后金骑兵,很多人都建议放弃关外,死守山海关就行了。
当时经略辽东的孙承宗反对这样做,辽东巡抚袁崇焕也反对这样做。
这两
魏忠贤支持了袁和孙两
当然,
当时的明军,防御是强项,野战是弱项。
能守好锦州、宁远等几座城,已是谢天谢地,根本没有能力去追着打的。
我们不禁要问魏忠贤是个坏蛋吗?
这点肯定确定以及一定是有的。
但我们要记住,骂他最多的是读书人,是东林党人,这些人又干了什么?
东林党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向工商业者收税,只向农民收税,造成了大量农民破产,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可以说,明朝就是亡在他们手上。
《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称:东林党人\"是一群没有多少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的士大夫,\"在好同恶异,党同伐异方面,东林党比起其地诸党成员来,常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崇祯:所以,\"明朝的最终灭亡,晚明的党人们包括东林党在内都是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我旗帜鲜明的反对拨高魏忠贤,可是一味的批判这位魏太监,把他说得毫无是处,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吧!参考:《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
参考:
魏忠贤掌权是在天启年间,但也不是天启皇帝刚上台的时候他就掌握了大权,准确来说是在天启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开始掌权,直到天启七年明熹宗逝世。
PS:在天启前期,朝政大权基本为东林党所把持,一时间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基本都是东林党人。
后来熹宗也是看到东林党的势力太大,才搬出了魏忠贤来制衡东林党,魏忠贤这才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权。
当然,魏忠贤能掌权完全是背后有熹宗在支持,失去了皇帝的支持魏忠贤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天启年间,与关外后金的对抗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其实只要明廷能一直坚持用熊廷弼,努尔哈赤也不可能崛起第一个时期是熊廷弼第一次出任辽东经略时期,这个时期明军刚在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遭遇惨败,万历皇帝便启用了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
熊廷弼第一次担任辽东经略时期的策略以防守反击为主,即先巩固辽东地区的边防,积蓄力量,然后再慢慢蚕食后金的地盘。
对于熊廷弼稳扎稳打的策略,努尔哈赤也毫无办法,曾经与熊廷弼有过交手,基本以失败告终。
如果熊廷弼的策略能顺利执行下去,后金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熊廷弼经营辽东期间,朝中也是弹劾不断,万历在位的时候还能信任熊廷弼,但到了天启继位的时候,朝政为东林党把持,熊廷弼也最终被弹劾罢官。
▲1619年形势第二个时期是袁应泰经略时期。
熊廷弼被弹劾罢官后,袁应泰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虽然说袁应泰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官员,但打仗就确实太过于外行了。
他到任后没多久,努尔哈赤就发动了辽沈战役,占领了几乎整个辽东地区,袁应泰也在辽阳战役中战死。
从袁应泰上任到战死,只有短短的7个月时间。
第三个时期是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时期。
袁应泰战死后,明廷才意识到熊廷弼的重要性,便重新启用了熊廷弼经略辽东。
只是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时期,表面上他是辽东经略,实际上他的权力基本被东林党人架空,辽东地区军队的主力都掌握在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手中。
而王化贞在军事上是个十足的白痴,如熊廷弼要他集中兵力防守广宁,他却把兵力分散在了各处堡垒;
熊廷弼要他先稳固防线再慢慢反击,他却要主动进攻后金军,与后金军打野战;
熊廷弼要他加强侦查,排除奸细,王化贞的身边竟然到处都是努尔哈赤的奸细,在广宁之战中辽东首府广宁城直接被这些奸细卖给了努尔哈赤。
在王化贞的骚操作下,明军在1622年初的广宁之战中再次惨败,整个辽东地区基本为后金所占据。
▲1624年形势第四个时期是袁崇焕时期。
广宁之战惨败后,明廷本想放弃关外,全力防守山海关。
后来在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坚持下,重新经营了关宁防线,这才挡住了后金进攻的步伐。
当然,明廷能重拾关宁防线,很大程度上在于努尔哈赤当时攻占的领土太多,一时间还消化不过来,并没有组织力量进攻关内。
在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努力下,从山海关到宁远一带的防线被建立了起来,按照袁崇焕的想法,明军可以依托关宁防线的堡垒,逐步向前发展,并蚕食后金的地盘,这样一来关外的局势就有了回转的可能。
在此期间发生的宁远城之战和宁锦大战,都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时期明军处于优势。
▲魏忠贤时期,袁崇焕是抵御后金的中流砥柱魏忠贤掌权主要就在这一时期,也就是袁崇焕时期。
其实无论是魏忠贤也好还是东林党人也好,如果只看政治立场的话都算不上正义。
天启朝前期东林党人将整个朝廷变成了自己的天下,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就会遭到他们的打压,后来魏忠贤势力的骨干分子如崔呈秀、阮大铖等人都是因为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打压而投靠了魏忠贤。
就魏忠贤本人来说,他没读过书,也没有任何的政治经验,能够在政治上玩的得心应手,也完全是靠了手下一帮人的各种策划。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眼看魏忠贤的势力逐步做大,东林党的著名写手杨涟便一下子列举了24条罪状弹劾魏忠贤,不过这份弹劾天启皇帝并不支持,后果也可想而知,最终东林党的几位大佬:高攀龙被迫害致死,吏部尚书赵南星被流放,杨涟、左光斗等人被捕入狱折磨致死,魏忠贤一时权倾朝野。
▲表面上权倾朝野的魏公公,也只是因为背后有皇帝的撑腰而已在针对后金的战略上,阉党并不支持修筑关宁防线,而积极倡导修筑关宁防线的孙承宗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东林党人。
在魏忠贤得势的情况下,孙承宗最终被排挤回了老家。
孙承宗罢官后,阉党的高第接替了他的位置,担任蓟辽经略。
高第刚上台就放弃了关宁防线,打算将关外的全部兵马和百姓撤回关内,在袁崇焕的坚持下,才留了少量兵马让袁崇焕防守宁远城。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后金主力在宁远与袁崇焕大战了三天,以惨败收场,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此战中被炮火击伤,8个月后在沈阳逝世。
之后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并在第二年也就是1627年5月发动了宁锦大战,在这一战中袁崇焕再次发力,一举击败了皇太极,获得了宁锦大战的胜利。
其实我们纵观整个明末时期明军对战后金军主力的战役,只有袁崇焕创造过胜利的记录,也就是在袁崇焕时期,明军才获得了对后金军的优势,可以追着皇太极打。
那么袁崇焕属于阉党还是东林党呢?
有人说他属于阉党,因为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过生祠,但实际上当时巴结魏忠贤的人非常多,还包括了许多文人士大夫,如五虎、十孩儿、四十孙等,其中就充斥着大量的文人,甚至是东林党人,奉承魏忠贤已然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如果袁崇焕不巴结一下魏忠贤,恐怕他早就被排挤回家了,哪有统兵作战的机会?
在袁崇焕获得宁锦大战的胜利后,他的功劳几乎全被阉党抢走,没有得到多少封赏,一气之下就辞官回了家。
如果袁崇焕是阉党的人,不要说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即便是没有什么功劳也早就升上去了。
无论是阉党也好还是东林党也好,站在政治立场上这些人也只是搞政治斗争的,他们的争斗对于战局来说不仅毫无帮助,还能起到反作用。
如果不是东林党人的弹劾,熊廷弼也不至于会被下狱,当然最后给熊廷弼补刀导致熊廷弼被杀的是魏忠贤,熊廷弼完全是被东林党和魏忠贤共同害死的。
在阉党高第的主持下,关宁防线也一度放弃,要不是袁崇焕等人的坚持,清军入关的日期恐怕就要提前了。
也正是因为阉党的把持朝政,大量的优秀将领得不到重用甚至遭到打压,就连功勋卓著的袁崇焕也遭到了他们的排挤愤而辞职。
所以魏忠贤时期明军能追着皇太极打,能取得对后金的优势,完全在于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这些冲杀在一线的作战将领,完全在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至于魏忠贤的阉党和道德自居的东林党,还是闪一边去吧。

参考:
魏忠贤掌权时,大明军队打了好几次漂亮仗,还一炮将努尔哈赤轰到重伤不治。
但魏忠贤一死,大明军队就垮了,节节败退,直至亡国。
为什么会这样?
魏忠贤做了3件事,让大明军队战力飙升,几乎压着女真打。
魏忠贤是史书上臭名昭著的太监。
崇祯骂他是“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梁启超称他是“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
但魏忠贤真的一无是处吗?
至少,在军事方面,魏忠贤是了不得的能臣。
正因如此,处死魏忠贤的崇祯,才会在殉国前,专门下令厚葬魏忠贤,并称:“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魏忠贤的军事态度魏忠贤的军事态度非常明确:反对“龟缩山海关”,大力主战。
明朝末年,正值小冰河期,气候异常,大明境内天灾人祸不断。
而位置更靠北的女真,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为了活下去,女真各部落只能抢富庶的中原地区,部落南下的决心更是空前强大。
而大明王朝,因为连年灾祸,人心涣散。
两者军事实力相差无几,一旦开战,大明必输无疑。
但魏忠贤做了三件事,直接让大明王朝的军队,几乎压着后金的军队打。
第一件事,奖惩公平,鼓舞士气。
明朝是典型的文强武弱。
文官集团势力很大,而武将、士兵经常遭受不公平对待。
但魏忠贤在军队里,建立了非常公平的奖惩制度,因而凝聚了超强大的军心。
举个例子。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
他非常有才能,曾单骑闯关外,还号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
”《明史·袁崇焕传》:天启二年正月……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
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但早期的袁崇焕,曾因为不敢外出抗敌,而遭到魏忠贤的重罚。
事情发生在锦州被围之际。
当时,袁崇焕是辽东总指挥,可面对锦州被围,他选择闭门不出,理由是:在野外,大明军队打不过女真。
倒也不是袁崇焕卖国,他只是怕了。
当时,袁崇焕的军事策略是:“战则一城援一城;
守则一节顶一节。
步步活掉,处处坚牢。
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
”没有城墙,袁崇焕就不敢出兵。
袁崇焕曾给魏忠贤修建生祠,闹得人尽皆知。
没有人认为袁崇焕会受罚。
但很快,袁崇焕就被停职查办了。
那些违抗军令,驰援锦州的人,魏忠贤都论功行赏。
一个奖惩公平的制度,可以极大鼓舞士气,对士兵激励作用,更是非常大。
第二件事,更新武器装备,组建骑兵队伍。
魏忠贤时期,袁崇焕构筑了著名的“关宁锦防线”。
从宁远到锦州,几乎所有的城池都被翻新、加固。
要知道,修城池是非常昂贵的,花钱如流水,但魏忠贤愣是把事情办成了。
他从山海关一路建城,仿佛一根钉子一样插进了后金的腹地。
后金铁骑,在城池面前,发挥不出优势,而中原士兵守城,哪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也是不怕的。
此外,好的武器装备,也都被拉到了城头,不仅包括火铳、战车、地雷、炸弹,甚至连“红衣大炮”也装备上了。
除了装备,魏忠贤还组建了一支骑兵队伍。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战争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而我们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因为骑兵不足,常常只能闭关自守。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城墙的优势,削弱骑兵对步兵的压制。
但如果只是守城,就无法收复丢失的领土。
此外,战马对于中原地区,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养一匹战马,要耗费的资金,更是无数。
但魏忠贤解决了战马的问题。
他的方式简单粗暴:拍卖殊荣。
在古代,在宫内骑马,是一项殊荣。
没有皇帝开恩,哪怕你是当朝首辅、得胜归来的大将军,都只能步行进宫。
当时,魏忠贤权倾朝野,他直接拍卖“宫内骑马”的特权,要求是:每年进献一定数量的良马。
这个举措,文官不屑一顾,武将不屑为伍,但太监却趋之若鹜。
毕竟,太监终其一生,为的也不过是成为人上人。
他们蜂拥而起,在全国范围内,重金求购良驹,还一度导致大明境内良驹价格一路攀升。
而魏忠贤,则轻松得到天下良马,并组建了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明朝史上名气最大的骑兵队伍,也是大明在平原地区,战胜游牧民族的关键。
第三件事,军队满员满额,粮饷充足。
在魏忠贤掌权时期,关宁铁骑满员满额,粮饷充足。
皮岛军队,不仅不需要节约,还可以大肆开展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把皮岛变成了军事重镇。
这一切,都需要钱。
而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王朝末期,拖欠军饷真的是司空见惯了。
而明朝末年,军饷拖欠更是特别严重,许多士兵上阵杀敌前,还饿着肚子。
而魏忠贤掌权后,军队拖欠军饷的问题,几乎都解决了。
当然,以前拖欠的所有军饷,并没有都还上。
但至少,士兵上阵杀敌前,已经能吃饱肚子,有些余钱了。
因为这3件事,魏忠贤掌权时,大明军队几乎压着女真打。
魏忠贤死后,若是吴三桂不开城门,女真拼死了都进不来山海关。
那问题来了,魏忠贤哪里来这么多钱呢?
魏忠贤的绝大多数钱,都不是从穷苦百姓身上掏的。
河南受灾时,他还专门下令:“免除赋税、由内库拨款赈灾。
”那他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他的钱,主要靠剥削“东林党”。
魏忠贤恢复了万历末年被废黜的工商税、海税等,目标直指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
而江南地区,是“东林党”主要投资的地区。
正因如此,“东林党”视魏忠贤为死敌,恨不能抽他的筋,扒他的骨。
后来,崇祯登基,“东林党”借着新皇即位的东风,成功让崇祯不顾天启皇帝遗言“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直接处死了魏忠贤。
此后,东林党重新把控朝堂。
他们不顾百姓死活,在正常赋税之外,再加“三饷”——“辽饷、练饷、剿饷”。
他们废除了江南富庶地区的税收,还把军队派遣到西北旱区、灾区征税。
他们主张对后金求和,认为打仗劳民伤财。
最不耻的是,东林党中,除了个别清官,几乎人人都准备了后路,不少人后金军队一来,就开城门跪迎新主。
魏忠贤死后,大明军队在辽东地区节节败退,原因很简单:财政困难、缺衣少食、难以为继。
实际上,东林党的官员有钱。
但面对崇祯“捐款”的要求,他们捂紧了口袋,从不往外掏钱。
回到问题本身。
为什么魏忠贤时期,军队能压着皇太极的部落打?
因为魏忠贤没有退路。
他只是一个太监,只有大明存在,他才有活路。
而东林党有退路。
剃掉头发,绑上辫子,他们还能在新的朝廷耀武扬威。
魏忠贤没有退路。
所以,他不在乎名声,哪里有钱,就从哪里赚钱,然后把钱发给军队,让军队守家为国。
魏忠贤不是好人,说这些,也不是为魏忠贤翻案。
他做了很多大奸大恶的事情,只是,在军事上,魏忠贤是个能人。
他让辽东军队不缺钱、不缺粮、不缺战马、不缺装备,可以修建城池,可以大战四方。
袁崇焕给他修生词,就因为他能给钱。
这个钱,就是大明的“救命钱”。
袁崇焕说:“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有钱,辽东铁骑才能打仗;
有钱,才能在宁远筑城。
袁崇焕和孙承宗要打仗,只有魏忠贤支持,其他朝臣都要求退守山海关。
但魏忠贤能给钱。
袁崇焕和孙承宗才打了“宁远大捷”,大明的边关才会往前移300里。
崇祯皇帝被逼上煤山时,才知道自己错得多么彻底。
他下令厚葬魏忠贤,留下遗言:“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而崇祯旁边的心腹太监王承恩,则叹了一口气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你怎么看?

参考:
魏忠贤能搞钱,军队就能打仗。
不给种粮百姓加税,平民百姓能活,就不会造反。
魏忠贤征收矿产税,商业税,茶税,损害的是大地主,朝中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百般刁难,坚决反对魏忠贤。
宁可给百姓加税,也要取消商业税,矿产税。
试想一下,文官集团宁可投降,也要加税,废除商业税。
就是大明不亡国,也要拆得家破人亡。

参考:

天启皇帝朱由校特别宠信魏忠贤,魏忠贤权势熏天,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但宦官与士人是两个对立群体,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东林党也恨不得将宦官们通通处死。
魏忠贤一手遮天不假,残害忠良也不假,可他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看到了大明的内忧外患,尤其是辽东的后金(清朝前身)对大明觊觎已久。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把后金打得节节败退,这也是事实。
魏忠贤任用袁崇焕、孙承宗等名将对付后金,把吴三桂放在山海关,将后金一直挡在关外,使得皇太极没能踏进山海关一步。
魏忠贤为保证辽东战场和袁崇焕锦州军队的后勤补给,他对富裕的东南采取多项税收来充盈国库,保证前方军队粮草充足;
对干旱贫瘠的西北实行减免税赋,以安定内地民众,但这些功绩都被历史掩盖了。
1627年朱由检继位,称崇祯皇帝。
嘉兴钱嘉征上奏魏忠贤十大罪状,魏忠贤仍谏言:你杀我而靠东林党人,大明必亡。
魏忠贤被贬到凤阳守陵,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南关旅店便上吊自杀。
崇祯帝诏令将他肢解,悬头于河间府。
其实,崇祯帝未必不知道东林党靠不住,但要坐稳龙椅,必须处死魏忠贤。
不过魏忠贤死后,崇祯帝也没能把权利收回来,反而让东林党人稳稳掌握了权力。
东林党主张与后金议和,没想到后金卷土重来。
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精锐和蒙古骑兵,绕过了袁崇焕布置的关锦防线,经过蒙古进入了关内,进逼北京城。
袁崇焕率领了9000关宁铁骑,日夜兼程赶往北京。
终于抢在皇太极之前到达了北京城。
皇太极已输给袁崇焕3次,做梦都想除掉袁崇焕,最后用反间计让崇祯帝对袁崇焕起疑心,最终袁崇焕以欺君之罪被崇祯帝凌迟处死,时年47岁,没有留下子嗣,死后被抄家,只留下了“家无余资”的记载。
大明失去了唯一的顶梁柱,你说让人寒心不寒心?
他死后152年,乾隆皇帝说袁虽然是敌军,但一直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昏君主政,才导致了他身遭不测。
乾隆帝为袁崇焕平反,你说让人尴尬不尴尬?
魏忠贤死了,袁崇焕被杀了,李自成围攻京城时,崇祯帝在煤山吊死,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
而且魏阉的势力也是无孔不入,在后宫可以不让皇帝的妃子生孩子,在辽东同样可以对战事指手画脚,而且大把的军饷也可中饱私囊。
魏忠贤确实很神气,明王朝他说了算,又能呼风又能唤雨。
但是打皇太极的是袁崇焕,支持袁崇焕的是东林党领袖孙承宗,跟魏忠贤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魏忠贤在客氏的床榻上生龙活虎,很是威风,但是他能对清军穷追猛打,还是头一次听说。
看来大明王朝真的是病急乱投医,连太监都搬出来撑门面了。
如果魏忠贤真的成了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那些还要那些上阵杀敌的将士有什么用。
怪不得明朝皇帝杀起来边关大将眼睛都不眨一下,原来有关键时刻有魏忠贤这个杀手锏可以使用啊!后金军队打到广宁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官员正在京城接受考核,朝廷上下乱作一团。
满朝大臣都想着快点离开北京,赶快回到老家去守护自己的财产。
只有袁崇焕挺身而出,上疏天启皇帝要去镇守辽东。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大明王朝举国欢庆。
魏忠贤一共奖赏了五千多位“有功之人”,但是不包括袁崇焕。
而远在天边,在野岛上当土皇帝的毛文龙却得到嘉奖,因为毛文龙早就和魏忠贤沆瀣一气了,有油水的时候干爹当然不会忘了干儿子。
正是由于袁崇焕构筑的关宁锦防线,炸死了努尔哈赤,打退了皇太极,阻止了清军入关,但是这一切和魏忠贤有什么关系呢!魏忠贤就是一条蛀虫,而且是百足之虫,所以能够死而不僵。
崇祯皇帝杀死了魏忠贤,处理了三百多名阉党骨干,但是阉党余孽还在暗流涌动,还能够残害忠良。
但是他们并没有阻止明朝走向灭亡,难道魏公公活着,明王朝就有救了?
魏忠贤追打皇太极,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如果笑话也能当成神话讲,那么明朝的灭亡真不冤!感谢朋友点赞、
明朝时期的魏忠贤,虽然被很多人一直诟病,但就是这个家伙,对明朝后期的很多狠人都进行制约,让明朝在危险面前,依旧能够坚挺下去,甚至连“破万则不可敌”的后金皇太极,也被魏忠贤追着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功绩魏忠贤的发迹,离不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客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个女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客氏原本仅仅是一个乳娘,可就是因为她的乳娘身份,在朱由校遭遇挫折与危险的时候,客氏不顾一切照顾朱由校,以至于朱由校感恩戴德。
朱由校后来终于成为天启皇帝,为了报答自己的乳娘客氏,朱由校对客氏可以说是无话不听,而客氏也是十分有心机,把朱由校弄到了自己床上,搞出特殊关系,让后人实在觉得有些无法理解,也许木匠皇帝就是有恋母情结吧,这个我们姑且不去深究。
因为有了这层特殊关系,所以客氏在安排魏忠贤的过程中,一切都十分顺利,并且魏忠贤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朝廷任职不久,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权力底子,很多阉党跟随自己,实力不断增强。
后来魏忠贤更是直接与客氏组成对食夫妻,两人关系更上一层楼,天启皇帝也对魏忠贤不断重用,此时东林党已经感觉到阉党的威胁,双方私下不断争斗,最后东林党还是没有抵得过阉党,魏忠贤彻底取得了胜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九百岁”。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也就是这段时间,魏忠贤开始为大明的一些整体战略做部署,毕竟此时的后金,在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的带领下,实力不断发展起来,已经对大明产生很大影响,要是不及时制裁,估计大明就会亡于后金之手,魏忠贤对这一点十分清楚。
得益于这种清醒的认识,魏忠贤开始支持孙承宗与袁崇焕对抗后金,孙承宗不断筑城,形成扎实的战争防线,袁崇焕带兵作战,有了孙承宗的后盾支持,袁崇焕也好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崇焕在前线作战的军饷,实际上是魏忠贤在东南地区富商那里征来的税收,有了这些税收的支持,袁崇焕在前线作战不用担心士兵吃不饱饭。
除了辽东地区的部署之外,魏忠贤还制约着山海关的吴三桂,让吴三桂能够誓死保卫住山海关,后金的努尔哈赤无法进入攻打大明。
就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袁崇焕不断取得胜利,还一炮把努尔哈赤送上了西天。
皇太极继位之后,依然还是比较害怕袁崇焕的,经过两次较量,皇太极也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此时的大明,确实在打压后金,皇太极有些无法呼吸,只要大明继续坚持下去,想必后金也会十分吃力的。
可是事情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转机,天启皇帝早早离开人世,让朱由检登基,视为崇祯皇帝,崇祯初上位,对自己的皇权十分看重,为了稳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崇祯继位后的魏忠贤天启后期,魏忠贤的阉党一家独大,基本控制了朝廷实权,所以在崇祯继位后,首先瞄准的就是魏忠贤这个权臣,崇祯觉得想要获得实权,必须首先将魏忠贤处决,于是崇祯不顾众人劝诫,匆忙剥夺了魏忠贤的权力,魏忠贤自知命不久矣,从而自挂东南枝了结了自己生命。
崇祯没有想到的是,魏忠贤去世之后,问题变得更加糟糕了,首先崇祯没有得到实权,而是被东林党控制了,其次辽东地区的战局也瞬间陷入一种混乱的局面,一边是袁崇焕的军队因为没有军饷发生危机,另外一边是吴三桂在山海关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结局就十分耐人寻味了,辽东地区的袁崇焕因为失去军饷,为了能够维持士兵生活,袁崇焕不惜一切代价杀掉毛文龙,虽然抢到了一部分军饷,可是却让毛文龙的手下去归顺后金皇太极,更加糟糕的是,袁崇焕为了换取金钱把抢到的粮食卖给蒙古人,结果蒙古人转手就把粮食送给皇太极。
一时间皇太极不仅拥有了更多士兵,还拥有了粮食,不用担心士兵挨饿,皇太极一鼓作气,趁着大明内部还有危机的最佳时机进攻大明,崇祯来不及反应,还把袁崇焕以卖国求荣之罪判处凌迟,结局就只有自己也自挂东南枝了。
吴三桂眼看没有了机会,顺便卖
为何魏忠贤能吊打皇太极通过
后来崇祯把魏忠贤消灭了之后,这个战略部署彻底沦陷,袁崇焕军队失去军饷,从而发生内讧,农民因为税收过高,从而出现李自成的造反,吴三桂眼看大明就要亡了,自然也要考虑自己未来,就带领清军入关了。
结语对于一个奸臣的评价,也许我们也应该结合历史现实来抛开
那么如果像曹化淳所说,魏宗贤尚在的话,会不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答案是肯定的!魏忠贤是坏人不假,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不一而足。
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魏忠贤并非没有优点。
至少在和狐性多疑的崇祯以及只知道满口仁义道德却并无做事能力的东林党人相比较,魏忠贤还是有两把刷子了。
这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对江南克税。
第二,保举重用了袁崇焕和吴三桂等人。
第三,坚持对后金进行打击。
打仗要有钱,对于魏忠贤来讲,最擅长的就是搞钱能力,但是他克税并不是一视同仁,对于西北这种本来就贫瘠的地方,反而是减免了大量的赋税。
他克税的重点是江南,面向贸易领域,收取的工商税、海税。
所以说,魏忠贤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没有头脑,对人民竭泽而渔。
保举重用袁崇焕等人虽然是为了构建自己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这些人对于拱卫大明的江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不解为何一个宦官却对保家卫国如此上心,其实魏忠贤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毕竟自己能够坐享荣华富贵都是建立在大明的江山之上。
如果大明倒下,那么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对于这一点看得通透的魏忠贤,在天启年间面对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木匠皇帝,魏忠贤自然要不遗余力地保卫大明江山,这和他的命运休戚相关。
抗清的大功臣袁崇焕曾经说: “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尚宜也”。
就这一点而言,魏忠贤比崇祯简直强了不止一点两点。
当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朝着北京城气势汹汹的围剿而来,吓得崇祯急令地方军队前来勤王。
但是前来勤王没有问题,可是崇祯帝到了帝国即将覆灭的情景下,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私产来犒劳军队。
一个将军仅仅赏了数百钱银子。
最终对方一气之下直接招呼也不打就走人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钱财的魔力下,袁崇焕等人如虎添翼,关东铁骑令后金军队闻风丧胆。
宁远大捷就是发生在魏忠贤当政时期,此战直接令努尔哈赤一命呜呼。
而皇太极三番五次被袁崇焕打得找不到北。
虽然没有将其剿灭,但是也令皇太极不敢轻易犯边,大明的边界直接北移了300多里。
不过后来这一切在崇祯上台后全部改变,大明的江山也毁在了本来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崇祯手里。

参考:
魏忠贤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历史人物,但是名声却是不怎么好,相反还是一个奸臣,但是奸臣不一定做的事情就一定的坏的,或者起到的作用是反作用。
相反魏忠贤做了不少对明朝有益的事情。
可以说没有魏忠贤的明朝,加速了灭亡。
而魏忠贤在我们现今很多人看来是个奸臣,而这些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了,大多人是看相关影视剧或者听说而得来的。
而影视剧大多会为了剧情的需要,从而在一些方面做一些修改,从而导致魏忠贤好似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但我们要是多看一些正史,其实也能发现魏忠贤没有那么坏。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人,但也没有坏到极致的人,就算坏人,也有能被打动的一面。
而人性是有两面性的,正义和邪恶是并存的,就看当事人怎么使用罢了。
不可否认,魏忠贤为了自己的权利,做了很多让人气氛的事情。
但是魏忠贤在一些事情方面处理还是不错的,比如魏忠贤对待百姓和一些武将还算比较“正义”的。
处理大事方面是比较果决的。
也知道维护大局。
只有明朝的依然健在,魏忠贤的权利才是权利,如果明朝没了,魏忠贤也就不是魏忠贤了。
而也是魏忠贤的一些举动和处理方式让当时的女真无法打进来。
不过也和当时局势有着一定的关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当时还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而当时的女真也没有那么强大。
但是魏忠贤的也却是为明朝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首先魏忠贤在的时候,军队的军费还是有一定的保证。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保证了军队力量。
而魏忠贤不在后,局势就不一样的了,明朝的国库是入不敷出,而这一切就和当时东林党羽有关。
东林党羽之前只是一个学院,从东林学院发起从而形成后来的政治团体-东林党。
东林党在还不是政治势力的时候,还是却是还可以的,创始人顾宪成更是一个正直的人。
但是随着慢慢形成了一个政党就变味了。
而一个政党的发展是需要物质的支持,而江南的财团、大族,就成了这些东林党的支援。
东林党完全便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争权夺利,内斗,和魏忠贤斗,和其它势力斗,和皇帝斗的团体,只为服务于后面的江南大族。
到了明朝的灭亡的时候,东林党的领袖之一钱谦益斗准备去赴死殉国了,而当时一起的柳如是已经跳水自尽了,而这位东林党的领袖竟然因为水太凉的原因而反悔了,并且还投降了,从钱谦益的举动就可以反映出东林党的一些面目。
这位领袖的样子真是不敢恭维。
而魏忠贤在的时候,不仅不会加重百姓的税赋,还会出台一些利民的政策。
因为本身魏忠贤就是农民出生,能理解百姓的不易。
而军队是需要军费开销的。
魏忠贤就让江南一带的商户出钱。
剥削这些富人来维持军队的费用。
而效果是可以的。
而魏忠贤时期,东林党根本无法与魏忠贤抗衡,而东林党只能看着魏忠贤拿“主子”开刀,出钱。
当时东林党被压制到什么地步,东林六君子都让魏忠贤给弄没了。
这点魏忠贤打压异己确实是过分。
但是魏忠贤不在后,一切多开始变了,东林党站了出来。
开始剥削百姓,而江南的商人们也不用在被“出血”,东林党不让皇帝去收商税,而是把税务压在百姓身上。
此时军费开始紧张。
国库开始空虚。
魏忠贤在的时候交税的都属于一些有钱的人,他们教了税之后也是有钱的。
而让百姓交税,百姓能有几个钱。
当时的江南商税可是明朝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东林党的做法就是把明朝的经济给断了。
有时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
此时军队成半报废了,百姓受不住了,开始各地陆续起义。
明朝与深渊开始渐行渐近。
这也就是魏忠贤时期基本没什么起义,而魏忠贤死后各地揭竿而起。
明朝覆灭,各地的起义就是一点重要因素。
加上后金、女真的威胁,明朝此时的局势可谓是内忧外患。
魏忠贤在的时候还提拔了很多的有实力的武将,只有军事上强大才能守护明朝。
当时为了应付外患,魏忠贤积极的推进各种抵抗战略,任命袁崇焕上任抵抗后金。
袁崇焕得到重用后,也的的确确抵抗多次后金的入侵。
至少早魏忠贤在位期间,崇祯的噩梦并没有到来。
除此之外,魏忠贤还重用了当时臭名昭著的毛文龙,毛文龙是辽东军的一位统领。
而毛文龙在搞黑市买卖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魏忠贤非但没有为了美名而将他制裁,反而多次偏袒和庇护。
只因为当时毛文龙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他可以在后金的后方阵营,给他们造成大麻烦,毛文龙开拓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
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从而对后金形成牵制和拉扯,对正面战场做出贡献。
但是在魏忠贤死后,皇帝防止这些人为魏忠贤报仇,就把这些有用的武将给杀了,比如我们熟知的袁崇焕,要是袁崇焕没死,明朝也不会灭亡这么快。
之后留下的全是一些没什么作用的臣子,比如东林党这些嘴炮。
魏忠贤虽然为人狠辣,很多人都死在他手里,但是他做了很多对明朝有利的事情。
加大商人的赋税,虽然对商人来说比较残忍,但是对于商人来说出钱也到不了没饭吃的地步,还能让军队吃上饱饭,让士兵更好的守护边关。
加上提拔有实力的武将。
要说追着皇太极打有点不现实,但是这样做可以不让皇太极打进来。
在百姓方面,减轻农民的赋税,让农民能够吃得上饭,农民生活过得下去,百姓既然生活可以活下去,谁愿意抱着掉头的危险去起义呢?
百姓有饭吃就不会起暴动。
魏忠贤做的这些为明朝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魏忠贤是个奸臣不错。
但是他在管理军队这一块儿还是非常有谋略的,所以在魏忠贤时期,女真的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
魏忠贤其实经营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大明,因此从外部基本难以攻进来。
可惜的在魏忠贤死后,魏忠贤做的一切有利措施都被改了,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说到这里,不是为了魏忠贤做的坏事洗白,是让大家可以全面认识、了解魏忠贤这
大家认为魏忠贤对明朝的稳定起到作用没?
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魏忠贤经由奶妈与明熹宗搭上了线,凭借自己懂得玩耍的手艺,经常引诱皇帝游玩,进而得到皇帝的宠爱。
在朱由校继位后,也就是明熹宗天启元年到天启七年的时间,魏忠贤慢慢掌握大权,但政府没钱,干什么事都畏手畏脚。
于是魏忠贤大显身手,开始想方设法捞钱。
他延续万历年代的做法,想尽办法征税,向各地派出太监,出任矿监、税监等职务,保证朝廷收入的稳定。
而收税的重点在江南富庶之地,面向贸易领域,收取的工商税、海税。
这动了东林党的利益根基,招致以东林党为首的腐败文人阶层极为痛恨,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借着东林党的反击,魏忠贤干脆祭出另外一个大招——抄家。
只要谁敢和他作对,他就敢铲除异己,斩杀大臣,顺便就抄没大臣家产,抄东林党的家、抄皇亲国戚的家。
但魏忠贤搞到的钱不仅给自己用,还要给皇帝用,给军队用,给忠于自己的人用。
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政府的财政危机,即使是崇祯即位后,据说内帑还有三千多万两银子,可见魏忠贤成绩之斐然啊!更为重要的是,魏忠贤不遗余力地向辽东砸钱。
抗清的大功臣袁崇焕说: “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在魏忠贤的支持下,孙承宗和袁崇焕在辽东修筑坚城就像吃饭一样,一修就是四百多里,二十多座城池,同时疯狂构建炮台工事,这些可都是银子垒起来的。
有了钱,就能筑城;
有了钱,就有先进武器;
有钱,将士就会卖命。
所以,在魏忠贤时代,辽东因为不差钱、因为将士受到他的信任,可以放开手脚和清军干,这成为清军入关的拦路虎。
而且彼时明朝边关战略很清楚,不管换了谁,就是退守山海关和坚城推进两种策略。
如果这种局势多撑几年,明军采取蚕食的方式,甚至可能将清军扼杀在关内,也就不会有大清什么事情了。
面对明朝的边关战略,努尔哈赤、皇太极等虽然夺取了明朝在辽东的七十余城,占领了富饶土地,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但面对依托坚城的明军,依然无能为力,无法寇军边关。
尽管魏忠贤坏事做尽(其实是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之争),但对国家安全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对防范和击败后金有着清晰的战略。
所以,在魏忠贤时代,清军根本无力进攻,也没有对明朝造成巨大威胁。

参考:
历史上的很多奸臣都是能臣,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来看,魏忠贤确实是一个大奸臣。
然而在魏忠贤掌握时期,明朝国库收入稳定,对内扫平农民军起义,对外打击八旗军入侵。
可以说魏忠贤的存在,让原本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又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杀死,明朝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也很快结束。
魏忠贤的崛起魏忠贤出生于贫苦农家,因为赌博负债被迫进宫做了太监。
明朝的太监和宫女为了缓解寂寞,私下都结成“对食”的关系。
魏忠贤和客氏结成了“对食”关系,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因此魏忠贤也受到了明熹宗的宠信明熹宗只喜欢做一个木匠,不喜欢做大明朝的皇帝,他讲朝政委托给了魏忠贤打理,让魏忠贤成为了明朝的“九千岁”。
魏忠贤当权的时候,明朝东林党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魏忠贤一手打击东林党的势力,一手培养自己阉党的势力。
因为东林党掌握了舆论控制权,这也是魏忠贤留下奸臣骂名的主要原因。
魏忠贤的手段东林党是一群只会批判朝政,缺乏实干精神的文人墨客,他们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称为“邪党”,引发了著名的东林党争。
魏忠贤当权后将东林党打击的体无完肤,同时魏忠贤还对江南地区收取工商税,为明朝增加了一笔不错的国库收入。
东林党代表着江南地主的利益,他们不支持向江南地主收取重税。
而魏忠贤在打击东林党势力之后,开始向江南地主征收重税,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明朝的财政压力。
同时魏忠贤又用收取的工商税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对外打击八旗军入侵,减缓了明朝灭亡的速度。
既然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魏忠贤被崇祯皇帝逼死之后,东林党开始上台执政。
东林党废除了魏忠贤时期的苛捐杂税,赢得了江南地主阶级的一片喝彩。
由于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于江南地主阶级,东林党在明清时期一直很受吹捧,而魏忠贤则是被诋毁的体无完肤。
然而在东林党废除苛捐杂税之后,明朝国库也失去了一份重要的收入来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管是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军,还是对外抵御八旗军南下,都需要银子来支持。
东林党废除魏忠贤的苛捐杂税之后,明朝大军也失去了财政支撑,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总结魏忠贤是一个奸臣,同时也是一个能臣。
虽然魏忠贤在朝廷里面任人唯亲,但是魏忠贤任用的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在关键的岗位发挥作用。
而在魏忠贤去世后,很多魏忠贤提拔的人都被作为“阉党”处理,魏忠贤制定的税赋政策也被废除。
明朝军队失去了财政来源,失去了能征善战的将领指挥,最终战斗力一落千丈,明朝也在魏忠贤自杀十多年后灭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