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轼的一生,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击垮,恰恰相反,每当凄厉悲凉之情来袭时,他都能很快镇定心志,化解悲哀,“快乐”地面对挫折,让我们看到一个潇洒、豁达,甚至有些顽皮的苏东坡。
因此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是告诉人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应该学习苏东坡,不管境遇如何,都应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
乐天性情被贬黄州时,苏轼喝酒后到家已是三更,家童早已酣睡。
苏东坡多次敲门都没回应。
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一夜水声。
写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
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自杀吗!他赶紧上马,直奔东坡住所。
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
被贬儋州时,苏轼已经62岁,花甲之年黄土半截埋人了,而且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但是孤独的他也依然笑面人生,苦中寻乐。
办起学堂,教起了书。
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
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
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今天,当我们念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一次领略到了苏东坡诗歌的豪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生活情趣苏东坡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而创作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懂得享受生活,正如《煮肉歌》里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北宋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
苏轼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
便打起猪肉的主意。
他慧眼识珠,让生活充满惊喜。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既凸显了怡然自得的苏轼情怀,又向世人展现了慢火细烹且为乐的一种小资的生活情趣,这道家喻户晓的苏轼名菜蕴含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哲理,更是苏东坡勤政爱民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口口东坡肉,淡淡苏轼情。
或许今人不见古时月,但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当我们品尝着这道颇具风味的“东坡肉”,流连于其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的口感,那时的古人是否也与我们一样细火慢烹且为乐,怡然自得月下情?
然而美酒佳肴、月下小酌,举杯对饮,人生也不过如此啊!因为爱吃,所以爱生命、爱生活,正如他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将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沧桑流变,这也是一种境界!儿女情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她写下的千古第一悼亡词。
每次读它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伤感。
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
同过患难,却无法共赴生死,款款深情,如幽咽泉流,却又让人艰难呼吸,难以逃避。
对于苏轼,我们好像早就习惯了他的豪放、乐天,“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岗”是何等的豪爽,“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何曾的洒脱,却不曾想,他竟也有年年断肠的殇。
从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他将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一个千百年来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论科考,又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
当年年仅20岁的苏东坡参加1057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在圈定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第一名时,面对苏东坡的考卷,踌躇再三,将此卷定为“第二”。
而谜底揭晓之后让人大跌眼镜,据说欧阳修是这样认为的:“这卷子卷肯定是我的得意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肯定会觉得我徇私而不公。
”而在1061年朝廷的制科考试中,年轻的苏东坡再次风头无两,勇夺第三等。
不要小看了这个第三等,而要知道这种考试第一等第二等基本属于实质性“空缺”,北宋建国以来100多年也仅有一人得过第三等。
论才艺,又有多少人能与之比肩。
艺多不压身,诗词曲赋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儒释道教融会贯通。
多少年来的文人墨客写下的汗牛充栋的诗句词章中,苏东坡在其中也是夺目的佼佼者,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填词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书法《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绘画中传世的三幅墨迹也可见一斑,与佛印和尚的谈经论佛也被传为美谈,这样的苏东坡真可谓旷古烁今、空前绝后的全才通才,几乎没有“短板”,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就是这么牛逼这么彪悍,不服不行。
论仕途,又有多少人能比他悲催。
暮年的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曾这样写道:“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其中幽默中不乏心酸。
他的仕途就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在其几乎“一路向南”的官场轨迹中,换作任何一
是的,在北宋官场的新旧两党之争中,苏东坡是个“两不沾”的异类,两边都不讨好,任何一派占得上风他都没吃到“好果子”,到最后都是落下个一再被贬的结局,甚至因为“乌台诗案”而差点丢了性命,要不是当年宋仁宗的遗训可能就插翅也难逃一死。
他是典型的具有正确的政绩观的官场人物,虽然官运不佳但官声佳,无论在哪处穷山恶水,都尽心尽力多做实事,灭蝗灾、筑苏堤……,无一不是奔着改善民生的路子去用力的。
论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和他相较。
苏东坡当然是个雅士,但回归日常生活而言,他的生活态度无处不透露出一种大雅若俗的大智慧、大境界,活出自己的样子,活生生的本色出演了一曲“人生的盛宴”。
提到吃,他是当仁不让的美食家。
无论是逍遥自在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别提潇洒自如地“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煮出来的东坡肉,都让人不禁食指大动,不完全统计下,光以他名字命名的菜肴足可以办一场名副其实的“东坡宴”了。
谈到喝,他是当之无愧的酿酒师、茶艺师。
酒量不大的他却偏好杯中酒,其就地取材酿造各类酒水并制造各类香型的本领让人叹为观止,蜜酒、真一酒、天门冬酒、桂酒、万家春酒、酴酸酒、罗浮春酒等酒品都是这位大师的精心之作;
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传诵至今,叫后世人对茶的品赞都因之而黯然失色。
说到游,他把迁谪当作旅游,一路行来一路诗,行尽天涯都是诗,让苦不堪言的贬迁之途变成了遣怀逸兴的快乐之行。
这就是苏东坡,他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哲学给了人们无尽的启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精于挖掘制造生活中的快乐因子,化粗鄙为精致,变平淡为传奇,总是理直气壮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让人艳羡的“诗与远方”。

参考:
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研究苏轼的其人和其词的文献不计其数,他无论是诗、文、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是独树一帜,他的艺术造诣、诗词散文、生平事迹、兄弟情谊、爱情故事、政绩功勋等都可以是一部书。
我就主要从苏轼仕途坎坷的角度,讲讲他在逆境中体现出的智慧、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苦难中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有所感触和启示。
一、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提到苏东坡的逆境,就不得不说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当时,一股邪恶的力量对他的诗词作上纲上线,说他对朝廷和皇帝不敬不满,然后被治死罪,下狱100多天,鞭打审判,受尽折磨和屈辱。
一位官员曾与苏东坡被关在同一监狱里,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意思是说,通宵侮辱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 苏轼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因此写了绝命诗让狱卒带给他的弟弟:“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但这时候外面救援活动也在开展,民间许多人为他求情,连皇太后也为他求情,持不同政见的王安石也说:“安有盛士,而杀才士乎,”怎么有盛明的时代而杀有才的人呢。
这起事件苏辙的话一语中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是的,苏东坡得了什么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高太响亮了,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寒碜。
那些品格低劣嫉妒苏东坡才华的人,往他身上贴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幸好,文化是有感召力的,那些勇敢的人、爱才的人、侠义的人、有良知的人,都站出来为苏东坡说话。
苏轼最终得到从轻发落,被贬黄州,任团练副史,和以前做的一品学士,有天壤之别。
二、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场人生大变故,从死亡边缘上徘徊了一圈回来后,他的人生真正走向了儒士道精神。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大都是在这之后所写。
初到黄州,过的是山村野夫的日子,生活穷困,亲自垦种。
很多老朋友和他不再往来,曾经众星捧月,如今无人问津,在这种孤寂的情况下,他创造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入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写出了他当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但他是豁达的,虽然生活都有困难,却不愿随波逐流,在人生无路可走时,也能安慰自己,宽慰自己,以智慧达观的心态渡过每一个不如意。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长追偓佺》中写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意思是说一
诗词中无不体现苏东坡的开阔胸怀,虽然人生饱经忧患,但他的性格并没有因此变得无情,反而更加乐观、坦荡。
在黄州的几年,是苏东坡思想发生转折、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在苦难中他能够自我开拓、自我开解而养护自己高尚的人格。
余秋雨这样评价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东坡在逆境中成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他成就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么多人写赤壁之战,《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世,人们不愿再去记其他人写得是什么,只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遍也延用了这首词。
蒋勋老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解释很到位,意思是说:“大家争来争去,到底再争什么,其实什么都留不下。
我们去计较的东西,某天都会灰飞烟灭。
所以人为什么要这么斤斤计较?
他告诉自己,不要去恨那些迫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是一场梦,没有人永远得意,也没人永远失意。
”返观当今的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总是有太多的功利心,太多的计较,太多的不快乐。
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公时,也往往是一蹶不振,选择退缩、逃避。
不妨,我们想想苏东坡坎坷的人生,读读他的诗词,体悟他带给人磨难之中的希望,他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许会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动,也许会对我们的心境有所影响,你觉得呢?

参考: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轼命运多舛,读一读苏轼所经历的磨折,再看一看苏东坡的奔放、豪迈,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坚强?
什么是乐观?
  苏轼和弟弟苏辙都中了进士,本来可以去做官的。
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病逝眉山老家。
得到消息,父子三人急忙回去奔丧。
兄弟两个在家里守孝三年,才去京城受官。
  没二年苏轼的妻子王弗也因病去世。
他万分难过,几次梦里相会,他禁不住泪水横流,就写了一首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妻子去世过了不到一年,父亲苏洵也在京城去世。
对苏试又一次沉重打击。
  这还没有完,公元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做州官没有两月。
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说苏轼在到湖州做官的谢恩表中用语暗藏讽刺朝政,被抓入御史台大牢,受尽侮辱,被严刑拷问。
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了绝命诗: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关了一百三十多天,经弟弟苏辙、退休大臣张方平、政敌王安石为其求情,获得释放。
  带着政坛和文坛泼的一身脏水,带着一家二十多口人,来到黄州。
  初到黄州,苏轼就脱去文人穿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穿的芒鞋短褂。
(比孔乙己强多了)  自己修水坝,建鱼池,喂养牲口,向老农请教…。
  在城东半山坡上的一块地上,建了一座“东坡雪堂”。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来拜访的朋友络绎不绝,道士杨世昌、同乡巢谷、诗僧参寥、画家米芾、琴师崔闲、开酒坊的潘丙、卖草药的郭遘…,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人士,真正融入劳苦大众中,也真正脱胎换骨。
过起神仙般的小日子。
 卢梭说过: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劳动锻炼,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在劳动锻炼中,苏轼心情变得越来越愉快。
  有一天,苏轼和几个朋友出游,天下起了急雨,朋友们都急忙躲雨,可苏轼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
  过后,苏轼写下了《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词中字里行间都蕴含词人的淡定和从容。
  到后来离开黄州时,他的坐功夫已经相当了得,达到“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之境。
正是他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
  经历了那么多悲伤和挫折,苏轼的词却如此奔放、豪迈,是豪放派的代表。
为什么呢?
朋友们!请想一想吧!  人生为何不快乐?
只因未学苏东坡。

参考:
1 这句话什么意思?
简言之,谁也惨不过苏东坡。
换言之,不快活,读读苏东坡,便有了力量。
是苏东坡,而不是苏轼。
2 苏轼何时成了苏东坡?
那一定是关乎苏轼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一职,官微薪少,死里逃生,心情抑郁,苏轼便闲了下来,建雪堂,开垦东坡,自耕自足,于是戏称为“苏东坡”。
在此之前,苏轼做官也有屡受排挤,但不至于送命,这一次却真的伤了心了。
自此,苏轼儒家的济世思想开始向苏东坡道家的致虚守静转变。
这一变化,才有了人人敬仰的苏东坡。
3 苏东坡真的很惨,然苏东坡也真的强大,是后天磨炼的强大。
因与王安石新党变法政见不一,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疏浚西湖,筑堤建坝,三潭映月,苏公堤才是闻名天下的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诗的背后是苏东坡默默的作为。
因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一,苏东坡一贬再贬,直到海南儋州荒远边地,然依旧生活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
办学堂,改民风,拿出俸金修路。
甚至筑房置田,意欲海南终老。
“日啖茘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苏东坡在困境之中的洒脱旷达。
好不容易熬到新皇登基,想起他来了,诏他回京,却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这样的不幸很多很多,然命运的悲惨总在苏东坡的手上神奇的开出美丽的花来。
他人眼中的苟且耻辱苏东坡总能过成了诗情画意。
除了做官,样样都行。
书法,“宋四家”之一,《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绘画,音律,美食,无一不通,样样都精。
爱吃的诗人,总能将柴米油盐过成诗的样子。
4 为何如此被虐,还不轻言放弃?
做官不顺,窝囊活着,不如游山玩水,惬意一生。
依苏轼的名气,完全不成问题,然苏东坡依旧哭着,乐着,在官途上坚持着。
相比之下,陶渊明是懦弱的,不高兴就回家种地了。
李白是不负责任的,不乐意就游山玩水了。
苏东坡却是个智者,世界在他心里永远是美的。
渴望官途显达,“何日功成名逐了,还乡。
”现实却一再残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唯一不变的,永远的洒脱旷达,苦中作乐,甘之如饴。
“青蓑黄箬裳衣。
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
长笛一声何处。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5 对理想的坚持是苏东坡一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东坡)如此说,也如此做。
对理想的坚持,数一是杜甫,数二是苏东坡。
杜甫最苦,连诗都是苦涩的,苏东坡也苦,可诗却是美的。
苏东坡的人格魁力是大于其诗的。
生活得不快活,读读苏东坡,不是苏东坡过得比谁都惨,而是我们能从苏东坡身上获取强大的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而不屈,笑看风雨。
千年过后,再谈苏东坡,除了他的诗词书画艺术外,更赏识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黄庭坚评其:“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钱穆评价其:“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人格是伟大的。

参考: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这是真心话,意思是如果觉得人生活得郁闷,那就应该去读读苏老夫子的文字,读读他这
究竟有多少斜杠?
咱们还是听听林语堂先生是怎么说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注一下:林先生这段话,是他的《苏东坡传》序言中的一段,原先是英文,后来不同的翻译版本词语会不同。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这一句,也有翻译成“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的版本,似乎更生动传神。
咱们看一
苏东坡是说不尽的,咱们就简单说说他的三次逆境。
逆境中的心态、境界也说不尽,咱们就说说他在逆境中是怎样一个乐观的吃货。
因为,人在逆境中往往茶不思饭不想,能吃得香,并且还颇有研究,形成诗文,那不是乐观又是什么呢?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红烧肉便横空而出。
在宋朝,猪肉是属于穷人的食材,一般有条件的以羊肉为主。
苏东坡在黄州吃不起羊肉,便常去市场购买猪肉,回来切成方块,辅以作料,然后上锅烧煮。
为此他还写过一首名为《猪肉颂》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其中“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了。
苏东坡贬谪到惠州,第一次吃上当地的特产——荔枝,由衷爱上了它。
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赞美荔枝“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从此,荔枝多次出现在他的诗文中,例如,《新年五首》中“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食荔枝二首》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几乎就是惠州荔枝最好的广告语,为后人熟知。
能在苦涩的遭遇里,体味到荔枝的甜美,并且极尽赞美之词,这样的人怎么都不会被生活的困境打倒。
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曾自述“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
可见苏东坡当时手头上多么缺钱,他还具体写诗具体描述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相隔数日才能吃到肉、鸡,薯芋成为日常粮食,连老鼠、蝙蝠与虾蟆都可以拿来吃。
苏东坡起初刚来海南,也曾有悲观情绪上演,认为自己命途坎坷,事实也是如此。
但乐天派苏东坡随后也明白了,生活就如同食物一样,每
苏东坡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始接受海南的生活,从他的《和陶西田获早稻》便可清晰了解,诗云:“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也就是说,艰苦的劳动也是可以创造出美好的食物,人生也不正如此吗?
有位女士失恋了,打电话给大才子黄霑,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黄霑也没劝她,只请她吃饭,席间有一条昂贵的清蒸苏眉鱼,女士吃的时候像变了一
人世间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死了多可惜!黄霑用一条鱼,更确切地说是用他的智慧留住一条生命。
很显然,千古难寻的苏东坡,非黄霑请吃的这位女士可比,但其中的道理并无二致。
苏东坡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个极其讲究的吃货,仅从这

参考:
来快活啊!苏东坡教你一起过快活的人生!
之所以是他的粉丝,倒不是要学习他天才的文学成就,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是上帝给他一
我崇拜苏东坡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如何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快乐的追求者和践行者的角色,在那个风雨如
苏东坡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

因为,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苏东坡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上帝派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他给世人带来关于快乐的哲学。
那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是最高的善。
苏东坡一生也在实践着伊壁鸠鲁的另一句名言,幸福就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事实上,苏东坡的身体不是太好,常年的贬谪生涯让他的身体虚弱,他又是个吃货,可能在他看来,除了写作是幸福的,其他的再也没有做个吃货快乐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必定是个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
苏东坡活的并不长寿,但这也够了,苏东坡在灵魂上获得了最高的快乐。
这种快乐来自于他的性格。
他开心、乐观,他心胸豁达,有想不开的地方,干脆就狂吃一顿,一块东坡肘子,就能让他满血复活。
他的达观豁达其实更多的来自于中国文化的滋润。
在苏东坡的性格中,有儒家的进取,有道家的无为,还有佛家的慈悲。
我们可以想象,有中国文化中的三教加持,苏东坡怎么可能不快乐,纵然灵魂上有一些纷扰,但这种纷扰可能来自他丰富的情感生活。
他的三任妻子,给了他无边的快乐,也给他带来无边的思念。
但是痴情的思念一
苏东坡天性率真幽默,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和别人开玩笑。
诗人郭功甫路过杭州时,拿了一首诗拜访苏东坡,自己很得意地朗诵一遍后,问苏东坡,我这首诗您能打几分啊?
苏东坡说,我打十分,郭功甫很得意。
接下来苏东坡很不着调地说,读得声情并茂打七分,至于诗的水平,打三分,正好是十分。
郭功甫天赋异禀,据说是他妈妈梦到李白而怀孕生了他,号称“太白后身”,显然“祖上也曾阔过”,苏东坡这样开玩笑,人家自然不快了。
幽默是个好东西,但你最好幽自己一默,是为自嘲,但绝不可幽别人的默,那就是嘲笑别人了。
宋朝有名的历史学家刘贡父晚年患病,头发眉毛脱落,连鼻梁都断了,十分难看。
苏东坡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在酒酣之际,现场改编了《大风歌》,“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刘贡父本来眉毛没了,鼻子塌了,苏东坡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玩笑了。
所以说,苏东坡在这个方面做得很过分。
2.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的天真的赤子之心。
他天真,毫无机心,和谁都推心置腹,看谁都是好人。
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对别人诚心以待,别人对他暗地使坏;
他赠别人“金错刀”,别人背后砍一刀,他对别人放青眼,别人对他翻白眼。
但苏东坡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继续对别人好而至死不悔。
3.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对亲情爱情的坚守。
是个情感极其丰富、内心异常柔软的人。
苏辙是苏轼唯一的同胞弟弟,兄弟感情笃深,幼时经常彻夜长谈诗歌相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苏东坡不仅以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兄弟相别的孤独心情,更发出了对人生离合的哲理性体验,可谓千古绝唱。
在爱情方面,苏东坡也许并不是个完人,但是哪个文人不风流呢?
古人说,君子好色而不淫,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君子。
他也曾偎红倚翠携妓出游,他也曾续弦纳妾娶了好几个老婆,他也曾和几个有才有貌有见识的歌女诗酒相合,留下过香艳的词章,但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出轨的绯闻。
他对爱情是严肃的,从来没有脚踏两只船,他只钟情于自己的妻子,尽管他有过三个妻子。
4.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苏东坡是个参透了生死的人。
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无论是横遭贬谪,还是自请外放,都没有让他忘记初心,依然心怀天下;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能“此心安处是吾乡”,不随波逐流但能随遇而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他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忍痛易,忍痒难。
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漂泊天涯时,他“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如闲云野鹤般自得其乐。
5.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儒道佛兼修的哲学境界。
苏轼的一生,既是面对现实奋力拼争的一生,也是摆脱名缰利锁超然物外的一生。
宋朝文艺界那可怕的流言击不倒他;
新党旧党争相流放折磨不死他;
那些忘恩负义的文艺流氓奈何不了他。
他始终坚守着中国文人的最高道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顺境时平静而不嚣张;
处逆境中随遇而安但不消极;
如日中天之际不害人;
凄风冷雨之时不媚人;
居庙堂之高时兼济天下;
处江湖之远时乐天知命。
这简直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在艰难世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在六十四年的人生苦旅中,儒家思想给了他金刚怒目猛志常在的百折不挠、积极奋进的力量,佛老哲学给了他身处逆境超然物外自我解脱的胸怀。
在命运扼住他的咽喉之时,他没有像屈原一样绝望跳江,没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像陶渊明一样退隐山林逃避社会,而是“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所以,人生会有很多不快乐,但是你完全可以像苏东坡一样,自己找点乐子,让自己快活起来。
苏东坡告诉我们,快乐就是一颗豁达的心,就是一颗活泼泼的灵魂,就是在柴米油盐中依然寻找诗与远方的心境!就是在逆境中依然坚信穷死不过要饭,不死仍会翻身的信念,就是漂泊天涯却享受心安之处是吾乡淡然!去吧!苏东坡喊你一起去快活!
参考:
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说起苏东坡,那既是一个诗词、书画皆通的大文人,又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官员。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现代有人评论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可谓一点都不夸张。
不过,苏轼尽管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才高八斗,但在政治上,他的命运用一句“多舛”,远远无法说清其人生坎坷。
这从他的经历中可以一目了然。
1,嘉祐二年(1057年),二十一岁时进京应试。
他的文章一下子就震撼了考官欧阳修、梅尧臣。
本来应该是名列第一,但因欧阳修怀疑考卷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让他得了第二。
2,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3,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被迫出京为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
4,熙宁十年(1077年)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
因黄河决口,苏轼积极治理,颇有政绩。
5,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
这时发生了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
苏轼担任的这个团练副使,有人考证认为,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副部长。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轼当时担任的这个团练副使,和别人担任的团练副使可不一样。
朝廷对他有许多限制措施:随时听候传讯;
不得离开住地;
只有官员身份,没有官员权力。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没有开除公职的“罪臣”。
6,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赴汝州就职。
路上,幼儿不幸夭折。
他悲痛不已,请求到常州居住,被批准。
7,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为相,王安石下台。
苏轼被起用。
因看到司马光不辨好坏,一律尽废新法、打击王安石一派,再次提出异议,并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进行抨击,由此,又遭到旧党诬告陷害,外调杭州。
8,元祐六年(1091年)任颍州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任定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
9,绍圣四年(1097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
有人考证,在宋朝,官员放逐海南,仅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10,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大赦天下,苏轼复任朝奉郎。
在回京途中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从苏轼一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尽管命运多舛,但属于“死不改悔”。
王安石变法,他反对,让新派误认为他是旧党人士;
司马光上台,他也不满意,让旧党认为他没有原则。
其实,苏轼的做法,恰恰表明他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正义感的官员。
他不想人云亦云,也不想随风摇摆。
他就是他。
他追求完美,也有着自己严格的做人准则。
王安石执政变法,他反对的并不是所有新法,而是新法中的弊端。
司马光执政,他看不上司马光不分情由,不分是非的做法。
也就是说,他不想把自己置身于任何一个派别之中,只想做一个正直善良、洁身自好的官员。
然而,苏轼这么做,却恰恰犯了官场大忌。
因为官场的实质,就是不讲原则,拉帮结派,左右逢源。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一下
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人,一生命运多舛的人多了去了。
这不是你智商的问题,也不是你情商的问题,而是你的性格问题。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
”这话咋一看,有点绝对,但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我用下面两个方面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
一,理解是一方面,做到做不到是另一方面凡是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学的人,对于苏东坡的一生,大概没有不知道的。
但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苏东坡一生的坎坷经历、经验教训,从而避开和苏东坡坎坷命运类似的陷阱?
我认为,不能。
理解一段历史,不一定能够在自己的经历中扬长避短;
明了了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不一定能够使自己的经历顺畅。
这是两个东西。
我们每
为什么?
我们看别人的经历,是明明白白的,因为那是过去发生了的。
而我们每
有人说:人生不是彩排,而是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就是这个意思。
举个例子。
在股市里,大多数的朋友喜欢用过去发生的K线
但结局是只有极个别人做的选择是对的,而大多数人做的选择是错误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百分之95的人亏损,百分之5的人盈利。
为什么?
因为我们依据已经发生过的K线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认识错了,行动必然不对。
因为一只股票以前的K线
以后会不会仍然按照那种趋势画出来?
有可能,但大多数时候是不可能。
因为以前的K线,只是为以后的K线
也就是说,这支股票以前的k线
至于这家公司以后的生产经营会怎么样?
只有天知道。
因为这和许多因素有关,比如: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的成长性、国内政策因素、国内宏观形势、国际产品供需关系、国际股票市场走势、某种产品供需关系、企业在整个行业里所处位置等。
因此,我认为,这和知道苏东坡经历以后,大多数人仍然掌握不了自己命运,避免不了苏东坡经历是一样的道理。
不信?
慢慢琢磨。
二,快活不快活和性格、生理有关系知道苏东坡的经历以后,也不一定能够把人生看开。
这和每
性格这个东西非常奇怪,有人遇到不痛快的事,能够隐忍;
有人直来直去,有话就想说;
有人看似又憨又傻,平时嘻嘻哈哈,但心机很深;
有人喜欢见风使舵,对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既和成长环境有关,也和接受的教育有关,还和丰富的经历有关,或许和不知道的东西也有关。
有人单纯地认为,这是对事物的悟性不同。
我不这么认为。

我最终认为,大多数时候,还是和性格有关。
性格至少占了很大的比重。
至于说对自己的人生遭际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人乐观;
有人悲观;
有人模棱两可------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复杂,有心理因素,有受教育程度的因素,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因,也有
据科学解释,比如一
总之,懂得某些道理,和用这些掌握的道理指导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是两码事。
也就是说,学和用,根本不是一回事。
物理专业一个班级,有的同学后来成物理学家了,有的同学后来到工厂车间干活去了。
同样是中文系学生,有人成作家了,有人却捡废品去了------同样,有些事、有些人生道理,有人知道了以后,可能会对自己以后对人对事的态度发生改变;
有人则仍然不会有任何改变。
比如说,你看到别人因为溜须拍马而升官发财,你也肯定就会学着别人溜须拍马吗?
但愿你能够学会,不过,我认为,大多数人恐怕都学不会,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学会。
同样道理,有些人知道了苏轼的遭遇以后会豁达起来,但并不是每
这情形,就像苏轼经历那么多坎坷、磨难,别人都觉得他太屈得慌,但他自己却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艰难是一样的道理。

参考: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意思是如果觉得生活苦闷,不妨去读一读苏东坡老先生的文字,看一看他跌宕起伏的生平,或许能在体味他“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境界中悟到些什么。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
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
这是东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
而苏轼却是在人生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 36岁,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京为避开政治漩涡自请出京,苏轼到杭州担任通判。
远离京城的苏轼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大有作为,为了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大刀阔斧地率众重新疏通六井。
杭州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西湖美景如画,也因此留下了苏轼的诗情。
比如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他初到杭州所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更是他无意纷争、安之若素的写照: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43岁,“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乌台诗案”和其后的被贬黄州,可以说正是这段死里逃生的厄运之后,他开始第一次认真地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一边写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边又上书太守,力废当地的杀婴陋俗。
这就是苏轼的真性情,忘却不了营营役役,也不妨碍安顿自我。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59岁,朝廷连下五道诏书,层层贬至惠州岭南自古以“瘴疠之乡”著称,气候炎热,疾病泛滥,历代都是贬谪不同政见的理想之地。
苏轼如此高龄辗转奔波到了惠州,内心的苦痛与身体的不适是不言而喻的。
但苏轼长于常人的地方也正在于,他能在打击后,快速地让自己恢复平静,不惊不乱。
在惠州,虽然苏轼无权无钱,且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
他设立公立药房,治病救人;
提出“两桥一堤”的建议,解决了惠州的交通问题。
这也只有苏轼的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才做得到吧。
正如他在另一首《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62岁,再贬儋州这一次,年事已高的苏轼深知此去蛮荒之地凶多吉少,他让大儿子留在惠州,交代好后事,抱着客死他乡的最坏打算踏上了去往海南的帆船。
到了儋州,他再一次地安身立命,带领当地老百姓挖井取水,办学堂潜心讲学,为海南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为海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传承。
苏轼的快意人生,正是源自于他承认人生的实质是悲哀,命运是多舛的,这是这份泰然,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才反而有了力求超越,不受局限的豁达。
苏轼早年写过一段话: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用他的生平和随性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唯有苦乐过后的清欢才是最值得品味的。
作者简介 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
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人生悲欢起伏较大。
坎坷不平的仕途磨砺,使他形成了一种达观淡定的性格。
上则效法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利用有利的环境,施展才华,实践利世济民的梦想。
下则秉持老庄思想,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守中立世,从容面对升降。
二是以苏东坡为榜样,坚守平和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淡看宠辱,不计得失。
在人生的路上,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冰雹骤雨,仍然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是东坡有了这种平和淡定的心态,就活的坦然轻松,人生还会有什么不快活的?
顺境大展宏
岂不悠哉游哉!就像观景一样,上下虚实无非都是如此而已。

参考: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这句俗语意思是说,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苦闷,不快乐,不妨去读一读苏东坡的诗词,看一看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或许能在体味他“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境界之中,悟出点人生真滋味。
苏轼的一生,是有故事的,他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所打倒,恰恰相反,每次他都能很快镇定心态,化解悲伤。
很快走出困境。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的。
苏东坡做人和做文章的态度是一致的。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
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
这是东坡的做文之道,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总是在人生最低的谷中,能找到人生快乐之道。
苏东坡的逆境,最有名的是关于他莫须有的文字狱了,一些人,对他的诗词文章上纲上线,诬陷他对朝廷和皇帝大不敬,然后他被判死罪,下狱多天,鞭打,受尽了折磨和屈辱。
他自己都以为这次必死无疑,因此写下了绝命诗,带给他的弟弟:“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但在狱外,许多人为他求情,包括皇太后,还有和他有不同政见的王安石。
还是苏辙的话一语中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吉人吉命,他最终从轻发落,被贬黄州,总算保留了一条命。
当苏东坡身处逆境时,他乐观豁达,敢于直面人生。
被贬到黄州时,生活贫困,还要亲自耕种,自食其力。
很多老朋友和他不再往来,而且门庭冷落。
但是,他仍然笑对生活,也不随波逐流,显示出他智慧、达观的良好心态,从苏东坡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能够受到启发,是选择退缩还是逃避。
当你彷徨不定时,不妨读一读苏东坡不平凡的人生,学一点他的诗词,学一下他在逆境中的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就会增强努力生活的勇气,学会享受当下,学会生活。
注: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